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電池,尤其是一種二次電池和用電設備。
背景技術:
1、隨著二次電池的快速發(fā)展,市場對二次電池能量密度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也對lfp與lmfp體系的厚涂布需求越來越高,但單層厚涂布易導致開裂而加工困難,且其厚度與孔徑迂曲度大,電極內部離子導電與電子導電的傳輸距離長阻抗大、動力學性能不足,這兩者導致能量密度提升需求遠不如預期。因此,通過復合電極結構進行精細化設計與調控,改善厚涂布開裂問題以及降低阻抗以改善動力學性能與能量密度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二次電池和用電設備,以提高現有二次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二次電池,所述二次電池包括正極極片,所述正極極片包括集流體和設置在所述集流體至少一側的正極活性材料層,所述正極活性材料層包括第一正極活性材料層和第二正極活性材料層,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層設置在所述集流體和所述第二正極活性材料層之間;
3、所述正極活性材料層包含錳鐵鋰氧化物和鋰鎳鈷錳氧化物,所述鋰鎳鈷錳氧化物的平均粒徑大于所述錳鐵鋰氧化物的平均粒徑;
4、其中存在于所述第一正極活性材料層中的錳鐵鋰氧化物與鋰鎳鈷錳氧化物的重量含量比高于存在于所述第二正極活性材料層中的錳鐵鋰氧化物與鋰鎳鈷錳氧化物的重量含量比;
5、所述第一正極活性材料層包含第一碳納米管,所述第二正極活性材料層包含第二碳納米管,所述第一碳納米管的平均長徑比小于所述第二碳納米管的平均長徑比。
6、作為本申請的實施方案,所述第一碳納米管的平均長徑比為50~200。
7、作為本申請的實施方案,所述第二碳納米管的平均長徑比為200~1000。
8、作為本申請的實施方案,所述第一正極活性材料層包含第一粘結劑,所述第二正極活性材料層包含第二粘結劑,所述第一粘結劑的溶脹率小于所述第二粘結劑的溶脹率。
9、作為本申請的實施方案,所述第一正極活性材料層包含第一粘結劑,所述第一粘結劑的溶脹率為5%~100%。
10、作為本申請的實施方案,所述第二正極活性材料層包含第二粘結劑,所述第二粘結劑的溶脹率為30%~500%。
11、作為本申請的實施方案,所述第一粘結劑包含聚偏氟乙烯。
12、作為本申請的實施方案,所述第二粘結劑包含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羥乙酯、聚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醋酸乙烯酯、聚碳酸亞乙烯酯、聚苯甲酸叔丁酯、聚碳酸二乙酯、氫化丁腈橡膠中的至少一種。
13、作為本申請的實施方案,存在于所述第一正極活性材料層中的錳鐵鋰氧化物與鋰鎳鈷錳氧化物的重量含量比為a1,滿足:a1>1。
14、作為本申請的實施方案,存在于所述第二正極活性材料層中的錳鐵鋰氧化物與鋰鎳鈷錳氧化物的重量含量比為a2,滿足:a2<1。
15、本申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用電設備,所述用電設備包括本申請第一方面所述二次電池。
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申請通過控制第一正極活性材料層中錳鐵鋰氧化物與鋰鎳鈷錳氧化物的重量含量比高于存在于所述第二正極活性材料層中的錳鐵鋰氧化物與鋰鎳鈷錳氧化物的重量含量比,并使第一正極活性材料層中的第一碳納米管的平均長徑比小于第二正極活性材料中的第二碳納米管的平均長徑比,改善了正極極片厚涂布開裂、阻抗大進而導致二次電池動力學性能差、能量密度低、循環(huán)性能差的問題。
1.一種二次電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極極片,所述正極極片包括集流體和設置在所述集流體至少一側的正極活性材料層,所述正極活性材料層包括第一正極活性材料層和第二正極活性材料層,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層設置在所述集流體和所述第二正極活性材料層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納米管的平均長徑比為50~20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碳納米管的平均長徑比為200~100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極活性材料層包含第一粘結劑,所述第二正極活性材料層包含第二粘結劑,所述第一粘結劑的溶脹率小于所述第二粘結劑的溶脹率。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極活性材料層包含第一粘結劑,所述第一粘結劑的溶脹率為5%~10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極活性材料層包含第二粘結劑,所述第二粘結劑的溶脹率為30%~500%。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結劑包含聚偏氟乙烯;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電池,其特征在于,存在于所述第一正極活性材料層中的錳鐵鋰氧化物與鋰鎳鈷錳氧化物的重量含量比為a1,滿足:a1>1。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電池,其特征在于,存在于所述第二正極活性材料層中的錳鐵鋰氧化物與鋰鎳鈷錳氧化物的重量含量比為a2,滿足:a2<1。
10.一種用電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用電設備包括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的二次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