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新能源電動汽車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傳熱式動力電池恒溫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目前,由于動力電池受環(huán)境溫度變化極大影響其性能,國內(nèi)新能源電動客車常采用風冷散熱的結構來降低其溫度,以保持動力電池工作在一個合適的溫度范圍,但該結構僅能給電池降溫,而當環(huán)境溫度過低時,卻無能為力。另有電熱式結構,雖能保證動力電池在低溫環(huán)境下工作溫度升高,但消耗電能太多,且能效極低,嚴重影響低溫下車輛的續(xù)航里程。這種狀態(tài),極大的影響了我國新能源電動客車向寒冷地區(qū)推廣的步伐。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傳熱式動力電池恒溫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可使動力電池組不受環(huán)境溫度變化的影響,穩(wěn)定持續(xù)地工作在最佳溫度范圍,充分發(fā)揮最大效能。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包括依次設置的計流水泵、熱交換器、熱容水箱、動力電池組,上述各部件通過水管路組成回路,所述動力電池組的出口并列設有第二電磁閥與第三電磁閥,所述第二電磁閥的出口直接與計流水泵相連,所述第三電磁閥的出口通過散熱器與計流水泵相連,所述的熱交換器與熱源供給裝置相連,所述的第二電磁閥、第三電磁閥、計流水泵、散熱器及熱源供給裝置分別與控制單元的輸出端相連,所述動力電池組內(nèi)部設置的感溫探頭與控制單元的輸入端相連。
所述的熱源供給裝置包括依次設置的補給水箱、加熱器、第一電磁閥,上述各部件通過水管路組成回路,所述的第一電磁閥與控制單元的輸出端相連。
所述的動力電池組包括并列設置的第一動力電池組和第二動力電池組,所述的第一動力電池組和第二動力電池組內(nèi)部分別設有第一感溫探頭與第二感溫探頭,所述的第一感溫探頭與第二感溫探頭分別與控制單元的輸入端相連,所述熱容水箱的出水口分別與第一動力電池組及第二動力電池組相連。
所述的熱容水箱與第一動力電池組之間的水管路上設有第一刻度手閥,所述的熱容水箱與第二動力電池組之間的水管路上設有第二刻度手閥。
所述的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和第三電磁閥為常閉電磁閥。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動力電池恒溫系統(tǒng)在動力電池組溫度過低時,開啟供熱模式;在動力電池組溫度過高時,開啟散熱模式,以此始終保持動力電池組工作在合適的溫度范圍內(nèi),以發(fā)揮其最大性能;同時,采用水暖式結構,消耗電能少,提高了整車的續(xù)航里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的一種水傳熱式動力電池恒溫系統(tǒng),包括依次設置的計流水泵1、熱交換器2、熱容水箱3、動力電池組4,上述各部件通過水管路組成回路,動力電池組4的出口并列設有第二電磁閥5與第三電磁閥6,第二電磁閥5的出口直接與計流水泵1相連,第三電磁閥6的出口通過散熱器7與計流水泵1相連,熱交換器2與熱源供給裝置100相連,第二電磁閥5、第三電磁閥6、計流水泵1、散熱器7及熱源供給裝置100分別與控制單元10的輸出端相連,動力電池組4內(nèi)部設置的感溫探頭與控制單元10的輸入端相連。
進一步的,熱源供給裝置100包括依次設置的補給水箱101、加熱器102、第一電磁閥103,上述各部件通過水管路組成回路,第一電磁閥103與控制單元10的輸出端相連。熱源供給裝置100中的水管路為供熱水路。
進一步的,動力電池組4包括并列設置的第一動力電池組41和第二動力電池組42,第一動力電池組41和第二動力電池組42內(nèi)部分別設有第一感溫探頭43與第二感溫探頭44,第一感溫探頭43與第二感溫探頭44分別與控制單元10的輸入端相連,熱容水箱3的出水口分別與第一動力電池組41及第二動力電池組42相連。
進一步的,熱容水箱3與第一動力電池組41之間的水管路上設有第一刻度手閥8,熱容水箱3與第二動力電池組42之間的水管路上設有第二刻度手閥9。
進一步的,第一電磁閥103、第二電磁閥5和第三電磁閥6為常閉電磁閥。
本系統(tǒng)的水管路包括供熱水路和換熱水路這兩套獨立的水路,其中換熱水路根據(jù)動力電池的排布又分為換熱水主管路和換熱水分管路。本系統(tǒng)中的水管路均采用水作為介質,傳輸熱量。
具體地,補給水箱101、加熱器102、第一電磁閥103組成熱源供給裝置100,熱源供給裝置100中的水管路為供熱水路;
計流水泵1、熱交換器2、熱容水箱3組成換熱裝置200,換熱裝置200中的水管路為換熱水主管路;
第一刻度手閥、第二刻度手閥、第一感溫探頭、第二感溫探頭組成熱流量分配裝置300,熱流量分配裝置300中的水管路為換熱水分管路;
散熱器、第二電磁閥及第三電磁閥組成散熱裝置400。
動力電池組內(nèi)部還設有動力電池傳熱裝置,其主要作用是將換熱水分管路提供的熱量分配均勻的傳遞給動力電池組,同時當動力電池組溫度過高時,將熱量傳導給換熱水分管路。電池傳熱裝置的結構可參見現(xiàn)有技術。
更為具體地,熱源供給裝置100的作用是適時提供熱量給換熱裝置200;換熱裝置200的作用是將熱源供給裝置100提供的熱量按照所需傳導給換熱主水路,并保持恒溫;熱流量分配裝置300的作用是根據(jù)整車動力電池組的布置結構,設置換熱水分管路,并保證各分路進入動力電池組的溫度均勻;散熱裝置400的作用是給溫度過高的換熱水主管路進行降溫;控制單元的作用是實時采集動力電池組的溫度,適時開啟或關閉熱源供給裝置,調整水管路的水溫和流速,啟閉散熱裝置,保證動力電池組持續(xù)工作在最佳需求溫度。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刻度手閥與第二刻度手閥是為保證各個換熱水分管路中的水溫均衡而設置的,當整個系統(tǒng)處于調試階段時,通過檢測各動力電池組分路回水溫度,根據(jù)各分路的溫差,調節(jié)刻度手閥,直至各分路回水點溫度相對均衡。本實用新型的補給水箱是為了整個供熱水路補水和排除管路氣體設置的。本實用新型的熱源水箱是為了整個換熱水路補水和當換熱器出來的水和動力電池組所需理想水溫有偏差時調節(jié)溫度所設置的。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系統(tǒng)實際上包括兩種狀態(tài):一是當動力電池組溫度過低時,啟用供熱模式,給動力電池組提供恒定持續(xù)的熱量;二是當動力電池組溫度過高時,啟用散熱模式,帶走熱量,保證動力電池組持工作在最佳需求溫度。
供熱模式的工作原理為:當動力電池組受環(huán)境溫度影響,溫度過低時,控制單元接收到感溫探頭傳遞的溫度過低信號,控制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打開,此時第三電磁閥處于關閉狀態(tài),熱源供給裝置啟動,開啟供熱模式;控制單元同時給計流水泵信號,讓計流水泵以最大功率工作。換熱水在計流水泵的帶動下在熱交換器里吸收供熱水路帶來的熱量,經(jīng)熱容水箱進行水溫調節(jié)至合適后分配到各換熱水分管路,在動力電池組內(nèi)部傳熱給各個電池模塊,后經(jīng)處于開啟狀態(tài)的第二電磁閥流回計流水泵。依次循環(huán),當控制單元檢測到動力電池組的溫度和所需合適溫度的溫差逐漸減小時,控制單元控制計流水泵逐漸降速,減緩換熱水流速,直至換熱水溫度和電池組溫度均衡。
散熱模式的工作原理為:當動力電池組受環(huán)境溫度影響,溫度過高時,控制單元接收到感溫探頭傳遞的溫度過高信號,控制第三電磁閥打開,此時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處于關閉狀態(tài),熱源供給裝置關閉,開啟散熱模式;換熱水在計流水泵的帶動下流經(jīng)熱交換器和熱容水箱(此時已無熱交換發(fā)生)后被分配到各換熱水分管路,在動力電池組內(nèi)部吸收電池組熱量,后經(jīng)處于開啟狀態(tài)的第三電磁閥流至散熱器,散熱器給換熱水路降溫后流回計流水泵。依次循環(huán),當控制單元檢測到動力電池組的溫度和所需合適溫度的溫差逐漸減小時,控制單元控制計流水泵逐漸降速,減緩換熱水流速,直至換熱水溫度和電池組溫度均衡。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