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庭裝修領域,特別是指一種方便吊頂板安裝或者拆卸的吊頂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吊頂通常包括固定于天花板的多根吊桿,固定連接于吊桿下端的龍骨架以及均勻鋪設于龍骨架上的吊頂板,所述吊頂板通常采用螺釘的固定于龍骨架上。這種吊頂結構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為了使吊頂板固定于龍骨架上,必須使用大量的螺釘,安裝時不僅費時還費力。其次,現有家裝的電線通常會采用隱蔽式安裝,即安裝在吊頂結構內,當電線需要檢修時,吊頂板拆卸將會比安裝更加繁瑣。此外,采用螺釘固定的形式還會破壞吊頂板的完整性,影響美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吊頂結構,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方便吊頂板安裝或者拆卸的吊頂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安裝或拆卸方便的吊頂結構,包括吊桿、龍骨架,所述龍骨架固定連接于吊桿下端,所述吊頂結構還包括吊頂板和連接部,所述連接部固定于龍骨架上,該連接部包括可伸縮的活動桿,該活動桿自由端的設有“工”形連接頭;所述吊頂板內表面的左、右邊緣處各開設有一條形凹槽,所述兩條形凹槽相互平行且均貫穿于吊頂板,兩條形凹槽的橫截面形狀均呈倒置的“T”形,所述連接頭可卡設于條形凹槽內,所述各條形凹槽上均設有盲孔,該盲孔的孔徑大于連接頭寬度。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部還包括“[”形的卡接部,所述活動桿包括可伸縮的活動桿主體、桿套、彈簧以及連接頭,所述桿套和彈簧分別套設于活動桿主體,且桿套與卡接部固定連接,彈簧卡設于連接頭和活動桿主體之間。
更進一步的,所述連接頭為可轉動的滾輪。這樣可減小連接頭在條形凹槽內移動時的阻力,進而方便安裝或拆卸。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yōu)點:本實用新型的吊頂板安裝和拆卸都極為方便,安裝時只需將連接頭伸入相應的條形凹槽內;拆卸時,只需先將吊頂板往上頂,然后再前移至盲孔處并松開此時吊頂板就可拆卸下來。
附圖說明
圖1為吊頂結構俯視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吊頂結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吊頂板的立體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同時參照圖2和圖3,一種安裝或拆卸方便的吊頂結構,包括吊桿1、龍骨架2,吊桿1固定于天花板上,所述龍骨架2固定連接于吊桿1下端,所述吊頂結構還包括連接部3和特制的吊頂板4。所述連接部3固定于龍骨架2上,它包括“[”形的卡接部5和活動桿6,所述活動桿6包括可伸縮的活動桿主體61、桿套62、彈簧63以及連接頭64,所述連接頭64位于活動桿主體61的自由端,且橫截面呈“工”形,所述桿套62和彈簧63分別套設于活動桿主體61,且桿套62與卡接部5固定連接,彈簧63卡設于連接頭64和活動桿主體61之間。連接頭64可隨活動桿主體61做伸縮運動。
繼續(xù)參照圖3,所述吊頂板4內表面的左、右邊緣處各開設有一條形凹槽41,所述兩條形凹槽41相互平行且均貫穿于吊頂板4側壁,兩條形凹槽41的橫截面形狀均呈倒置的“T”形,該“T”形條形凹槽41的大小剛好與“工”形連接頭64的大小相配合,使用時,所述連接頭64可卡設于條形凹槽41內。從圖3可看出,所述各條形凹槽41上均設有兩個圓形的盲孔42(盲孔42的形狀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置),該盲孔42的孔徑大于連接頭64寬度。
同時參照圖1,龍骨架2由縱橫交錯的橫向桿21和縱向桿22組成,安裝時“[”形的卡接部5只卡設于龍骨架2的橫向桿21上,從圖中可看出,由縱向桿22和橫向桿21構成的單位矩形框架內的每段橫向桿21上都安裝有四個卡接部5,每塊吊頂板4均安裝于相鄰橫向桿21相對內側的四個連接部3上。安裝時,先將連接部3固定于龍骨架2上,確保同一橫向桿21上的相鄰連接部3之間的間距與單側條形凹槽41的兩個盲孔42之間的距離相同(為了方便連接部3定位于龍骨架2上,實際使用時,龍骨架2的橫向桿21上通常預設有供連接部3定位的凹陷部),接著吊頂板4的兩條形凹槽41對準相應的連接頭64并向前移動,使得每根條形凹槽41內均卡設住兩個連接頭64,此時便完成吊頂板4的安裝。當需要拆卸時,先向上壓迫相應的吊頂板4,吊頂板4隨活動桿6往上運動,接著再向前或向后施加推力使得吊頂板4發(fā)生平移,直至連接頭64運動到盲孔42內,然后松開,此時就可完成相應吊頂板4的拆卸。
另外,為了減小連接頭64在條形凹槽41內移動時的阻力,所述連接頭64也為可轉動的滾輪。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