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保護器的線束引出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有波紋管固定功能的保護器的線束引出結構。
背景技術:
在許多情況下,波紋管安裝在用于保護目的的保護器(從其引出 線束)的線束引出部分上。在這種情況下,在保護器的線束引出部分 處,設置接合在位于波紋管的外部圓周上的凹槽(凹谷部分)內(nèi)的固 定肋,以防止波紋管脫離。
在專利文獻1描述的保護器的情況下,兩個完全固定肋和兩個臨 時固定肋(設置在這兩個完全固定肋之間)設置在線束引出部分處, 而用于壓緊在波紋管的隆起部分(山峰部分)的外部圓周表面的壓壁, 則設置在這兩個臨時固定肋之間。
設置這兩個臨時固定肋和布置在它們之間的單個壓壁,用于臨時 地固定波紋管,防止脫離,即,在利用頂蓋封閉上部開口時,在利用 完全固定肋完全固定該波紋管之前,防止朝著保護器主體的上部開口 移動。JP-A-2004-229351(圖5和圖6)。
如上所述,至此,利用兩個臨時固定肋和設置在它們之間的單個 壓壁而臨時地固定波紋管,因此,作為實現(xiàn)臨時固定的長度,要求具 有覆蓋波紋管的3個連續(xù)的隆起部分的長度。
發(fā)明內(nèi)容
鑒于上述情況而設計了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線束引 出結構,在該線束引出結構中可以縮短用于臨時地固定波紋管所需的 長度,從而能夠?qū)崿F(xiàn)小型結構的保護器,這樣有助于節(jié)省自然資源。
上述目的通過一種線束引出結構實現(xiàn),該線束引出結構包括 主體,其包括用于容納線束的容納部分和用于覆蓋該線束的波紋
管;
頂蓋,妻安裝在該主體上,以封閉該主體的上部開口; 兩個完全固定肋,其分別形成在該主體和該頂蓋上,以接合在該
波紋管的凹槽內(nèi),以防止該波紋管在該波紋管的軸向上運動;以及
臨時固定肋,其在該主體的兩個側壁上,形成為一行,以接合在
該波紋管的單個凹槽(single groove)內(nèi),而且被設置在該兩個完全固
定肋之間,
其中該完全固定肋排列在對應于該波紋管的兩個凹槽的兩行中, 該兩個凹槽均與對應于該臨時固定肋的單個凹槽相鄰;
其中該主體上的每個完全固定肋沿該容納部分的內(nèi)部圓周均被形 成為U形,使得分別形成在該主體的兩個側壁上的完全固定肋的上部 之間的距離不變;
其中形成在該兩個側壁上的臨時固定肋的兩部分之間的距離朝著 該主體的上部開口逐漸減小,以在該臨時固定肋接合在該波紋管的單 個凹槽內(nèi)時,防止該波紋管向該主體的上部開口移動;
其中壓壁設置在臨時固定肋與兩個完全固定肋之中,以分別壓緊 波紋管的隆起部分,所述隆起部分設置在對應于完全固定肋的凹槽之 間;并且
其中分別形成在該兩個側壁上的每個壓壁的兩部分之間的距離朝 著該主體的上部開口逐漸減小,以在該壓壁壓緊該波紋管的隆起部分 時,防止該波紋管向該主體的上部開口移動。
在上述結構的線束引出結構中,利用排列在一行中的臨時固定肋
和設置在該臨時固定肋的相對側上的壓壁,實現(xiàn)臨時地固定波紋管, 因此,用于臨時固定所需的范圍能夠從覆蓋該波紋管的3個連續(xù)隆起 部分的長度變?yōu)楦采w兩個連續(xù)隆起部分的長度,因此能夠?qū)⒃摲秶s 短對應于一個隆起部分的數(shù)量。因此,能夠縮短保護器的線束引出部 分的長度,而且這樣有助于節(jié)省自然資源。此外,由于這樣可以縮短 線束引出結構,所以能夠增加該保護器內(nèi)容納的線束的數(shù)量,或者說, 在將該保護器安裝在車輛上時,可以更自由地布置和安裝該線束。
在本發(fā)明中,能夠縮短臨時固定波紋管所需的長度,因此,可以 實現(xiàn)小型結構的保護器,這樣有助于節(jié)省自然資源。
根據(jù)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用于容納包括導線的線束(wire bundle)的電路保護器,它包括 外殼以及
導線保持部分,其設置在該外殼上,以將該導線保持成從外殼的
內(nèi)部延伸到其外部的狀態(tài),以便具有環(huán)形,而且該導線保持部分具有u
形截面,
其中該保持部分的寬度小于導線的寬度。
導線保持部分被優(yōu)選形成為細長形,而且在導線安裝方向上延伸。
優(yōu)選,設置多個導線保持部分,以便在該導線安裝方向上互相間 隔開。
優(yōu)選,由用于封閉該外殼的上部開口的頂蓋來封閉該導線保持部 分的開口部分。
利用上述結構,在不需要使從外殼的內(nèi)部伸出的導線展開時,該 導線以重疊狀態(tài)固定在外殼的側面上,因此,該導線不干擾其他相鄰 部分,而在需要時,導線可以從外殼的內(nèi)部拉出,而且可以輕而易舉
地展開該導線。
利用上述結構,在該外殼上僅形成單個導線保持部分,而且利用 這種簡單結構,能夠固定該導線,因此,能夠容易地制造該保護器。
利用上述結構,通過在導線安裝方向上互相間隔開的多個導線保 持部分中選擇期望的導線保持部分,能夠調(diào)節(jié)導線沿該外殼的側面的 安裝長度。
利用上述結構,由于導線保持部分的開口部分被封閉,所以不能 從其抽出該導線保持部分夾持的導線。
在本發(fā)明中,導線保持部分設置在電路保護器的外殼上,因此, 固定在該外殼上的導線保持部分能夠保持從該外殼的內(nèi)部伸出的導 線,而且能夠?qū)⒃搶Ь€安裝在該外殼上,而無需使用任何夾緊裝置等。 此外,導線被折返以重疊在其自己身上,并且返回外殼內(nèi),因此,該 導線僅在需要時可以展開為環(huán)形,因此,能夠容易地操作該保護器。
盡管上述結構適合應用于用于檢驗引擎的點火正時的保護器等, 但是只要從線束中拉出一條導線,從而實現(xiàn)該操作,該操作的目的和 應用不受限制。
根據(jù)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線束保護器,包括
保護器主體,其具有形成在其內(nèi)的導線安裝通路;
頂蓋,其連接于該保護器主體,以封閉該保護器主體的上部開口;
以及
固定件,其設置在該保護器主體和頂蓋上,以在將頂蓋連接于保 護器主體上時,使該保護器主體和頂蓋互相固定,
其中保護器主體包括至少三個以行排列而且沿著相同方向取向的 槽形導線引出部分;
其中固定件設置在相對端導線引出部分的外部側壁上; 其中插入空間設置在中心導線引出部分的側壁的外側上;并且 其中凸件部分形成在該頂蓋上,而且插入該插入空間內(nèi),并且當 在中心導線引出部分提起該頂蓋時,根據(jù)該頂蓋的彎曲度,該凸件部 分被壓緊在中心導線引出部分的側壁上,以限制提起該頂蓋。
優(yōu)選地,用于固定覆蓋該導線的波紋管的保護器主體側波紋管固 定部分被設置在設置于三個槽形導線引出部分中的中心處的至少一個 導線引出部分上,而頂蓋側波紋管固定部分被設置在對應于該保護器 主體側波紋管固定部分的頂蓋的內(nèi)表面的該部分上,而且與保護器主 體側波紋管固定部分配合,以固定該波紋管。
利用上述結構,導線容納在形成于該保護器主體內(nèi)的導線安裝通 路內(nèi),而且分別從該導線引出部分引出,而且在這種情況下,頂蓋放 置在保護器主體上,并被固定在其上,使得設置在該頂蓋上的凸件部 分插入設置在保護器主體上的插入空間內(nèi)。在這種情況下,當試圖在 中心導線引出部分處提起頂蓋的力作用在頂蓋上時,由于頂蓋的相對 兩端被固定,因此頂蓋被彎曲成使得中心部分被提起。然而,在頂蓋 被這樣彎曲時,凸件部分被壓緊在中心導線引出部分的側壁上,因此, 頂蓋的彎曲該被這種摩擦阻力限制,因此,能夠限制頂蓋的中心部分 的提起。
利用上述結構,波紋管至少安裝在從該中心導線引出部分引出的 導線的外部圓周上,而且在將保護器主體和頂蓋互相固定在一起時, 保護器主體側波紋管固定部分和頂蓋側波紋管固定部分互相配合,以 固定該波紋管。此時,如上所述,通過凸件部分的作用而限制頂蓋的 中心部分的提起,因此,對保護器主體側波紋管固定部分和頂蓋側波 紋管固定部分的功能沒有不利影響,因此,能夠防止波紋管發(fā)生位移 和脫離。
利用上述結構,能夠有效地防止頂蓋的提起,而無需不適當增加 固定件的數(shù)量。
根據(jù)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線束保護器,包括
保護器主體,其包括在其上側開口以形成導線安裝通路的u形截 面的圓周壁;
頂蓋,其連接于保護器主體上,以封閉保護器主體的上部開口;
以及
壓件部分,其形成在保護器主體的圓周壁的側壁部分的內(nèi)表面上, 并且從該內(nèi)表面凸出,以壓緊在導線安裝通路的寬度方向遠離該側壁 部分、安裝在主導線安裝通路內(nèi)的導線,以保持該導線與該側壁部分 分開。
優(yōu)選,壓件部分設置在導線安裝通路的突然彎曲部分的內(nèi)側。
優(yōu)選,突然彎曲部分設置在分支導線引出部分的分支導線安裝通 路從該導線安裝通路的主要部分伸出的區(qū)域上。
優(yōu)選,分支導線引出部分的圓周壁連接到主導線安裝通路的圓周 壁,使得前者圓周壁的上部邊緣設置在比后者圓周壁的上部邊緣低的 水平上。
優(yōu)選,壓件部分的上部邊緣設置在比分支導線引出部分的圓周壁 的上部邊緣高的水平上。
優(yōu)選,分支導線引出部分的圓周壁傾斜地連接到主導線安裝通路 的圓周壁上,而且壓件部分形成在該主導線安裝通路的圓周壁的側壁 部分的內(nèi)表面上,并設置在其銳角彎曲連接部分的內(nèi)側,而壓件部分 延伸到靠近分支導線引出部分的寬度方向中心部分設置的區(qū)域,而且 分支導線引導部分形成在該壓件部分的遠端。
優(yōu)選,壓件部分是從保護器主體的圓周壁的側壁部分的內(nèi)表面凸 出,并且然后沿著導線安裝方向,從上游側朝著下游側被彎曲為L形 的片狀彈簧件的形式。
優(yōu)選,用于引導分支導線的分支導線引導部分形成在壓件部分的 遠端,而且該分支導線引導部分形成為圓柱管形或者圓柱形。
利用上述結構,通過壓件部分的作用,能夠保持該導線與(形成 導線安裝通路的)側壁部分保持分開。因此,在安裝操作中,防止該 導線被設置在側壁部分的上部邊緣上,并在關閉該頂蓋時,有效防止 該導線保持(夾持)在保護器主體與頂蓋之間。因此,尤其不需要為 了防止它變松而在該導線(線束)上纏繞膠帶,因此,節(jié)省了這種膠 帶纏繞操作所需的時間和勞動,而且省略這樣纏繞膠帶有助于節(jié)省自 然資源。此外,不采用這樣纏繞膠帶,能夠容易地分拆線束,因此, 增強了分拆能力。
利用上述結構,在突然彎曲的情況下安裝該導線的區(qū)域上,在彎 曲部分的內(nèi)側,該導線非??赡苎由熳疃搪窂?,并且被設置在側壁部 分的邊緣上。然而,通過壓件部分的作用,防止該導線被設置在側壁 部分的邊緣上,因此,在頂蓋被關閉時,能夠有效防止該導線被卡夾。
利用上述結構,在分支導線從線束(配線)的主導線部分分出的 區(qū)域上,在彎曲部分的內(nèi)側(用于分支目的),該導線非常可能延伸 最短距離,并且被布置在側壁部分的邊緣上。然而,通過壓件部分的 作用,防止將該導線設置在側壁部分的邊緣上,因此,在該頂蓋被關 閉時,能夠有效防止該導線被卡夾。
利用上述結構,在將分支導線安裝在比主導線部分低的位置上時, 該分支導線容易被設置在該分支區(qū)域上的側壁部分的邊緣上。然而,
通過壓件部分的作用,能夠避免發(fā)生這種情況,因此,在頂蓋被關閉 時,有效防止發(fā)生導線的卡夾。
利用上述結構,壓件部分的上部邊緣設置在比分支導線引出部分 的圓周壁的上部邊緣高的水平上,因此,更有效地防止導線被設置在 圓周壁的邊緣上。
利用上述結構,在以U形彎曲方式彎曲該分支導線時,在該彎曲 部分的內(nèi)側上,該導線容易被放置在圓周壁的邊緣上。然而,通過壓 件部分的作用,能夠避免這種情況,因此,在頂蓋被關閉時,能夠有 效防止該導線被卡夾。
利用上述結構,壓件部分是片狀彈簧件的形式,因此,它能夠彈 性地保持導線與該側壁部分分開。此外,即使在該導線被突然彎曲時, 由于壓件部分的彈性,仍能夠平滑地引導該導線。
利用上述結構,圓柱管形或者圓柱形的分支導線引導部分形成在 壓件部分的遠端,因此,增加了與該導線的接觸面積,并且,通過形 成該分支導線引導部分的外圓周的曲面,能夠引導該導線,因此減小 對該導線施加的力,從而減小對該導線的損壞。
在本發(fā)明中,在導線安裝操作中,防止該導線被夾持在保護器主 體與頂蓋之間,因此,也不需要在保護器內(nèi)的導線分支部分的附近進 行膠帶纏繞操作,因此,增強了分拆能力。
通過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示例性實施例,本發(fā)明 的上述目的和優(yōu)點更加明白,其中
圖1A和1B示出本發(fā)明的線束引出結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圖1A 是示出頂蓋的打開情況的透視圖,而圖1B是示出主體的放大俯視圖2是示出沿圖IB中的線II一II取的剖視圖3A和3B是為了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優(yōu)點而示出的比較性線束 引出結構的示意圖,圖3A是示出頂蓋的打開情況的透視圖,而圖3B 是示出主體的放大俯視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設置的引擎點火電路的保護器的重 要部分的透視圖5是第二實施例的保護器的重要部分的剖視圖6是本發(fā)明的修改形式的重要部分的透視圖; 圖7是本發(fā)明的線束保護器的第三實施例的正視圖,示出了頂蓋 放置在保護器主體上之前的情況;
圖8是線束保護器的正視圖,示出頂蓋放置在保護器主體上的情
況;
圖9是保護器主體的俯視圖IO是為了說明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而示出的比較性保護器的正視圖; 圖ll是比較例的正視圖,示出其問題;
圖12A和12B示出本發(fā)明的保護器的第四實施例的結構,圖12A 是示出頂蓋的打開情況的俯視圖,而圖12B是圖12A的箭頭Ib所示部 分的放大透視圖;以及
圖13A和13B是為了說明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優(yōu)點而示出的比較 性保護器的示意圖,圖13A是示出頂蓋的打開情況的俯視圖,而圖13 是圖13A的箭頭IIb所示部分的放大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xiàn)在,將參考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
圖1A和1B示出本發(fā)明的線束引出結構的第一優(yōu)選實施例,圖1A 是示出頂蓋的打開情況的透視圖,而圖1B是示出主體的放大俯視圖。 圖2是示出沿圖1B中的線II一II取的剖視圖。這個線束引出部分被設 置為用于保護線束的保護器的一部分,而且它包括主體10和頂蓋20。 主體10被設置為保護器主體的一部分,而頂蓋20被設置為保護器頂
蓋的一部分。
主體IO包括底壁11以及一對側壁12和13,而且為了提供上部開
口,其上側是敞開的,因此,它被形成為U型截面。頂蓋20是板狀部 件22形式的,并且適合被放置在主體10上,以封閉主體10的上部開 口。主體10和頂蓋20通過鉸鏈21互連,使得主體10、頂蓋20和鉸 鏈21被形成為作為一件樹脂模制產(chǎn)品的一體結構。在使鉸鏈21彎曲 時,頂蓋20能夠樞軸運動,而且能夠封閉主體10的上部開口,能夠 利用鎖定機構(未示出)以這種關閉狀態(tài)鎖定在主體上。
用作波紋管固定部件的如下結構設置在該線束引出部分1處,而 且布置在其出口附近。
完全固定肋14和24形成在主體IO的內(nèi)部圓周和頂蓋20的內(nèi)表 面上,而且適合接合在位于波紋管50的外部圓周上的凹槽50V內(nèi),以 防止波紋管50沿軸向運動。完全固定肋14和24布置在對應于互相間 隔開的波紋管50的兩個凹槽50V的兩行中(即,兩個平面上),其中 一個凹槽50V設置在它們之間。
沿著主體10的內(nèi)圓周,主體IO上的每個完全固定肋14被分別形 成為U形,以使分別形成在相對的兩個側壁12和13上的完全固定肋 14的上半部分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
一對用于接合在波紋管50的外部圓周上的凹槽50V內(nèi)的臨時固定 肋15分別形成在主體10的相對的側壁12和13的內(nèi)表面上,而且設 置在這兩個完全固定肋14的中間。分別形成在所述相對的側壁12和 13上的這對臨時固定肋15 (排列在一行中)之間的距離朝著上側逐漸 減小,以便當接合在波紋管50的凹槽50V內(nèi)時,能夠臨時地固定波紋 管50,以防止該波紋管50向主體10的上部開口移動。
此外, 一對壓壁16設置在臨時固定肋15與一個完全固定肋14之 間,而且分別形成在主體10的相對的側壁12和13的內(nèi)表面上,而另 一對壓壁16設置在臨時固定肋15與另一個完全固定肋14之間,并且 分別形成在主體10的相對的側壁12和13的內(nèi)表面上。這些壓壁16 適合于分別壓緊波紋管的這些隆起部分50T的外部圓周表面,這些隆 起部分50T分別與完全固定肋14接合在其內(nèi)的凹槽50V相鄰設置。分 別形成在所述相對的側壁12和13上的每對壓壁16之間的距離朝著上 側逐漸減小,以便當壓壁16壓緊波紋管50的隆起部分50T的外部圓 周表面時,壓壁16能夠臨時地固定波紋管50,以防止波紋管50向主 體10的上部開口移動。
在圖1A和1B中,附圖標記19表示用于模制臨時固定肋15和壓 壁16的脫???。
接著,說明操作過程。
在使用該線束引出部分1時,頂蓋20打開,如圖1A所示,而且 在這種情況下,線束(未示出)和波紋管50通過其上部開口插入主體 10中。此時,波紋管50的凹槽50V與完全固定肋14和臨時固定肋15 接合。因此,波紋管50的隆起部分50T的外圓周表面壓緊在壓壁16 上。在這種情況下,波紋管50被臨時地固定,以防止被向上抽出,因 為臨時固定肋15的上部端部之間的距離和每對壓壁16的上部端部之 間的距離更小。
然后,將頂蓋20放置在主體IO上,并鎖定在其上。通過這樣做, 將主體10和頂蓋20的完全固定肋14和24配合在波紋管50的凹槽50V 內(nèi),從而完全固定波紋管50。
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設置在一行中的這對臨時固定肋15和設置在 該臨時固定肋15的相對兩側上的兩對壓壁16,實現(xiàn)波紋管50的臨時
固定,因此,可以使用于臨時固定所需的范圍等于覆蓋波紋管50的兩 個連續(xù)的隆起部分的長度。順便提一句,如果波紋管50僅僅被布置在 一行中的臨時固定肋15所夾持,則擔心在將它安裝在線束引出部分1
內(nèi)時波紋管50可能被破壞。然而,在本發(fā)明中,設置在臨時固定肋15 的相對側上的壓壁16壓緊在隆起部分50T的外部圓周表面上,因此, 能夠臨時固定波紋管50,而無需施加不適當?shù)牧Α?br>
圖3 A和3 B是為了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優(yōu)點而示出的比較例的示 意圖。圖3A對應于圖1A,而圖1B對應于圖1B。
這個比較線束引出部分100包括主體110和頂蓋120,而且主體 110和頂蓋120通過鉸鏈121互連。主體110包括底壁111和一對側壁 112和113,而且具有U形截面。頂蓋120是板狀部件122形式。
完全固定肋114和124形成在主體110的內(nèi)圓周和頂蓋120的內(nèi) 表面上,而且適合于接合在位于波紋管50的外圓周上的凹槽50V內(nèi), 以防止波紋管50沿軸向移動。完全固定肋114和124布置在對應于互 彼此間隔開的波紋管50的兩個凹槽50V的兩行(即,在兩個平面上) 中,其中兩個凹槽50V設置在它們之間。
沿著主體110的內(nèi)圓周,主體IIO上的每個完全固定肋114被分 別形成為U形,以使分別形成在兩個相對側壁112和113上的完全固 定肋114的上半部分之間的距離不變。
用于接合在位于波紋管50的外圓周上的凹槽50V內(nèi)的兩對臨時固 定肋115 (設置在兩行中(即,在兩個平面上))分別形成在主體10 的相對的側壁112和113的內(nèi)表面上,而且設置在這兩個完全固定肋 114之間。分別形成在相對側壁112和113上的每對臨時固定肋115之 間的距離朝著上側逐漸減小,以致當臨時固定肋115接合在波紋管50 的凹槽50V內(nèi)時,能夠臨時地固定波紋管50,以防止該波紋管50向
主體110的上部開口移動。
此外, 一對壓壁160設置在被布置在兩行中的這兩對臨時固定肋
115之間,而且適合于被壓緊在設置于臨時固定肋115接合在其內(nèi)的兩 個凹槽50V之間的波紋管50的隆起部分50T的外圓周表面上。分別形 成在相對的側壁112和113上的這對壓壁116之間的距離朝著上側逐 漸減小,當壓壁116壓緊在波紋管50的隆起部分50T的外圓周表面上 時,能夠臨時地固定波紋管50,從而防止波紋管50向主體110的上部 開口移動。
在這個比較性線束引出部分100上,通過布置在這兩行中的兩對 臨時固定肋115和布置在位于這兩對臨時固定肋115之間的一行中的 這對壓壁116,實現(xiàn)波紋管50的臨時固定。因此,用于實現(xiàn)臨時固定 所需的長度是覆蓋波紋管50的3個連續(xù)隆起部分的長度。
另一方面,在本發(fā)明的線束引出部分1上,通過設置在一行中的 這對臨時固定肋15和設置在該臨時固定肋15的相對兩側上的壓壁16, 實現(xiàn)波紋管50的臨時固定,因此,用于臨時固定所需的范圍能夠從覆 蓋波紋管50的3個連續(xù)的隆起部分的長度變?yōu)楦采w兩個連續(xù)的隆起部 分的長度,因此,能夠縮短對應于一個隆起部分的長度。
因此,可以縮短保護器的線束引出部分1的長度,這樣有助于節(jié) 省自然資源。此外,由于這樣可以縮短線束引出部分1,所以能夠增加 接納在保護器內(nèi)的線束的數(shù)量,或者說,在將保護器安裝在車輛內(nèi)時, 可以更自由地布置和安裝線束。
接著,將參考圖4至6描述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圖4是根據(jù)本 發(fā)明第二實施例設置的引擎點火電路的保護器的重要部分的透視圖, 而圖5是該保護器的重要部分的剖視圖。
如圖4所示,保護器210包括外殼214,該外殼214內(nèi)容納引擎點 火電路(未示出),以保護該引擎點火電路,而且該外殼214還容納 將點火電路連接到火花塞的部分線束。如圖5所示, 一條用于檢測目 的的導線212從該線束延伸,而且展開為環(huán)形,利用正時燈檢査引擎 的點火正時。
在保護器210的外殼214的側面215上,形成U形截面的導線保 持部分216。導線保持部分216具有其寬度小于從外殼214的內(nèi)部伸出 的檢測線212的空腔或者空間。通過將檢測線212壓配在該空腔內(nèi), 導線保持部分216夾持導線212。導線保持部分216被形成為細長形, 而且沿著作為外殼側面215的縱向的該導線的安裝方向延伸,因此, 該導線保持部分216在預定長度上夾持導線212。
被導線保持部分216夾持的導線212在端部回折,通過導線保持 部分216重疊在其自身上,并且返回外殼214的內(nèi)部。因此,除了在 進行檢驗之外,從外殼214內(nèi)部伸出的導線212以折疊、重疊方式固 定在外殼214的側面215上,而且沿該側面215延伸。
外殼214的上側是敞開的,而且頂蓋218放置在外殼214的頂部, 以封閉上部開口,從而保護檢驗電路。頂蓋218突出以設置在導線保 持部分216的上方,而且在頂蓋218的端部形成的卡爪220與形成在 導線保持部分216上的接合孔222的邊緣接合。頂蓋218封閉導線保 持部分216的上部開口部分,因此,即使在以大力向上拉導線212時, 也不能從導線保持部分216抽出導線212。
在檢驗引擎的點火正時時,重疊的導線212被展開為環(huán)形,如圖4 所示。此時,頂蓋218封閉導線保持部分216的開口部分,因此,不 能從導線保持部分216抽出導線212,而且可以輕而易舉地進行使導線 212展開為環(huán)形的操作。在使導線212展開為環(huán)形后,導線212的環(huán)形 部分被正時燈的觸發(fā)器夾環(huán)卡緊,以檢測點火信號。
在完成必要檢驗后,從導線212上卸下觸發(fā)器夾環(huán),并且使被形
成為環(huán)形的導線212返回外殼214內(nèi),并且再一次處于被折疊、重疊 狀態(tài),而且被固定在外殼214的側面215上。
在上述實施例中,導線保持部分216與保護器210的外殼214 — 體地形成,因此,能夠?qū)Ь€212固定到保護器210上,而無需使用 其他夾緊裝置等。此外,導線保持部分216具有U形截面,而且具有 其寬度小于導線212的空腔,因此,在壓配狀態(tài)下,導線212能夠可 靠地固定夾持在導線保持部分216內(nèi)。此外,由于導線保持部分216 與外殼214 —體地形成,所以僅通過修改用于制造外殼214的模具, 就能夠輕而易舉地形成導線保持部分216。
可以利用多個在導線安裝方向上互相間隔開的較短導線保持部分 216 (見圖6)來代替細長結構的單個導線保持部分216。在這種情況 下,導線212在其多個部分被固定到保護器210上,而且在選擇的一 個導線保持部分216上,導線212折返,并重疊在自己身上。此時, 通過適當選擇導線212通過其折返的導線保持部分216,能夠調(diào)節(jié)導線 在外殼214的側面215上的安裝長度,以便提供要求的環(huán)形長度。
接著,將參考圖7至11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
圖7是本發(fā)明的線束保護器的第三實施例的正視圖,示出了頂蓋 放置在保護器主體上之前的情況,圖8是該線束保護器的正視圖,示 出頂蓋放置在保護器主體上的情況,而圖9是該保護器主體的俯視圖。
該線束保護器301包括保護器主體301A,其上側敞開,而且具 有形成在其內(nèi)的導線安裝通路(即,導線安裝空間);頂蓋301B,適 合放置在保護器主體301A之上,以封閉保護器主體301A上的上部開 口;以及鎖定機構(固定部件)321、 322、 323和324,它們設置在保
護器主體301A和頂蓋301B上,而且在將頂蓋301B放置在保護器主 體301A上時,能夠?qū)⒈Wo器主體301A和頂蓋301B互相鎖定。
保護器主體301A和頂蓋301B互相分離,而且分別由樹脂模制而 成。鎖定機構321、 322、 323和324包括 一體地形成在保護器主體 301A上的相應的框架式鎖定部分321a、 322a、 323a和324a;以及一 體地形成在頂蓋301B上的相應的鎖定爪321b、 322b、 323b和324b。 在將頂蓋301B放置在保護器主體301A的上側上時,鎖定爪321b、 322b、 323b和324b分別配合在框架式鎖定部分321a、 322a、 323a和 324a內(nèi),以使頂蓋301B和保護器主體301A互相鎖定。視圖中省略頂 蓋301B的鎖定爪323b和324b的示出。
保護器主體301A包括以行排列并且沿著相同方向取向的3個槽 形導線引出部分311、 312和313;以及沿著不同方向(即,沿著與引 出部分311、 312和313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取向的槽形導線引出部分 314。導線引出部分311、 312、 313和314分別包括U形圓周壁311A、 312A、 313A和314A,而且肋(波紋管固定部分)318形成在每個圓周 壁311A、 312A、 313A、 314A的內(nèi)表面上,并靠近其末端(出口端) 設置,并且適合于裝配在被配合于相關導線的外部圓周上的波紋管上 的凹槽內(nèi)。
此外,肋(波紋管固定部分)318分別形成在分別對應于導線引出 部分311、 312、 313和314的頂蓋301B的這些部分上,并且與保護器 主體1A的相應的肋配合,以夾緊相應的波紋管。
由于在此有足夠空間,所以鎖定機構323和324分別設置在沿著 不同方向取向的導線引出部分314的相對兩側(即,U形圓周壁314A 的側壁部分)上。
如圖9所示,除了在相對兩端(即,左端和右端)導線引出部分
312和313的外側之外,在3個并置的導線引出部分311、 312和313
(沿著相同方向取向的)的每一個的兩側,沒有足夠的空間,因此, 僅在相對端導線引出部分312和313的外側壁上分別形成框架式鎖定 部分321a和322a。然而,在中心導線引出部分311的兩個相對側壁 311Aa和311Aa的外側上分別具有小的空間,因此,在此保證插入空 間352。
凸件部分350形成在頂蓋301B上,并且分別插入插入空間352 內(nèi),當在中心導線引出部分311提起頂蓋301B時,根據(jù)頂蓋301B的 彎曲度,凸件部分350分別被壓緊在中心導線引出部分311的側壁 3UAa上,從而限制頂蓋301B的提起。將凸件部分350形成為這樣的 形狀,以便在將頂蓋301B放置在保護器主體301A上時,能夠平滑地 插入相應的插入空間352 (分別設置在中心導線引出部分311的相對兩 側上)內(nèi)。
接著,將描述操作過程。在該保護器301上,導線被容納在形成 在保護器主體301A內(nèi)的導線安裝通路內(nèi),并且分別從導線引出部分 311、 312和313引出,在這種情況下,頂蓋301B放置在保護器主體 301A上,并且被鎖定機構321、 322、 323和324鎖定在其上,通過這 樣做,能夠保護導線。此時,保護器主體301A上的肋318和頂蓋301B 上的肋318接合在安裝于相應導線的外部圓周上的波紋管的凹槽內(nèi), 因此,能夠夾持波紋管。
此外,在頂蓋301B和保護器主體301A互相鎖定時,形成在頂蓋 301B上的凸件部分350分別插入設置在保護器主體301A上的插入空 間352內(nèi)。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當在中心導線引出部分311試圖提 起頂蓋301B的力作用在頂蓋301B上時,由于頂蓋301B的兩側被鎖 定機構321和322固定,頂蓋301B發(fā)生彎曲,使得其中心部分被提起。 然而,當頂蓋301B發(fā)生彎曲時,凸件部分350被壓緊在中心導線引出 部分311的兩個相對端壁上,因此,頂蓋301B的彎曲被摩擦阻力所限
制,使得能夠限制頂蓋301B的中心部分的提起。
也就是說,利用凸件部分350的作用,能夠限制頂蓋301B中心部 分的提起,因此,保護器主體301A上的肋318的功能以及頂蓋301B 上肋318的功能不會受到不利影響,能夠可靠地防止波紋管發(fā)生位移 和脫離。
在此,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圖10和11示出比較例。 圖10是比較性保護器的正視圖,而圖11是示出該比較例的問題的正 視圖。
比較例310包括保護器主體310A和頂蓋310B,而且除了沒有 設置凸件部分350 (請參考圖7和8)之外,與上述實施例的保護器301 相同。因此,相同的附圖標記分別表示相同的組成單元,而且其描述 被省略。
在以行排列并且沿著相同方向取向的3個導線引出部分311、 312 和313中,僅在相對端導線引出部分312和313的外部側壁上設置鎖 定機構321和322。當試圖在中心導線引出部分311提起頂蓋310B的 力作用在頂蓋310B上時,由于頂蓋310B僅在兩側被固定,使得這些 固定部分之間的距離L較長,因此頂蓋310B的中心部分有可能被彎曲 以被提起,如圖11所示。如果發(fā)生這種情況,中心導線引出部分311 的導線的夾持力不夠大,而且在波紋管安裝在導線上的情況下,波紋 管可能發(fā)生位移和脫離。
相反,在圖7和8所示的本發(fā)明的保護器301中,形成在頂蓋301B 上的凸件部分350分別插入分別設置在保護器主體301A的中心導線引 出部分311的相對兩側上的插入空間352內(nèi),因此,能夠防止發(fā)生上 面提到的頂蓋310B的提起。此外,只需設置凸件部分350,而不需要 設置任何附加的鎖定機構,因此,鎖定操作不煩瑣。
接著,將參考圖12和13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
圖12A和12B示出該實施例的保護器的結構,圖12A是示出頂蓋 的打開情況的俯視圖,而圖12B是圖12A的箭頭Ib所示部分的放大透視圖。
線束保護器401包括保護器主體402,其包括其上側敞開、并且 形成導線安裝通路的U形截面的圓周壁;以及頂蓋403,其適合于放 置在保護器主體402上,以封閉保護器主體402上的上部開口。保護 器主體402和頂蓋403通過鉸鏈404互連,使得保護器主體402、頂蓋 403和鉸鏈404作為一件樹脂模制產(chǎn)品一體地形成。在鉸鏈404彎曲時, 頂蓋403能夠樞軸運動,并且能夠封閉保護器主體402的上部開口, 當在使鉸鏈404彎曲的同時頂蓋403樞軸運動時,在頂蓋403處于封 閉狀態(tài)的情況下,保護器主體402和頂蓋403能夠被互相鎖定。用于 將這兩個部件互相鎖定的鎖定機構406、 407、 408和409設置在遠離 鉸鏈404的保護器主體402和頂蓋403的這些部分上。
多個分支導線引出部分410設置在面向離開鉸鏈404的線束保護 器401的側部。分別形成分支導線引出部分410的主要部分(下部) 的U形截面(較深)圓周壁410A形成在保護器主體402上,而分別形 成分支導線引出部分410的其余部分(上部)的U形截面(較淺)圓 周壁410B形成在頂蓋403上。
保護器主體402上的分支導線引出部分410的圓周壁410A連接到 形成用于容納線束W的主導線部分Wa的主導線安裝通路405的圓周 壁402A的側壁部分。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分支導線引出部分410的圓 周壁410A傾斜地(在將它看作導線安裝通路時,以U形彎曲方式)連 接到形成主導線安裝通路405的圓周壁402A的下部。同樣,頂蓋403 上的分支導線引出部分410的圓周壁410B連接到形成用于容納線束W
的主導線部分Wa的主導線安裝通路405的圓周壁403A的側壁部分。 每個分支導線引出部分410具有與主導線安裝通路405連通的導線安 裝通路。在保護器主體402和頂蓋403被鎖定在一起時,頂蓋403的 圓周壁3A和410B的下部邊緣分別對接在保護器主體402的圓周壁 402A和410A的上部邊緣上。
壓件部分420分別形成在保護器主體402的圓周壁402A的側壁部 分的內(nèi)表面上的預定部分并從其凸出,并且壓緊在導線安裝通路405 的寬度方向上遠離該側壁部分、安裝在主導線安裝通路405內(nèi)的線束 (導線)W,以保持線束W與該側壁部分分離。壓件部分420設置在 分支導線引出部分410的導線安裝通路從主導線安裝通路405伸出的 區(qū)域上。更具體地說,每個壓件部分420形成在形成主導線安裝通路 405的圓周壁402A的側壁部分的內(nèi)表面上,并且設置在對應于分支導 線引出部分410的圓周壁410A的銳角彎曲連接部分412的內(nèi)側上。
該壓件部分420是從保護器主體402的圓周壁402A的側壁部分的 內(nèi)表面凸出,然后沿著導線安裝方向從上游側向下游側彎曲成L形的 片狀彈簧的形式。也就是說,壓件部分420包括連接到保護器主體 402的圓周壁402A的側壁部分的內(nèi)表面的近端部分421;從近端部分 421伸出的L形彎曲部分422;以及延伸到位于分支導線引出部分410 的寬度方向中心部分附近的區(qū)域的遠端部分423。用于引導分支導線的 圓柱管形或者圓柱形的分支導線引導部分425形成在壓件部分420的 遠端上。壓件部分420的上部邊緣高于分支導線引導部分410的圓周 壁410A的側壁部分的上部邊緣。
接著,將描述操作。在使用該線束保護器401時,首先,將線束 W的主導線部分Wa容納在保護器主體402的主導線安裝通路405內(nèi), 而從主導線部分Wa分出的分支導線Wb分別進入分支導線引出部分 410,然后,分別從這些分支導線引出部分410引出。
此時,每個壓件部分420設置在彎曲部分(分支為U彎曲形)的
內(nèi)側,因此,該導線(主導線部分Wa和分支導線Wb)與形成導線安 裝通路405的圓周壁402A的側壁部分保持分開。因此,在導線安裝操 作中,防止導線(主導線部分Wa和分支導線Wb)設置在側壁部分的 邊緣上,因此,在頂蓋403閉合時,防止導線(主導線部分Wa和分支 導線Wb)保持(或夾卡)在保護器主體402與頂蓋403之間。
圖13A和13B是為了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優(yōu)點而示出的比較例的 示意圖。圖13A對應于圖12A,而圖13B對應于圖12B。
這個對比性的保護器500包括保護器主體402,和頂蓋403,并且 除了沒有設置壓件部分420 (見圖12A和12B)之外,類似于本發(fā)明的 上述實施例。因此,相同的構成元件將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并且其 描述被省去。
在沒有壓件部分420的比較例的情況下,在分支導線Wb被彎曲 為U彎曲形時,分支導線Wb從線束W的主導線部分Wa分出的區(qū)域, 如在箭頭C所示的區(qū)域,在彎曲部分的內(nèi)側,該導線非常有可能延伸 最短的路徑(為了分支),而且它非??赡茉O置在保護器主體402的 圓周壁402A和410A的側壁部分的邊緣上。在這種情況下,在關閉頂 蓋403時,可能卡夾該導線。
相反,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利用壓件部分420的作用,能夠使 該導線(主導線部分Wa和分支導線Wb)與側壁部分402A的側壁部 分(形成導線安裝通路405)保持分離。因此,防止導線設置在側壁部 分上,并且在頂蓋403被關閉時,有效防止該導線被卡夾。特別是在 分支導線Wb安裝在比主導線部分Wa的位置低的位置時,該分支導線 容易被設置在該分支區(qū)域上的側壁部分邊緣上。然而,利用壓件部分 420的作用,能夠防止發(fā)生這種情況,而且防止卡夾該導線,從而增強 操作效率。
在這種情況下,壓件部分420的上部邊緣高于分支導線引出部分
410的圓周壁410A的上部邊緣,如圖12B所示,因此,可靠地防止導 線被設置在側壁部分的邊緣上。此外,壓件部分420是片狀彈簧件的 形式,因此,能夠彈性地夾持導線與側壁部分分離。此外,即使在導 線被突然彎曲時,由于其彈性壓件部分420也能夠平滑引導該導線。
此外,圓柱管形或者圓柱形的分支導線引導部分425形成在壓件 部分420的遠端,因此,與導線的接觸面積被增大,所以對導線施加 的力被減小,從而減小對導線的損壞。
為了防止導線設置在側壁部分的邊緣上,通常利用如圖13A和13B 所示的膠帶T,對分別與分支部分相鄰設置的導線的這些部分施加膠帶 纏繞操作。在本發(fā)明中,壓件部分420防止導線設置在側壁部分的邊 緣上,因此,尤其不必進行膠帶纏繞操作,節(jié)省膠帶纏繞操作所需的 時間和勞動,省略纏繞膠帶有助于節(jié)省自然資源。此外,不使用纏繞 膠帶,可以輕而易舉地分拆線束,因此,能夠提高分拆能力。
例如,在上述實施例中,壓件部分設置在U形彎曲的分支導線引 出部分410的彎曲部分的內(nèi)側處。然而,該壓件部分也可以設置在該 分支部分之外的簡單形狀的突然彎曲部分的內(nèi)側。在這種情況下,能 夠解決,當在突然彎曲條件下安裝導線時,導線常常在彎曲部分的內(nèi) 側延伸最短路徑,而且被設置在側壁部分的邊緣的問題。因此,在關 閉頂蓋時,防止導線被卡夾。
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而且能夠適當進行各種修改、改 進等。此外,只要能夠?qū)崿F(xiàn)本發(fā)明,上述實施例的每個組成單元的材 料、形狀、尺寸、數(shù)量、設置等都是隨意的,而不受限制。
本發(fā)明基于2007年8月21日提交的第2007 — 214875號日本專利申請,在此引用該專利申請的內(nèi)容供參考。
權利要求
1.一種線束引出結構,包括主體,該主體包括用于容納線束的容納部分和覆蓋所述線束的波紋管;頂蓋,該頂蓋安裝在所述主體上,以封閉所述主體的上部開口;兩個完全固定肋,該兩個完全固定肋分別形成在所述主體和所述頂蓋上,以接合在所述波紋管的凹槽內(nèi),防止所述波紋管在所述波紋管的軸向上運動;以及臨時固定肋,該臨時固定肋在所述主體的相對的側壁上形成為一行,以接合在所述波紋管的單個凹槽內(nèi),而且設置在所述兩個完全固定肋之間,其中所述完全固定肋排列在對應于所述波紋管的兩個凹槽的兩行中,所述兩個凹槽均與對應于所述臨時固定肋的所述單個凹槽相鄰;其中所述主體上的每個所述完全固定肋沿所述容納部分的內(nèi)部圓周被形成為U形,使得分別形成在所述主體的相對的側壁上的所述完全固定肋的上部部分之間的距離不變;其中形成在所述相對的側壁上的所述臨時固定肋的兩部分之間的距離朝著所述主體的所述上部開口逐漸減小,用以當所述臨時固定肋接合在所述波紋管的所述單個凹槽內(nèi)時,防止所述波紋管向所述主體的所述上部開口移動;其中壓壁設置在所述臨時固定肋與所述兩個完全固定肋之中,以分別壓緊所述波紋管的隆起部分,所述隆起部分設置在對應于所述完全固定肋的所述凹槽之間;以及其中分別形成在所述相對的側壁上的每個壓壁的兩部分之間的距離朝著所述主體的所述上部開口逐漸減小,以在所述壓壁壓緊所述波紋管的所述隆起部分時,防止所述波紋管向所述主體的所述上部開口移動。
全文摘要
一種線束引出結構包括主體,其包括用于容納線束的容納部分和用于覆蓋該線束的波紋管;頂蓋,其安裝在該主體上,以封閉該主體的上部開口;兩個完全固定肋,其分別形成在該主體和該頂蓋上,以接合在該波紋管的凹槽內(nèi),從而防止該波紋管在該波紋管的軸向上運動;以及臨時固定肋,在該主體的兩個側壁上,其形成為一行,以接合在該波紋管的單個凹槽內(nèi),而且設置在兩個完全固定肋之間。所述完全固定肋排列在對應于該波紋管的兩個凹槽的兩行上,該兩個凹槽均與對應于該臨時固定肋的該單個凹槽相鄰。所述主體上的每個完全固定肋沿容納部分的內(nèi)部圓周均被形成為U形,使得分別形成在該主體的兩個側壁上的完全固定肋的上部部分之間的距離不變。形成在該兩個側壁上的臨時固定肋的兩部分之間的距離朝著該主體的上部開口逐漸減小,以在該臨時固定肋接合在該波紋管的單個凹槽內(nèi)時,防止該波紋管朝該主體的上部開口移動。
文檔編號H02G3/02GK101373886SQ200810147209
公開日2009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8月21日
發(fā)明者田鹿拓哉, 石田順, 勝又敏祐, 鈴木光治, 鈴木慎太郎, 阪井雅彥 申請人:矢崎總業(yè)株式會社;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