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連接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設(shè)置在IC封裝等電子零件上設(shè)置的突出電極的連接裝置,
尤其涉及一種將所述突出電極彈壓到具有立體形狀的彈性腕的連接部而 連接的連接裝置。
背景技術(shù):
在以下的專利文獻(xiàn)1和專利文獻(xiàn)2中公開了具有多個螺旋狀的接觸子 的接觸裝置。在IC封裝等電子零件的底面設(shè)有多個球狀的突出電極,各 個突出電極被彈壓向接觸子,突出電極和接觸子按照一對一的關(guān)系分別接 角蟲。
另外,專利文獻(xiàn)1所述的螺旋狀的接觸子是朝向電子零件突出的立體 形狀,在電子零件被設(shè)置在連接裝置上時,接觸子被按壓向突出電極以壓 壞的方式變形,接觸子在此時的彈性復(fù)原力的作用下被彈壓向所述突出電 極。
專利文獻(xiàn)l:日本特開2005—209419號公報 專利文獻(xiàn)2:日本特開2004—234872號公報
如專利文獻(xiàn)l所述,當(dāng)螺旋狀的接觸子是立體形狀時有如下優(yōu)點,在 接觸子壓壞時的排斥力的作用下,接觸子和突出電極的彈壓力變強(qiáng),接觸 子和突出電極的導(dǎo)通性變好。但是,當(dāng)螺旋狀的接觸子是立體形狀時,容 易產(chǎn)生以下問題。
接觸子是螺旋狀的立體形狀,且接觸子是球形形狀等時,在接觸子被 按壓而壓壞時,對于突出電極作用有向上的排斥力,并且對于突出電極也 作用有向接觸子的排列方向即橫向的按壓力。當(dāng)橫向的按壓力作用于突出 電極時,突出電極的中心要從接觸子的中心錯開,其結(jié)果是接觸子對突出 電極的彈壓力容易下降。
尤其專利文獻(xiàn)1等所述的螺旋狀的接觸子從巻繞始端到巻繞終端緊密形成彈性腕,彈性腕的前端位于螺旋狀圖案的大致中心。因此,在球形形
狀等的突出電極被壓接到該接觸子時,所述橫向的彈性力等會變成什么方
向是不明確的,即沒有規(guī)則性。因此,在所有的突出電極被壓接到接觸子
時,無法預(yù)測對于電子零件會作用橫向的那個朝向的施力,難以形成對策
應(yīng)對錯位力作用于電子零件的情況。
另外,當(dāng)所有的突出電極的中心從接觸子的螺旋圖案的中心錯位而被
壓接時,對于所有的突出電極會作用有使其錯位量增大的朝向的力,其結(jié)
果是極端情況下容易使接觸子對突出電極的壓接力變?nèi)酢?br>
左^ ,屮由秘的夷而十玄形成右氧仆.臘成油臘.當(dāng)S^未法舢^知空出電
極的接觸力弱時,由于所述氧化膜或油膜使得電性接觸阻力增大,存在導(dǎo) 致接觸不良或電感上升之虞。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現(xiàn)有的問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突出電極接觸于立 體形狀的彈性腕時,容易抵消對所有突出電極作用的橫向力的連接裝置。
另外,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從立體形狀的連接部作用于 突出電極的壓接力的朝向規(guī)則化,而且容易抵消規(guī)則化了的壓接力的朝向 的連接裝置。
本發(fā)明的連接裝置,其設(shè)置具有多個突出電極的電子零件,其特征在 于,在設(shè)置所述電子零件的支承面上平面地配置與所述突出電極接觸的多 個連接部,在各個連接部設(shè)有導(dǎo)電性的彈性腕,所述彈性腕從所述支承面 離開并延伸,且對所述突出電極發(fā)揮向與所述支承面平行的方向的壓接 力,對所述突出電極施加相同朝向的所述壓接力的多個所述連接部形成
組,設(shè)置至少3組以上的所述連接部的組,所述壓接力的朝向按照組而不
同,所述壓接力分布為在與所述支承面平行的面內(nèi)在正交的各個方向可以 抵消的朝向。
本發(fā)明的連接裝置在突出電極壓接于各個連接部時,從連接部的彈性 腕對突出電極作用預(yù)先決定的方向的橫向壓接力。然后,作用于一個電子
零件的各個突出電極的所述壓接力的朝向至少是3方向,該3方向以上分
布的壓接力在與所述支承面平行的面上正交的各個方向中被設(shè)定為可以
4壓接力本身朝向正交的各個方向,或所述壓接力的朝向所述正交的方向的分力是相互抵消的朝向。
因此,對于電子零件的整體難以作用錯位力,所述連接部的彈性腕可靠彈壓于各個突出電極。其結(jié)果是即使在各個突出電極的表面存在氧化膜或油膜等,利用強(qiáng)力壓接的彈性腕容易除去氧化膜或油膜,可以使彈性腕和突出電極良好導(dǎo)通。
例如,本發(fā)明的所述彈性腕形成為螺旋狀,其前端處于從所述支承面離開的位置。進(jìn)而本發(fā)明優(yōu)選的是,相對于俯視所述連接部時的彈性腕的螺旋軌跡的中心,所述彈性腕的前端錯開配置,該前端彈壓于所述突出電極,發(fā)揮所述壓接力。
如上所述,螺旋狀的彈性腕的前端配置于從螺旋圖案的中心錯位的位置上時,球形或裁頭圓錐行等的突出電極壓接于該彈性腕時,通過所述彈性腕的前端,對突出電極可以作用始終相同方向且橫向的壓接力。如此,可以規(guī)則地決定從一個連接部的彈性腕施加于突出電極的所述壓接力的朝向,因此,通過由彈性腕的朝向一致的連接部形成組,可以從該組內(nèi)的連接部對突出電極施加相同朝向的壓接力。進(jìn)而,通過設(shè)置3組以上的所述組,可以消除作用于電子零件的錯位力,或者將該錯位力限制在不會對連接部和突出電極的導(dǎo)通帶來不良影響的范圍內(nèi)。
例如,本發(fā)明優(yōu)選設(shè)有4組所述連接部的組,在各個組發(fā)揮的所述壓
接力的方向相互相差90度。
另外,本發(fā)明優(yōu)選所有的構(gòu)成組的連接部的所述彈性腕的尺寸都相同。此時,與所述電子零件的所述突出電極接觸的所述連接部的數(shù)量在各個組中是相同數(shù)量。
但是,在本發(fā)明中,也可以是大小不同的彈性腕混雜。從大小不同的
彈性腕作用于突出電極的壓接力產(chǎn)生大小的差。但是,從各個組的連接部
作用于突出電極的相同方向的壓接力的總和在3組以上的各個組之間,可
以相互抵消,或者只要可以大致抵消,就可以消除對電子零件作用的錯位力或可以減小錯位力,可以使彈性腕可靠壓接于突出電極。
另外,在所有連接部的彈性腕是相同形狀且是相同尺寸的情況下,連接部的數(shù)量在各個組中沒有必要一定嚴(yán)格一致。即使各組的連接部的數(shù)量
5不同,通過針對各組將壓接力的朝向設(shè)定為可以抵消的方向,對電子零件就不會作用大的錯位力,可以將連接部的彈性腕可靠壓接于突出電極。
本發(fā)明可以在所述支承面中,按照各個組區(qū)劃連接部的配置區(qū)域,所屬于相同組的連接部可以位于相同區(qū)劃內(nèi),屬于各個組的連接部也可以混雜配置。
發(fā)明效果
本發(fā)明的連接裝置,在電子零件的突出電極壓接于立體形狀的多個連接部的彈性腕時,可以使作用于電子零件的錯位力抵消,其結(jié)果是使彈性腕和突出電極導(dǎo)通。
另外,可以決定從各個彈性腕作用于突出電極的壓接力的朝向,通過使彈性腕的圖案的朝向一致,從相同組內(nèi)的連接部作用于突出電極的壓接力的朝向容易設(shè)定為相同方向。因此,可以針對每個組將壓接力設(shè)定為相互抵消的朝向。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連接裝置的俯視圖2是所述連接裝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圖3 (A)禾卩(B)是分別表示不同的連接部的俯視圖4 (A)禾B (B)是分別表示不同的連接部的俯視圖5是表示代表性的連接部的俯視圖6是圖5所示的連接部的剖面圖7是表示在圖1所示的連接裝置的、壓接力的分布的說明圖8是表示其他的實施方式的連接部的俯視圖9是表示其他的實施方式的連接部的俯視圖10 (A)和(B)是表示其他的實施方式的連接部的立體圖。
圖中
1—連接裝置IO —基臺12 —支承面15 —連接片16—基材片
20A、 20B、 20C、 20D —-連接部
21A、 21B、 21C、 21D —-支承部
22A 、 22B、 22C、 22D—-彈性腕
24A、 24B、 24C、 24D —-彈性腕的前端部
30A —第一連接部組
30B —第二連接部組
30C —第三連接部組
30D—第四連接部組
31A—第五連接部組
31B —第六連接部組
31C —第七連接部組
31D —第八連接部組
40—電子零件
42 —突出電極
Fa、 Fb、 Fc、 Fd—壓接力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連接裝置的實施方式的俯視圖,圖2是所述連接裝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圖1和圖2所示的連接裝置1具有基座10。如圖1所示,基座10的俯視形狀是四邊形,在該實施方式中是正方形。在基座10的四邊上分別形成有在Z2方向上大致垂直立起的側(cè)壁部10a、 10b、 10c、 10d,如圖2所示,在有側(cè)壁部10a、 10b、 10c、 10d圍成的區(qū)域內(nèi),設(shè)有底部10e。底部10e的上表面是支承面12,所述側(cè)壁部10a、 10b、 10c、 10d從所述支承面12的周圍的四邊向Z2方向垂直立起。
在所述基座10的支承面12上設(shè)有連接片15。該連接片15在基材片16的表面設(shè)有多個連接部20A、 20B、 20C、 20D。
圖3 (A)是表示連接部20A的俯視圖,圖3 (B)是表示連接部20B的俯視圖,圖4 (A)是表示連接部20C的俯視圖,圖4 (B)是表示連接部20D的俯視圖。
以所述連接部20A為代表說明所述連接部的形狀和構(gòu)造。圖5是連接部20A的俯視圖,圖6是所述連接部20A的剖面圖。
如圖6所示,在所述基材片16上形成多個通孔16a,在各個通孔16a的內(nèi)周面通過鍍敷等手段形成有導(dǎo)電層17。在基材片16的表面形成與所述導(dǎo)電層17導(dǎo)通的表側(cè)的連接焊盤17a,在基材片16的背面形成與所述導(dǎo)電層17導(dǎo)通的背側(cè)的連接焊盤17b。
所述連接部20A是沖裁薄的導(dǎo)電性金屬板而形成的,各個連接部20A由導(dǎo)電性粘結(jié)劑等接合在所述表側(cè)的連接焊盤17a的表面?;蛘?,連接部20A使用銅或鎳等導(dǎo)電性材料通過鍍敷(乂 '爿工序形成。在該鍍敷工序中,在基材片16之外的另一個片的表面通過鍍敷形成多個連接部20A,所述片重合在基材片16上,各個連接部20A由導(dǎo)電性粘結(jié)劑等接合于所述連接焊盤17a。
各個連接部20A在被設(shè)置在基材片16上之后,施加外力而被形成為立體形狀。此時,通過加熱處理除去內(nèi)部的殘余應(yīng)力,連接部20A是立體形狀,可以發(fā)揮彈性力。
如圖6所示,在基材片16的背面?zhèn)?,形成有與所述連接焊盤17b個別連接的導(dǎo)電性材料的突塊(bump) 18。如圖2所示,當(dāng)在基座10的底部10c的表面即支承面12上設(shè)置連接片15時,所述突塊18連接于在所述支承面12上設(shè)置的導(dǎo)電部。
連接部20A是圖5所示的平面形狀。連接部20A的排列間距例如是2mm以下,或者是lmm以下。另外,連接部20A的外形尺寸的最大值也是2mm以下,或者是lmm以下。
連接部20A是將支承部21A和彈性腕22A —體連接而形成的。彈性腕22A形成為螺旋形狀,彈性腕的巻繞始端即基部23A與支承部21A形成一體。彈性腕22A的巻繞終端即前端部24A位于螺旋的中心部。
所述支承部21A具有直線狀延伸的縱緣部26A以及從該縱緣部26A的兩端呈直角延伸的一對橫緣部27A、 27A,支承部21A大致是長方形。螺旋狀的彈性腕22A從基部23A到前端部24A大致巻繞2周。螺旋狀的彈性腕22A的最外側(cè)的外周緣25A中的、在與所述縱緣部26A平行的方
8向間隔最大的點為25A1和25A2,所述橫所述外周緣25A中的、在與所 述橫緣部27A平行的方向上間隔最大的點為25A3、 25A4。而且,連結(jié)點 25A1和點25A2的與所述縱緣部26A平行的假想線為縱基準(zhǔn)線Oa,連結(jié) 點25A3和點25A4的與所述橫緣部27A平行的假想線為橫基準(zhǔn)線Ob。
設(shè)所述縱基準(zhǔn)線Oa和橫基準(zhǔn)線Ob的交點為螺旋狀的彈性腕22A的 中心01時,彈性腕22A的前端部24A處于從所述中心01離開的位置。 另外,設(shè)彈性腕22A的最內(nèi)側(cè)的緣部和所述橫基準(zhǔn)線Ob的交點為28A1 以及28A2時,在交點28A1和交點28A2之間并不存在彈性腕22A的一 部分,該部分是空間。另外,所述交點28A1和28A2之間的空間的距離 與所述點25A3和點25A4之間的距離之比,是1/4以上,更優(yōu)選為1/3以 上。
如圖2所示,在連接裝置1上設(shè)置電子零件40。電子零件40是IC封 裝等在本體部41內(nèi)密封有IC裸片等各種電子元件。在本體部41的底面 41a設(shè)有多個突出電極42,各個突出電極42與本體部41內(nèi)的電路導(dǎo)通。 該實施方式的電子零件40的所述突出電極42是球形形狀。另外,突出電 極42還可以是裁頭圓錐形狀等。
如圖5以及圖6所示,在所述連接部20A上設(shè)置突出電極42,突出電 極42的中心在與所述連接部20A的彈性腕22A的中心01 —致,或者在 大致一致的狀態(tài)下,當(dāng)將本體部41朝向支承面12按下時,立體形狀的彈 性腕22A被壓壞。所述彈性腕22A由于所述交點28A1和交點28A2之間 是空間,所以突出電極42的下端部分進(jìn)入該空間部內(nèi)。進(jìn)而,當(dāng)通過突 出電極42壓壞彈性腕22A時,螺旋形狀的彈性腕22A的前端部24A被壓 開向從中心Ol離開的方向。因此,螺旋形狀的彈性腕被擴(kuò)開時的彈性力 主要從所述前端部24A作用于突出電極42。
其結(jié)果是,從彈性腕22A對突出電極42不僅作用有要向Z2方向推起 的復(fù)原力,而且從彈性腕22A對突出電極42還作用有沿著與支承面12平 行的面的橫向的壓接力Fa。螺旋狀的彈性腕22A,其中心Ol附近是空間, 由于前端部24A處于從中心01離開的位置,所以在突出電極42的中心 與彈性腕22A的中心01大致一致的狀態(tài)下壓下突出電極42時,所述橫 向的壓接力Fa被設(shè)定成大致相同的朝向。在圖5以及圖3 (A)所示的連接部20A中,從彈性腕22A的前端部24A作用于突出電極42的壓接力 Fa的矢量的朝向是Yl方向和X2方向的中間的朝向,且是相對于Y軸和 X軸雙方為45度的角度的朝向。
如圖3以及圖4所示,連接部20A、連接部20B、連接部20C、連接 部20D分別是相同的大小,基本構(gòu)造相同,但在基材片16的表面配置的 朝向不同,另外相互對稱形成。
圖4 (A)所示的連接部20C與圖3 (A)所示的連接部20A,朝向相 差180度,連接部20A和連接部20C是180度的旋轉(zhuǎn)對稱形狀。圖4 (A) 所示的連接部20C具有支承部21C和螺旋狀的彈性腕22C。支承部21C 具有縱緣部26C和橫緣部27C、 27C。彈性腕22C具有基部23C和前端部 24C,但這些各部分的形狀和尺寸與連接部20A相同。
所述突出電極42的中心在與圖4(A)所示的連接部20C的彈性腕22C 的中心Ol—致、或在大致一致的狀態(tài)下,但壓下突出電極42時,從彈性 腕22C的前端部24C對突出電極42作用橫向的壓接力Fc。該壓接力Fc 的矢量朝向XI方向和Y2方向的中間,相對于X軸和Y軸所成角度是45 度。
圖3 (B)所示的連接部20B與圖3 (A)所示的連接部20A和相對于 Y軸線對稱的形狀。另外,連接部20B與圖4 (A)所示的連接部20C是 相對于X軸線對稱的形狀。連接部20B具有支承部21B和彈性腕22B。 支承部21B具有縱緣部26B和橫緣部27B、 27B。彈性腕22B是螺旋狀, 具有基部23B和前端部24B。但是,圖3 (A)所示的彈性腕22A和圖4 (A)所示的彈性腕22C,從基部23A、 23C朝向前端部24A、 24C是繞 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相對于此,圖3 (B)所示的彈性腕22B從基部23B朝 向前端部24B是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
突出電極42的中心在與圖3 (B)所示的彈性腕22B的中心Ol —致 或在大致一致的狀態(tài)下,當(dāng)突出電極42被朝向支承面12壓下時,從彈性 腕22B的前端部24B對突出電極42作用橫向的壓接力Fb。該壓接力Fb 的矢量朝向XI方向和Yl方向的中間,相對于X軸和Y軸所成的角度是 45度。
圖4 (B)所示的連接部20D與圖3 (B)所示的連接部20B是180度
10旋轉(zhuǎn)對稱。連接部20D上設(shè)有支承部21D,支承部21D具有縱緣部26D 和橫緣部27D、 27D,連接部20D具有彈性腕22D,彈性腕22D具有基部 23D和前端部24D。該彈性腕22D形成為從基部23D朝向前端部24D順 時針旋轉(zhuǎn)的螺旋狀。從該彈性腕22D施加于突出電極42的所述橫向的壓 接力是Fd。壓接力Fd的矢量的朝向是Y2方向和X2方向的中間的朝向, 相對于X軸和Y軸所成的角度是45度。
所述連接部20A、 20B、 20C、 20D尺寸全都相同。因此,從各個連接 部施加于突出電極42的所述壓接力Fa、 Fb、 Fc、 Fd相互大致相同。
圖1表示在連接片15上的連接部20A、 20B、 20C、 20D的配置狀態(tài), 圖7以簡化俯視圖表示圖1的連接片15的表面。
如圖1所示,在基材片16的表面,以La表示的L字形狀的區(qū)域,僅 規(guī)則排列有圖3 (A)以及圖5所示的連接部A。 g口,通過排列在La的區(qū) 域的多個連接部A構(gòu)成第一連接部組30A。在以Lb表示的L字形狀的區(qū) 域,僅規(guī)則排列有圖3 (B)所示的連接部20B。通過排列在Lb的區(qū)域的 多個連接部B構(gòu)成第二連接部組30B。在以Lc表示的L字形狀的區(qū)域, 僅規(guī)則排列有圖4 (A)所示的連接部20C。通過排列在Lc的區(qū)域的多個 連接部20C構(gòu)成第三連接部組30C。在以Ld表示的L字形狀的區(qū)域,僅 規(guī)則排列有圖4 (B)所示的連接部20D。通過排列在Ld的區(qū)域的多個連 接部20D構(gòu)成第四連接部組30D。
在從所述第一連接部組30A、第二連接部組30B、第三連接部組30C、 第四連接部組30D偏離向中心側(cè)的位置,設(shè)有僅連接部20A向X方向排 列成一列的第五連接部組31A。另外,設(shè)有與第五連接部組31A連續(xù)的、 僅連接部20B向X方向排列成一列的第六連接部組31B。同樣,設(shè)有僅連 接部20C向X方向排成一列的第七連接部組31C以及與第七連接部組31C 連續(xù)的、僅連接部20D向X方向排成一列的第八連接部組31D。
當(dāng)IC封裝等電子零件40設(shè)置在基座10的支承面12上時,在底面41a 上設(shè)置的多個突出電極42分別壓接于第一連接部組30A的各個連接部 20A,另夕卜,所述突出電極42分別接觸于其他的連接部組30B、 30C、 30D 的各個連接部20B、 20C、 20D。在第一連接部組30A至第四連接部組30D 的各個連接部20A、 20B、 20C、 20D和突出電極42之間進(jìn)行信號的授受。
ii另外,在電子零件40的底面的中央部設(shè)置的突出電極42分別連接于
第五連接部組31A至第八連接部組31D的各連接部20A、 20B、 20C、 20C。 在這些第五連接部組31A至第八連接部組31D的各連接部20A、20B、20C、 20C與突出電極42之間,供給電源或接地連接。
在所述第一連接部組30A至第八連接部組31D中,與在電子零件40 上設(shè)置的突出電極42接觸的連接部20A的數(shù)量、與突出電極42接觸的連 接部20B的數(shù)量、與突出電極42接觸的連接部20C的數(shù)量、以及與突出 電極42接觸的連接部20D的總數(shù)相互為同數(shù)量?;蛘撸谂c突出電極42 接觸的任一個連接部的數(shù)量比其他連接部的數(shù)量少時,最少的連接部的數(shù) 量優(yōu)選是最多的連接部的數(shù)量的60%以上,更優(yōu)選的是80%以上。
在第一連接部組30A中,圖3 (A)所示的連接部20A縱橫規(guī)則排列。 連接部20A以圖3 (A)所示的朝向,即支承部21A朝向XI側(cè),支承部 21A的縱緣部26A與Y1—Y2方向平行地朝向的狀態(tài)下被排列。連接部 20A朝向X方向直線狀形成列,該列以一定間距向Y方向排列。而且, 鄰接的連接部20A的X方向和間距和Y方向的間距在哪都相同。
另外,第五連接部組31A中,連接部20A也以圖3 (A)的朝向排成 一列。
在被配置成圖3 (A)所示的朝向的連接部20A中,從彈性腕22A的 前端部24A對突出電極42施加一定朝向的壓接力Fa。因此,如圖7所示, 通過第一連接部組30A和第五連接部組31A所屬的各個連接部20A,對 電子零件40的突出電極42作用施力FA。該施力FA的作用方向是Y1方 向和X2方向的中間,相對于X軸和Y軸雙方是45度的角度的朝向。
在第二連接部組30B中,連接部20B以圖3 (B)所示的朝向、即支 承部21B朝向X2方向縱緣部26B以與Yl —Y2方向平行的朝向以一定間 距排列向X方向和Y方向。另外,在第六連接部組31B中,連接部20B 以圖3 (B)所示的朝向排成一列。因此,通過從屬于第二連接部組30B 和第六連接部組31B的各個連接部20B的彈性腕22B施加于突出電極42 的壓接力Fb,對電子零件40的突出電極42作用施力FB。施力FB朝向 XI方向和Yl方向的中間,相對于X軸和Y軸以45度的角度作用。
同樣,在第三連接部組30C和第七連接部組31C中,連接部20C以圖4 (A)所示的朝向規(guī)則排列。因此,利用屬于第三連接部組30C和第
七連接部組31C的連接部30C,對電子零件40的突出電極42作用施力 FC。施力FC朝向XI方向和Y2方向的中間,相對于X軸和Y軸以45 度的角度作用。進(jìn)而,在第四連接部組30D和第八連接部組31D中,連 接部20D以圖4 (B)所示的朝向規(guī)則排列。因此,利用屬于第四連接部 組30D和第八連接部組31D的連接部20D,對電子零件40的突出電極42 作用施力FD。施力FD朝向X2方向和Y2方向的中間,相對于X軸和Y 軸以45度的角度作用。
所述施力FA、 FB、 FC、 FD在與支承面12平行的面內(nèi),在相互正交 的兩方向上,是可以相互抵消的朝向。因此,在用按壓夾具等壓緊在連接 片15上設(shè)置的電子零件40時,各個突出電極42的中心不會從各連接部 20A、 20B、 20C、 20D的中心01較大錯位。因此,各連接部20A、 20B、 20C、 20D的彈性腕22A、 22B、 22C、 22D的前端部24A、 24B、 24C、 24D 在壓接到突出電極42上時,突出電極42難以動作,因此前端部24A、24B、 24C、 24D可以強(qiáng)力壓接于突出電極,可以使突出電極42和各彈性腕可靠 接觸。
另外,即使在突出電極42的表面形成有氧化膜或油膜,由于前端部 24A、 24B、 24C、 24D強(qiáng)力壓接于突出電極42,因此可以破壞所述氧化膜 或油膜,可以防止接觸阻抗的增大。
如圖3 (A)、 (B)以及圖4(A)、 (B)所示,連接部20A至20D的 支承部21A、 21B、 21C、 21D都朝向X方向縱緣部26A、 26B、 26C、 26D 在與Y軸平行的朝向的狀態(tài)下,縱橫規(guī)則排列。如此,支承部21A、 21B、 21C、 21D的朝向是XI方向或X2方向,由于支承部沒有朝向Yl或Y2 方向,所以可以容易將各連接部20A、 20B、 20C、 20C規(guī)則排列向X方 向和Y方向。
即,可以將全部的連接部20A、 20B、 20C、 20D按照圖3和圖4所示 的朝向配置,而且可以將壓接力Fa、 Fb、 Fc、 Fd的朝向設(shè)定成可以相互 抵消的朝向。
在圖1和圖2所示的連接裝置1中,在電子零件40被設(shè)置在基座10 的支承面12上的狀態(tài)下,利用夾具從上方對電子零件40加壓,在該狀態(tài)下,進(jìn)行電子零件的內(nèi)部電路的檢査。另外,設(shè)有關(guān)閉基座10上方的開 口部的蓋體,在電子零件40被設(shè)置在基座10的支承面12上的狀態(tài)下,
關(guān)閉所述蓋體,利用該蓋體朝向支承面12加壓電子零件40。然后,在蓋 體被固定在基座10上的狀態(tài)下,組裝進(jìn)電子產(chǎn)品的內(nèi)部。
以下說明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方式。
圖8是表示其他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連接部120的俯視圖。 該連接部120具有支承部121,在支承部121側(cè)具有基部123,形成 有朝向前端部124螺旋狀延伸的彈性腕122。在彈性腕122的前端部124 形成有朝向XI方向和Yl方向的中間的三角形的突起124a。在取代所述 連接部20A、 20B、 20C、 20D使用所述連接部120時,利用彈性腕122 的前端部124,不僅在突出電極42作用壓接力,而且利用該壓接力將突起 124a的前端的角部壓接于突出電極42。其結(jié)果是,容易除去突出電極42 的表面的氧化膜或油膜,可以可靠導(dǎo)通連接部120和突出電極42。
圖9是表示其他實施方式的連接裝置101使用的連接片115的俯視圖。 在該連接片115中,與所述實施方式同樣,在基材片116的表面排列 有多個連接部,各個連接部具有螺旋狀的彈性腕。如圖3至圖5所示,從 在連接部上設(shè)置的螺旋狀的彈性腕對電子零件的突出電極42作用與支承 面12平行的橫向的壓接力。
在圖9所示的實施方式下,連接部被分為三個組。利用從屬于第一連 接部組130A的所有的連接部的彈性腕作用于突出電極42的壓接力,對電 子零件40作用施力FA1。另外,利用從屬于第二連接部組130B的所有的 連接部的彈性腕作用于突出電極42的壓接力,對電子零件40作用施力 FB1。利用從屬于第三連接部組130C的所有的連接部的彈性腕作用于突 出電極42的壓接力,對電子零件40作用施力FC1。
在施力FBI和施力FC1之間,朝向X軸方向的力的分力以相互抵消 的方式起作用。另外,在施力FA1和施力FB1、 FC1之間,朝向Y軸方 向的力的分力以相互抵消的方式作用。因此,不會對設(shè)置在連接片115上 的電子零件40作用大的錯位力,各個突出電極42可以可靠地接觸于各個 彈性腕。
而且,所述施力FA1、 FB1、 FC1所成的角度e優(yōu)選是120度。但是,
14所述角度6可以比120度稍大,或比其稍小。另外,所述施力的方向也可 以是5方向以上。進(jìn)而,在圖7和圖9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由各個連接部 的彈性腕發(fā)揮的壓接力以及作為該壓接力的總和的施力朝向基材片的中 心,但是各個所述壓接力以及施力也可以朝向基材片的外側(cè)。
艮口,在本發(fā)明中,對突出電極施加相同朝向的壓接力的連接部的組設(shè)
有3組以上,各個組的連接部發(fā)揮的壓接力的朝向,只要是可以在直行的 X方向和Y方向雙方可以抵消的朝向,或者所述壓接力的分力只要可以在 所述X方向和Y方向雙方抵消的力,可以是任意構(gòu)成。
例如,在圖7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僅連接部20A所屬的第一連接部組 30A、僅連接部20B所屬的第二連接部組30B被完全區(qū)分開,但也可以是 連接部20A、 20B、 20C、 20D各設(shè)置相同數(shù)量,這些種類不同的連接部混 在相同區(qū)域。另外,也可以是各個連接部的大小不同的混合。此時,只要 根據(jù)連接部大小而不同的壓接部的總和即施力在正交的2方向抵消即可。
另外,本發(fā)明的連接部具有對突出電極42發(fā)揮向相同方向的壓接力 的彈性腕即可,例如,如圖IO (A)所示,還可以使用彈性腕222傾斜立 起的連接部220、 L字形狀的彈性腕322立起的連接部320。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連接裝置,其設(shè)置具有多個突出電極的電子零件,其特征在于,在設(shè)置所述電子零件的支承面上平面地配置與所述突出電極接觸的多個連接部,在各個連接部設(shè)有導(dǎo)電性的彈性腕,所述彈性腕從所述支承面離開并延伸,且對所述突出電極發(fā)揮向與所述支承面平行的方向的壓接力,對所述突出電極施加相同朝向的所述壓接力的多個所述連接部形成組,設(shè)置至少3組以上的所述連接部的組,所述壓接力的朝向按照組而不同,所述壓接力在與所述支承面平行的面內(nèi)分布為在正交的各個方向可以抵消的朝向。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腕形成為螺旋狀,其前端位于從所述支承面離開的位置。
3. 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相對于俯視所述連接部時的彈性腕的螺旋軌跡的中心,所述彈性腕的前端錯開配置,該前端彈壓于所述突出電極,發(fā)揮所述壓接力。
4. 如權(quán)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設(shè)有4組所述連接部的組,在各個組發(fā)揮的所述壓接力的方向相互相差90度。
5. 如權(quán)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有構(gòu)成組的連接部的所述彈性腕的尺寸都相同。
6. 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與所述電子零件的所述突出電極接觸的所述連接部的數(shù)量在各個組中都相同。
7. 如權(quán)利要求1 6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面中,按照各個組區(qū)劃連接部的配置區(qū)域,所屬于相同組的連接部位于相同區(qū)劃內(nèi)。
8. 如權(quán)利要求1 6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屬于各個組的連接部混雜配置。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連接裝置,在IC封裝等電子零件的突出電極接觸的連接裝置中,防止電子零件壓接于彈性腕時的錯位,使彈性腕可靠接觸于突出電極。提供精密板金加工或鍍敷工序形成的連接部(20A)具有支承部(21A)和螺旋狀的彈性腕(22A)。彈性腕(22A)的前端(24A)從中心(O1)離開,當(dāng)球狀的突出電極(42)壓接于立體形狀的彈性腕(22A)時,利用彈性腕(22A)的前端部(24A)對突出電極(42)作用壓接力(Fa)。準(zhǔn)備3種以上的這樣的連接部(20A),提供配置各連接部(20A)使得所述施力(Fa)相互抵消,從彈性腕(22A)不會對突出電極(42)作用錯位力,前端部(24A)能夠可靠壓接于突出電極(42)。
文檔編號H01R33/76GK101490911SQ20078002676
公開日2009年7月22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1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6年7月21日
發(fā)明者岡本泰志, 千葉秀一, 吉田信, 荻野哲治 申請人:阿爾卑斯電氣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