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該測量裝置包括軸、滾珠、內結構圈、外結構圈、連接板和傳感器,內結構圈與軸固定連接,外結構圈套裝在內結構圈外,滾珠安裝在內結構圈和外結構圈之間,連接板與外結構圈固定連接,傳感器安裝在連接板上,傳感器朝向軸。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和效果:通過滾珠、內結構圈、外結構圈之間的連接,可以使得內結構圈、外結構圈相對轉動,但是外結構圈和軸軸線的位置相對固定,從而令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可以使用在非固定式軸上。
【專利說明】
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速測量裝置。特別涉及一種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屬于一種轉速測量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公開號為CN201897598U的專利文本公開了一種變速箱軸轉速傳感器固定裝置,該裝置包括傳感器座,傳感器座的前端沿軸線方向設有螺紋孔,螺紋孔與傳感器的螺紋段桿身構成螺紋配合,由傳感器座的螺紋孔至傳感器座的后端面設有的管狀腔,管狀腔由傳感器座體開設的通孔或者缺口連通內外,傳感器座后段側壁設于變速箱殼體上開設的安裝孔內。該傳感器直接安裝在傳感器座的螺紋孔內,傳感器座安裝在變速箱殼體上,可以方便調節(jié)傳感器與變速箱齒輪間的距離,同時確保在測試過程中,傳感器不產生松動。公開號為CN201897598U的專利文本指出該變速箱軸轉速傳感器固定裝置用于汽車變速箱測試。
[0003]然而該變速箱軸轉速傳感器固定裝置可以調節(jié)傳感器和變速箱齒輪間的距離,可以保證傳感器不松動,但是這種變速箱軸轉速傳感器固定裝置不能用在非固定軸上,因為該變速箱軸轉速傳感器固定裝置需要固定在變速箱結構件上。從而使得該變速箱軸轉速傳感器固定裝置只能適用于固定軸的轉速測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適用于活動軸轉速測量的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該測量裝置包括軸、滾珠、內結構圈、外結構圈、連接板和傳感器,所述內結構圈與所述軸固定連接,所述外結構圈套裝在所述內結構圈外,所述滾珠安裝在所述內結構圈和外結構圈之間,所述連接板與所述外結構圈固定連接,所述傳感器安裝在所述連接板上,所述傳感器朝向所述軸。
[0006]軸是非固定的,軸可以是一端安裝在萬向節(jié)上,也可以是兩端都安裝在萬向節(jié)上。由于軸并非兩端都是固定的,所以軸在轉動過程中會發(fā)生空間位移,從而不利于測量,所以使用一般的測量裝置是不能實現(xiàn)測速目的的,因為軸的擺動會使得傳感器和軸的軸線之間的相對位置發(fā)生偏移,從而令傳感器測量位置不準確,令傳感器不能準確測量。而本實用新型的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使用的內結構圈固定在軸上,在軸轉動的時候,內結構圈也會以相同的速度轉動,外結構圈與內結構圈之間有滾珠,所以外結構圈與內結構圈相對轉動,有利于外結構圈保持相對位置,也有利于外結構圈和軸的軸線保證相對位置,連接板與所述外結構圈固定連接,所以連接板與軸的軸線也能保證相對位置,能夠保證安裝在連接板上的傳感器與軸的軸線的相對位置不變,從而令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可以適用活動軸,能夠測量活動軸的轉速。內結構圈、外結構圈之間采用滾珠可以降低內結構圈、外結構圈之間的摩擦力,固定傳感器朝向軸線的位置和距離,提高準確性。
[0007]作為優(yōu)選,本實用新型所述測量裝置還包括拉簧,所述拉簧與所述連接板連接。拉簧可以保證連接板的相對位置,一般來講在使用過程中,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的拉簧的另一端一般都固定在變速箱的結構框架上,以防止轉動軸帶來的扭力效應。
[0008]作為優(yōu)選,本實用新型所述連接板設置有傳感器安裝圈,所述傳感器安裝在所述傳感器安裝圈上。傳感器安裝圈有利于保護傳感器,防止其它物體或者軸碰觸傳感器。連接板包括連接板本體和傳感器安裝圈,傳感器安裝圈與連接板本體固定。
[0009]作為優(yōu)選,本實用新型所述測量裝置還包括感應點,所述感應點固定在所述軸上,所述感應點與所述傳感器相互配合。感應點和傳感器之間的工作可以為傳感器發(fā)送信號,然后感應點反射信號,傳感器接受信號。或者為感應點發(fā)射信號,傳感器接受信號。這兩種模式都能夠實現(xiàn)傳感器對軸轉速的測量。
[0010]作為優(yōu)選,本實用新型所述測量裝置還包括感應結構圈和感應點,所述感應結構圈套裝在所述軸外側,所述感應結構圈和所述軸固定連接,所述感應點安裝在所述感應結構圈上,所述感應點與所述傳感器相互配合。感應結構圈可以和感應點做成一個組件,這樣安裝的時候就不需要改造軸,在使用過程中更加方便。而且感應結構圈有一定厚度,從而減小了感應點和傳感器的距離,提高了檢測靈敏度。
[0011]作為優(yōu)選,本實用新型所述感應結構圈由兩個感應半結構圈組成,兩個所述的感應半結構圈通過螺栓連接,所述螺栓可調節(jié)兩個所述感應半結構圈之間的距離。感應半結構圈組成感應結構圈,然后通過螺栓連接可以調節(jié)感應結構圈捆綁軸的松緊程度,而且安裝也非常方便,拆卸也方便,能夠更好的制造和更換部件。
[0012]作為優(yōu)選,本實用新型所述傳感器為激光傳感器、紅外傳感器、可見光傳感器、聲波傳感器、霍爾傳感器、干簧傳感器或者磁傳感器。各種形態(tài)的傳感器都可以使用,在不同的場合可以使用不同的傳感器。
[0013]作為優(yōu)選,本實用新型所述傳感器安裝圈由兩個傳感器半安裝圈組成。兩個傳感器半安裝圈之間通過螺栓連接,從而可以方便調節(jié)傳感器安裝角度位置間距等,方便使用,還可以方便維修。
[0014]作為優(yōu)選,本實用新型所述外結構圈由兩個外半結構圈組成,兩個所述的外半結構圈通過螺栓連接,所述螺栓可調節(jié)兩個所述外半結構圈之間的距離。
[0015]作為優(yōu)選,本實用新型所述內結構圈由兩個內半結構圈組成,兩個所述的內半結構圈通過螺栓連接,所述螺栓可調節(jié)兩個所述內半結構圈之間的距離。
[0016]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和效果:通過滾珠、內結構圈、外結構圈之間的連接,可以使得內結構圈、外結構圈相對轉動,但是外結構圈和軸軸線的位置相對固定,從而令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可以使用在非固定式軸上。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帶有感應結構圈的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不帶有感應結構圈的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是軸、滾珠、內結構圈、外結構圈的關系結構示意圖。
[0020]圖4是感應半結構圈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5是設置有傳感器安裝圈的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0023]參見圖1至圖5,本實施例的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包括軸101、滾珠102、內結構圈103、外結構圈104、連接板105、傳感器106、感應點107、拉簧108、感應結構圈109。感應結構圈109由兩個感應半結構圈110組成。連接板105設置有傳感器安裝圈111。
[0024]內結構圈103與軸101固定連接,外結構圈104套裝在內結構圈103外,滾珠102安裝在內結構圈103和外結構圈104之間,連接板105與外結構圈104固定連接,傳感器106安裝在連接板105上,傳感器106朝向軸1I。
[0025]軸101是非固定的,軸101可以是一端安裝在軸101上,也可以是兩端都是自由的。由于軸101并非兩端都是固定的,所以軸101在使用過程中會發(fā)生擺動,從而不利于使用,所以使用一般的測量裝置是不能實現(xiàn)測速目的的,因為軸101的擺動會使得傳感器106和軸101的軸線之間的相對位置發(fā)生偏移,從而令傳感器106測量位置不準確,令傳感器106不能準確測量。而本實用新型的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使用的內結構圈103固定在軸101上,在軸101轉動的時候,內結構圈103也會以相同的速度轉動,外結構圈104與內結構圈103之間有滾珠102,所以外結構圈104與內結構圈103相對轉動,有利于外結構圈104保持相對位置,也有利于外結構圈104和軸101的軸線保證相對位置,連接板105與外結構圈104固定連接,所以連接板105與軸101的軸線也能保證相對位置,能夠保證安裝在連接板105上的傳感器106與軸101的軸線的相對位置不變,從而令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可以適用活動軸101,能夠測量活動軸101的轉速。內結構圈103、外結構圈104之間采用滾珠102可以降低內結構圈103、外結構圈104之間的摩擦力,降低能量損失。傳感器106朝向軸101可以提高準確性。
[0026]本實施例中,拉簧108與連接板105連接。拉簧108可以保證連接板105的相對位置,一般來講在使用過程中,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的拉簧108的另一端一般都固定在變速箱的結構框架上,以防止轉動軸帶來的扭力效應。
[0027]本實施例中,連接板105設置有傳感器安裝圈111,傳感器106安裝在傳感器安裝圈111上。傳感器安裝圈111有利于保護傳感器106,防止其它物體或者軸碰觸傳感器106。
[0028]本實施例中,感應點107固定在軸101上,感應點107與傳感器106相互配合。感應點107和傳感器106之間的工作可以為傳感器106發(fā)送信號,然后感應點107反射信號,傳感器106接受信號?;蛘邽楦袘c107發(fā)射信號,傳感器106接受信號。這兩種模式都能夠實現(xiàn)傳感器106對軸101轉速的測量。
[0029]本實施例中,測量裝置還包括感應結構圈109和感應點107,感應結構圈109套裝在軸101外側,感應結構圈109和軸101固定連接,感應點107安裝在感應結構圈109上,感應點107與傳感器106相互配合。感應結構圈109可以和感應點107做成一個組件,這樣安裝的時候就不需要改造軸101,在使用過程中更加方便。而且感應結構圈109有一定厚度,從而減小了感應點107和傳感器106的距離,提高了檢測靈敏度。
[0030]本實施例中,感應結構圈109由兩個感應半結構圈110組成,兩個的感應半結構圈110通過螺栓連接,螺栓可調節(jié)兩個感應半結構圈110之間的距離。已經在使用過程中,令用戶更加容易了解。
[0031]本實施例中,傳感器106為激光傳感器、紅外傳感器、可見光傳感器、聲波傳感器、霍爾傳感器、干簧傳感器或者磁傳感器。各種形態(tài)的傳感器106都可以使用,在不同的場合可以使用不同的傳感器106。
[0032]本實施例中,外結構圈104可以為鏤空結構,其中放置大密度的質量塊,增加外結構圈104的慣性,從而提高其穩(wěn)定性。
[0033]本實施例中的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的使用過程如下,首先將軸101套裝入內結構圈103并且固定,然后將滾珠102安裝在內結構圈103外側,然后再安裝外結構圈104,在外結構圈104上安裝連接板105,在連接板105上安裝拉簧108和傳感器106,在軸101上安裝感應結構圈109,在感應結構圈109上安裝感應點107,當軸101轉動的時候,內結構圈103跟著轉動,但是由于拉簧108的作用,外結構圈104不轉動,感應結構圈109也跟著軸101一起同步轉動,感應結構圈109上的感應點107也跟著轉動,每當軸101轉動一圈的時候,感應點107發(fā)射一次傳感器106的信號,從而令傳感器106知道軸101轉了一圈,所以傳感器106就能測量軸101的轉速。
[0034]帶有傳感器安裝圈111的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軸套裝在傳感器安裝圈111內,由于傳感器安裝圈111、連接板105本體以及外結構圈104都是固定的,所以軸轉動的時候,安裝在傳感器安裝圈111內的傳感器106相對靜止不動,就能測定軸的轉速了。
[0035]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說明書的內容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測量裝置包括軸、滾珠、內結構圈、外結構圈、連接板和傳感器,所述內結構圈與所述軸固定連接,所述外結構圈套裝在所述內結構圈外,所述滾珠安裝在所述內結構圈和所述外結構圈之間,所述連接板與所述外結構圈固定連接,所述傳感器安裝在所述連接板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裝置還包括拉簧,所述拉簧與所述連接板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設置有傳感器安裝圈,所述傳感器安裝在所述傳感器安裝圈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裝置還包括感應點,所述感應點固定在所述軸上,所述感應點與所述傳感器相互配合。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裝置還包括感應結構圈和感應點,所述感應結構圈套裝在所述軸外側,所述感應結構圈和所述軸固定連接,所述感應點安裝在所述感應結構圈上,所述感應點與所述傳感器相互配合。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應結構圈由兩個感應半結構圈組成,兩個所述的感應半結構圈通過螺栓連接,所述螺栓可調節(jié)兩個所述感應半結構圈之間的距離。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為激光傳感器、紅外傳感器、可見光傳感器、聲波傳感器、霍爾傳感器、干簧傳感器或者磁傳感器。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安裝圈由兩個傳感器半安裝圈組成。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結構圈由兩個外半結構圈組成,兩個所述的外半結構圈通過螺栓連接,所述螺栓可調節(jié)兩個所述外半結構圈之間的距離。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箱輸出軸的轉速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結構圈由兩個內半結構圈組成,兩個所述的內半結構圈通過螺栓連接,所述螺栓可調節(jié)兩個所述內半結構圈之間的距離。
【文檔編號】G01P3/44GK205594023SQ201620380605
【公開日】2016年9月21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8日
【發(fā)明人】朱逸平
【申請人】朱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