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布料,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針織閃光面料。
背景技術:
閃光面料具有閃光的效果,一直是服裝設計師的寵愛。在針織圓緯機(大圓機)上,采用金絲和銀絲原料與其他紡織原料交織,在面料的表面具有強烈的反光閃色效應或采用鍍金方法,在針織面料上出現(xiàn)各種圖案的閃光效應,而面料的反面平整、柔軟舒適,是比較好的針織服裝面料。用這種針織面料設計的緊身女時裝及晚禮服,會透過閃光面料耀眼、浪漫的風格,展示出針織面料光彩照人、華貴亮麗的韻味,全方位的表現(xiàn)針織服飾的風采,為產品開發(fā)提供了廣泛的前景。
但是閃光面料的容易產生異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易產生異味的針織閃光面料。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針織閃光面料,包括基層,所述基層上設置有植物纖維層,所述植物纖維層上設置有聚酯纖維層,所述聚酯纖維層上設置有碳纖維層,所述碳纖維層上設置有PU涂層,所述PU涂層上設置有閃光纖維層。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植物纖維層亞麻層。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基層為純棉織物層。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聚酯纖維層為尼龍纖維層。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閃光纖維層為三角異形絲織成的面料層。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基層由經線和緯線交織而成,其中經紗1:CJ9.7tex,經紗2:R120D,緯紗: CJ9.7tex。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閃光纖維層上設置有缺孔,所述PU涂層相對缺孔上設置有凹陷,所述凹陷內貼合有亮片。
基層主要是和人體接觸的一層,優(yōu)選純棉纖維能夠使得與人的觸感更好,在基層上設置植物纖維層,植物纖維層作為天然材料,能夠起到一個較好的吸汗作用,特別是在植物纖維層上優(yōu)選亞麻纖維層,防止汗液進入到面料中,產生臭味。同時設置的碳纖維層具有較好的抗菌作用,能夠進一步減少異味的產生。另外的,在植物纖維層和碳纖維層之間設置有聚酯纖維層,是由于植物纖維層和碳纖維層本身柔性較差,力學性能較差,易斷。通過聚酯纖維層的設置,填補了植物纖維層和碳纖維層力學性能差和柔性差的問題,特別是優(yōu)選尼龍纖維層,尼龍纖維具有較好的彈性,對于植物纖維層和碳纖維層起到了一個較好的保護作用,使得整體面料具有較好的性能。涂覆一層PU涂層,使得閃光纖維層能夠更好的結合在整體面料上。同時碳纖維層為黑色,PU涂層為透明,這樣黑底的設置能夠使得閃光纖維層具有更好的光澤。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基層;2、植物纖維層;3、聚酯纖維層;4、碳纖維層;5、PU涂層;6、閃光纖維層;7、缺孔;8、凹陷;9、亮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所給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述。
參照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針織閃光面料,包括基層1,所述基層1上設置有植物纖維層2,所述植物纖維層2上設置有聚酯纖維層3,所述聚酯纖維層3上設置有碳纖維層4,所述碳纖維層4上設置有PU涂層5,所述PU涂層5上設置有閃光纖維層6。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植物纖維層2亞麻層。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基層1為純棉織物層。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聚酯纖維層3為尼龍纖維層。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閃光纖維層為三角異形絲織成的面料層。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基層由經線和緯線交織而成,其中經紗1:CJ9.7tex,經紗2:R120D,緯紗: CJ9.7tex。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閃光纖維層6上設置有缺孔7,所述PU涂層5相對缺孔7上設置有凹陷8,所述凹陷8內貼合有亮片9。
基層1主要是和人體接觸的一層,優(yōu)選純棉纖維能夠使得與人的觸感更好,在基層1上設置植物纖維層2,植物纖維層2作為天然材料,能夠起到一個較好的吸汗作用,特別是在植物纖維層2上優(yōu)選亞麻纖維層,防止汗液進入到面料中,產生臭味。同時設置的碳纖維層4具有較好的抗菌作用,能夠進一步減少異味的產生。另外的,在植物纖維層2和碳纖維層4之間設置有聚酯纖維層3,是由于植物纖維層2和碳纖維層4本身柔性較差,力學性能較差,易斷。通過聚酯纖維層3的設置,填補了植物纖維層2和碳纖維層4力學性能差和柔性差的問題,特別是優(yōu)選尼龍纖維層,尼龍纖維具有較好的彈性,對于植物纖維層2和碳纖維層4起到了一個較好的保護作用,使得整體面料具有較好的性能。涂覆一層PU涂層5,使得閃光纖維層6能夠更好的結合在整體面料上。同時碳纖維層4為黑色,PU涂層5為透明,這樣黑底的設置能夠使得閃光纖維層6具有更好的光澤。
在凹陷8處設置亮片9,能夠使得整體的亮光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