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長纖維紡織品及用其制得的環(huán)保復合長纖維人工皮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紡織品及人工皮革,特別涉及一種環(huán)保復合長纖維人工皮革及復合長纖維紡織品。
【背景技術】
[0002]已知的人工皮革若使用短纖維及由其制成的短纖維紡織品基材,會發(fā)生基材尺寸穩(wěn)定性不佳,同時為了保持皮革的良好手感,而無法達到輕量化的目標,同時若制造過程含浸或貼合聚氨酯(PU)樹酯,則會因為含有溶劑而不環(huán)保,若人工皮革使用長纖維及由其制成的長纖維紡織品基材,雖尺寸穩(wěn)定性佳,但由于長纖維紡織品為薄型結構,無法給予皮革良好的手感,且制造過程含浸或貼合PU樹酯,同樣因為含有溶劑而不環(huán)保。
[0003]已知的人工皮革及其制造方法如對下列現有技術專利文獻的分析。
[0004]1.TW201128019
[0005]做法:復合熱塑性基材與異形斷面纖維并熔噴于基網上,表面再進行熱塑性基材熱貼合并進行加熱加壓紋路處理。
[0006]缺點:加工較繁瑣,尺寸穩(wěn)定性不佳,無法輕量化,且有附加量分布不均勻的問題發(fā)生。
[0007]2.TW438927
[0008]做法:利用非彈性體的纖維與表面配置有彈性體的纖維堆棧構成基材,再經短纖制造過程獲得人工皮革。
[0009]缺點:制造過程時間長,附加量不均勻,抗張強度較低,剝離強度較差,棉網分布容易不均勻。
[0010]3.TW201040352
[0011]做法:基材是由極細長纖維及高分子彈性體組成。
[0012]缺點:尺寸穩(wěn)定性不佳。
[0013]基于上述分析,有必要提供一創(chuàng)新且具有進步性的環(huán)保復合長纖維人工皮革及其制造方法與復合長纖維紡織品及其制造方法,以解決上述已知缺陷。
【發(fā)明內容】
[0014]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環(huán)保復合長纖維人工皮革,包括一復合長纖維紡織品及一彈性體薄膜。該復合長纖維紡織品由復合長纖維制成或由復合長纖維與其它長纖維共同制成,該復合長纖維包括至少一個芯部及一個殼部。該至少一個芯部為聚酯類聚合物、聚酰胺聚合物或聚丙烯聚合物。該殼部包覆該至少一個芯部,且該殼部為熱塑性彈性體。該彈性體薄膜結合于該復合長纖維紡織品。
[0015]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復合長纖維紡織品,其由復合長纖維制成或由該復合長纖維與其它長纖維共同制成,該復合長纖維包括至少一個芯部及一個殼部。該至少一個芯部為聚酯類聚合物、聚酰胺聚合物或聚丙烯聚合物。該殼部包覆該至少一個芯部,且該殼部為熱塑性彈性體。
[0016]本發(fā)明以復合長纖維制成或以復合長纖維與其它長纖維共同制成復合長纖維紡織品,并利用復合長纖維紡織品與彈性體薄膜的結合,可制得輕量化、耐磨耗、手感良好及尺寸穩(wěn)定性佳的環(huán)保人工皮革。而且,本發(fā)明無需使用溶劑即可制得人工皮革,符合環(huán)保的要求。
[0017]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手段,從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fā)明所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明晰易懂,以下特舉優(yōu)選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0018]圖1顯示本發(fā)明環(huán)保復合長纖維人工皮革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顯示本發(fā)明復合長纖維的結構剖視圖;
[0020]圖3顯示本發(fā)明復合長纖維的另一結構剖視圖;
[0021]圖4顯示本發(fā)明環(huán)保復合長纖維人工皮革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圖;
[0022]圖5A至5C顯示本發(fā)明環(huán)保復合長纖維人工皮革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圖;
[0023]圖6顯示發(fā)明例1以長纖維復合紡絲機制備復合長纖維的制造過程的示意圖;
[0024]圖7顯示發(fā)明例2以紡粘復合纖維紡絲機制備復合長纖維的制造過程的示意圖;
[0025]圖8顯示發(fā)明例3以熔噴復合纖維紡絲機制備復合長纖維的制造過程的示意圖;及
[0026]圖9顯示發(fā)明例4以手持式熔噴復合纖維紡絲機制備復合長纖維的制造過程的示意圖。
[0027]符號說明
[0028]10環(huán)保復合長纖維人工皮革
[0029]12復合長纖維紡織品
[0030]120復合長纖維
[0031]122 芯部
[0032]124 殼部
[0033]14彈性體薄膜
[0034]S41 ?S43 步驟
【具體實施方式】
[0035]圖1顯示本發(fā)明環(huán)保復合長纖維人工皮革的結構示意圖。圖2顯示本發(fā)明復合長纖維的結構剖視圖。配合參閱圖1及圖2,本發(fā)明的環(huán)保復合長纖維人工皮革10包括一復合長纖維紡織品12及一彈性體薄膜14。
[0036]該復合長纖維紡織品12可由復合長纖維120制成或由復合長纖維120與聚酯長纖維或聚酰胺長纖維混紡制成,且該復合長纖維紡織品12的型態(tài)可為織布型態(tài)(woven)或非織布型態(tài)(nonwoven),其中織布可為平織或針織,且該織布可為一般纖維或高強力纖維與復合長纖維120混織的布。優(yōu)選地,該復合長纖維紡織品12的厚度為0.025至10mm,而該復合長纖維紡織品12的抗張強度為1至25kg/25.4mm2。
[0037]在本實施例中,該復合長纖維120包括至少一個芯部122及一個殼部124。該至少一個芯部122占整體纖維的重量比例為10至90%,而該殼部124占整體纖維的重量比例亦可為90至10%。
[0038]該至少一個芯部122為聚酯類聚合物、聚酰胺聚合物或聚丙烯聚合物,在本實施例中,該聚酯類聚合物的特性粘度范圍為0.4至1.1,而該聚酰胺聚合物的相對粘度范圍為2.0至3.0,而聚丙烯聚合物的熔融指數范圍為30至150(依據ASTM D1238標準,條件為2.16kg,230°C )。優(yōu)選地,該至少一個芯部122可選自如下中的一種聚合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熱塑性脂肪族聚酯(PLA)、聚己內酰胺(尼龍6)、聚己二酰己二胺(尼龍6,6)、聚丙烯均聚物(Polypropylene Homopolymer)及聚丙稀無規(guī)共聚物(Polypropylene RandomCopolymer)。
[0039]該殼部124包覆該至少一個芯部122,且該殼部124為熱塑性彈性體。在本實施例中,該殼部124的原料熔融指數范圍為1至100g/10min,依據ASTM D1238標準,條件為2.16kg,190°C。優(yōu)選地,該殼部124可選自如下中的一種聚合物:熱塑性聚氨酯(TPU)、熱塑性聚酯彈性體(TPEE)及熱塑性聚烯烴(ΤΡ0)。
[0040]參閱圖3,其顯示本發(fā)明復合長纖維的另一結構剖視圖。如圖3所示,在另一實施例中,該復合長纖維120可包括復數個(多個)芯部122及一個殼部124,各該芯部122呈間隔設置,且該殼部124包覆這些芯部122。
[0041]另外,為達到輕量化及提高尺寸穩(wěn)定性的目的,優(yōu)選地,該復合長纖維120的單根纖維旦數、密度及強度應分別滿足以下條件:旦數為0.001至20dpf ;密度為0.8至1.4g/cm3;及強度為0.5至8.0g/den (旦)。
[0042]再參閱圖1,該彈性體薄膜14結合于該復合長纖維紡織品12。在本實施例中,該彈性體薄膜14與該復合長纖維紡織品12的結合方式可選自如下中的一種:使用固形份為5?55%的水性糊劑粘著或直接以90?180°C的溫度進行熱壓粘著。
[0043]此外,該彈性體薄膜14可為發(fā)泡薄膜或未發(fā)泡薄膜,其中發(fā)泡薄膜的密度為0.3至0.9g/cm3及厚度為0.2至2.0mm,而未發(fā)泡薄膜的厚度為0.1至2.0mm。且優(yōu)選地,該彈性體薄膜14可由如下中的一種材料制成:熱塑性聚氨酯(TPU)、熱塑性聚酯彈性體(TPEE)及熱塑性聚烯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