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動器通氣結構、分動器和車輛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分動器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分動器通氣結構、一種具有這種分動器通氣結構的分動器、和一種設置有這種分動器的車輛。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多輪驅動的車輛上,為了將變速器輸出的動力能夠分配到各驅動橋,通常裝配有分動器。已知地,分動器的基本結構也是一個齒輪傳動系統(tǒng),其內部結構主要包括主動錐齒輪、從動錐齒輪、軸承、油封、軸等零部件,而上述零部件在運轉過程中均需要特定的潤滑油潤滑。
[0003]但是,分動器內部的錐齒輪在運轉過程會產生大量的熱量,溫度一般維持在110°C_140°C之間,由于溫度升高,分動器內部壓強將會升高,但是由于殼體對油封的軸向保持力有限,分動器內部的壓強過高會使油封位置變動,產生漏油問題。因此,為了使分動器內部壓強保持平衡,就需要有通氣結構將分動器內的氣體相應地排出,同時,由于分動器內有大量的潤滑油和零部件,從而要求通氣結構具有一定的防水功能。
[0004]而目前分動器基本采用結構簡單的傳統(tǒng)通氣塞,這種通氣塞布置于上述機構的最高點,平衡內外壓強平衡。然而,傳動通氣塞則具有以下不足:
[0005]第一,對于越野型車輛,由于其行駛工況一般比較惡劣,例如砂石、泥水、河流等路況,故對整車的涉水性能有較高的要求,一般來說這類車輛的涉水高度為500mm(此時水位已經(jīng)超過分動器的最高點)。但當涉水水位過高時,假設水位超過500mm時,此時水位已經(jīng)超過通氣塞的位置,如果通氣塞正好處于開啟位置,當通氣塞閉合過程中水會從開啟的塞帽與塞體之間的縫隙進入到分動器內部,導致分動器內部零部件生銹,影響整箱壽命。
[0006]第二,傳統(tǒng)通氣塞的內部結構布置有橡膠件,而分動器的周圍通常布置有高溫件,再加上分動器排出的氣體溫度較高,使得傳統(tǒng)通氣塞的橡膠件存在老化失效的風險,導致通氣性能降低。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分動器通氣結構,以能夠在保證通氣的同時防止外部的水進入到分動器內部,同時通過分動器殼體上的擋油筋以及擋油板和擋油筋的配合來有效地防止分動器內齒輪運轉攪動的潤滑油進入通氣腔,以防止漏油。
[0008]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0009]—種分動器通氣結構,所述分動器通氣結構包括間隔開的分動器前腔和分動器后腔,所述分動器前腔內形成有通氣腔,所述通氣腔通過上部的通氣孔與所述分動器后腔連通,所述分動器后腔通過分動器底部的出氣口與外界大氣連通;其中,所述通氣腔上方邊緣和兩側邊緣形成有連續(xù)的擋油筋,擋油板固定蓋合在所述擋油筋上以封蓋所述通氣腔,且所述擋油板與所述通氣腔的下方邊緣之間具有通氣間隙。
[0010]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分動器通氣結構中,由于分動器前腔內的通氣腔能夠通過上部的通氣孔與分動器后腔連通,而分動器后腔則可以通過分動器底部的出氣口與外界大氣連通,同時,擋油板蓋合在通氣腔周圍的擋油筋上并與通氣腔的下方邊緣具有通氣間隙,這樣,當車輛正常行駛時,分動器運轉飛濺的潤滑油并不會從通氣腔的上方和兩側進入到通氣腔內,防止分動器漏油,同時,分動器運轉產生的熱將使分動器前腔內部壓強升高,氣體通過擋油板與通氣腔的下方邊緣之間的通氣間隙進入到通氣腔內,隨后經(jīng)過通氣孔進入到分動器后腔,然后從出氣口排放至大氣,以平衡分動器的內外壓強;當車輛涉水行駛時,氣體排放路徑與以上所述的相同,此時,不同的是,排放的氣體通過通氣孔進入分動器后腔后,(此時分動器后腔存在水),將迫使分動器后腔內的水位下降,并且排放的氣體以氣泡的形式分動器底部的出氣口冒出;而當車輛涉水較深時,水位將沒過分動器,此時水從出氣口進入分動器后腔內,并且隨著水位的升高而升高。但此時分動器內部繼續(xù)運轉,將持續(xù)產生高壓氣體,由于高壓氣體的排放作用,分動器后腔內的水位將會保持平衡,并且低于分動器后腔上方的通氣孔,從而使得水并不會通過該通氣孔進入分動器內部,以能夠在保證通氣的同時防止外部的水進入到分動器內部。
[0011]進一步地,所述通氣腔兩側邊緣處分別形成有安裝凸臺,所述安裝凸臺的安裝面與所述擋油筋齊平,所述擋油板固定連接在所述安裝凸臺上并蓋合在所述擋油筋上。
[0012]更進一步地,所述安裝凸臺設置在所述兩側邊緣上的所述擋油筋的朝向所述分動器前腔中心的前端部處,以形成所述兩側邊緣上的所述擋油筋的一部分。
[0013]更進一步地,兩個所述安裝凸臺形成有朝向所述分動器前腔中心延伸,并且相互靠近的擋油凸起,所述擋油板的板面與所述擋油凸起貼合。
[0014]更進一步地,或者可選擇地,所述擋油板延伸超過所述通氣腔的所述下方邊緣,隨后,所述擋油板朝向所述分動器前腔的內部彎折以形成與所述下方邊緣空間重疊的彎折段,所述彎折段和所述下方邊緣的外表面之間形成擋油間隙,所述擋油間隙和所述通氣間隙相通。
[0015]更進一步地,所述通氣腔的下方內周面從其底部端朝向開口端向下傾斜;和/或,所述下方邊緣與所述彎折段重疊的部位上形成有泄油口。
[0016]進一步地,或者可選擇地,所述通氣腔的所述上方邊緣和所述兩側邊緣上還形成有連續(xù)延伸的擋油凸緣,所述擋油凸緣位于所述擋油筋的外側并圍繞所述擋油筋,以使所述擋油板容納在所述擋油凸緣內。
[0017]進一步地,或者可選擇地,所述分動器后腔對應于分動器油封的油封腔的位置處形成有油封開口,使得所述分動器油封的所述油封腔通過所述油封開口和所述分動器后腔連通。
[0018]另外,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分動器,所述分動器設置有以上任一所述的分動器結構。
[0019]如上所述的,該分動器具有良好的通氣性能、防水性能和防漏油性能。
[0020]此外,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車輛,所述車輛設置有以上所述的分動器。
[0021]如上所述的,通過該分動器,該車輛的涉水性能明顯得到提升,顯著地提高了車輛的越野性能和市場競爭力。
[0022]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0023]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24]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分動器通氣結構的示意圖,顯示了分動器前腔的結構;
[0025]圖2為圖1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6]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分動器通氣結構的通氣腔和擋油板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4為圖1的分動器通氣結構的另一視角示意圖,顯示了分動器后腔的結構;
[0028]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分動器通氣結構的擋油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9]附圖標記說明:
[0030]1-分動器前腔,2-分動器后腔,3-通氣腔,4-通氣孔,5-出氣口,6_上方邊緣,7_兩偵U邊緣,8-擋油筋,9-擋油板,10-下方邊緣,11-安裝凸臺,12-擋油凸起,13-彎折段,14-擋油間隙,15-通氣間隙。16-下方內周面,17-泄油口,18-擋油凸緣,19-油封開口,20-加強筋,21-油封安裝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31]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32]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33]如圖1、2、3和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分動器通氣結構包括將分動器的殼體分隔以得到的間隔開的分動器前腔I和分動器后腔2,其中,分動器前腔I內形成有通氣腔3,通氣腔3通過上部的通氣孔4與分動器后腔2連通,分動器后腔2通過分動器底部的出氣口 5與外界大氣連通;并且其中,通氣腔3上方邊緣6和兩側邊緣7形成有連續(xù)的擋油筋8,擋油板9固定蓋合在擋油筋8上以封蓋通氣腔3,且擋油板9與通氣腔3的下方邊緣10之間具有通氣間隙15ο
[0034]這樣,通過該技術方案,由于分動器前腔I內的通氣腔3能夠通過上部的通氣孔4與分動器后腔2連通,而分動器后腔2則可以通過分動器底部的出氣口 5與外界大氣連通,同時,擋油板9蓋合在通氣腔3周圍的擋油筋8上并與通氣腔3的下方邊緣10具有通氣間隙15,這樣,當車輛正常行駛時,由于擋油筋8以及擋油筋8和擋油板9的蓋合,分動器運轉飛濺的潤滑油并不會從通氣腔3的上方和兩側進入到通氣腔3內,防止分動器漏油,同時,分動器運轉產生的熱將使分動器前腔內部I壓強升高,氣體通過擋油板9與通氣腔3的下方邊緣10之間的通氣間隙15進入到通氣腔3內,隨后經(jīng)過通氣孔4進入到分動器后腔2,然后從出氣口5排放至大氣,以平衡分動器的內外壓強;當車輛涉水行駛時,氣體排放路徑與以上所述的相同,此時,不同的是,排放的氣體通過通氣孔4進入分動器后腔2后,(此時分動器后腔2存在水),將迫使分動器后腔2內的水位下降,并且排放的氣體以氣泡的形式分動器底部的出氣口5冒出;而當車輛涉水較深時,水位將沒過分動器,此時水從出氣口 5進入分動器后腔2內,并且隨著水位的升高而升高。但此時分動器內部繼續(xù)運轉,將持續(xù)產生高壓氣體,由于高壓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