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土豆技術領域,具體為土豆絲清洗時的土豆粉回收桶。
背景技術:
現有的土豆粉回收桶在其內腔中加入了清洗槽,需要人工手洗的辦法來實現土豆絲的清洗過程,增加了人力勞動強度;
而且人工清洗的不均勻,使清洗完的土豆絲上面還殘流有土豆粉,影響土豆絲的口感,也浪費了土豆粉,手洗土豆絲回收土豆粉已經不適合大型飯店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土豆絲清洗時的土豆粉回收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現有的土豆粉回收桶在其內腔中加入了清洗槽,需要人工手洗的辦法來實現土豆絲的清洗過程,增加了人力勞動強度,而且人工清洗的不均勻,使清洗完的土豆絲上面還殘流有土豆粉,影響土豆絲的口感,也浪費了土豆粉,手洗土豆絲回收土豆粉已經不適合大型飯店的需求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土豆絲清洗時的土豆粉回收桶,包括上蓋、把手、傳動軸、桶體、托盤、土豆粉回收腔、防滑底座、導向套、抽板、隔板和清洗桶,所述上蓋位于桶體的頂端,且桶體的底側安裝有防滑底座,所述清洗桶放置在托盤上,且清洗桶的外壁放置有抽板,所述導向套安裝在桶體上端內壁上,所述把手安裝在桶體兩側的外壁上,所述傳動軸通過傳送帶與外部電動馬達相連接,所述隔板將桶體的內腔隔開了兩部分,其中下面部分為土豆粉回收腔。
優(yōu)選的,所述清洗桶的底端兩側開設有多個漏水孔。
優(yōu)選的,所述清洗桶的底面開設有安裝卡槽,內壁頂側安裝有兩個手提把手。
優(yōu)選的,所述傳動軸帶動托盤旋轉。
優(yōu)選的,所述隔板的表面開設有多個兩毫米的漏水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土豆絲清洗時的土豆粉回收桶結構簡單,功能性強,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在回收桶內腔上半部分加設了自動清洗的清洗桶,使清洗過程實現自動化,使清洗更均勻,使清洗完的土豆液直接在桶的內部流入回收腔內,比現有技術里需要手提清洗槽過程更簡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托盤俯視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清洗桶與托盤安裝關系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抽板與清洗桶安裝關系示意圖。
圖中:1、上蓋,2、把手,3、傳動軸,4、桶體,5、托盤,6、土豆粉回收腔,7、防滑底座,8、導向套,9、抽板,10、隔板,11、清洗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土豆絲清洗時的土豆粉回收桶,包括上蓋1、把手2、傳動軸3、桶體4、托盤5、土豆粉回收腔6、防滑底座7、導向套8、抽板9、隔板10和清洗桶11,上蓋1位于桶體4的頂端,且桶體4的底側安裝有防滑底座7,清洗桶11放置在托盤5上,且清洗桶11的外壁放置有抽板9,導向套8安裝在桶體4上端內壁上,把手2安裝在桶體4兩側的外壁上,傳動軸3通過傳送帶與外部電動馬達相連接,隔板10將桶體4的內腔隔開了兩部分,其中下面部分為土豆粉回收腔6。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清洗桶11的底端兩側開設有丙處漏水孔,便于抽板9抽走后,土豆粉液體流出清洗桶11之外;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清洗桶11的底面開設有安裝卡槽,內壁頂側安裝有兩個手提把手,清洗桶11開設安裝卡槽便于與托盤5定位連接;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傳動軸3帶動托盤5旋轉,使托盤5旋轉從而實現清洗桶11旋轉清洗土豆絲,使土豆絲清洗更徹底;
上述實施例中,具體的,隔板10的表面開設有多個兩毫米的漏水孔,便于清洗后的土豆粉流液進入到土豆粉回收腔6。
工作原理:在使用該土豆絲清洗時的土豆粉回收桶時,首先需對整個土豆絲清洗時的土豆粉回收桶有一個結構上的了解,在使用時,能夠更加便捷的進行使用,將土豆絲裝入清洗桶11中注入清洗水,將清洗桶11放入桶體4中,并且將清洗桶11托盤5通過卡槽卡在一起定位,合上上蓋1啟動外部馬達,使清洗桶11轉動一段時間,達到一定時間后關閉馬達,打開上蓋1抽出抽板9,此時清洗后的土豆絲流液由桶體4底側的漏水孔流出,經隔板10流入土豆粉回收腔6中,實現回收土豆粉的過程。
綜上所述,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