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導流裝置及包括該導流裝置的電子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散熱結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導流裝置及包括該導流裝置的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目前的軸流風扇900(沿著風扇轉(zhuǎn)軸的軸向向前出風的風扇即為軸流風扇),其利用葉片920的旋轉(zhuǎn)將氣流推出,氣流方向與轉(zhuǎn)動軸平行,越接近葉片920頂端區(qū)域處氣流速度越大,越靠近輪轂910區(qū)域處(即葉片根部)的氣流速度越小,在輪轂910處氣流速度為零,形成了氣流死區(qū),故輪轂910下游一定區(qū)域內(nèi)的氣流速度非常小,處于輪轂 910下游區(qū)域內(nèi)的器件散熱器非常困難,而處于葉片920邊緣的區(qū)域的氣流量明顯偏大,超過該區(qū)域器件所需氣流量,整個軸流風扇900出風面截面氣流分布很不均勻。解決這一問題的通常做法是將輪轂910下游的器件遠離輪轂910 —定距離,該距離一般至少是一個輪轂910的直徑,以形成一個均壓腔,使氣流在均壓腔的空間內(nèi)充分混合,以求消除輪轂910 對氣流的影響,但效果仍不太理想。然而在一些場合如服務器等,系統(tǒng)結構非常緊湊,軸流風扇900與下游器件的距離非常短,沒有足夠的均壓空間,導致氣流分布很不均勻,輪轂 910下游區(qū)域處的氣流量明顯不足,從而使該區(qū)域處散熱非常困難,造成溫度過高的不良現(xiàn)象,影響設備工作的穩(wěn)定性,且縮短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導流裝置及包括該導流裝置的電子設備,其可以滿足結構緊湊的電子設備的設計需求,且避免器件、電路板局部溫度過高,進而保證了設備的可靠性,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導流裝置,設置于軸流風扇的出風口處,所述導流裝置包括支架和用于將軸流風扇產(chǎn)生的氣流導向至指向區(qū)域的導流構件,所述導流構件連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導流構件設置有至少二個并位于所述軸流風扇輪轂的兩側或所述軸流風扇輪轂的周邊,所述導流構件沿所述軸流風扇的出風方向向所述軸流風扇的輪轂處傾斜。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包括機箱,所述機箱上開設有通風孔,所述通風孔處設置有軸流風扇,所述軸流風扇的出風處設置有上述的導流裝置。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導流裝置及包括該導流裝置的電子設備,其通過設置連接于所述支架上的導流構件,所述導流構件向所述軸流風扇的輪轂處傾斜,以將氣流從氣流量大的區(qū)域引導至氣流量較小的區(qū)域,進而使整個出風截面氣流均勻,消除風扇輪轂下游區(qū)域的氣流死區(qū),消除輪轂下游區(qū)域器件的散熱風險,提高設備的可靠性和壽命。而且無需設置均壓腔,可使產(chǎn)品結構緊湊。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中軸流風扇的剖面示意圖2本發(fā)明實施例一提供的導流裝置與軸流風扇裝配的剖面示意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二提供的導流裝置與軸流風扇裝配的剖面示意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二提供的導流裝置與軸流風扇裝配的立體示意圖5是圖4中導流構件關閉時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實施例一
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導流裝置,設置于軸流風扇200的出風口處。所述軸流風扇200包括殼體230及轉(zhuǎn)動設置于殼體230內(nèi)的輪轂210,輪轂210的外側壁固定設置有葉片220。
如圖2所示,上述導流裝置包括支架110和用于將軸流風扇200產(chǎn)生的氣流導向至指向區(qū)域的導流構件120,本實施例中,導流構件120呈片狀。所述導流構件120連接于所述支架110上,所述導流構件120設置有至少二個并位于所述軸流風扇200的輪轂210的兩側或所述軸流風扇200的輪轂210的周邊,所述導流構件120沿所述軸流風扇200的出風方向向所述軸流風扇200的輪轂210處(軸流風扇200的中心區(qū)域)傾斜,使軸流風扇 200產(chǎn)生的氣流可由導流構件120導向原本氣流速度很小的中心區(qū)域,使整個軸流風扇200 出風截面的氣流分布均勻,對應整個軸流風扇200出風截面的器件均可得到良好的散熱效果,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且由于無需留出形成均壓腔的空間,軸流風扇200與待散熱器件之間的距離設置得較小,以滿足結構緊湊的電子設備的設計需求。通過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導流裝置,可將軸流風扇200的葉片220處產(chǎn)生的氣流導向原本氣流很弱的軸流風扇200的輪轂210區(qū)域,使整個出風截面氣流均勻,消除軸流風扇200的輪轂210下游區(qū)域的氣流死區(qū),保證了輪轂210區(qū)域處的散熱性能,避免器件、電路板局部溫度過高,進而保證了設備工作的穩(wěn)定性,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同時減少了軸流風扇200與下游器件的均壓空間,使得整個系統(tǒng)更加緊湊。
具體地,沿所述軸流風扇200的徑向方向,所述導流構件120設置有至少二個,且距離軸流風扇200的輪轂210近的導流構件120,其打開的角度小于距離所述軸流風扇200 的輪轂210遠的導流構件打開的角度(即傾斜的角度)。位于不同徑向位置的導流構件 120,其傾斜的角度不同(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傾斜角度指導流構件120與支架110之間的夾角),靠近輪轂210的導流構件120,其傾斜角度小于遠離輪轂210的導流構件120的傾斜角度。軸流風扇200越靠近中央的輪轂210處的區(qū)域的氣流越小,越靠近葉片220邊緣的區(qū)域氣流越大。遠離中央?yún)^(qū)域的導流構件120,其傾斜角度較大時便可以將相應的氣流量引導至導流構件120指向的區(qū)域,靠近中央?yún)^(qū)域的導流構件120,其傾斜角度更小時,方可以將相應的氣流量引導至中央?yún)^(qū)域。通過將靠近輪轂210的導流構件120傾斜的角度設置得為較小,從而使整個軸流風扇200出風面截面氣流分布均勻。
本實施例中,所述導流構件120于輪轂210的左右兩側各設置有二個,且各導流構件120以輪轂210為中心對稱設置;其中二個導流構件120靠近于軸流風扇200的葉片220頂端處,另二個導流構件120靠近于軸流風扇200的葉片220中間處;靠近軸流風扇200的葉片220頂端處的導流構件120,其打開角度在70°至90°之間,靠近軸流風扇200的葉片 220中間處的導流構件120,其打開的角度在30°至65°之間。以使軸流風扇200的整個出風截面均勻。具體地,所述導流構件120活動鉸接于所述支架110上且可在所述軸流風扇200 作用下翻轉(zhuǎn)打開,支架110可以一體成型于軸流風扇200的殼體230的端面上,這樣,相當于將導流構件120直接鉸接于軸流風扇200的殼體230上。當然,支架110也可以通過鎖緊件裝配于軸流風扇200的殼體230上,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所述導流構件120或支架110上設置有用于限定所述導流構件120最大翻轉(zhuǎn)角度的限位結構。支架110的形狀、尺寸均與軸流風扇200的形狀、尺寸相匹配,軸流風扇200的中心區(qū)域與支架110的中心區(qū)域相重合。軸流風扇200工作時產(chǎn)生沿風扇轉(zhuǎn)軸軸向向前流出的氣流,在氣流的作用下,導流構件120將正向翻轉(zhuǎn)打開,限位結構可限制導流構件120最大翻轉(zhuǎn)角度,通過將限位結構設置于合適位置處,導流構件120翻轉(zhuǎn)至最大角度后將相對于氣流方向傾斜一定的角度,以將氣流導向?qū)Я鳂嫾?20指向的方向。本實施例中,導流構件120設置于軸流風扇200中心軸的兩側處,各導流構件120翻轉(zhuǎn)至最大角度后,其均朝輪轂230區(qū)域(即軸流風扇200的中央?yún)^(qū)域處)傾斜。當軸流風扇200停止工作時,由于沒有氣流吹向?qū)Я鳂嫾?20,且在設備內(nèi)部氣壓的作用下,導流構件120可反向翻轉(zhuǎn)并貼設于支架110或軸流風扇200的輪轂210上,以封閉軸流風扇200的出風截面。當二個或多個軸流風扇200并排設置時,若其中一個軸流風扇200失效而停止轉(zhuǎn)動,若出風截面沒有被封閉,其它軸流風扇 200的氣流將直接從失效的軸流風扇200的出風截面處流出,形成了氣流短路,嚴重影響了設備的散熱效果。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導流裝置,通過將導流構件120設置為鉸接于支架110上,在軸流風扇200停止轉(zhuǎn)動時可關閉出風截面,起到了一個防止氣流短路的作用, 從而避免了形成氣流短路而導致設備溫度過高的不良現(xiàn)象,進一步保證了設備工作的可靠性。或者,也可將導流構件120固定設置于或一體成型于支架110上,其也能起到導流的作用,但無法防止氣流短路。具體地,如圖2所示,所述導流構件120鉸接于支架110中央?yún)^(qū)域周邊或中央?yún)^(qū)域的兩側處,且所述導流構件120翻轉(zhuǎn)至最大翻轉(zhuǎn)角度時,導流構件120向支架110的中央?yún)^(qū)域傾斜,以將軸流風扇200的葉片220區(qū)域處產(chǎn)生的氣流引導至氣流很弱的軸流風扇200 的輪轂210區(qū)域。本實施例中,導流構件120鉸接于中央?yún)^(qū)域的兩側處,左側的導流構件 120朝右傾斜,右側的導流構件120朝左傾斜,導流構件120與支架110之間的鉸接點對應于軸流風扇200的葉片220的中部處,兩側的導流構件120可以對稱設置,也可不對稱,而且兩側的位于不同位置的導流構件120,其最大翻轉(zhuǎn)打開的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根據(jù)下游器件的位置及風量需求靈活配置。具體地,如圖2所示,沿所述支架110的徑向方向,所述導流構件120設置有至少二個,相應地,限位結構也設置有至少二個。導流構件120和限位結構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如需散熱的器件集中在軸承風扇出風口的右側區(qū)域,則左側的導流構件120的打開角度以及導流構件120數(shù)量都可以減小,而右側導流構件120的打開角度以及數(shù)量可以增加,反之亦然。其中靠近支架110中央?yún)^(qū)域處的導流構件120,其最大翻轉(zhuǎn)角度小于遠離支架110中央?yún)^(qū)域處的導流構件120的最大翻轉(zhuǎn)角度。具體地,如圖2所示,所述限位結構包括限位凸起部130,所述限位凸起部130固定設置于支架110上或者固定設置于所述導流構件120的根部,均可起到限制導流構件120 最大翻轉(zhuǎn)角度的作用。限位凸起部130可以凸設于支架110上或者凸設于導流構件120的根部,以減少裝配步驟,也可以通過裝配的方式固定于支架110上或者固定于導流構件120 的根部。本實施例中,限位凸起部130固定設置于支架110上。優(yōu)選地,如圖2所示,所述限位凸起部130采用彈性材料制成,以避免導流構件120 打開時或氣流不穩(wěn)定時,導流構件120與限位凸起部130撞擊產(chǎn)生噪音。具體應用中,限位凸起部130可采用橡膠等彈性材料制成。當然,可以理解地,限位凸起部130也可采用其它材料制成,也可以與支架110—體成型,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另外地,限位結構也可以采用其它合適的結構,例如設置用于阻擋導流構件120 的阻擋環(huán),或者設置用于限制導流構件120翻轉(zhuǎn)的拉繩等,均可實現(xiàn)限位的功能。更一步地,如圖2所示,所述支架110上還設置有一導流框140,所述導流框140包圍于所述導流構件120外側,有利于提高散熱性能。導流框140可固定連接于支架110或與支架110—體注塑料成型。具體地,如圖2所示,所述支架110固定連接于所述殼體230的端面上或者與所述殼體230 —體成型。若支架110與殼體230 —體成型,導流構件120可鉸接于軸流風扇200 上,這樣導流裝置可與軸流風扇200 —體化,產(chǎn)品集成度高。另外,支架110也可單獨成型, 并與導流構件120、限位塊等零件組裝為一整體,并通過螺絲等鎖緊件固定于軸流風扇200 的出風的出風方向上,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電子設備可以是計算機、手提電腦、移動式便攜式電子終端、計算機服務器、車載電子設備、通信設備等。上述電子設備包括機箱,機箱內(nèi)設置有電子元器件、電路板等。所述外殼上開設有通風孔,所述通風孔處設置有軸流風扇200,所述軸流風扇200的出風處設置有上述的導流裝置。軸流風扇200可設置有一個或二個或多個,相應地,導流裝置也設置有一個或二個或多個。本實施例中,導流構件120 設置于軸流風扇200中心軸的兩側處,各導流構件均向軸流風扇200中心軸方向傾斜,導流構件120可將軸流風扇200的葉片220處產(chǎn)生的較強氣流導向原本氣流很弱的軸流風扇 200的輪轂210區(qū)域處,保證了軸流風扇200的輪轂210區(qū)域處的散熱性能,避免電子設備內(nèi)器件、電路板局部溫度過高,進而保證了電子設備工作的穩(wěn)定性,延長了電子設備的使用壽命。當軸流風扇200停止工作時,由于沒有氣流吹向?qū)Я鳂嫾?20,且在外殼內(nèi)部氣壓的作用下,導流構件120可自動復位并貼設于軸流風扇200上,以封閉軸流風扇200的出風截面,避免形成氣流短路。而且,電子設備停機時,軸流風扇200也將停止轉(zhuǎn)動,此時導流構件 120將及時關閉以封閉軸流風扇200的出風截面,可防止異物進入電子設備內(nèi),可靠性高。實施例二 參考圖2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導流裝置,設置于軸流風扇的出風口處, 以均勻分配風扇出口截上的氣流。具體地,所述軸流風扇200’包括殼體230’及轉(zhuǎn)動設置于殼體230’內(nèi)的輪轂210’,輪轂210’的外側壁固定設置有葉片220,。如圖3和圖4所示,上述導流裝置包括支架110’和導流構件120’,導流構件120’ 用于將軸流風扇200’產(chǎn)生的氣流導向至導流構件120’指向的區(qū)域。所述導流構件120’連接于所述支架110’上,所述導流構件120’設置有至少二個并位于所述軸流風扇200’的輪轂210’的周邊,所述導流構件120’沿所述軸流風扇200’的出風方向向所述軸流風扇200’ 的輪轂210’處傾斜,使軸流風扇200’產(chǎn)生的氣流可由導流構件120’導向原本氣流速度很小的中心區(qū)域,使整個軸流風扇200’出風截面的氣流分布均勻,對應整個軸流風扇200’出風截面的器件均可得到良好的散熱效果,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且由于無需留出形成均壓腔的空間,軸流風扇200’與器件之間的距離設置得較小,以滿足結構緊湊的電子設備的設計需求。通過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導流裝置,可將軸流風扇200’的葉片220’處產(chǎn)生的氣流導向原本氣流很弱的軸流風扇200’的輪轂210’區(qū)域,保證了輪轂210’區(qū)域處的散熱性能,避免器件、電路板局部溫度過高,進而保證了設備工作的穩(wěn)定性,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具體地,如圖3 圖5所示,所述導流構件120’活動鉸接于所述支架110’上且可在所述軸流風扇200’作用下翻轉(zhuǎn)打開,支架110’可以一體成型于軸流風扇200’的殼體 230’的端面上,這樣,相當于將導流構件120’直接鉸接于軸流風扇200’的殼體230’上。 當然,支架110’也可以通過鎖緊件裝配于軸流風扇200’的殼體230’上,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所述導流構件120’或支架110’上設置有用于限定所述導流構件120’最大翻轉(zhuǎn)角度的限位結構。支架110’的形狀、尺寸均與軸流風扇200’的形狀、尺寸相匹配,軸流風扇200’的中心區(qū)域與支架110’的中心區(qū)域相重合。軸流風扇200’工作時產(chǎn)生沿風扇轉(zhuǎn)軸軸向向前流出的氣流,在氣流的作用下,導流構件120’將正向翻轉(zhuǎn)打開,限位結構可限制導流構件120’最大翻轉(zhuǎn)角度,通過將限位結構設置于合適位置處,導流構件120’翻轉(zhuǎn)至最大角度后將相對于氣流方向傾斜一定的角度,以將氣流導向?qū)Я鳂嫾?20’指向的方向。 本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導流構件120’設置于軸流風扇200’中心軸的兩側處,各導流構件120’翻轉(zhuǎn)至最大角度后,其均朝輪轂230’區(qū)域(即軸流風扇200’中軸)傾斜。如圖5 所示,當軸流風扇200’停止工作時,由于沒有氣流吹向?qū)Я鳂嫾?20’,且在設備內(nèi)部氣壓的作用下,導流構件120’可反向翻轉(zhuǎn)并貼設于軸流風扇200’上,以封閉軸流風扇200’的出風截面。當二個或多個軸流風扇200’并排設置時,若其中一個軸流風扇200’失效而停止轉(zhuǎn)動,若出風截面沒有被封閉,其它軸流風扇200’的氣流將直接從失效的軸流風扇200’ 的出風截面處流出,形成了氣流短路,嚴重影響了設備的散熱效果。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導流裝置,通過將導流構件120’設置為鉸接于支架110’上,在軸流風扇200’停止轉(zhuǎn)動時可關閉出風截面,從而避免了形成氣流短路而導致設備溫度過高的不良現(xiàn)象,進一步保證了設備工作的可靠性。
具體地,如圖3所示,所述導流構件120’鉸接于支架110’中央?yún)^(qū)域周邊處,且所述導流構件120’翻轉(zhuǎn)至最大翻轉(zhuǎn)角度時,導流構件120’向支架110’的中央?yún)^(qū)域傾斜,以將軸流風扇200’的葉片220’區(qū)域處產(chǎn)生的氣流引導至氣流很弱的軸流風扇200’的輪轂 210’區(qū)域。本實施例中,導流構件120’鉸接于中央?yún)^(qū)域的兩側處,左側的導流構件120’朝右傾斜,右側的導流構件120’朝左傾斜,導流構件120’與支架110’之間的鉸接點對應于軸流風扇200’的葉片220’的中部處,兩側的導流構件120’可以對稱設置,也可不對稱,而且兩側的位于不同位置的導流構件120’,其最大翻轉(zhuǎn)打開的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根據(jù)下游器件的位置及風量需求靈活配置。
或者,也可將導流構件120’固定設置于或一體成型于支架110’上,其也能起到導流的作用,但無法防止氣流短路。具體地,如圖3所示,沿所述支架110’的徑向方向,所述導流構件120’設置有至少二個,相應地,限位結構也設置有至少二個。導流構件120’和限位結構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如需散熱的器件集中在軸承風扇出風口的右側區(qū)域,則左側的導流構件120’的打開角度以及導流構件120’數(shù)量都可以減小,而右側導流構件120’的打開角度以及數(shù)量可以增加,反之亦然。其中靠近支架110’中央?yún)^(qū)域處的導流構件120’, 其最大翻轉(zhuǎn)角度小于遠離支架110’中央?yún)^(qū)域處的導流構件120’的最大翻轉(zhuǎn)角度。具體地,如圖3所示,所述限位結構包括限位凸起部130’,所述限位凸起部130’固定設置于支架110’上或者固定設置于所述導流構件120’的根部,均可起到限制導流構件 120’最大翻轉(zhuǎn)角度的作用。限位凸起部130’可以凸設于支架110’上或者凸設于導流構件 120’的根部,以減少裝配步驟,也可以通過裝配的方式固定于支架110’上或者固定于導流構件120’的根部。本實施例中,限位凸起部130’固定設置于支架110’上。優(yōu)選地,如圖3所示,所述限位凸起部130’采用彈性材料制成,以避免導流構件 120’打開時或氣流不穩(wěn)定時,導流構件120’與限位凸起部130’撞擊產(chǎn)生振動噪音。具體應用中,限位凸起部130’可采用橡膠等彈性材料制成。當然,可以理解地,限位凸起部130’ 也可采用其它材料制成,也可以與支架一體成型,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另外地,限位結構也可以采用其它合適的結構,例如設置用于阻擋導流構件120’ 的阻擋環(huán),或者設置用于限制導流構件120’翻轉(zhuǎn)的拉繩等,均可實現(xiàn)限位的功能。具體地,如圖3 圖5所示,沿所述軸流風扇200’的徑向,所述導流構件120’設置有至少二圈,每圈導流構件120’由多個導流構件120’合圍形成,以形成導流環(huán),由于每個導流構件120’均朝輪轂210’區(qū)域傾斜,故每圈導流構件120’均呈圓臺狀。其可將氣流導向輪轂210’的下游區(qū)域,導流效果佳。每圈導流構件120’的底部直徑大,頂部直徑小, 以將軸流風扇200’產(chǎn)生的一部分氣流導向輪轂210’區(qū)域??拷S流風扇200’輪轂210’ 的導流構件120’,其打開的角度大于遠離軸流風扇200’輪轂210’的導流構件120’打開的角度。位于不同徑向位置的導流構件120’,其傾斜的角度(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傾斜角度指導流構件120’與支架110’之間的夾角)不同,靠近輪轂210’的導流構件120’,其傾斜角度小于遠離輪轂210’的導流構件120’傾斜的角度。軸流風扇200’越靠近中央的輪轂 210’處的區(qū)域的氣流越小,越靠近葉片220’邊緣的區(qū)域氣流越大。遠離中央?yún)^(qū)域的導流構件120’,其傾斜角度較大時便可以將相應的氣流量引導至導流構件120’指向的區(qū)域,靠近中央?yún)^(qū)域的導流構件120’,其傾斜角度更小,方可以將相應的氣流量引導至中央?yún)^(qū)域,通過將靠近輪轂210’的導流構件120’傾斜的角度設置得為較小,從而使整個軸流風扇200’出風面截面氣流分布均勻。另外地,各導流構件120’也可以固定或一定成型于支架110’上,以形成固定的導流環(huán),也可以起到導流的作用,但沒有防止氣流回流的作用。更具體地,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導流構件120’設置有二圈,其中內(nèi)圈的導流構件120’的傾斜角度較小,外圈的導流構件120’傾斜角度較大。其中外圈的導流構件120’ 靠近于軸流風扇200’葉片220’的頂端,內(nèi)圈的導流構件120’靠近于葉片220’的中部,如圖5所示,導流構件120’關閉時,外圈中的導流構件120’的頂端與內(nèi)圈中的導流構件120’ 的根部緊密貼合,內(nèi)圈中導流構件120’的頂端與輪轂210’外緣緊密貼合。以完全將軸流風扇的出風截面封閉,防回流效果佳。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電子設備可以是計算機、手提電腦、移動式便攜式電子終端、計算機服務器、車載電子設備、通信設備等。上述電子設備包括機箱,機箱內(nèi)設置有電子元器件、電路板等。所述外殼上開設有通風孔,所述通風孔處設置有軸流風扇 200’,所述軸流風扇200’的出風處設置有上述的導流裝置。軸流風扇200’可設置有一個或二個或多個,相應地,導流裝置也設置有一個或二個或多個。本實施例中,導流構件120’ 設置于軸流風扇200’中心軸的兩側或周邊處,各導流構件120’翻轉(zhuǎn)至最大角度后,均向軸流風扇200’中心軸方向傾斜,導流構件120’可將軸流風扇200’的葉片220’處產(chǎn)生的較強氣流導向原本氣流很弱的軸流風扇200’的輪轂210’區(qū)域處,保證了軸流風扇200’的輪轂210’區(qū)域處的散熱性能,避免電子設備內(nèi)器件、電路板局部溫度過高,進而保證了電子設備工作的穩(wěn)定性,延長了電子設備的使用壽命。當軸流風扇200’停止工作時,由于沒有氣流吹向?qū)Я鳂嫾?20’,且在外殼內(nèi)部氣壓的作用下,導流構件120’可自動復位并貼設于軸流風扇200’上,以封閉軸流風扇200’的出風截面,避免形成氣流短路。而且,電子設備停機時,軸流風扇200’也將停止轉(zhuǎn)動,此時導流構件120’將及時關閉以封閉軸流風扇200’ 的出風截面,可防止異物進入電子設備內(nèi),可靠性高。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導流裝置,設置于軸流風扇的出風口處,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裝置包括支架和用于將軸流風扇產(chǎn)生的氣流導向至指向區(qū)域的導流構件,所述導流構件連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導流構件設置有至少二個并位于所述軸流風扇輪轂的兩側或所述軸流風扇輪轂的周邊,所述導流構件沿所述軸流風扇的出風方向向所述軸流風扇的輪轂處傾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軸流風扇的徑向方向,所述導流構件于輪轂的左右兩側各設置有至少二個,且距離所述軸流風扇的輪轂近的導流構件,其打開的角度小于距離所述軸流風扇的輪轂遠的導流構件打開的角度。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導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構件于輪轂的左右兩側各設置有二個,所述導流構件以輪轂為中心對稱設置;其中二個導流構件靠近于軸流風扇的葉片頂端處,另二個導流構件靠近于軸流風扇的葉片中間處;靠近軸流風扇葉片頂端處的導流構件,其打開角度在70°至90°之間,靠近軸流風扇葉片中間處的導流構件,其打開的角度在30°至65°之間。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軸流風扇的徑向,所述導流構件設置有至少二圈,每圈導流構件由多個導流構件合圍形成;靠近軸流風扇的輪轂的導流構件,其傾斜角度小于遠離軸流風扇的輪轂的導流構件的傾斜角度。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導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構件設置有二圈,其中外圈的導流構件靠近于軸流風扇葉片的頂端,內(nèi)圈的導流構件靠近于葉片的中部,導流構件關閉時,外圈中的導流構件的頂端與內(nèi)圈中的導流構件的根部緊密貼合,內(nèi)圈中導流構件的頂端與軸流風扇的輪轂外緣緊密貼合。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導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流風扇包括殼體及轉(zhuǎn)動設置于殼體內(nèi)的輪轂,輪轂的外側壁固定設置有葉片,所述支架固定連接于所述殼體的端面上或者與所述殼體一體成型。
7.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導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構件活動鉸接于所述支架上且可在所述軸流風扇作用下翻轉(zhuǎn)打開,所述導流構件或支架上設置有用于限定所述導流構件最大翻轉(zhuǎn)角度的限位結構。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導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結構包括限位凸起部,所述限位凸起部固定設置于支架上或者設置于所述導流構件的根部。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導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部采用彈性材料制成。
10.一種電子設備,包括機箱,所述機箱上開設有通風孔,所述通風孔處設置有軸流風扇,所述軸流風扇的出風處設置有導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裝置包括支架和用于將軸流風扇產(chǎn)生的氣流導向至指向區(qū)域的導流構件,所述導流構件連接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導流構件設置有至少二個并位于所述軸流風扇輪轂的兩側或所述軸流風扇輪轂的周邊,所述導流構件沿所述軸流風扇的出風方向向所述軸流風扇的輪轂處傾斜。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構件活動鉸接于所述支架上且可在所述軸流風扇作用下翻轉(zhuǎn)打開,所述導流構件或支架上設置有用于限定所述導流構件最大翻轉(zhuǎn)角度的限位結構。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結構包括限位凸起部,所述限位凸起部固定設置于支架上或者設置于所述導流構件的根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適用于散熱結構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導流裝置及包括該導流裝置的電子設備。上述導流裝置包括支架和用于將軸流風扇產(chǎn)生的氣流導向至指向區(qū)域的導流構件,導流構件連接于支架上,導流構件設置有至少二個并位于軸流風扇輪轂的兩側或軸流風扇輪轂的周邊,導流構件沿軸流風扇的出風方向向軸流風扇的輪轂處傾斜。上述電子設備包括機箱,機箱上開設有通風孔,通風孔處設置有軸流風扇,所述軸流風扇的出風處設置有上述的導流裝置。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導流裝置及包括該導流裝置的電子設備,其可使軸流風扇的出風截面均勻,以滿足結構緊湊的電子設備的設計需求,且避免風扇輪轂下游區(qū)域的器件溫度過高,從而保證了設備可靠性,延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H05K7/20GK102523721SQ20111037811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24日
發(fā)明者彭耀鋒, 楊成鵬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