剎車盤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剎車盤結構,主要是針對雙層具有中空區(qū)域的雙層剎車盤而言,提供一種結合強度高、散熱效果好、重量輕,并進一步具有成型速度快,生產效率高的煞車盤結構;本發(fā)明主要是在兩摩擦片上分別形成多個散熱孔,再使兩摩擦片的散熱孔相對應,并將一間隔物間隔在該兩摩擦片之間,進而將一連接件結合在該兩摩擦片的散熱孔位置處而連接該兩摩擦片,且在該兩摩擦片的相對應散熱孔之間形成一散熱通道,前述連接件并且不凸出于兩摩擦片相對應外側的摩擦面;進一步利用沖壓方式可快速成型本發(fā)明剎車盤結構。
【專利說明】剎車盤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剎車盤結構,尤其是指一種可提高結合強度、散熱效果,同時具有重量輕,且可使用沖壓成型快速制作的剎車盤結構。
【背景技術】
[0002]汽機車是今日最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具有行駛速度快、機動性高等優(yōu)點,借由汽機車的發(fā)展而縮短了兩地之間的距離感,擴展了人們的生活圈。但汽機車是在高速下行駛的,為了因應馬路上各種突發(fā)狀況,最重要的安全機制莫過于能隨時將汽機車剎停的剎車機構。
[0003]汽機車剎車原理是利用來令片夾住剎車碟盤,借由兩者之間的摩擦力迅速將汽機車行駛的動能轉化為熱能散逸,而將汽機車剎停。
[0004]由前述說明可知剎車碟盤需要承受極高的摩擦力,因此需要有足夠的強度。并且將汽機車高速行駛的動能轉化為熱能勢必使剎車碟盤需要承受高溫,因此高結構強度與高散熱速度是剎車碟盤最重要需要具備的兩個特性。
[0005]其中剎車碟盤結構例如有中國臺灣專利第1274818號:剎車盤,該案揭露在碟盤周圍表面的內、外緣間有多道鰭片,至少一對鰭片中具多道流動通道。每一流動通道包含一第一流動通道開口,靠近中央部位做為入口,及一第二流動通道開口,靠近剎車盤周圍做為出口。透過前述流動通道的設置使得熱對流效應更明顯,散熱速度更快。另外亦有美國專利第 US5224572 號 Lightweight brake rotor with a thin, heat resistantceramic coating,該案揭露一種輕薄并具有陶瓷涂層輔助散熱的剎車碟盤,同時該案揭露a plurality of circumferentialIy spaced radially spaced cooling aperture是指有多個在圓周方向排列的冷卻孔,加速散熱速度。
[0006]有鑒于此,本發(fā)明人針對上述剎車盤結構設計上未臻完善所導致的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構思,且積極研究改良試做而開發(fā)設計出本案。
【發(fā)明內容】
[0007]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剎車盤結構,其可使雙層剎車盤具有更高的結合強度以及散熱效率更佳的特性,以提高剎車機構的安全性。
[0008]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剎車盤結構,包括有:兩摩擦片,該兩摩擦片上分別形成多個散熱孔,兩摩擦片的散熱孔相對應,并將一間隔物設置在該兩摩擦片之間,而在該兩摩擦片之間形成一中空區(qū)域,該兩摩擦片外周緣之間包含一間隙連通該中空區(qū)域,而兩摩擦片相對應外側各為一摩擦面;多個連接件對應結合在該兩摩擦片的散熱孔位置處而連接該兩摩擦片,并且在該兩摩擦片的相對應散熱孔之間形成一散熱通道,其中前述連接件不凸出于前述摩擦面。
[0009]上述間隔物為利用沖壓方式在該兩摩擦片上沖壓出的多個間隔塊,前述散熱孔同樣以沖壓方式制作,并且前述散熱孔位在前述間隔塊上,該兩摩擦片的間隔塊相接觸而隔開該兩摩擦片,該兩摩擦片的摩擦面在前述間隔塊位置處因沖壓而內凹形成一凹部。
[0010]在其中一摩擦片上沖壓出前述連接件,該連接件位在前述間隔塊上以及在前述散熱孔周緣,且該連接件自另一摩擦片的散熱孔伸出該另一摩擦片的摩擦面外,再彎折該連接件的端部而形成一彎折部貼抵在該另一摩擦片的摩擦面的凹部。
[0011 ] 上述連接件呈筒狀,將前述連接件插置在該兩摩擦片的散熱孔中,再彎折該連接件兩端部而各形成一彎折部貼抵在前述摩擦面的凹部。
[0012]至少在其中一摩擦片上設置一個以上透孔,在該兩摩擦片對應連接時,在該透孔周緣的兩摩擦片之間形成一個以上另一間隙連通前述中空區(qū)域。
[0013]上述連接件結合在該兩摩擦片部分的散熱孔位置。
[0014]上述剎車盤結構還包含一墊片,該墊片設置在該兩摩擦片之間的中央位置處。
[0015]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fā)明剎車盤結構的優(yōu)點包括有:
1.本發(fā)明剎車盤結構將連接件連接在兩摩擦片的散熱孔位置處,并在兩摩擦片的散熱孔之間形成散熱通道,可借以提高兩摩擦片的結合強度及散熱效果,以提高剎車機構的安全性,同時形成多個中空的散熱通道更具有剎車盤輕量化的優(yōu)點。
[0016]2.本發(fā)明剎車盤結構的兩摩擦片可透過沖壓成型一次制作及結合,生產速度快。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A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1B是本發(fā)明第二摩擦片的局部放大圖;
圖1C是本發(fā)明第一摩擦片的局部放大圖;
圖2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
圖3是圖2的A-A剖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平面圖;
圖5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B-B剖視圖;
圖6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I第一摩擦片 11第一摩擦面 12第一間隔塊 13第一散熱孔 14連接件141彎折部
15第一透孔16第三間隔塊 2第二摩擦片
21第二摩擦面 22第二間隔塊 23第二散熱孔 24凹部25第二透孔26第四間隔塊
3墊片4螺絲5螺帽
IA第一摩擦片 IlA第一摩擦面 12A第一間隔塊 13A第一散熱孔 14A第一凹部 2A第二摩擦片 21A第二摩擦面 22A第二間隔塊 23A第二散熱孔 24A第二凹部 3A連接件31A彎折部
A中空區(qū)域B散熱通道C第一間隙
D第二間隙E散熱通道F散熱通道?!揪唧w實施方式】
[0019]為了進一步解釋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闡述。
[0020]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請參閱圖1A至圖1C所示,包括有:
一第一摩擦片1,該第一摩擦片I包含有一第一摩擦面11,由該第一摩擦面11朝其相對面沖壓出多個第一間隔塊12、多個第一散熱孔13及多個連接件14,前述第一散熱孔13位在前述第一間隔塊12上,前述連接件14位在前述第一間隔塊12上以及在前述第一散熱孔13周緣,連接件14呈凸起的環(huán)狀體,在該第一摩擦片I上并沖壓出一個以上第一透孔15 ;一第二摩擦片2,該第二摩擦片2包含有一第二摩擦面21,由該第二摩擦面21朝其相對面沖壓出多個第二間隔塊22及多個第二散熱孔23,前述第二散熱孔23位在前述第二間隔塊22上,該第二摩擦面21上在該第二間隔塊22位置處因沖壓而內凹形成一凹部24,在該第二摩擦片2上并沖壓出一個以上第二透孔25。
[0021]再參閱圖2及圖3所示,該第二摩擦片2與該第一摩擦片I相對設置使該第二間隔塊22及第一間隔塊12接觸而隔開該第二摩擦片2及第一摩擦片1,使該第二摩擦片2及第一摩擦片I之間形成一中空區(qū)域A,且該第一摩擦片I的連接件14自該第二摩擦片2的第二散熱孔23伸出該第二摩擦面21外,再彎折該連接件14形成一彎折部141貼抵在該第二摩擦面21上的凹部24,借此除了連結該第二摩擦片2及第一摩擦片I之外,并且在該第一散熱孔13及第二散熱孔23之間形成一散熱通道B,其中前述連接件14不凸出于前述第二摩擦面21。同時在該第二摩擦片2及第一摩擦片I對應連接時,該第二摩擦片2及第一摩擦片I外周緣之間保留一第一間隙C連通該中空區(qū)域A,且該第一摩擦片I的第一透孔15對應該第二摩擦片2的第二透孔25,并在該第一摩擦片I的第一透孔15周緣及第二摩擦片2的第二透孔25周緣形成一第二間隙D連通前述中空區(qū)域A。借此前述第一間隙C、中空區(qū)域A及第二間隙D貫通成為熱對流通道。
[0022]透過在前述第一摩擦片I的每一個第一散熱孔13及第二摩擦片2的每一個第二散熱孔23周緣利用前述連接件14相互結合,形成多點式的連結,該第一摩擦片I及第二摩擦片2之間可具有極高的結合強度,可以承受在高速剎車下,該第一摩擦面11及第二摩擦面21與來令片之間的摩擦力而不會變形損壞。另外,前述貫通的第一間隙C、中空區(qū)域A及第二間隙D形成熱對流通道,借由熱對流現(xiàn)象可將前述第一摩擦面11及第二摩擦面21與來令片之間的摩擦力所產生的熱能迅速散逸至空氣中。而前述第一散熱孔13及第二散熱孔23之間的散熱通道B可以加速熱對流現(xiàn)象,使得散熱效果更好,并且多散熱通道A的結構配合前述第一摩擦片I上挖設該第一透孔15及第二摩擦片2上挖設該第二透孔25,同時也減輕整體剎車盤的重量而達到輕量化的功效。
[0023]透過上述方式,前述第一摩擦片I及第二摩擦片2以沖壓成型而一次制作及結合,具有生產速度快的優(yōu)點。再如圖1A,在結合前述第一摩擦片I及第二摩擦片2之前,將一墊片3設置在該第一摩擦片I及第二摩擦片2之間的中央位置處,再利用多個螺絲4穿過前述第一摩擦片1、墊片3與第二摩擦片2,并以一螺帽5鎖固在該螺絲4上,增加結合的強度及穩(wěn)定性。
[0024]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請參閱圖4及圖5所示,第一實施例的變化例,與第一實施例不同在于: 在該第一摩擦片I上有部份第一散熱孔13位在前述第一間隔塊12上,而前述連接件14位在前述第一間隔塊12上以及在前述第一散熱孔13周緣,在該第二摩擦片2上有部份第二散熱孔23位在前述第二間隔塊22上。另有部份第一散熱孔13在沖壓過程形成一第三間隔塊16,以及部份第二散熱孔23在沖壓過程形成一第四間隔塊26,在該第一摩擦片I及第二摩擦片2對應結合時,前述第三間隔塊16及第四間隔塊26對應抵止,而在該部份的第一散熱孔13及第二散熱孔23之間形成一散熱通道E。本實施例可使用在行駛速度較慢的機踏車上。
[0025]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請參閱圖6所不,與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包含有一第一摩擦片IA及一第二摩擦片2A。該第一摩擦片IA包含有一第一摩擦面11A,由該第一摩擦面IlA朝其相對面沖壓出多個第一間隔塊12A及形成多個第一散熱孔13A,且該第一摩擦面IlA上在該第一間隔塊12A位置處因沖壓而內凹形成一第一凹部14A ;該第二摩擦片2A包含有一第二摩擦面21A,由該第二摩擦面21A朝其相對面沖壓出多個第二間隔塊22A及形成多個第二散熱孔23A,且該第二摩擦面21A上在該第二間隔塊22A位置處因沖壓而內凹形成一第二凹部24A。該第二摩擦片2A與該第一摩擦片IA相對設置使該第二間隔塊22A及第一間隔塊12A接觸而隔開該第二摩擦片2A及第一摩擦片1A,再以呈筒狀的一連接件3A插置在該第一摩擦片IA的第一散熱孔13A及該第二摩擦片2A的第二散熱孔23A中,再彎折該連接件3A兩端部而各形成一彎折部31A貼抵在前述第一凹部14A及第二凹部24A上。借此連結該第二摩擦片2A及第一摩擦片1A,并且在該第一散熱孔13A及第二散熱孔23A之間形成一散熱通道F。
[0026]透過上述結構而達成相同于第一實施例的功效。
[0027]上述實施例和附圖并非限定本發(fā)明的產品形態(tài)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專利范疇。
【權利要求】
1.一種剎車盤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兩摩擦片,該兩摩擦片上分別形成多個散熱孔,兩摩擦片的散熱孔相對應,并將一間隔物設置在該兩摩擦片之間,而在該兩摩擦片之間形成一中空區(qū)域,該兩摩擦片外周緣之間包含一間隙連通該中空區(qū)域,而兩摩擦片相對應外側各為一摩擦面;多個連接件對應結合在該兩摩擦片的散熱孔位置處而連接該兩摩擦片,并且在該兩摩擦片的相對應散熱孔之間形成一散熱通道,其中前述連接件不凸出于前述摩擦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剎車盤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間隔物為利用沖壓方式在該兩摩擦片上沖壓出的多個間隔塊,前述散熱孔同樣以沖壓方式制作,并且前述散熱孔位在前述間隔塊上,該兩摩擦片的間隔塊相接觸而隔開該兩摩擦片,該兩摩擦片的摩擦面在前述間隔塊位置處因沖壓而內凹形成一凹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剎車盤結構,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摩擦片上沖壓出前述連接件,該連接件位在前述間隔塊上以及在前述散熱孔周緣,且該連接件自另一摩擦片的散熱孔伸出該另一摩擦片的摩擦面外,再彎折該連接件的端部而形成一彎折部貼抵在該另一摩擦片的摩擦面的凹部。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剎車盤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連接件呈筒狀,將前述連接件插置在該兩摩擦片的散熱孔中,再彎折該連接件兩端部而各形成一彎折部貼抵在前述摩擦面的凹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剎車盤結構,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其中一摩擦片上設置一個以上透孔,在該兩摩擦片對應連接時,在該透孔周緣的兩摩擦片之間形成一個以上另一間隙連通前述中空區(qū)域。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剎車盤結構,其特征在于:前述連接件結合在該兩摩擦片部分的散熱孔位置。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剎車盤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含一墊片,該墊片設置在該兩摩擦片之間的中央位置處。
【文檔編號】F16D65/847GK103807332SQ201210443493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8日
【發(fā)明者】陳忠誠, 陳忠義, 李盛騫, 陳郁仁 申請人:松璟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