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生產(chǎn)飲料的方法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制造“可樂”類飲料的方法“可樂”類飲料是人們最喜歡飲用的飲料之一,美國的“可口可樂(CoCaCoLa)”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和磷酸鹽,這些物質(zhì)雖然具有提神作用,但對人體并無益處。現(xiàn)研制出一種以銀耳山楂、桔皮、砂仁為基料,以可樂添加劑為配料的可樂飲料。該飲料不含有咖啡因和磷酸鹽,色澤透明、酸甜爽口,且具有滋補(bǔ)、強(qiáng)壯和抗衰老功能。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生產(chǎn)該飲料的方法。
生產(chǎn)以銀耳、山楂、桔皮、砂仁為基料,以可樂添加劑為配料的可樂飲料的方法的要點(diǎn),是將適量的銀耳、山楂、(按350mL/瓶計算,生產(chǎn)一萬瓶加銀耳1~5公斤,山楂10~22.2公斤)用水洗干凈后,裝在出液口處帶有過濾網(wǎng)(或過濾紙)的常壓提取罐中。然后向提取罐內(nèi)加入濃度為30~60%的乙醇或食用酒濕潤48小時至一星期,再用濃度為30~60%的乙醇或食用白酒,以每分鐘30~100mL/50kg的速度滲漉,至滲出液達(dá)到投入銀耳、山楂基料的3~10倍量時,停止?jié)B漉,集取滲液并回收其中的乙醇或酒精,得提取液〔1〕,將提取液〔1〕過濾濃縮并調(diào)整至每毫升含銀耳、山楂提取物150~200mg,得提取液〔2〕,為了防止提取液〔2〕腐敗變質(zhì),加入0.1~1%的苯甲酸,靜置40~120小時,取上層清液過濾,在濾液中加入少量吐溫-80增溶,即得銀耳,山楂基料提取液〔3〕。
將適量桔皮、砂仁(按350mL/瓶計算,生產(chǎn)一萬瓶加桔皮0.1~0.15公斤,砂仁0.1~0.21公斤),用水濕潤均勻后,放到蒸餾器中,通水蒸汽蒸餾,得提取液〔4〕。將其殘渣加適量水,在100℃下提取2~5小時,再過濾去渣,并使濾液濃縮至比重為1.1~1.2,然后加入濃度為95%的乙醇,使溶液內(nèi)乙醇含量達(dá)到30~80%,靜置8~120小時后,將其上層清液過濾,并回收其中的乙醇,得提取液〔5〕,將提取液〔5〕濃縮,調(diào)整至每毫升含桔皮、砂仁提取物250~300毫克,再加入0.1~1%的苯甲酸,以防止腐敗變質(zhì),靜置48~120小時后,取上層清液過濾,得提取液〔6〕。將提取液〔4〕與提取液〔6〕合并,得桔皮、砂仁提取液〔7〕。
將銀耳、山楂提取液〔3〕與桔皮、砂仁提取液〔7〕合并后,再加入可樂添加劑,即制成具有我國獨(dú)特風(fēng)味的可樂飲料。
該工藝簡單、合理、先進(jìn)。用該工藝生產(chǎn)的可樂價格低廉、質(zhì)量高。
權(quán)利要求
一種生產(chǎn)以銀耳、山楂、桔皮、砂仁為基料,以可樂添加劑為配料的可樂飲料的方法,其特征是將適量的銀耳、山楂(按350mL/瓶計,生產(chǎn)一萬瓶加銀耳1~5公斤,山楂10~22.2公斤)用水洗凈后,裝在出液口處帶有過濾網(wǎng)或過濾紙的常壓提取罐中。然后向提取罐內(nèi)加入濃度為30~60%的乙醇,或食用酒濕潤48小時至一星期后,再用濃度為30~60%的乙醇或食用白酒,以每分鐘30~100mL/50kg的速度滲漉,當(dāng)滲出液達(dá)到投入銀耳、山楂基料的3~10倍量時,停止?jié)B漉,集取滲液并回收其中的乙醇或酒精,得提取液[1],將提取液[1]過濾,濃縮,并調(diào)整至每毫升含銀耳、山楂提取物150~200mg,得提取液[2],在提取液[2]中加入0.1~1%的苯甲酸,靜置40~120小時,取其上層清液過濾,在濾液中加入少量吐溫-80增溶,即得銀耳、山楂提取液[3]。將適量桔皮、砂仁(按350mL/瓶計,生產(chǎn)一萬瓶加桔皮0.1~0.15公斤,砂仁0.1~0.21公斤),用水濕潤均勻后,放到蒸
器中,通水蒸汽蒸
,得提取液[4]。將其殘渣加適量水,在100℃下提取2~5小時,過濾去渣,并使濾液濃縮至比重為1.1~1.2,然后加入濃度為95%的乙醇,使溶液內(nèi)乙醇含量達(dá)到30~80%,靜止8~120小時后,將其上層清液過濾,并回收其中的乙醇,得提取液[5],將提取液[5]濃縮,調(diào)整到每毫升含桔皮、砂仁提取物250~300mg,再加入0.1~1%的苯甲酸,靜置48~120小時后,取上層清液過濾,得提取液[6]。將提取液[4]和[6]合并,得桔皮、砂仁總提取液[7]。最后將銀耳、山楂提取液[3]與桔皮、砂仁提取液[7]合并,再加入可樂添加劑。
專利摘要
一種生產(chǎn)飲料的方法,屬于制造可樂飲料的方法。該方法是將適當(dāng)銀耳、山楂和桔皮、砂仁分別用水洗凈后,并分別采用醇提取法,得銀耳、山楂提取液和桔皮、砂仁提取液。將兩種提取液合并,再加入可樂添加劑,即制得具有我國獨(dú)特風(fēng)味的可樂飲料。
文檔編號A23L2/38GK85106586SQ85106586
公開日1987年5月13日 申請日期1985年8月20日
發(fā)明者姜偉, 王福林, 王國政, 李沈昌, 劉生云, 于延春, 蓋峰, 韓力 申請人:遼寧省中藥研究所導(dǎo)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