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鉛酸蓄電池上蓋鉛套密封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鉛酸蓄電池上蓋鉛套密封結構,在鉛套高度內設置多個環(huán)形凹槽,鉛套底部放置以金屬為基體包覆熱熔彈性材料的密封圈。該結構增加了鉛套與上蓋結合面,加大爬酸的距離,加之密封圈的剛性、彈性好,阻止了電解液在塑料上蓋和鉛套之間的存在,密封效果好,從而最大限度避免電池腐蝕與漏酸的產生。
【專利說明】
一種鉛酸蓄電池上蓋鉛套密封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鉛酸蓄電池端子連接結構,特別是用于端子連接部位的鉛酸蓄電池上蓋鉛套密封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鉛酸蓄電池端子的密封問題是困擾廣大生產廠家的常見問題。盡管端子漏液時漏出的電解液總量較少,對電池的容量影響較小,但是隨著腐蝕的逐漸加劇,會引起鉛酸蓄電池的端子腐蝕,密封失效,最終導致電池報廢。同時,漏液還可能腐蝕電池連線,造成客戶設備的故障,極容易造成事故。
[0003]目前,市場上鉛酸蓄電池殼體主要采用注塑法制備,其中,所用的pp材料由于本身無極性,很難通過環(huán)氧樹脂膠封,一般采用鉛套鑲嵌的形式密封,通過調節(jié)注塑壓力與溫度來保證殼體與鉛鑲嵌件的緊密連接。但是,由于塑料與金屬鉛的結合問題一直未能較好地解決,而現(xiàn)有鉛套與塑料上蓋的結合面又較小,導致結合處容易發(fā)生微裂紋從而漏酸。為了進一步提高密封效果,密封圈被大量的使用,傳統(tǒng)的密封圈采用橡膠制成,質地比較柔軟,在裝配的過程中常發(fā)生扭折和翻轉,從而導致塑料與鑲嵌件之間總會產生一定的縫隙,從而使得密封失效。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簡單易作,密封效果好,防止電池漏液現(xiàn)象發(fā)生的鉛酸蓄電池上蓋鉛套密封結構。
[0005]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鉛酸蓄電池上蓋鉛套密封結構,由上蓋、鉛套和密封圈緊密結合而成,其改進之處是所述上蓋為PP材料的注塑件,所述鉛套與上蓋結合部位的外緣帶有多道環(huán)形凹槽,所述密封圈以金屬為基體,外圍包覆熱熔彈性材料。
[0006]所述密封圈位于鉛套底部。
[0007]制作時,將套好密封圈的鉛套置于注塑機模具內,通過加壓及高溫處理,使得鉛套、密封圈和注塑后的上蓋緊密連接。鉛套為空心圓柱體,電池端子與鉛套通過焊接連接。
[0008]本方案的優(yōu)點在于:由于鉛套設置了多個環(huán)形凹槽,在密封高度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了鉛套與上蓋結合面,使得電解液在腐蝕過程中需要運動的距離明顯變長,從而大大的減緩了腐蝕的發(fā)生。同時,鉛套底部加入金屬為基體,熱熔彈性材料包覆的密封圈,密封圈的直徑稍小于鉛套底部直徑,以能可靠裝配為準。密封圈具有一定的剛度和彈性,避免了后續(xù)步驟時密封圈翻轉扭折造成上蓋與鉛套之間留下空隙或微孔,從而減少了電解質通過毛細現(xiàn)象積聚在塑料殼體與鉛套之間的空隙中引起的微電流腐蝕。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易作,密封效果好,能有效防止電池漏液,延長壽命,保證安全。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所示,在鉛套I的外緣設置多個環(huán)形凹槽4,在金屬基體外圍包覆熱熔彈性材料的密封圈3放置在鉛套底部,共同與電池上蓋2緊密壓注粘合。
【主權項】
1.一種鉛酸蓄電池上蓋鉛套密封結構,由上蓋、鉛套和密封圈緊密結合而成,其特征是所述上蓋為PP材料的注塑件,所述鉛套與上蓋結合部位的外緣帶有多道環(huán)形凹槽,所述密封圈以金屬為基體,外圍包覆熱熔彈性材料。2.按權利要求1所述鉛酸蓄電池上蓋鉛套密封結構,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圈位于鉛套底部。
【文檔編號】H01M10/12GK105914312SQ201610464055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4日
【發(fā)明人】張楊, 李靜, 張明, 蔡先玉, 于士洋
【申請人】雙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