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排水管道修復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城市排水灌渠翻轉式內襯修復軟管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發(fā)展對基礎設施需求量的加大,我國地下管道的總量近年來快速增長,各城市已形成密布的排水管渠系統(tǒng)。全國現有的供水、排水、燃氣和供熱這4類市政基礎設施地下管線長度已超172萬公里,目前仍以每年10萬公里的速度遞增。當前,我國地下管道網情況不容樂觀,結構性和功能性病害嚴重,跑、冒、滴、漏普遍存在,管道病害造成的地面塌陷時有發(fā)生,每年雨季,城市排水不暢,造成積水嚴重,阻斷交通,給城市建設和人民生活帶來不便,甚至危害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目前,管狀非織造布復合材料制作時,先以非織造布為骨架,均勻涂覆防滲膜,制備成平面狀的非織造布復合材料;然后把非織造布復合材料的寬度方向對接在一起,即可制成管狀非織造布復合材料。對接有2種方式,一是縫合;二是熱壓粘合??p合的管狀非織造布復合材料,其接縫處的厚度是其它部分厚度的2倍,在實際翻襯時接縫處的縫合線承受集中應力而容易斷裂,而且縫合時縫紉針不僅要刺穿柔軟的非織造布,還要刺穿較硬的防滲膜,致使縫合比較困難,縫合效率不高,同時接縫處會產生許多針眼,特別是翻襯施工后,針眼會受拉變形和擴大,留有滲漏的隱患而影響密封,一般達不到復合材料抗透氣性、抗透水性及翻襯時力學性能的要求。另外,接口熱壓粘合的管狀非織造布復合材料,其接口在翻襯時,容易開裂,也很難達到復合材料抗透氣性、抗透水性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城市排水灌渠翻轉式內襯修復軟管及其制備方法,其能有效解決內襯軟管接口采用縫合或熱壓粘合等所遇到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城市排水灌渠翻轉式內襯修復軟管,包括接口、基層及復合在基層上的防滲層,所述軟管接口兩端設有嚙合區(qū)域,所述軟管通過嚙合粘接成筒狀,所述軟管是通過對接口、基層及防滲層同步熱壓復合形成的。通過流延法將防滲層與基層復合,并在接口兩端預留嚙合區(qū)域,通過嚙合粘接成筒狀,之后對軟管接口及整體上下兩層進行同步熱壓復合,使接口與軟管一體成型,提高其在翻襯時的抗拉性。
更進一步的,所述接口兩端的防滲層、基層分別采用對接及上下穿插方式連接。對接即邊與邊粘接在一起,上下穿插連接即接口兩端的基層通過交叉或穿插粘接在一起,各層接口錯開連接,保持接口與主體材料一致,可避免應力集中的問題,提高翻襯時的抗拉性。
更進一步的,所述嚙合區(qū)域防滲層的厚度相等,所述嚙合區(qū)域基層的厚度均小于所述軟管基層的厚度,且所述接口的厚度與所述基層和防滲層復合在一起的厚度相等。接口兩端的防滲層通過對接連接在一起,嚙合區(qū)域基層的厚度小于軟管基層的厚度,且接口兩側嚙合區(qū)域基層的大小及形狀為互補狀態(tài),可通過穿插或交叉構成一個完整的基層,同時,當嚙合區(qū)域基層的厚度等于軟管基層厚度的二分之一時,上下穿插效果最佳。
更進一步的,所述接口兩端的防滲層、基層均采用對接方式連接。各層接口錯開連接,保持接口與主體材料一致,可避免應力集中的問題,提高翻襯時的抗拉性。
更進一步的,所述嚙合區(qū)域的防滲層及基層的厚度與所述軟管的防滲層及基層的厚度分別相等,所述接口一端的防滲層的長度大于基層的長度,所述接口另一端的防滲層的長度小于基層的長度。接口兩端的防滲層及基層分別互相對接粘接,對接后的接口厚度與軟管整體的厚度相同。
更進一步的,所述基層為無紡布,所述防滲層為聚氨酯膜。
更進一步的,所述嚙合區(qū)域的長度為5-10cm。
更進一步的,所述軟管還包括防滲膜條,所述防滲膜條設于所述防滲層接口上,之后通過對所述軟管上下兩層同步熱壓復合形成所述內襯軟管。
更進一步的,一種城市排水灌渠翻轉式內襯修復軟管的制備方法,制作步驟如下:
(1)通過流延法將聚氨酯防滲層膜與無紡布基層復合,并在接口兩端預留嚙合區(qū)域;
(2)采用卷筒將無紡布基層和聚氨酯膜防滲層的復合結構固定成管形,無紡布基層在內側,聚氨酯膜防滲層在外側;
(3)接口兩端基層與基層粘接,防滲層與防滲層粘接;
(4)在聚氨酯膜防滲層接口處外側覆蓋一層聚氨酯防滲層膜條;
(5)采用熱壓復合設備對軟管整體上下兩層進行同步熱壓復合,形成內襯軟管。
更進一步的,所述接口無紡布基層的粘接采用無紡布專用膠水,如丙烯酸酯類粘合劑;所述接口聚氨酯防滲層的粘接采用聚氨酯膜專用膠水。選用專用的粘合劑,提高其粘合密封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發(fā)明所述軟管接口采用嚙合方式連接,各層接口錯開連接,保持接口與主體材料一致,可避免應力集中的問題,同時,各層接口連接分別采用專用的粘合劑,提高其粘合效率及軟管密封性;(2)聚氨酯膜防滲層接口上設有聚氨酯膜條,并通過對軟管整體的上下兩層進行同步熱壓復合,使膜條與防滲層熔為一體,提高軟管接口的防水、防滲性、密封性及抗拉性,同時可避免在施工翻轉軟管時,因接口受力破損或扯裂而導致漏氣漏水,降低施工效率;(3)對軟管整體的上下兩層進行同步熱壓復合,可使防滲膜層部分滲入無紡布基層,提高其粘連性及軟管材質的致密性,從而提高軟管的防水防滲性;同時,可使接口與軟管形成整體,提高接口的防水防滲性及抗拉性,避免在施工翻轉軟管時,因接口受力破損或扯裂而導致漏氣漏水,降低施工效率;(4)軟管制備采用同步熱壓復合,可使軟管一體成型,制備效率高,保持接口處與主體材料一致。
附圖說明
圖1為翻轉式內襯軟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所述接口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1所述接口粘接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2所述接口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2所述接口粘接后的結構示意圖;
(1)接口、(2)基層、(3)防滲層、(4)嚙合區(qū)域、(5)防滲膜條。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進一步描述本發(fā)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理解的是,在不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可以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細節(jié)和形式進行修改或替換,但這些修改和替換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
一種城市排水灌渠翻轉式內襯修復軟管,通過流延法將聚氨酯膜防滲層與無紡布基層復合,并在接口兩端預留嚙合區(qū)域,嚙合區(qū)域的長度為5cm,嚙合區(qū)域聚氨酯膜防滲層的厚度相等,嚙合區(qū)域無紡布基層的厚度均小于軟管無紡布基層的厚度,接口兩側嚙合區(qū)域無紡布基層的大小及形狀為互補狀態(tài),可通過穿插連接構成一個完整的基層,即接口的厚度與基層和防滲層復合一起的厚度相等。采用卷筒將上述無紡布基層和聚氨酯膜防滲層的復合結構固定成管形,無紡布基層在內側,聚氨酯膜防滲層在外側,無紡布基層采用上下穿插方式連接,聚氨酯膜防滲層采用對接方式連接,且接口無紡布基層采用無紡布專用膠水粘接,接口聚氨酯防滲層采用聚氨酯膜專用膠水粘接,之后在接口處聚氨酯膜防滲層外側覆蓋一層聚氨酯防滲層膜條,并采用熱壓復合設備對軟管上下兩層進行同步熱壓復合,形成軟管材料。
實施例2:
一種城市排水灌渠翻轉式內襯修復軟管,通過流延法將聚氨酯膜防滲層與無紡布基層復合,并在接口兩端預留嚙合區(qū)域,嚙合區(qū)域的長度為10cm,嚙合區(qū)域聚氨酯膜防滲層的厚度相等,嚙合區(qū)域無紡布基層的厚度均等于軟管無紡布基層的厚度,接口一端的防滲層的長度大于基層的長度,接口另一端的防滲層的長度小于基層的長度,且可通過對接連接構成一個完整的基層和防滲層,同時接口的厚度與基層和防滲層復合一起的厚度相等。采用卷筒將上述無紡布基層和聚氨酯膜防滲層的復合結構固定成管形,無紡布基層在內側,聚氨酯膜防滲層在外側,無紡布基層采用對接方式連接,聚氨酯膜防滲層采用對接方式連接,且接口無紡布基層采用無紡布專用膠水粘接,接口聚氨酯防滲層采用聚氨酯膜專用膠水粘接,之后在接口處聚氨酯膜防滲層外側覆蓋一層聚氨酯防滲層膜條,并采用熱壓復合設備對軟管上下兩層進行同步熱壓復合,形成軟管材料。
實施例3:
一種城市排水灌渠翻轉式內襯修復軟管,通過流延法將聚氨酯膜防滲層與無紡布基層復合,并在接口兩端預留嚙合區(qū)域,嚙合區(qū)域的長度為8cm,嚙合區(qū)域聚氨酯膜防滲層的厚度相等,嚙合區(qū)域無紡布基層的厚度均等于軟管無紡布基層的厚度,接口一端的防滲層的長度大于基層的長度,接口另一端的防滲層的長度小于基層的長度,且可通過對接連接構成一個完整的基層和防滲層,同時接口的厚度與基層和防滲層復合一起的厚度相等。采用卷筒將上述無紡布基層和聚氨酯膜防滲層的復合結構固定成管形,無紡布基層在內側,聚氨酯膜防滲層在外側,無紡布基層采用對接方式連接,聚氨酯膜防滲層采用對接方式連接,且接口無紡布基層采用無紡布專用膠水粘接,接口聚氨酯防滲層采用聚氨酯膜專用膠水粘接,之后在接口處聚氨酯膜防滲層外側覆蓋一層聚氨酯防滲層膜條,并采用熱壓復合設備對軟管上下兩層進行同步熱壓復合,形成軟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