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橫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手套編織機和襪子編織機等、編織比較窄的編織寬度 的筒狀編織物的橫機。
目前,通過圖5所示結構的橫機1編織手套和襪子等的基本上是 筒狀的編織物。在橫機1上, 一對平針床2F、 2B隔著齒口3相對地 設置。另外,雖然一對平針床2F、 2B傾斜成以齒口 3為頂部的山形 地進行設置,但在圖5中,將從齒口 3的上方看的狀態(tài)簡化表示為平 坦的狀態(tài)。 一對針床2F、 2B由于相對于齒口 3的中心設置在橫機1 的前后,因此稱為前針床2F和后針床2B,但基本構成相同。以下, 有時對前后相同的構成要素、利用省略了 "F"和"B,,的符號進行表 示。在各針床2F、 2B上分別設置沿著縱向進行往復運動的滑架4F、 4B,使其連動。
在各滑架4F、 4B上裝載三角機構(力厶機構)5,該三角機構5 驅動可在并設于各針床2F、 2B上的針槽內、相對于齒口 3進行進退 移動的編織針。三角機構5包括在滑架4F、 4B進行往復移動時共用 的中三角6和中三角導向三角(中山^4卜'力厶)7、作為起針三角的 起絨三角8以及鐵炮三角(鉄砲山)9、在與中三角6的上緣之間具有 形成編織針的針踵的通道的下緣的頂三角10以及作為編織三角的彎 紗三角IIL、 IIR。中三角6、中三角導向三角7、起絨三角8、鐵炮 三角9、頂三角10以及彎紗三角IIL、 IIR作為從三角面(力厶面) 5a的背面透視狀態(tài)的設置進行表示。三角機構5設置在滑架4F、 4B 面對針床2F、 2B的三角面5a的表面。各滑架4F、 4B相對于針床2F、 2B的移動方向,在各針床2F、 2B上、在將齒口 3側作為上方的狀態(tài) 下,定為從三角面5a的三角側看的左方或右方。因此,向圖5的右方 的移動如果從前針床2F側的滑架4F的三角面5a來看,則是向左方
的移動,作為編織三角發(fā)揮作用的是符號IIL所示的彎紗三角L。與 前針床2F側的滑架4F連動的后針床2B側的滑架4B,如果以齒口 3 為上方從三角面5a來看,則是向右方的行駛,作為編織三角發(fā)揮作用 的是符號IIR所示的彎紗三角R。在滑架4F、 4B向圖5的左方行駛 時,在前針床2F側、符號IIR所示的彎紗三角R發(fā)揮作用,在后針 床2B側、符號IIL所示的彎紗三角L發(fā)揮作用。
在圖5所示的橫機1中,環(huán)繞地供給編織線、編織手套、襪子等 筒狀編織物的部分。該環(huán)繞編織例如是以從面對各針床2F、 2B的三 角面5a側看、搭載有各三角機構5的滑架4F、 4B右行的方式進行的, 所述各針床2F、 2B處于將齒口 3設置在上面的狀態(tài)。因此,如圖5 所示, 一旦從齒口 3的上方看,則成為從三角面5a的背面?zhèn)韧敢暱吹?狀態(tài),在前針床2F上、圖的左方,在后針床2B上、圖的右方分別成 為環(huán)繞編織的方向。這樣,環(huán)繞編織基本上在每個針床2F、 2B上向 不同的單向進行。從三角面5a側看為右行的環(huán)繞編織,只對成為滑架 4F、 4B的行駛方向的后側的彎紗三角R、以編織針的下降量大于規(guī)定 值的方式進行線圏密度調整、用于編織,在使彎紗三角L處于編織針 的下降量為最小的休止狀態(tài)時進行。其理由是,如果不使彎紗三角L 處于休止狀態(tài),而使左右的彎紗三角都以大于規(guī)定值的下降量、以使 編織針下降的方式作用,則在前后的針床2F、 2B上,編織針將同時 被從齒口 3拉下。在筒狀的編織物的編織端部、 一旦跨越前后針床2F、 2B的編織線被從兩側拉伸,則在將線圏密度值設定得較大的情況下, 過度拉伸有可能發(fā)生斷線,不理想。為了降低這樣的斷線的可能性, 最好使在環(huán)繞編織時不使用的彎紗三角L處于休止狀態(tài)。
在圖5所示的三角機構5中,彎紗三角IIL、 11R沿著長槽12L、 12R進行變位,調整線圏密度。在通常的編織狀態(tài)下,在進行單向的 筒狀編織時,反復交替使用一方的針床、而不使用另一方的針床的狀 態(tài)。在圖5所示的三角機構5中,起絨三角8總是發(fā)揮作用,該起絨 三角8使在彎紗三角R上用于下降的編織針向齒口 3上升,利用相反 方向的移動使編織針向齒口 3上升的鐵炮三角9可進出切換,通常凹
陷在三角面5a上、不進行作用。
圖6表示利用圖5所示的三角機構5驅動的編織針20的概略結構。 編織針20連接針21的尾部和推片22的頭部而形成。在針21的前端 部設置針鉤23和針舌24,可用針舌24開關針鉤23。推片22在尾部 側受到設置于針床2的下部的選針滾筒的選針作用。在針21和推片 22上分別設置針踵25和推片針踵26, —旦被選針,則推片針踵26 處于受到圖5所示的三角機構5的作用的狀態(tài)。在編織手套和襪子的 橫機1的滑架4上,雖然也設置被稱為橡膠三角的三角,用于對推片 針踵26進行作用、進行插入松緊線的編織,但在圖5中省略了圖示。 并且,在專門編織襪子的情況下,在滑架4上也設置作用于針踵25、 切換編織針20的使用和不使用的挑針器,但在圖5中省略了圖示。
圖7是從三角面5a的三角側看環(huán)繞編織時的各三角的作用的狀 態(tài)。虛線所示的鐵炮三角9被切換成凹陷在三角面5a上的不作用的狀 態(tài)。
如圖7 (a)所示,在進行順方向的右行時,編織針20的推片針 踵26穿過沿著起絨三角8的起針三角8a上升的路徑20a。起絨三角8 與起針三角8a—起具有傾斜面8b,整體以從三角面向針床2側突出 的方式被彈簧加力。通過起針三角8a上升的推片針踵26的路徑26a 通過中三角6的上緣和頂三角IO的下緣之間,被用符號11R表示的 彎紗三角R拉下。
如圖7 (b)所示,在進行逆方向的左行時,編織針20的推片針 踵26穿過路徑26a、通過凹陷狀態(tài)的鐵炮三角9,到達起絨三角8的 傾斜面8b。在傾斜面8b上、推片針踵26在圖的左方側可從三角面 5a開始圓滑地移動,推片針踵26—旦進一步向圖的右方側移動,則 抵抗使起絨三角8從三角面5a突出地加力的彈力,起絨三角8凹陷在 三角面5a上,推片針踵26也通過起針三角8a的部分。如果符號11L 表示的彎紗三角L為休止狀態(tài),則編織針20的下降為最小限度。但 是,如果彎紗三角L沿著長槽12L下降到大于等于符號IIR表示的彎 紗三角R的線圏密度值,則可使編織針20的推片針踵26大于最小限
度地下降。另外,如果是鐵炮三角9從三角面突出的狀態(tài),則可與圖 7 (a)所示的起絨三角8的起針三角8a同樣地將推片針踵26引導到 上升的路徑。
專門編織手套或襪子的橫機1被稱為手套編織機或襪子編織機, 與通用的編織機相比較,要求基于滑架4的小型輕量化等的運轉高速 化、生產效率的提高等。如果通過從針床2側的驅動、調整搭載在滑 架4上的編織驅動用的三角機構5的彎紗三角的線圏密度,則無需在 滑架4上搭載步進電動機等的驅動源(例如參照專利文獻l),可實現 小型輕量化。在專利文獻l的圖1以及圖2所示的編織手套等的橫機 中的線圏密度控制裝置上,利用共同的驅動桿、進行連動,調整雙方 的彎紗三角的線圏密度。
圖8只表示圖5所示的橫機1上的彎紗三角R和彎紗三角L的位 置關系。在前后的針床上,彎紗三角R之間和彎紗三角L之間成為相 互交叉的位置關系。例如,假設滑架4向左方行駛、到達編織端部, 使滑架4的行駛方向反轉的情況。如圖7所示,如果使彎紗三角L處 于休止狀態(tài),則在編織端部即使彎紗三角R拉下編織針,對掛在相對 側的針床上的編織紗的影響也很小。如果在編織端部相對的彎紗三角 R和彎紗三角L之間相互拉拽編織線,則編織線有可能被拉斷。因此, 如專利文獻l中所述, 一旦利用共同的驅動桿使彎紗三角R和彎紗三 角L雙方連動、調整線圏密度,則在編織端部有可能發(fā)生兩側針床的 編織針相互拉拽編織線的情況。
另外,在編織手套或襪子上的指尖的起針或指根(指股)的指根 縫合(股閉i;)的部分、或襪子的腳后跟部等時,使圖7所示的鐵炮 三角9突出,使左右的彎紗三角L和彎紗三角R連動、拉下編織針 20。在起針或指根縫合的情況下,至少將一方的線圏密度設定成小的。 在編織襪子的腳后跟部的情況下,只用一方的針床進行編織動作,使 另一方的針床休止。因此,在起針或指根縫合、編織腳后跟部的情況 下,不發(fā)生兩側的針床的編織針拉拽編織線的情況。
專利文獻l:特開平3-185161號Z/H艮 在專利文獻l中所述的利用共同的驅動桿進行彎紗三角L和彎紗 三角R的線圏密度調整的結構中,由于在編織端部會發(fā)生兩側針床的 編織針拉拽編織線的情況,因此,有可能在設定線圏密度值方面受到 限制。如果可通過與彎紗三角R獨立的驅動桿調整彎紗三角L的線圖 密度,則雖然可避免從兩側拉拽編織紗的問題,但使用驅動桿的數量 變多。在圖5所示的三角機構5中,控制IIL、 IIR所示的彎紗三角L 和彎紗三角R的線圏密度,同時,需要進行鐵炮三角9的進出切換。 為了可利用三角機構5進行集圏編織,也需要使中三角6和中三角導 向三角7可進出,并切換該進出。而且,對圖6的針踵25作用的橡膠 三角也需要進行進出切換。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橫機,該橫機在進行手套和襪子的環(huán)繞 編織時,可避免在編織的端部、兩側的針床的編織針拉拽編織線的情 況。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一種橫機,在隔著齒口相對的一對平針床的各針床上, 分別設置沿著針床的縱向往復運動的滑架、使其連動,在為了驅動針 床的編織針而設置在各滑架上的三角機構上,以各針床的編織針分別 在滑架的往復運動的兩個方向向齒口進退的方式、設置上推編織針的 起針三角和拉下編織針的編織三角,通過在各針床上沿著滑架的運動 方向設置的驅動桿、進行作為編織三角的彎紗三角的線圏密度的調整 和切換,該切換是在一面以編織線向事先預定的方向環(huán)繞的方式供給 編織線一面編織筒狀的編織物時,在各針床上、作為成為該環(huán)繞的反 方向的一側的起針三角的鐵炮三角的作用和不作用的切換,其特征在 于,
驅動桿包括調整用驅動桿和切換用驅動桿,所述調整用驅動桿在 滑架的往復行駛的雙方向上以對應于線圏密度調整時的調整量地進行 變位地方式被驅動;
所述切換用驅動桿為了切換鐵炮三角的作用和不作用而被驅動, 裝載在滑架上的機構包括順側調整機構、切換機構以及逆?zhèn)日{整
機構,
所述順側調整機構根據調整用驅動桿的變位量而變動、使作為該
環(huán)繞的順方向的 一側的彎紗三角的線圏密度發(fā)生變化;
所述切換機構根據切換用驅動桿的驅動狀態(tài)而變動、將鐵炮三角 切換成作用和不作用;
所述逆?zhèn)日{整機構根據切換用驅動桿而變動,使成為該環(huán)繞的反 方向的一側的彎紗三角分別向驅動位置和休止位置變位,在該驅動位 置,在切換用驅動桿被切換到鐵炮三角進行作用時、線圏密度大于事 先設定的基準;在該休止位置,在切換用驅動桿被切換到鐵炮三角不 進行作用時、線圏密度為該基準以下。
并且,本發(fā)明的特征是,所述逆?zhèn)日{整機構,使成為所述環(huán)繞的 反方向的 一側的彎紗三角的驅動位置與基于所述順側調整機構的線圏 密度的變化連動地變化。
并且,本發(fā)明的特征是,所述逆?zhèn)日{整機構可以以支點為中心擺 動變位,利用從支點延伸的臂的前端使成為所述環(huán)繞的反方向的一側 的彎紗三角變位,在該臂的中間具有與所述調整用驅動桿滑接的調整 側滾、和與所述切換用驅動桿滑接的切換側滾。
根據本發(fā)明,從針床側的調整用驅動桿、經由裝載在滑架上的順 側調整機構可調整彎紗三角的線圏密度,所述彎紗三角為在一面以編 織線向事先預定的方向環(huán)繞的方式供給編織線、 一面編織筒狀的編織 物時成為環(huán)繞的順方向側的彎紗三角。成為環(huán)繞的反方向側的彎紗三 角,在將切換用驅動桿切換到使鐵炮三角不作用的狀態(tài)時,處于線圏 密度低于基準的休止位置,因此,在進行手套和襪子的環(huán)繞編織時, 可避免在編織端部、兩側針床的編織針拉拽編織線的情況。 一旦將鐵 炮三角切換成進行作用,則逆?zhèn)日{整機構在進行環(huán)繞編織時、使成為 環(huán)繞的反方向側的彎紗三角向驅動編織針的針踵的驅動位置變位,因 此,利用在針床上往復移動的滑架,可進行使用兩側針床的起針或指 根縫合的編織,或只使用 一 側的針床的襪子的腳后跟的編織。
并且,根據本發(fā)明,由于使成為環(huán)繞的反方向側的彎紗三角的驅
動位置,與成為順側調整機構進行的環(huán)繞的順方向側的彎紗三角的線 圏密度變化連動地進行變化,因此,可調整到與成為環(huán)繞的順方向側 相同的線圏密度。例如,在編織襪子的腳后跟部時,在雙方向都可同 樣地進行伴隨著減針和加針的在一側的針床上的往復編織。
并且,根據本發(fā)明,逆?zhèn)日{整機構可以以支點為中心擺動變位, 利用從支點延伸的臂的前端使成為環(huán)繞的反方向側的彎紗三角變位, 在臂的中間具有與調整用驅動桿滑接的調整側滾和與切換用驅動桿滑 接的切換側滾,因此,即使不設置獨立的驅動桿,也可進行向環(huán)繞編 織時的順方向行駛時的休止位置的變位和與進行往復行駛時的順方向 側相同的線圏密度的控制。
圖1是對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橫機30的一方的針床側、進行 了部分簡化而示出的三角面5a的機構側的設置圖和部分側視圖。
圖2是表示只有圖1的彎紗三角R驅動桿31向圖1的箭頭方向 變位、鐵炮三角驅動桿32不變位的狀態(tài)的三角面5a的機構側的設置 圖,和對應的三角側的設置圖。
圖3是使圖1的彎紗三角R驅動桿31和鐵炮三角驅動桿32向圖 l的箭頭方向變位的狀態(tài)的三角面5a的機構側的設置圖和對應的三角 側的設置圖。
圖4是表示使向圖1的彎紗三角R驅動桿31的下方的變位量小 于向鐵炮三角驅動桿32的下方的變位量的狀態(tài)的三角面5a的機構側 的設置圖和對應的三角側的設置圖。
圖5是現有的用于編織手套或襪子等的筒狀的編織物的橫機1的 概略構成簡化俯視圖。
圖6是表示由圖5所示的三角機構5驅動的編織針20的概略構成 的側一見圖。
圖7是表示進行環(huán)繞編織時的圖5所示的各三角的作用的三角面 5a上的三角側的設置圖。
圖8是只表示圖5所示的橫機1上的彎紗三角L和彎紗三角R的
位置后關系的簡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至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橫機30的概略構成 圖。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與在先說明的部分對應的部分使用相同 的參照符號,并省略重復說明。
圖l表示對本實施方式的橫機30的一方的針床側的結構進行了部 分簡化。(a)表示在滑架4的三角面5a上驅動三角的機構側的設置。 (b)是從上方側看(a)中的彎紗三角R驅動桿31和鐵炮三角驅動 桿32的部分的狀態(tài)。橫機30將作為調整用驅動桿的彎紗三角R驅動 桿31和作為切換用驅動桿的鐵炮三角驅動桿32分別設置在各針床上, 具有從圖1所示的基準位置起向箭頭方向變位的驅動源。在各滑架4 上搭載有順側調整機構33、逆?zhèn)日{整機構34以及切換機構35。順側 調整機構33包括彎紗三角R桿36、彎紗三角R桿擺動軸37、彎紗三 角R滾38以及彎紗三角R滑動部件39。逆?zhèn)日{整機構34包^"彎紗 三角L桿40、彎紗三角L桿擺動軸41、彎紗三角L調整側滾42、彎 紗三角L切換側滾43以及彎紗三角L滑動部件44。切換機構35包 括鐵炮三角桿45、鐵炮三角桿擺動軸46以及鐵炮三角滾47。彎紗三 角R桿36、彎紗三角L桿40以及鐵炮三角桿45,以彎紗三角R桿 擺動軸37、彎紗三角L桿擺動軸41以及鐵炮三角桿擺動軸46為支點、 可擺動變位。彎紗三角R桿36、彎紗三角L桿40以及鐵炮三角桿45, 在從彎紗三角R桿擺動軸37、彎紗三角L桿擺動軸41以及鐵炮三角 桿擺動軸46起分別向一方側延伸的臂的中間,設置彎紗三角R滾38、 彎紗三角L調整側滾42、彎紗三角L切換側滾43以及4失炮三角滾47。
彎紗三角R滾38與彎紗三角R驅動桿31接觸。彎紗三角R桿 36的臂的前端,與從彎紗三角R滑動部件39突出的圓筒部39a抵接。 彎紗三角R滑動部件39可沿著長槽12R變位,通過螺栓等的連接部 件39b、 39c與彎紗三角R連接。并且,彎紗三角R滑動部件39利用 省略了圖示的彈簧向圖1 (a)的右下方向加力。同樣,彎紗三角L調 整側滾42與彎紗三角R驅動桿31接觸,彎紗三角L桿40的前端與從彎紗三角L滑動部件44突出的圓筒部44a抵接。彎紗三角L滑動 部件44可沿著長槽12L變位,經由連接部件44b、 44c與彎紗三角L 連接。彎紗三角L滑動部件44也被省略圖示的彈簧向圖1 (a)的左 下方向加力。在圖1 (a)所示的狀態(tài)下,彎紗三角R滑動部件39以 及彎紗三角L滑動部件44位于長槽12R、 12L的各上端附近。因此, 如果使彎紗三角R驅動桿31向箭頭方向變位,則不僅可使彎紗三角R, 而且可使彎紗三角L沿著長槽12R、 12L分別向斜下方變位,進行線 圏密度的調整。
但是,在彎紗三角L桿40上也設置與鐵炮三角驅動桿32抵接的 彎紗三角L切換側滾43,通過彎紗三角R驅動桿31對彎紗三角L的 線圏密度進行控制的前提是,鐵炮三角驅動桿32也向著圖的箭頭方向 下降地變位。鐵炮三角滾47設置在從作為使鐵炮三角桿40擺動變位 的支點的鐵炮三角桿擺動軸46起向一方延伸的臂的中途。該臂的前端 成為傾斜部45a。傾斜部45a與省略了圖示的鐵炮三角9的進出部件 卡合,在圖1的狀態(tài)下,使鐵炮三角9向三角面5a下降。鐵炮三角9 被向從三角面5a向三角側突出的方向施加彈力((i'ft付勢),鐵炮三 角桿45在圖1中如果以鐵炮三角桿擺動軸46為支點向順時針方向擺 動變位,則傾斜部45a形成的下降量減少,鐵炮三角9從三角面5a 向三角側突出。
圖2表示只有彎紗三角R驅動桿31向圖1的箭頭方向變位、鐵 炮三角驅動桿32不變位的狀態(tài)。如在圖2(a)中所示的機構側,彎 紗三角R桿36,以與彎紗三角R驅動桿31的變位連動、保持彎紗三 角R滾38的接觸的方式,以彎紗三角R桿擺動軸37為支點向順時針 方向擺動變位。彎紗三角R滑動部件39沿著長槽12R變位。在圖1 (a)中,與彎紗三角R驅動桿31接觸的彎紗三角L調整側滾42, 保持設置在彎紗三角L桿40的同一個臂上的彎紗三角L切換側滾43 與鐵炮三角驅動桿32接觸的狀態(tài),因此,不追隨彎紗三角R驅動桿 31的變位。因此,如在圖2 (b)中所示的三角側,符號IIR所示的 彎紗三角R利用經由連接部件39b、 39c的驅動,沿著長槽12R變位、
調整線圏密度,而符號11L所示的彎紗三角L在長槽12L的上端附近、 保持編織針的下降量為最小的休止位置。另外,如虛線所示,鐵炮三 角9處于凹陷在三角面5a上的狀態(tài)。
圖3是表示使彎紗三角R驅動桿31和鐵炮三角驅動桿32向圖1 的箭頭方向變位的狀態(tài)。如在圖3(a)中所示的機構側,由于設置在 彎紗三角L桿40上的彎紗三角L調整側滾42和彎紗三角L切換側滾 43,追隨彎紗三角R驅動桿31和鐵炮三角驅動桿32的變位進行變位, 因此,彎紗三角L桿40以彎紗三角L桿擺動軸41為支點向圖的逆時 針方向擺動變位,使彎紗三角L滑動部件44沿著長槽12L變位。鐵 炮三角桿45也以鐵炮三角桿擺動軸46為支點、向圖的順時針方向擺 動變位,緩和傾斜部45a上的鐵炮三角9的下降。因此,如圖3(b) 中實線所示的三角側,鐵炮三角9成為從三角面5a突出的狀態(tài),同時, 符號11L所示的彎紗三角L利用經由連接部件44b、 44c的驅動、變 位到與符號IIR所示的彎紗三角R相同的線圏密度值。
圖4表示使向彎紗三角R驅動桿31的下方的變位量小于向鐵炮 三角驅動桿32的下方的變位量的狀態(tài)。如在圖4(a)中所示的機構 側,彎紗三角R桿36和彎紗三角L桿40,在彎紗三角R滾38和彎 紗三角L調整側滾42分別與彎紗三角R驅動桿31接觸的位置,其擺 動變位的狀態(tài)受到限制。鐵炮三角驅動桿32向下方的變位量如果與圖 3(a)的相等,則彎紗三角R驅動桿31向下方的變位量小于圖3(a)。 其結果,圖4 (b)中作為三角側所示的彎紗三角R和彎紗三角L的 線圏密度值小于圖3 (b)所示的狀態(tài)。
即,如果使鐵炮三角驅動桿32充分地向下方變位,則利用彎紗三 角R驅動桿31的變位可對彎紗三角R和彎紗三角L進行相同的線圏 密度調整。這樣的線圏密度調整可與專利文獻1同樣地進行。如圖2 (a)所示,如果不使鐵炮三角驅動桿32變位,則可利用彎紗三角R 驅動桿31的變位只調整彎紗三角R的線圏密度,彎紗三角L保持休 止位置。
另外,在進行用于編織筒狀編織物的環(huán)繞編織時,雖然將在滑架
4的右行時進行作用的彎紗三角R作為順方向側,但也可改變各部的 設定、將彎紗三角L側作為順方向側。
權利要求
1.一種橫機,在隔著齒口相對的一對平針床的各針床上,分別設置沿著針床的縱向往復運動的滑架、使其連動,在為了驅動針床的編織針而設置在各滑架上的三角機構上,以各針床的編織針分別在滑架的往復運動的兩個方向向齒口進退的方式、設置上推編織針的起針三角和拉下編織針的編織三角,通過在各針床上沿著滑架的運動方向設置的驅動桿、進行作為編織三角的彎紗三角的線圈密度的調整和切換,該切換是在一面以編織線向事先預定的方向環(huán)繞的方式供給編織線一面編織筒狀的編織物時,在各針床上、作為成為該環(huán)繞的反方向的一側的起針三角的鐵炮三角的作用和不作用的切換,其特征在于,驅動桿包括調整用驅動桿和切換用驅動桿,所述調整用驅動桿在滑架的往復行駛的雙方向上以對應于線圈密度調整時的調整量地進行變位地方式被驅動;所述切換用驅動桿為了切換鐵炮三角的作用和不作用而被驅動,裝載在滑架上的機構包括順側調整機構、切換機構以及逆?zhèn)日{整機構,所述順側調整機構根據調整用驅動桿的變位量而變動、使作為該環(huán)繞的順方向的一側的彎紗三角的線圈密度發(fā)生變化;所述切換機構根據切換用驅動桿的驅動狀態(tài)而變動、將鐵炮三角切換成作用和不作用;所述逆?zhèn)日{整機構根據切換用驅動桿而變動,使成為該環(huán)繞的反方向的一側的彎紗三角分別向驅動位置和休止位置變位,在該驅動位置,在切換用驅動桿被切換到鐵炮三角進行作用時、線圈密度大于事先設定的基準;在該休止位置,在切換用驅動桿被切換到鐵炮三角不進行作用時、線圈密度為該基準以下。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zhèn)日{整機構, 使成為所述環(huán)繞的反方向的一側的彎紗三角的驅動位置與基于所述順 側調整機構的線圏密度的變化連動地變化。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橫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zhèn)日{整機 構可以以支點為中心擺動變位,利用從支點延伸的臂的前端使成為所 述環(huán)繞的反方向的 一側的彎紗三角變位,在該臂的中間具有與所述調 整用驅動桿滑接的調整側滾、和與所述切換用驅動桿滑接的切換側滾。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橫機,該橫機在進行手套和襪子的環(huán)繞編織時,可避免在編織的端部、兩側的針床的編織針拉拽編織線的情況。彎紗三角R桿(36)的臂的前端與從彎紗三角R滑動部件(39)突出的圓筒部(39a)抵接,彎紗三角R滑動部件(39)與彎紗三角R通過連接部件(39b)、(39c)連接。同樣,彎紗三角L滑動部件(44)的圓筒部(44a)與彎紗三角L桿(40)的前端抵接,彎紗三角L滑動部件(44)與彎紗三角L通過連接部件(44b、44c)連接。如果使彎紗三角R驅動桿(31)向箭頭方向變位,則可使彎紗三角R和彎紗三角L沿著長槽(12R、12L)分別變位,可進行線圈密度的調整。在彎紗三角L桿(40)上也設置與鐵炮三角驅動桿(32)抵接的彎紗三角L切換側滾(43),通過彎紗三角R驅動桿(31)對彎紗三角L的線圈密度進行控制的前提是鐵炮三角以進行作用的方式突出。
文檔編號D04B15/36GK101096792SQ20071011228
公開日2008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6月30日
發(fā)明者小高憲夫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精機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