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高溫的鋰電池端蓋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電池端蓋組,特別是指ー種利用溫度控制的防高溫的鋰電池
端蓋組。
背景技術:
保險絲又稱熔絲,是ー種連接在電路上用以保護電路的一次性元件,當電路上電流過大時,使其中的金屬線或片狀保險絲因高溫而產(chǎn)生熔斷,導致開路而中斷電流,以保護
電路免于受到傷害。而一般現(xiàn)有鋰電池50內(nèi)部包括兩個自電芯52引出的正負極端子54、56,以及ー包覆此電芯52的殼體58,最后需要一封板60將殼體58頂端封住,且封板60上必須設有至少兩個穿孔62,使正負極端子54、56可由穿孔62穿出,并固定于封板60上的穿孔62中。但鋰電池50內(nèi)部并未設有保險絲,當電流過大時,無法適時將電芯切斷,因此很可能造成電池起火或爆裂等情形,也因此使用的鋰電池,其安全防護結構的設計上有必要特別小心注
ο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遂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失,提出ー種防高溫的鋰電池端蓋組,以有效克服上述的所述的這些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ー種防高溫的鋰電池端蓋組,其當電流過高,鋰電池內(nèi)部產(chǎn)生高溫時,可自動切斷正極或負極電流,無須由外部控制,即可防止溫度或電流過高時產(chǎn)生燃燒或爆炸等現(xiàn)象,可強化鋰電池的使用安全性。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ー種防高溫的鋰電池端蓋組,其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生產(chǎn)效率高,且組裝快速容易。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ー種防高溫的鋰電池端蓋組,設在一鋰電池的ー殼體上,其特征在干該鋰電池端蓋組包括一封板,設置于該殼體的一端,該封板上具有復數(shù)個穿孔;以及至少兩個端子組,包括一正極端子組及ー負極端子組,分別設置于該穿孔中,每ー該端子組包括一端子、ー彈簧、一導電片以及ー低熔點鎖件,其中該端子上設有ー鎖固部,該鎖固部穿設出該封板;該彈簧是絕緣體,且套于該鎖固部上;該導電片套于該鎖固部上,以固定該彈簧,該導電片并連接該鋰電池的電芯;該低熔點鎖件鎖固于該鎖固部,以將該彈簧與該導電片鎖固于該端子上。其中該低熔點鎖件是鋁、銦、鉍、鉛以及鎘中任意兩種或兩種以上金屬的合金。其中該導電片利用ー鎖件將該電芯鎖固于該導電片。其中該封板為金屬材質(zhì)。[0018]其中該端子利用一絕緣包膜包覆該端子與該封板,以將該端子固定于該封板上。其中該封板以激光焊接或超音波熔接的方式設于該殼體。其中該兩個導電片是金屬材質(zhì)。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可應用鋰電池上,有效控制鋰電池內(nèi)部的電流,并憑借本實用新型的低熔點鎖件,可達到溫度控制的性能,當鋰電池內(nèi)部電流過高時,正負極端子會因電流而產(chǎn)生高溫,產(chǎn)生燃燒或爆炸現(xiàn)象,但本實用新型憑借低熔點鎖件的溫度控制,可自動切斷正極或負極電流,無須外部控制即可防止溫度或電流過高時產(chǎn)生燃燒或爆炸等現(xiàn)象,能百分百確保使用上的安全性,避免鋰電池有爆裂危險,進而達到高安全性的功效,且本實用新型還具有構件簡單、組裝快速、成本低廉的優(yōu)點。
圖I是一般現(xiàn)有鋰電池的剖面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元件分解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zhèn)纫晥D;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zhèn)纫晥D的另ー實施例。附圖標記說明10防高溫的鋰電池端蓋組;12鋰電池;14殼體;16封板;18正極端子組;20絕緣包膜;22負極端子組;24鎖件;50鋰電池;52電芯;54正極端子;56負極端子;58殼體;60封板;62穿孔;122電芯;162穿孔;180正極端子;182、222鎖固部;184、224彈簧;186、226導電片;188、228低熔點鎖件;220負極端子。
具體實施方式
請配合參照圖2以及圖3,如圖所示,本實施例防高溫的鋰電池端蓋組10,其設置于一鋰電池12結構的一殼體14上,防高溫的鋰電池端蓋組10包括金屬材質(zhì)所制的封板16,其可利用激光焊接或超音波熔接的方式將封板16設置于殼體14的一端,且封板16上設有復數(shù)個穿孔162,以穿設至少ニ端子組,其中端子組包括一正極端子組18以及負極端子組22,而正極端子組18包括,至少一正極端子180,而負極端子組22包括至少ー負極端子220,正極端子180與負極端子182上分別設有一鎖固部182、222,以穿設出封板16,本實施例利用一絕緣包膜20將正極端子180與負極端子220固定于封板16上,但也可利用鎖件將正極端子180與負極端子220鎖固于封板16上,接下來于正極端子180的鎖固部182與負極端子220的鎖固部222上分別套設兩個彈簧184、224,其中彈簧184、224是絕緣體,以及兩個導電片186、226,導電片186、226是金屬材質(zhì)所制成,分別套于正極端子180的鎖固部1802負極端子220的鎖固部222上,以固定彈簧184、224,并連接鋰電池12的電芯122,本實施例導電片186利用鎖件24將電芯122鎖固于導電片186、226上,但本案也可利用焊接等其他方式將電芯122鎖固于導電片186、226上,最后再利用兩個低熔點鎖件188、228分別鎖固于鎖固部182、222上,將彈簧184、224與導電片186、226鎖固于正極端子180與負極端子220的鎖固部182、222上。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剖面?zhèn)纫晥D因本實用新型的正負極端子組18、22結構相同,故只取正極端子組18作為實施例解釋,如圖4所示,當鋰電池12內(nèi)電流流量屬于正常范圍內(nèi)時,正極端子組18則不會因電流過大,造成不正常的升溫,正極端子組18的溫度則不會到達到低熔點鎖件188的熔點范圍,因此低熔點鎖件188可存在,可鎖固住彈簧184及導電片186,但低熔點鎖件188是鋁、銦、鉍、鉛以及鎘中任意兩種或兩種以上金屬的合金,或其他比正極端子180及導電片186熔點低的物質(zhì),鑒此,如圖5所示,當電流過高吋,正負極端子組18會產(chǎn)生高溫,當溫度到達低熔點鎖件188的熔點范圍時,低熔點鎖件188則會因高溫而融化,因此彈簧184與導電片186則無法被鎖固于正極端子180上,憑借彈簧184的彈力,能將導電片186彈開,且因彈簧184是絕緣體,能將導電片186與正極端子180區(qū)隔開來,使鋰電池12電芯122的電流不會經(jīng)由導電片186導通于正極端子180,形成斷路。鑒此,本實用新型可達到如同保險絲的相同功效,使電流不再流通,達到防止鋰電池12爆裂的功效,可提升鋰電池12使用上的安全性。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可應用鋰電池上,有效控制鋰電池內(nèi)部的電流,并憑借本實用新型的低熔點鎖件,可達到溫度控制的性能,當鋰電池內(nèi)部電流過高時,正負極端子會因電流而產(chǎn)生高溫,產(chǎn)生燃燒或爆炸現(xiàn)象,但本實用新型憑借低熔點鎖件的溫度控制,可自動切斷正極或負極電流,無須外部控制即可防止溫度或電流過高時產(chǎn)生燃燒或爆炸等現(xiàn)象,能百分百確保使用上的安全性,避免鋰電池有爆裂危險,進而達到高安全性的功效,且本實用新型還具有構件簡單、組裝快速、成本低廉的優(yōu)點。以上說明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1.ー種防高溫的鋰電池端蓋組,設在一鋰電池的ー殼體上,其特征在于該鋰電池端蓋組包括 一封板,設置于該殼體的一端,該封板上具有復數(shù)個穿孔;以及 至少兩個端子組,包括一正極端子組及ー負極端子組,分別設置于該穿孔中,每ー該端子組包括一端子、ー彈簧、一導電片以及ー低熔點鎖件,其中 該端子上設有ー鎖固部,該鎖固部穿設出該封板; 該彈簧是絕緣體,且套于該鎖固部上; 該導電片套于該鎖固部上,以固定該彈簧,該導電片并連接該鋰電池的電芯; 該低熔點鎖件鎖固于該鎖固部,以將該彈簧與該導電片鎖固于該端子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高溫的鋰電池端蓋組,其特征在于該低熔點鎖件是鋁、銦、鉍、鉛以及鎘中任意兩種或兩種以上金屬的合金。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高溫的鋰電池端蓋組,其特征在于該導電片利用ー鎖件將該電芯鎖固于該導電片。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高溫的鋰電池端蓋組,其特征在于該封板為金屬材質(zhì)。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高溫的鋰電池端蓋組,其特征在于該端子利用一絕緣包膜包覆該端子與該封板,以將該端子固定于該封板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高溫的鋰電池端蓋組,其特征在于該封板以激光焊接或超音波熔接的方式設于該殼體。
7.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高溫的鋰電池端蓋組,其特征在于該兩個導電片是金屬材質(zhì)。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防高溫的鋰電池端蓋組,其設置于鋰電池的殼體上,鋰電池端蓋組包括設置于殼體上的一封板,其上設有復數(shù)個穿孔,以穿設至少二端子組,包括一正極端子組及一負極端子組,分別設置于該穿孔中,每一端子組包括一端子,其上設有穿設出封板的鎖固部,可使彈簧套于鎖固部,其中彈簧為絕緣體,并利用導電片,連接鋰電池的電芯,并套于鎖固部上,最后利用低熔點鎖件,將彈簧與導電片鎖固于端子上。本實用新型當鋰電池內(nèi)部溫度過高時,可自動切斷正極或負極電流,無須外部控制即可防止溫度或電流過高時產(chǎn)生燃燒或爆炸等現(xiàn)象。
文檔編號H01M2/34GK202434590SQ20122001857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月16日
發(fā)明者黃泓雯 申請人:黃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