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動機用雙橡膠減振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fā)動機用雙橡膠減振器,包括發(fā)動機曲軸和安裝在發(fā)動機曲軸端部的后橡膠減震器,其特征是:所述后橡膠減震器遠離曲軸的一側上設有前橡膠減震器;所述后橡膠減震器包括第一輪轂,第一輪轂上套設第一橡膠圈,第一橡膠圈上套設第一慣性環(huán),第一慣性環(huán)上設有第一皮帶槽;所述前橡膠減震器包括第二輪轂,第二輪轂上套設第二橡膠圈,第二橡膠圈上套設第二慣性環(huán),第二慣性環(huán)上設有第二皮帶槽。本實用新型在不影響發(fā)動機前端輪系的動力傳輸?shù)那闆r下,可降低軸系扭轉振動幅度,提升發(fā)動機工作平穩(wěn)性及可靠性。
【專利說明】發(fā)動機用雙橡膠減振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減振器,尤其是一種發(fā)動機用雙橡膠減振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小型發(fā)動機領域一種普遍的曲軸前端輪系的安裝方法為單一的橡膠減振器通過螺栓連接在曲軸上,其作用有兩個方面:通過皮帶聯(lián)接驅動發(fā)動機附件,同時橡膠減振器在工作過程中降低曲軸的扭振。在發(fā)動機配裝到整車上,尤其是乘用客車,需要加裝空調,為此發(fā)動機上需安放驅動空調的皮帶輪,一般經濟簡便的方法是在原減振器前方再增加一個皮帶輪。加裝皮帶輪后,曲軸前端轉動慣量及不平衡性增大,曲軸在周期性缸內爆壓作用下,扭轉振動會增大,造成橡膠減振器性能快速惡化以至于失效。橡膠減振器性能失效后會造成整個軸系的齒輪咬齒,曲軸斷裂等嚴重故障,同時橡膠減振器性能惡化失效后外觀特征不明顯,極易導致后續(xù)故障的發(fā)生,該類故障發(fā)生后要更換發(fā)動機的整個齒輪系甚至整個軸系,維修成本很高。出于整車布置的考慮,有的發(fā)動機需要帶空調,有的不需要,為了讓一款發(fā)動機同時滿足不同的配套需要,又不致于影響發(fā)動機大的設計更改,一般采用單橡膠減振器外帶一個皮帶輪解決,但會引起發(fā)動機扭振性能惡化。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發(fā)動機用雙橡膠減振器,在不影響發(fā)動機前端輪系的動力傳輸?shù)那闆r下,可降低軸系扭轉振動幅度,提升發(fā)動機工作平穩(wěn)性及可靠性。
[0004]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一種發(fā)動機用雙橡膠減振器,包括發(fā)動機曲軸和安裝在發(fā)動機曲軸端部的后橡膠減震器,其特征是:所述后橡膠減震器遠離曲軸的一側上設有前橡膠減震器;所述后橡膠減震器包括第一輪轂,第一輪轂上套設第一橡膠圈,第一橡膠圈上套設第一慣性環(huán),第一慣性環(huán)上設有第一皮帶槽;所述前橡膠減震器包括第二輪轂,第二輪轂上套設第二橡膠圈,第二橡膠圈上套設第二慣性環(huán),第二慣性環(huán)上設有第二皮帶槽。
[0005]所述第一輪轂的一個端面上設有第一通孔,后橡膠減震器通過設置在第一通孔中的第一螺栓與曲軸螺接。
[0006]所述第一輪轂的另一端面上設有螺孔;第二輪轂的一個端面上設有與螺孔相對應的第二通孔,前橡膠減震器通過擰入第二通孔和螺孔的第二螺栓固定在后橡膠減震器上。
[0007]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發(fā)動機用雙橡膠減振器改變了現(xiàn)有技術中曲軸前端單橡膠減振器與空調皮帶輪的結構,與現(xiàn)有的技術相比大幅降低了發(fā)動機軸系扭轉振動幅度,降低發(fā)動機產生的噪聲及提高整車乘坐的舒適度,提高發(fā)動機的可靠性,同時,在不需要驅動空調的整車配套中,雙減振器結構可改為單減振器結構,操作簡單,便于生產管理。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tài)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1]如圖1、圖2所示:所述發(fā)動機用雙橡膠減振器包括曲軸1、第一螺栓2、第一輪轂
3、第一橡膠圈4、第一慣性環(huán)5、第一通孔6、第二慣性環(huán)7、第二橡膠圈8、第二輪轂9、第二螺栓10、第二通孔11、螺孔12、第二皮帶槽13、第一皮帶槽14、皮帶15、其他輪系16、后橡膠減振器17、前橡膠減振器18等。
[0012]本實用新型包括發(fā)動機曲軸I和安裝在發(fā)動機曲軸I端部的后橡膠減震器17,后橡膠減震器17遠離曲軸I的一側上設有前橡膠減震器18 ;所述后橡膠減震器17包括第一輪轂3,第一輪轂3的一個端面上設有第一通孔6,后橡膠減震器17通過設置在第一通孔6中的第一螺栓2與曲軸I螺接,第一輪轂3的另一端面上設有螺孔12 ;第一輪轂3上套設第一橡膠圈4,第一橡膠圈4上套設第一慣性環(huán)5,第一慣性環(huán)5上設有第一皮帶槽14 ;
[0013]所述前橡膠減震器18包括第二輪轂9,第二輪轂9的一個端面上設有與螺孔12相對應的第二通孔11,前橡膠減震器18通過擰入第二通孔11和螺孔12的第二螺栓10固定在后橡膠減震器17上;第二輪轂9上套設第二橡膠圈8,第二橡膠圈8上套設第二慣性環(huán)7,第二慣性環(huán)7上設有第二皮帶槽13。
[0014]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如圖1所示,前橡膠減振器18和后橡膠減振器17通過第二螺栓10將第二輪轂9和第一輪轂3聯(lián)接在一起,構成雙橡膠減振器,再通過第一螺栓2將雙橡膠減振器固定在發(fā)動機曲軸I前端;如圖2所示,曲軸I將動力傳輸至前橡膠減震器18和后橡膠減震器17,前橡膠減震器18和后橡膠減震器17分別通過設置在第一皮帶槽14和第二皮帶槽13中的皮帶15帶動其他輪系16轉動,用于帶空調的車輛使用時,前橡膠減振器18驅動空調,后橡膠減振器17驅動發(fā)動機附件;
[0015]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改進,當整車配套時不需要安裝空調驅動,松開第二螺栓10后,可以將前橡膠減振器18與后橡膠減振器17脫開,雙減振器結構可改為單減振器結構,操作簡單,提高發(fā)動機的適配性。
【權利要求】
1.一種發(fā)動機用雙橡膠減振器,包括發(fā)動機曲軸(I)和安裝在發(fā)動機曲軸(I)端部的后橡膠減震器(17),其特征是:所述后橡膠減震器(17)遠離曲軸(I)的一側上設有前橡膠減震器(18);所述后橡膠減震器(17)包括第一輪轂(3),第一輪轂(3)上套設第一橡膠圈(4),第一橡膠圈(4)上套設第一慣性環(huán)(5),第一慣性環(huán)(5)上設有第一皮帶槽(14);所述前橡膠減震器(18)包括第二輪轂(9),第二輪轂(9)上套設第二橡膠圈(8),第二橡膠圈(8)上套設第二慣性環(huán)(7),第二慣性環(huán)(7)上設有第二皮帶槽(13)。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用雙橡膠減振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輪轂(3)的一個端面上設有第一通孔(6 ),后橡膠減震器(17)通過設置在第一通孔(6 )中的第一螺栓(2 )與曲軸(I)螺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fā)動機用雙橡膠減振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輪轂(3)的另一端面上設有螺孔(12);第二輪轂(9)的一個端面上設有與螺孔(12)相對應的第二通孔(11),前橡膠減震器(18)通過擰入第二通孔(11)和螺孔(12)的第二螺栓(10)固定在后橡膠減震器(17)上。
【文檔編號】F16F15/08GK204061714SQ201420378867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9日
【發(fā)明者】孫勇軍, 朱志國, 江偉, 翟永輝, 湯旭財 申請人: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