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病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病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消化性潰瘍病是指發(fā)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病,潰瘍病的主要癥狀是上腹痛,多為灼熱痛,也可以是鈍痛,脹痛,劇痛或饑餓樣不適感,多數(shù)患者有輕至中度劍突下持續(xù)性疼痛,進食成服用抗酸藥物緩解,約為2/3的患者疼痛呈節(jié)律性,部分患者無規(guī)律性的上腹隱痛或不適。對消化性潰瘍病的診斷并不難,臨床上見上述慢性病程,周期性發(fā)作,節(jié)律性上腹痛,且可為進食或抗酸藥物緩解的便是診斷消化性潰瘍病的線索,但臨床確診還有賴于胃鏡檢查,X線鋇餐檢查才能明確診斷。
[0003]目前已確認幽門螺旋桿菌為消化性潰瘍病的重要發(fā)病原因,非留體抗炎要也是引起消化性潰瘍病的另外一個常見原因;胃酸和胃蛋白酶是消化性潰病的最終形成原因,是胃酸/胃蛋白酶對粘膜自身消化所造成,治療主要是抑酸,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可治愈消化性潰病,但藥物副作用較多,服藥時間過長病情易于反復發(fā)作等?,F(xiàn)有技術治療消化性潰瘍病存在“服藥時間長,藥物副作用多和病情反復發(fā)作”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病的中藥,具有抗菌消炎、生肌埋口、抑酸止痛的功能,治療消化性潰瘍具有療程較短,無副作用,不易復發(fā)的特點。
[0005]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三七3-10份,川貝3-10份,雞內(nèi)金3-10份,漆樹根芯6-12份,木棉樹二層皮10-30份,樟樹子6-15份。
[0006]作為優(yōu)化,本發(fā)明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三七6份,川貝6份,雞內(nèi)金6份,漆樹根芯8份,木棉樹二層皮150份,樟樹子6份。
[0007]本發(fā)明藥物的中藥作用機理如下:三七:性甘、微苦、溫,活血祛瘀、消腫止痛。
[0008]川貝:性甘、苦、平,清熱化痰、保護胃粘膜。
[0009]雞內(nèi)金:性甘、平,脾胃開胃、消食化積、促進胃粘膜修復。
[0010]漆樹根芯:性辛、溫,破淤活血、止痛止血、用于胃痛,具有抗菌作用。
[0011]木棉樹二層皮:性微苦、涼,祛風除濕、活血消腫。
[0012]樟樹子:性辛、微溫,治療胃腸冷痛、食滯、腹脹、胃腸炎等。
[0013]本發(fā)明具體實施服用藥劑,可接受常規(guī)制藥方法制成其它劑型,如片劑、膠囊劑等方便服用。
[0014]中醫(yī)治療消化性潰瘍病歷史悠久,《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中的瀉心湯(大黃、黃連、黃芩),半夏灣心湯(半夏、黃苳、干姜、人參、灸草、黃連、大率)小陷胸湯(黃連、半夏、花粉),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所治的病癥與現(xiàn)代醫(yī)學所說的消化性潰瘍病的臨床表現(xiàn)相似。長期以來文獻報道治療消化性潰瘍病的藥方也不少,但療效一般。本發(fā)明人根據(jù)消化性潰瘍病的發(fā)病機理,及潰瘍形成后局部病變的愈合修復,采用具有抗菌消炎,生肌埋口、抑酸止痛的中草藥配合協(xié)同作用以達到治愈潰瘍的目的,療程不長,無副作用、治愈后不易復發(fā)。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實施例: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三七6份,川貝6份,雞內(nèi)金6份,漆樹根芯8份,木棉樹二層皮150份,樟樹子6份。
[0016]制作方法:按三七6份,川貝6份,雞內(nèi)金6份,漆樹根芯8份,木棉樹二層皮150份,樟樹子6份選好備足重量配比藥物,干燥、粉碎過篩200目,制成中藥散劑,防潮儲存?zhèn)溆谩?br>[0017]用法與用量:患者每日服用3次,每次10克,溫開水送服,服藥期間避免食用酸辣等刺激性食物。服一個月為一個療程,可服1-3個療程。
[0018]療效標準:經(jīng)治療臨床癥狀消失,胃鏡或鋇餐檢查潰瘍面消失為痊愈;臨床癥狀消失,胃鏡或鋇餐檢查潰瘍面變小為好轉(zhuǎn);臨床癥狀無改善,復查胃鏡或鋇餐潰瘍面無變化或加重為無效。
[0019]臨床治療總結(jié):本發(fā)明人運用本申請治療消化性潰瘍病的中藥治療病例45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胃潰瘍25例,十二指腸潰瘍10例,胃、十二指腸潰瘍10例;新發(fā)病例28例;反復發(fā)作病例17 ;病程1年以下10例,1-5年30例,5年以上5例。平均療程45天,結(jié)果治愈30例,好轉(zhuǎn)1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8.8%。
[0020]典型病例1:劉某,男,45歲,職業(yè)司機,三個月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xiàn)上腹脹痛,飯后半小時左右癥狀加重,持續(xù)2-3個小時后可緩解,常伴反酸、噯氣、劍突下有壓痛,無反跳痛,一周前到醫(yī)院鋇餐檢查,提示胃底部可見龕影。診斷:胃潰瘍。給予本發(fā)明中藥散劑治療,每次10克,每天四次,開水送服,治療一個月后復查,患者癥狀消失,鋇餐檢查龕影消失,臨床治愈。
[0021]典型病例2:陳某,女,30歲,護士,患者于半月前出現(xiàn)午夜時上腹疼痛,常在睡眠時被痛醒,進食和服用抗酸藥疼痛緩解,疼痛時背部呈放射疼痛,經(jīng)胃鏡檢查診斷為十二指腸潰瘍。給予本發(fā)明藥物散劑治療,每次10克,每天四次,開水送服,服用一療程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囑其服第二療程,經(jīng)胃鏡復查未見潰瘍面,臨床治愈。
【主權項】
1.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三七3-10份,川貝3-10份,雞內(nèi)金3-10份,漆樹根芯6-12份,木棉樹二層皮10-30份,樟樹子6-15 份。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治療消化性潰瘍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三七6份,川貝6份,雞內(nèi)金6份,漆樹根芯8份,木棉樹二層皮150份,樟樹子6份。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病的中藥;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消化性潰瘍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三七3-10份,川貝3-10份,雞內(nèi)金3-10份,漆樹根芯6-12份,木棉樹二層皮10-30份,樟樹子6-15份。本發(fā)明中藥具有抗菌消炎、生肌埋口、抑酸止痛的功能,治療消化性潰瘍具有療程較短,無副作用,不易復發(fā)的特點。
【IPC分類】A61P1/04, A61K36/8966, A61K35/57
【公開號】CN105343488
【申請?zhí)枴緾N201510950421
【發(fā)明人】吳福
【申請人】吳福
【公開日】2016年2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