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卡扣裝置的操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是有關(guān)于一種卡扣裝置(locking device),且特別是有關(guān)于一種應(yīng)用此卡 扣裝置的電子裝置(electronic apparatus)。
背景技術(shù):
隨著科技的快速進步,電子裝置的種類已從原本只能放置于桌上使用的桌上型電 子裝置發(fā)展出多種行動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計算機(notebook)、個人數(shù)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以及掌上型計算機(pocket PC)等。以筆記型計算機為例,筆記 型計算機與傳統(tǒng)的桌上型計算機最大的差別在于,筆記型計算機講求輕薄短小,讓計算機 的使用者能夠易于攜帶,并且提供使用者在各種工作環(huán)境下進行計算機操作的便利性。
筆記型計算機具有一顯示器與一主機。當使用者將閉合于主機的顯示器旋開時, 使用者通常需要先將配置于主機上且卡扣顯示器的卡榫移動,使得卡榫不卡扣顯示器。接 著,使用者施力旋開顯示器。 然而,在上述旋開顯示器的過程中,使用者必須藉由兩手的操作來移動卡榫以保 持卡榫不卡扣顯示器的狀態(tài)(解鎖狀態(tài)),并且施力旋開顯示器。因此,習知筆記型計算機 中,閉合于主機的顯示器的旋開過程較為繁瑣。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操作卡扣裝置的方法,其解鎖方式較為簡單。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操作卡扣裝置的方法,此卡扣裝置其配置于一第一本體(main body)并且適于卡扣具有一第二卡扣件(locking element)且樞接于第一本體的一第二 本體。當?shù)谝豢奂邮找涣α棵撾x第二卡扣件后,推頂件可接受一彈性件所施予的一彈 性力而推動第二扣件以使第二本體相對于該第一本體移動,其中第一卡扣件樞接于第一本 體、第二卡扣件樞接于第二本體、第一本體樞接于該第二本體、且推頂件藉由彈性件連接至 第一本體。隨著產(chǎn)品設(shè)計的不同,第二本體相對于第一本體的移動可為一轉(zhuǎn)動或是滑動。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卡扣裝置是使用于一電子裝置上。推頂件在一第一軸 線上移動。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一卡扣件適于以一第二軸線為軸作轉(zhuǎn)動,且第二軸 線平行第一軸線。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二卡扣件適于以一第二軸線為軸作滑動,且第二軸 線垂直第一軸線。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卡扣裝置更包括一復位件且復位件連接第一卡扣件與
第一本體用以使該第二卡扣件恢復至初始的位置。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復位件為一螺旋彈簧。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復位件為一扭力彈簧。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一本體具有一容置槽且彈性件與至少部分推頂件位于容置槽內(nèi)。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當?shù)谝豢奂鄣诙奂r,彈性件會發(fā)生變形而產(chǎn)生彈性力且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相互扣合。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卡扣裝置包含一基座且此基座固定于該第一本體。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操作卡扣裝置的方法,此卡扣裝置其配置于一第一本體(main
body)并且適于卡扣具有一第二卡扣件(locking element)且樞接于第一本體的一第二本
體。當?shù)谝豢奂邮找坏谝涣α棵撾x該第一卡扣件與一第二卡扣件的一扣合位置后,利
用一阻尼復位件帶動此第一卡扣件經(jīng)過一時間間隔后回復至該扣合位置,其中第一卡扣件
樞接于第一本體、第二卡扣件樞接于第二本體、第一本體樞接于第二本體、且阻尼復位器樞
接于該第一卡扣件與該第一本體之間。在此時間間隔中,第二本體接收一第二力量帶動第
二卡扣件脫離扣合位置并使第二本體相對于第一本體移動。隨著產(chǎn)品設(shè)計的不同,第二本
體相對于第一本體的移動可為一轉(zhuǎn)動或是滑動。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卡扣裝置是使用于一 電子裝置。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二本體相對于第一本體以一第一軸線為軸轉(zhuǎn)動或滑動。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二卡扣件適于以一第二軸線為軸作轉(zhuǎn)動,其中第一軸線與第二軸線相互垂直。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二卡扣件適于以一第二軸線為軸作滑動,其中第二軸線與第一軸線相互平行。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卡扣裝置包含一推頂件,藉由一彈性件連接基座以在
第三軸線上移動,其中此第三軸線與第一軸線相互垂直。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彈性件為一螺旋彈簧。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一本體具有一容置槽且彈性件與至少部分推頂件位于容置槽內(nèi)。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阻尼復位件為一阻尼彈簧。 使用者可藉由單手推動第一卡扣件使其不卡扣第二卡扣件,且第二本體相對于第一本體移動。因此,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第二本體從第一本體旋開的過程較為簡單。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繪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2繪示圖1的卡扣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繪示圖2的卡扣裝置組合示意圖。 圖4A至圖4B繪示圖1的電子裝置的開啟過程的示意圖。 圖5A至圖5B繪示第二卡扣件與卡扣裝置的卡扣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6A至圖6B繪示操作卡扣裝置的流程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200 :電子裝置
210 :第一本體 220 :第二本體 222 :第二卡扣件 222a :卡塊 230 :卡扣裝置 231 :基座 231a :容置槽 232 :推頂件 233 :彈性件 234 :第一^f^扣件 234a :卡勾 235 :復位件 Al :第一軸線 A2 :第二軸線 F :外力 Gl :第一角度 G2:第二角度 S310、 S320 :用以說明圖6A實施例的各步驟流程 S410 S430 :用以說明圖6B實施例的各步驟流程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繪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在此必須說明的是,為了方便說明起見,圖1的電子裝置作局部剖視以顯露卡扣裝置。請參考圖l,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200例如為一筆記型計算機,其包括一第一本體210、一第二本體220與一卡扣裝置230。第二本體220樞接于第一本體210,且第二本體220具有第二卡扣件222。第二卡扣件222具有一卡塊222a??垩b置230配置于第一本體21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本體210例如為一主機,且第二本體220例如為一顯示器。 圖2繪示圖1的卡扣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3繪示圖2的卡扣裝置組合示意圖。請參考圖2與圖3,卡扣裝置230包括一基座231、一推頂件232、一彈性件233、一第一卡扣件234與一復位件235。基座231固定于第一本體210(見圖1)。推頂件232適于在一第一軸線A1上移動。彈性件233(例如為一螺旋彈簧)連接基座231與推頂件232。在本實施例中,基座231具有一容置槽231a,且彈性件233與至少部分推頂件232位于容置槽內(nèi)。 第一卡扣件234樞接于基座231,且第一卡扣件234具有一卡勾234a。第一卡扣件234適于以一第二軸線A2為軸作轉(zhuǎn)動,且第二軸線A2平行第一軸線Al 。復位件235 (例如為一螺旋彈簧或是扭力彈簧)連接第一卡扣件234與基座231 ,以限制第一卡扣件234的移動范圍,其中此移動范圍可為一轉(zhuǎn)動范圍或是滑動范圍。雖然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卡扣件234均相對于基座231旋轉(zhuǎn),但是隨著產(chǎn)品設(shè)計的不同,第一卡扣件234可以滑動的方式沿著一第三軸線(未顯示于圖中)被驅(qū)動且此第三軸線垂直于第一軸線。
6
以下將對于電子裝置200的啟閉過程作說明。圖4A至圖4B繪示圖1的電子裝 置的開啟過程的示意圖。圖5A至圖5B繪示第二卡扣件與卡扣裝置的卡扣狀態(tài)的示意圖。 首先,請參考圖4A與圖5A,當?shù)诙奂?22與第一卡扣件234位于一扣合位置且第一卡 扣件234的卡勾234a卡扣第二卡扣件222的卡塊222a時,第二卡扣件222施力于推頂件 232(可見圖3),且彈性件233產(chǎn)生彈性變形(可見圖3)。此時,在此實施例中,例如為壓縮 螺旋彈簧的彈性件233是被彈性地壓縮,且第二本體220是扣合于第一本體210上。
接著,請參考圖4B與圖5B,當?shù)谝豢奂?34受一外力F(也可見圖1)作用而旋 轉(zhuǎn)一第一角度Gl使得第一卡扣件234的卡勾234a不卡扣第二卡扣件222的卡塊222a時, 復位件235產(chǎn)生彈性變形,且推頂件232推動第二卡扣件222。此時,在此實施例中,例如為 螺旋彈簧或是阻尼彈簧的復位件235是被彈性地拉伸,使得第二本體220相對于第一本體 210旋轉(zhuǎn)一第二角度G2。隨著復位件裝設(shè)位置的不同,當復位件裝設(shè)在第一卡扣件234與 基座連接的旋轉(zhuǎn)軸時,復位件可采用扭力彈簧以提供第一卡扣件234恢復至扣合位置的能 力。隨著產(chǎn)品設(shè)計的不同,復位件235也可為一阻尼復位件(未顯示于圖中)。當復位件為 阻尼復位件且第一卡扣件234失去外力F而受阻尼復位件的帶動欲回到扣合位置時,第一 卡扣件234將會受到阻尼復位件的影響,經(jīng)過一時間間隔后才回到扣合位置而無法立即回 到扣合位置。 參照圖6A所示,此為操作卡扣裝置的方法的流程圖且此卡扣裝置包含一彈性件。 首先如步驟S310,第一卡扣件接收一力量脫離第二卡扣件,其中第二卡扣件樞接于一第一
本體、第一卡扣件樞接于一第二本體、且第一本體樞接于第二本體。第一卡扣件所接收到的 力量為使用者施予第一卡扣件的力量。當?shù)谝豢奂撾x第二卡扣件后,再于步驟S320,推
頂件可接受彈性件所施予的一彈性力而推動第二卡扣件以使第二本體相對于第一本體移 動,其中彈性件施予第二卡扣件的彈性力為第二卡扣件與第一卡扣件扣合時,彈性件發(fā)生
變形所預(yù)存的彈性力。當彈性件將第二卡扣件彈出后,使用者即可以單手的力量旋轉(zhuǎn)第二
本體。隨著產(chǎn)品設(shè)計的不同,第二本體相對于第一本體的移動方式可為移動或是轉(zhuǎn)動。雖
然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本體相對于第一本體轉(zhuǎn)動,但是并不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 參照圖6B所示,此為操作卡扣裝置的方法的流程圖且此卡扣裝置包含一阻尼復
位件。首先如步驟S410,第一卡扣件接收一第一力量以脫離第一卡扣件與第二卡扣件的扣
合位置,其中第二卡扣件樞接于第一本體、第一卡扣件樞接第二本體、且第一本體樞接于第
二本體。第一力量為使用者施予第一卡扣件的力量。當?shù)谝豢奂撾x第一卡扣件與第二
卡扣件的扣合位置后,再于步驟S420,利用樞接于第一卡扣件與第一本體之間的阻尼復位
件帶動第一卡扣件經(jīng)過一時間間隔后回復至扣合位置。最后,再于步驟S430,在此時間間隔
中,第二本體可接收一第二力量帶動第二卡扣件脫離扣合位置以使第二本體相對于第一本
體移動。此第二力量可為使用者施予第二本體的力量。隨著產(chǎn)品設(shè)計的不同,第二本體相 對于第一本體的移動方式可為移動或是轉(zhuǎn)動。雖然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本體相對于第一本體 轉(zhuǎn)動,但是并不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 由上述可知,使用者可藉由單手推動第一卡扣件234使其旋轉(zhuǎn)第一角度G1以不卡 扣第二卡扣件222,且第二本體220相對于第一本體210—第四軸線(未顯示于圖中)為軸 旋轉(zhuǎn)第二角度G2,其中此第四軸線平行于第三軸線且垂直于第一軸線。因此,本實施例的電 子裝置200的第二本體220從第一本體210旋開的過程較為簡單。
請再參考圖4A、圖4B、圖5A與圖5B,當使用者要將第二本體220閉合于第一本體 210上時,第二卡扣件222的卡塊222a會先推動第一卡扣件234的卡勾234a,使得第一卡扣 件234旋轉(zhuǎn),且第二卡扣件222的卡塊222a會施力于推頂件232。接著,待第二卡扣件222 的卡塊222a持續(xù)推動推頂件232后,第一卡扣件234的卡勾234a不再被第二卡扣件222 的卡塊222a所推動且受復位件235的恢復力的作用而卡扣第二卡扣件222的卡塊222a。 當電子裝置采用本發(fā)明的結(jié)構(gòu)后,使用者即可以單手的方式驅(qū)動第一卡扣件234以令推頂 件232藉由彈性件的變形力量而帶動第二本體220相對于第一本體210進行旋轉(zhuǎn)。當復位 件采用阻尼復位件時,使用者可同樣以單手的方式先驅(qū)動第一卡扣件234不卡扣第二卡扣 件222并利用第一卡扣件234回到扣合位置的時間間隔施力于第二本體220,以使第二本體 220能夠相對于第一本體210進行移動。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例的卡扣裝置與應(yīng)用其的電子裝置至少具有以下的 優(yōu)點 使用者可藉由單手推動第一卡扣件使其旋轉(zhuǎn)第一角度以不卡扣第二卡扣件,且第 二本體相對于第一本體旋轉(zhuǎn)第二角度。因此,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第二本體從第一本體 旋開的過程較為簡單。 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所屬技術(shù)領(lǐng)域 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 明的保護范圍當視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者為準。
8
權(quán)利要求
一種操作一卡扣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含一第一卡扣件接收一力量以脫離一第二卡扣件,其中該第一卡扣件樞接于一第一本體、該第二卡扣件樞接于一第二本體、且該第一本體樞接于該第二本體;及一推頂件接受一彈性件所施予的一彈性力而推動該第二扣件以使該第二本體相對于該第一本體移動,其中該推頂件藉由該彈性件連接至該第一本體。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該卡扣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卡扣裝置是使用于一 電子裝置上。
3.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該卡扣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推頂件在一第一軸線 上移動。
4. 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該卡扣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卡扣件適于以一 第二軸線為軸作轉(zhuǎn)動,且該第二軸線平行該第一軸線。
5. 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該卡扣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卡扣件適于以一 第二軸線為軸作滑動,且該第二軸線垂直該第一軸線。
6.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該卡扣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卡扣裝置更包括一復 位件且該復位件連接該第一卡扣件與該第一本體用以使該第二卡扣件恢復至初始的位置。
7. 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操作該卡扣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復位件為一螺旋彈簧。
8. 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操作該卡扣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復位件為一扭力彈簧。
9.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該卡扣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本體具有一容置 槽且該彈性件與至少部分該推頂件位于該容置槽內(nèi)。
10.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該卡扣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當該第一卡扣件卡扣 該第二卡扣件時,該彈性件會發(fā)生變形而產(chǎn)生該彈性力且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相互扣合。
11. 如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操作該卡扣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卡扣裝置包含一基座 且該基座固定于該第一本體。
12. —種操作一卡扣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含一第一卡扣件接收一第一力量以脫離該第一卡扣件與一第二卡扣件的一扣合位置,其 中該第一卡扣件樞接于一第一本體、該第二卡扣件樞接于一第二本體、且該第一本體樞接 于該第二本體;及利用一阻尼復位件帶動該第一卡扣件經(jīng)過一時間間隔后回復至該扣合位置,其中該阻 尼復位器樞接于該第一卡扣件與該第一本體之間;及該第二本體接收一第二力量以利用該時間間隔帶動該第二卡扣件脫離該扣合位置并 使該第二本體相對于該第一本體移動。
13. 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操作該卡扣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卡扣裝置是使用于 一電子裝置。
14. 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操作該卡扣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本體相對于該 第一本體以一第一軸線為軸轉(zhuǎn)動或滑動。
15. 如權(quán)利要求14所述的操作該卡扣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卡扣件適于以 一第二軸線為軸作轉(zhuǎn)動,其中該第一軸線與該第二軸線相互垂直。
16. 如權(quán)利要求14所述的操作該卡扣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卡扣件適于以一第二軸線為軸作滑動,其中該第二軸線與該第一軸線相互平行。
17. 如權(quán)利要求14所述的操作該卡扣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卡扣裝置包含一推 頂件,藉由一彈性件連接該基座以在一第三軸線上移動,其中該第三軸線與該第一軸線相 互垂直。
18. 如權(quán)利要求17所述的操作該卡扣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彈性件為一螺旋彈簧。
19. 如權(quán)利要求17所述的操作該卡扣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本體具有一容 置槽且該彈性件與至少部分該推頂件位于該容置槽內(nèi)。
20. 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操作該卡扣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阻尼復位件為一阻尼彈簧。
全文摘要
一種操作卡扣裝置的方法,其中此卡扣裝置配設(shè)于第一本體內(nèi)且包含一第一卡扣件。在一實施例中,當?shù)谝豢奂芰γ撾x配設(shè)于第二本體上的第二卡扣件時,一藉由彈性件連接于第二本體的推頂件將會接受彈性件所施予的一彈性力而推動第二卡扣件,以使第二本體相對于第一本體移動。在另一實施例中,當?shù)谝豢奂邮盏谝涣α棵撾x第一卡扣件與第二卡扣件的扣合位置后,利用樞接于第一卡扣件與第一本體之間的阻尼復位件帶動第一卡扣件經(jīng)過一時間間隔后回復至扣合位置。在此時間間隔中,第二本體接收第二力量帶動第二卡扣件脫離扣合位置以使第二本體相對于第一本體移動。
文檔編號G06F1/16GK101751069SQ20081017276
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12月12日
發(fā)明者凌國南, 劉武雄, 楊汶偉, 蘇文川 申請人:仁寶電腦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