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橋梁建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橋梁減震的橋墩總成。
背景技術:
人們的出行由以前的步行漸漸發(fā)展成由交通工具代步,如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等,相對應的公路、鐵路等一系類的道路開始出現,并且在發(fā)展過程中漸漸的由路面建設發(fā)展到空中建設,在這樣的條件下,橋梁的作用也越加的重要,因為在長路程的公路建造中,經常要跨越河流、山谷等地方,所以這是就要通過橋梁來連通,在橋梁建設中,橋梁支座是連接、約束橋梁上、下部結構的重要構件,對于橋梁的承重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橋梁構造在強震作用下,多在上下左右構造間產生較大的相對位移,易造成橋梁結構性損壞,導致交通的中斷,給救災工作帶來極大困難,造成巨大的損失,現有橋梁耗材多、運輸安裝的成本高,抗震效果差。
因此,為解決以上問題,需要一種用于橋梁減震的橋墩總成,能夠有效提高橋梁的抗震性,避免橋梁發(fā)生剛性破壞,保證道路交通安裝,同時,抗震性能自適應強,結構簡單穩(wěn)定,安裝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用于橋梁減震的橋墩總成,能夠有效提高橋梁的抗震性,避免橋梁發(fā)生剛性破壞,保證道路交通安裝,同時,抗震性能自適應強,結構簡單穩(wěn)定,安裝方便。
本發(fā)明的用于橋梁減震的橋墩總成,包括橋墩座和與橋面固定連接的支撐柱;所述橋墩座包括筒形座體和設置于筒形座體的減震阻尼組件,所述支撐柱設置于筒形座體內的柱形腔體內并在減震阻尼組件的作用下實現減震阻尼。
進一步,所述減震阻尼組件由上往下依次包括上減震阻尼組件、中減震阻尼組件和下減震阻尼組件;上減震阻尼組件、中減震阻尼組件和下減震阻尼組件分別設置有筒形座體的上端、中端和下端。
進一步,所述中減震阻尼組件包括兩個半圓柱形的彈性橡膠殼,兩個彈性橡膠殼組成外套并支撐于支撐柱與筒形座體內壁之間的彈性支撐套。
進一步,所述上減震阻尼組件包括多組沿筒形座體的周向分布設置的彈性縮頸摩擦組件,每組彈性縮頸摩擦組件均包括驅動桿、柱狀彈簧和多個鉸接桿,多個鉸接桿首尾分別通過鉸接軸鉸接形成鉸接鏈,所述筒形座體內壁凹陷形成用于安裝彈性縮頸摩擦組件的沿軸向設置的條形槽,所述鉸接鏈的上端鉸接安裝于條形槽的上端內壁,鉸結鏈的下端與驅動桿的上端鉸接,所述驅動桿的下端沿徑向向外彎折形成穿出設置于條形槽下端槽底的徑向通孔的驅動臂;所述條形槽的內側壁形成用于使各鉸接軸沿筒形座體的軸向單自由往復滑動的限位槽,所述驅動臂通過柱狀彈簧形成向上的預緊力,所述鉸接鏈在驅動桿的驅動下沿軸向縮短并沿徑向突出抵壓于支撐柱的外壁。
進一步,所述鉸接桿為長度方向沿軸向設置的長方體塊,所述長方體塊的長度方向中間沿徑向向內凸出形成抵壓于支撐柱外壁的弧形彎曲結構。
進一步,所述筒形座套外壁固定設置有用于支撐安裝柱狀彈簧的支撐臺,所述支撐臺和驅動臂分別固定設置有內套于柱狀彈簧兩端的導向柱。
進一步,所述彈性縮頸摩擦組件為四組并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
進一步,所述長方體塊的沿長度方向的一端中間凸出形成嵌入并通過鏈銷鉸接于相鄰長方體塊的凸榫,另一端中間凹陷形成用于嵌入相鄰長方體塊凸榫的鏈接槽。
進一步,所述下減震阻尼組件包括兩塊以可拆卸的方式傾斜并交叉固定于筒形座體內腔底部的消能鋼板,兩塊消能鋼板在交叉處上方形成對支撐柱的弧形下端進行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進行限位的V形限位面。
進一步,所述消能鋼板上靠近支撐柱的側邊向內凹陷形成可與支撐柱的弧形下端面適形配合的弧形缺口。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公開的一種用于橋梁減震的橋墩總成,通過支撐柱與減震阻尼組件的配合,實現筒形座體對支撐柱進行減震阻尼,進而對橋面進行減震,當有地震時,保證橋梁具有較好的抗震效果;在支撐座的上、中和下部分別設置減震阻尼裝置,利于支撐柱的受力平衡;消能鋼板對支撐柱有支撐作用,同時,消能鋼板對支撐柱進行消能,保證震動能的消除,且利于更換。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下減震阻尼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下減震阻尼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用于橋梁減震的橋墩總成;包括橋墩座和與橋面固定連接的支撐柱1;所述橋墩座包括筒形座體2和設置于筒形座體2的減震阻尼組件,所述支撐柱1設置于筒形座體2內的柱形腔體內并在減震阻尼組件的作用下實現減震阻尼;所述支撐柱1的橫斷面為圓形,通過支撐柱1與減震阻尼組件的配合,實現筒形座體2對支撐柱1進行減震阻尼,進而對橋面進行減震,當有地震時,保證橋梁具有較好的抗震效果;當然,橋墩座與地基固定或一體成型。
本實施例中,所述減震阻尼組件由上往下依次包括上減震阻尼組件、中減震阻尼組件和下減震阻尼組件;上減震阻尼組件、中減震阻尼組件和下減震阻尼組件分別設置有筒形座體2的上端、中端和下端;通過在支撐座的上、中和下部分別設置減震阻尼裝置,利于支撐柱1的受力平衡和提高減震阻尼效果。
本實施例中,所述中減震阻尼組件包括兩個半圓柱形的彈性橡膠殼,兩個彈性橡膠殼組成外套并支撐于支撐柱1與筒形座體2內壁之間的彈性支撐套3;彈性支撐套3方便安裝和更換,且彈性支撐套3結構利于支撐柱1震動傾斜時以中間位置為中心點而晃動,保證支撐柱1被筒形座體2固定穩(wěn)定且有效減震阻尼。
本實施例中,所述上減震阻尼組件包括多組沿筒形座體2的周向分布設置的彈性縮頸摩擦組件,每組彈性縮頸摩擦組件均包括驅動桿4、柱狀彈簧5和多個鉸接桿6,多個鉸接桿6首尾分別通過鉸接軸鉸接形成鉸接鏈,所述筒形座體2內壁凹陷形成用于安裝彈性縮頸摩擦組件的沿軸向設置的條形槽7,所述鉸接鏈的上端鉸接安裝于條形槽7的上端內壁,鉸結鏈的下端與驅動桿4的上端鉸接,所述驅動桿4的下端沿徑向向外彎折形成穿出設置于條形槽7下端槽底的徑向通孔的驅動臂8;所述條形槽7的內側壁形成用于使各鉸接軸沿筒形座體2的軸向單自由往復滑動的限位槽,所述驅動臂8通過柱狀彈簧5形成向上的預緊力,所述鉸接鏈在驅動桿4的驅動下沿軸向縮短并沿徑向突出抵壓于支撐柱1的外壁;通過預緊力驅動驅動桿4,進而使鉸接桿6向內抵壓于支撐柱1的外壁,合理設置預緊力,進而控制鉸接桿6對支撐柱1的正壓力和摩擦擦力,保證支撐柱1固定穩(wěn)定且晃動時有效阻尼,保證阻尼力可根據晃動的劇烈程度可調,自適應好。
本實施例中,所述鉸接桿6為長度方向沿軸向設置的長方體塊,所述長方體塊的長度方向中間沿徑向向內凸出形成抵壓于支撐柱1外壁的弧形彎曲結構;保證鉸接桿6與支撐柱1的作用力平緩,有效減小對支撐柱1表面的壓強,保證支撐柱1運動順暢,避免支撐柱1卡止而降低阻尼效果。
本實施例中,所述筒形座套外壁固定設置有用于支撐安裝柱狀彈簧5的支撐臺,所述支撐臺9和驅動臂8分別固定設置有內套于柱狀彈簧5兩端的導向柱(圖中未畫出);保證柱狀彈簧5的形變的穩(wěn)定性,當然兩個導向柱可為內外套結構,保證單自由度運動。
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縮頸摩擦組件為四組并沿圓周方向均勻分布;利于受力分布,提高減震效果。
本實施例中,所述長方體塊的沿長度方向的一端中間凸出形成嵌入并通過鏈銷鉸接于相鄰長方體塊的凸榫,另一端中間凹陷形成用于嵌入相鄰長方體塊凸榫的鏈接槽;鉸接穩(wěn)定,且利于通過條形槽7對鉸接軸限位。
本實施例中,所述下減震阻尼組件包括兩塊以可拆卸的方式傾斜并交叉固定于筒形座體2內腔底部的消能鋼板10,兩塊消能鋼板10在交叉處上方形成對支撐柱1的弧形下端進行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進行限位的V形限位面;所述消能鋼板10對支撐柱1有支撐作用,同時,消能鋼板10對支撐柱1進行消能,保證震動能的消除,且利于更換。
本實施例中,所述消能鋼板10上靠近支撐柱1的側邊向內凹陷形成可與支撐柱的弧形下端面適形配合的弧形缺口11;進一步提高減震阻尼的效率,保證抗震效果好。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