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打入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進行將釘子等打入件打入被加工件的打入作業(yè)的打入工具。
背景技術:
例如在美國特許第6,971,567說明書(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現(xiàn)有的打入工具。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打入工具具備由電動機驅動著旋轉的飛輪(fly wheel)機構;以及用于將打入件打入被加工件的打入機構。飛輪機構具備飛輪;打入銷,該打入銷以在旋轉軸方向進退自如的方式設置于飛輪;以及圓板狀的凸輪板,該凸輪板使打入銷從飛輪的側面突出而與擊打(driver)機構連接。當通過扳機的勾動操作而電動機被旋轉驅動時,飛輪和凸輪板以預定的減速比朝同方向旋轉。進而,利用通過該旋轉在飛輪與凸輪板之間產生的轉速的差、借助形成于該凸輪板的周方向的預定長度的斜坡使打入銷突出。突出后的打入銷與打入機構機械地連接,由此,打入機構進行打入件的打入動作。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打入工具形成為在進行打入作業(yè)的情況下每次都對電動機進行通電驅動的方式,并且形成為利用飛輪的動能進行打入動作的結構,因此從電動機起動到打入件的打入動作需要預定的時間。由于這種情況,連續(xù)擊打打入件的情況下的作業(yè)性低,在該點存在改良的余地。[專利文獻1]美國特許第6,971,567說明書
發(fā)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在打入工具中,提供一種有助于作業(yè)性的提高的技術。為了達成上述課題,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打入工具的優(yōu)選方式具有電動機、旋轉部件、 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施力部件、凸輪部件、凸輪切換機構、以及打入機構。旋轉部件形成為通常由電動機驅動著旋轉的結構。電動機例如通過對電動機起動用的電氣開關進行接通操作而被通電驅動。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以能夠在上述旋轉部件的旋轉軸方向移動的方式設置在旋轉部件的從該旋轉部件的旋轉軸線偏心預定距離的位置,且在該旋轉方向的第一位置和與該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施力部件以將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保持在第二位置的方式對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施力。施力部件例如由彈簧、橡膠等彈性體構成。凸輪部件能夠在于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的移動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停止位置和動作位置之間移動。進而,通過從停止位置朝動作位置移動,凸輪部件與圍繞旋轉部件的旋轉軸線旋轉的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的長軸方向的預定部位抵接,從而使該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克服施力部件而朝第一位置移動,通過從動作位置朝停止位置移動,允許由所述施力部件對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施以的朝第二位置的移動。另外,作為本發(fā)明中的“凸輪部件在停止位置與動作位置之間移動”的方式,并不僅僅是呈直線狀地移動的方式,也適當?shù)匕蕡A弧狀地移動的方式。該凸輪切換機構以下述方式進行切換動作,即,當進行打入作業(yè)時,凸輪切換機構使凸輪部件從停止位置朝動作位置移動,進一步使之從動作位置朝停止位置復位的方式。此處,作業(yè)者為了進行打入作業(yè)而進行的行動、例如作業(yè)者對作為打入動作用操作部件而具備的單一的或者多個操作部件進行操作的行動相當于“進行打入作業(yè)時”。在凸輪部件被置于動作位置的情況下,打入機構與借助該凸輪部件而朝旋轉部件的旋轉軸方向的第一位置移動后的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機械地卡合,從而進行打入件的打入動作。根據(jù)以上述方式構成的打入工具,在利用電動機驅動著設置于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的旋轉部件旋轉的狀態(tài)下,在凸輪部件被置于停止位置的狀態(tài)下,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由施力部件保持在第二位置。在該狀態(tài)下,當凸輪切換機構動作、被置于停止位置的凸輪部件移動至動作位置時,伴隨著旋轉部件的旋轉而繞該旋轉部件的旋轉軸線旋轉(旋轉)的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的長軸方向的一端抵接于被置于動作位置的凸輪部件,由此,該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克服施力部件從第二位置朝第一位置移動。即,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由凸輪部件的凸輪升程從第二位置朝第一位置推起。進而,在移動至第一位置的狀態(tài)下旋轉動作的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與待機中的打入機構機械地卡合從而進行基于該打入機構的打入件的打入動作。即,根據(jù)本發(fā)明,在通常使旋轉部件旋轉的狀態(tài)下,經由凸輪切換機構反復進行凸輪部件的停止位置與動作位置之間的切換動作,由此能夠連續(xù)地進行基于打入機構的打入件的打入動作。由此,能夠進行打入件的連續(xù)打入動作、即連射,能夠提高作業(yè)效率。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打入工具的優(yōu)選方式,作為特征結構,凸輪切換機構具有旋轉驅動體,該旋轉驅動體與旋轉部件一起旋轉;以及凸輪切換部件,該凸輪切換部件設置成能夠相對于旋轉驅動體連結和分離,該凸輪切換部件以下述方式進行切換動作,即,在該凸輪切換部件與旋轉驅動體連結的情況下,該凸輪切換部件將該旋轉驅動體的旋轉運動轉換成直線運動,以使凸輪部件從停止位置朝動作位置移動,進一步使之從動作位置朝停止位置復位的方式進行切換動作,并且,伴隨著凸輪部件朝停止位置的復位,該凸輪切換部件從旋轉驅動體分離。進而,當進行打入作業(yè)時,凸輪切換部件移動至能夠與旋轉驅動體連結的連結準備位置,并且,當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被置于旋轉部件的旋轉方向上的預定的旋轉角度位置時,凸輪切換部件與旋轉驅動體連結。根據(jù)本發(fā)明,在利用電動機驅動著旋轉部件旋轉的狀態(tài)下,當進行打入作業(yè)時,凸輪切換部件為了進行與旋轉驅動體連結的連接準備而朝連結準備位置移動。進而,當繞旋轉部件的旋轉軸線進行旋轉運動的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被置于預定的旋轉角度位置時,凸輪切換部件與旋轉驅動體連結。因此,凸輪切換部件與旋轉驅動體之間的連結時刻與作業(yè)者執(zhí)行打入操作的執(zhí)行時機無關,相對于繞旋轉部件的旋轉軸線進行旋轉運動的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的旋轉角度位置始終恒定,不需要對打入操作的執(zhí)行時機進行控制,能夠實現(xiàn)穩(wěn)定的打入動作。另外,“預定的旋轉角度位置”設定成如下的旋轉角度位置當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在旋轉部件的旋轉方向上被置于與打入機構進行卡合的卡合位置的時候,凸輪部件已經移動至動作位置,使該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從旋轉部件的側面突出預定長度而執(zhí)行與打入機構之間的卡合。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打入工具的進一步方式,旋轉驅動體由在側面具有凸輪槽的平面凸輪構成。并且,凸輪切換部件通常被置于從凸輪槽分離的初始位置,當進行打入作業(yè)時,凸輪切換部件從初始位置朝能夠與凸輪槽連結的連結準備位置移動,且當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被置于預定的旋轉角度位置時該凸輪切換部件與凸輪槽連結。
5
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旋轉驅動體由在側面具有凸輪槽的平面凸輪構成,因此,能夠可靠地進行平面凸輪與凸輪切換部件之間的連結和分離。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打入工具的進一步的方式,打入工具具有連結凸輪部件和凸輪切換部件的連結部,在該連結部設定有游隙區(qū)域,從而利用該游隙區(qū)域,在該凸輪切換部件從初始位置朝連結準備位置移動的整個期間內都不會將凸輪切換部件的切換動作傳遞至凸輪部件。另外,“游隙區(qū)域”是通過設定下述區(qū)域而構成的例如在利用銷連結凸輪部件和凸輪切換部件的情況下,在該凸輪部件與凸輪切換部件的移動方向上銷至少能夠在不受凸輪部件或者凸輪切換部件中的某一方約束的狀態(tài)下移動的區(qū)域。根據(jù)本發(fā)明,通過設置允許凸輪部件與凸輪切換部件之間的相對移動的游隙區(qū)域,能夠減少凸輪部件的行程,能夠實現(xiàn)節(jié)省空間化。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打入工具的進一步的方式,凸輪切換部件在初始位置與連結準備位置之間的移動方向設定為與平面凸輪的側面平行的方向,并且,該凸輪切換部件在與平面凸輪的側面對置的部位具有凸輪從動件,該凸輪從動件能夠在平面凸輪的旋轉軸線方向移動,且通常被朝該平面凸輪的側面按壓施力。并且,打入工具還具有解除構件,在凸輪切換部件移動至初始位置的情況下,該解除構件將凸輪從動件從平面凸輪的側面拉開并將凸輪從動件保持在該拉開位置,并且,在凸輪切換部件移動至連結準備位置的情況下解除保持。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在凸輪切換部件被置于初始位置的情況下將凸輪從動件從平面凸輪的側面拉力而防止凸輪從動件與平面凸輪接觸,因此能夠防止由凸輪從動件與平面凸輪之間的接觸產生的噪音。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打入工具的進一步的方式,凸輪從動件被支承為相對于凸輪切換部件圍繞長軸線旋轉自如。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使凸輪從動件繞長軸線旋轉自如,因此,當凸輪從動件在與凸輪槽卡合的狀態(tài)下沿著該凸輪槽相對移動時,能夠避免該凸輪從動件與凸輪槽的壁面局部抵靠,能夠防止偏磨損。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打入工具的進一步的方式,凸輪部件具有在與移動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突部。并且,旋轉部件具有在旋轉軸線方向突出的突部。進而,無論凸輪切換部件是否復位至初始位置,在凸輪部件停滯于動作位置的情況下,旋轉部件的突部抵接于該凸輪部件的突部而強制性地使該凸輪部件朝停止位置移動。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能夠通過旋轉部件側突部與凸輪切換部件側突部之間的相互的抵接(干涉)強制性地使凸輪部件朝停止位置復位,因此能夠防止由于凸輪切換部件的動作不良等導致凸輪部件滯留于動作位置而產生的連射。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打入工具的進一步的方式,打入工具具有彈簧部件,該彈簧部件為了使凸輪部件從動作位置朝停止位置移動而通常對凸輪部件施力,無論凸輪切換部件是否復位至初始位置,在凸輪部件停滯于動作位置的情況下,利用彈簧部件強制性地使凸輪部件朝停止位置移動。根據(jù)本發(fā)明,由于能夠利用彈簧部件強制性地使凸輪部件朝停止位置復位,因此能夠防止由于凸輪切換部件的動作不良等導致凸輪部件滯留于動作位置而產生的連射。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打入工具的進一步的方式,凸輪切換機構還具有可動部件,當進行打入作業(yè)時,該可動部件朝一個方向移動而使凸輪切換部件從初始位置朝連結準備位置移動;連接部件,該連接部件被置于使可動部件與凸輪切換部件一體化的第三位置,在凸輪切換部件與平面凸輪連結的狀態(tài)下,該連接部件允許可動部件與凸輪切換部件之間的相對移動,且能夠朝與第三位置不同的第四位置變位;以及切換機構,當可動部件朝一個方向移動時,該切換機構將連接部件保持在第三位置,當凸輪切換部件與平面凸輪連結而進行切換動作時,該切換機構使連接部件從第三位置朝第四位置移動。根據(jù)本發(fā)明,在作業(yè)者進行打入操作之前,凸輪切換部件借助被置于第三位置的連接部件與可動部件一體化。因此,當作業(yè)者進行打入操作時,凸輪切換部件從初始位置朝連結準備位置移動。進而,當移動至連結準備位置之后的凸輪切換部件與平面凸輪連結而進行切換動作時,連接部件借助切換機構朝第四位置移動,允許凸輪切換部件相對于可動部件的相對移動。因此,能夠無障礙地進行打入作業(yè)時的凸輪切換部件的從初始位置朝向連結準備位置的移動動作、用于進行凸輪部件的切換動作的進一步的移動動作。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打入工具的進一步的方式,打入工具還具有維持構件,在凸輪切換機構具有可動部件、連接部件、以及切換機構的前提下,在凸輪切換部件從平面凸輪分離而復位至初始位置、且通過解除由作業(yè)者進行的打入操作而可動部件復位至初始狀態(tài)的整個期間內,該維持構件將連接部件維持在第四位置,并且,當可動部件復位至初始狀態(tài)時,該維持構件允許連接部件朝第三位置移動;以及施力部件,該施力部件以使連接部件從第四位置朝第三位置移動的方式對連接部件施力。根據(jù)本發(fā)明,形成為只要作業(yè)者的打入操作未被解除就能夠利用維持構件將連接部件保持在第四位置的結構。換言之,在解除打入操作之后,僅在重新進行打入操作的情況下能夠進行打入動作。因此,即便打入操作狀態(tài)繼續(xù)也不會連射。根據(jù)本發(fā)明,在打入工具中,提供一種有助于作業(yè)性的提高的技術。
圖1是示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打釘機的整體結構的剖視圖。圖2是圖1的右側視圖。圖3是圖1的俯視圖。圖4是打釘機的主要部分剖視圖,示出配置在主體殼體內的動力傳遞機構、驅動件驅動機構、驅動件機構等。圖5是將圖1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視圖,示出配置于手柄部的扳機、扳機鎖定桿寸。圖6是沿著圖1的A-A線的剖視圖。圖7是沿著圖4的B-B線的剖視圖。圖8是沿著圖4的C-C線的剖視圖。圖9是沿著圖4的D-D線的剖視圖。圖10是沿著圖4的E-E線的剖視圖。圖11是示出凸輪切換機構的剖視圖,示出初始狀態(tài)。圖12是示出凸輪切換機構的外觀圖,示出初始狀態(tài)。圖13是從圖12的箭頭F方向觀察的圖,示出初始狀態(tài)。
7
圖14是將凸輪切換機構的構成部件分解示出的圖,示出初始狀態(tài)。圖15是示出初始狀態(tài)下的凸輪板與打入銷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圖。圖16是從圖15的右側方觀察初始狀態(tài)下的凸輪板與打入銷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圖。圖17是示出凸輪切換機構的剖視圖,示出剛剛開始進行打入操作(開關接通)之后的狀態(tài)。圖18是示出凸輪切換機構的外觀圖,示出剛剛開始進行打入操作之后的狀態(tài)。圖19是從圖18的箭頭G方向觀察的圖,示出剛剛開始進行打入操作之后的狀態(tài)。圖20是將凸輪切換機構的構成部分分解示出的圖,示出剛剛開始進行打入操作之后的狀態(tài)。圖21是示出剛剛開始進行打入操作之后的凸輪板與打入銷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圖。圖22是從圖21的右側方觀察剛剛開始進行打入操作之后的凸輪板與打入銷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圖。圖23是示出凸輪切換機構的剖視圖,示出平面凸輪與開關部件連結時的狀態(tài)。圖M是示出凸輪切換機構的外觀圖,示出平面凸輪與開關部件連結時的狀態(tài)。圖25是從圖M的箭頭H方向觀察的圖,示出平面凸輪與開關部件連結時的狀態(tài)。圖沈是將凸輪切換機構的構成部件分解示出的圖,示出平面凸輪與開關部件連結時的狀態(tài)。圖27是示出平面凸輪與開關部件連結時的凸輪板與打入銷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圖。圖觀是示出平面凸輪與開關部件連結時的凸輪板與打入銷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從圖27的右側方觀察的圖。圖四是示出凸輪切換機構的剖視圖,示出使凸輪板朝動作位置移動時的狀態(tài)。圖30是示出凸輪切換機構的外觀圖,示出使凸輪板朝動作位置移動時的狀態(tài)。圖31是從圖30的箭頭I方向觀察的圖,示出使凸輪板朝動作位置移動時的狀態(tài)。圖32是將凸輪切換機構的構成部件分解示出的圖,示出使凸輪板朝動作位置移動時的狀態(tài)。圖33是示出使凸輪板朝動作位置移動時的凸輪板與打入銷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圖。圖34是示出使凸輪板朝動作位置移動時的凸輪板與打入銷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從圖33的右側方觀察的圖。圖35是示出凸輪切換機構的剖視圖,示出安全裝置(安全板)的動作狀態(tài)。圖36是示出凸輪切換機構的外觀圖,示出安全裝置的動作狀態(tài)。圖37是從圖36的箭頭J方向觀察的圖,示出安全裝置的動作狀態(tài)。圖38是將凸輪切換機構的構成部件分解示出的圖,示出安全裝置的動作狀態(tài)。圖39是示出安全裝置動作時的凸輪板與打入銷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圖。圖40是示出安全裝置動作時的凸輪板與打入銷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從圖39的右側方觀察的圖。
圖41是示出凸輪切換機構的剖視圖,示出打擊開始時的狀態(tài)。圖42是示出凸輪切換機構的剖視圖,示出打擊開始時的狀態(tài)。圖43是從圖42的箭頭K方向觀察的圖,示出打擊開始時的狀態(tài)。圖44是將凸輪切換機構的構成部件分解示出的圖,示出打擊開始時的狀態(tài)。圖45是示出打擊開始時的凸輪板與打入銷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圖。圖46是示出打擊開始時的凸輪板與打入銷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從圖45的右側方觀察的圖。圖47是示出凸輪切換機構的剖視圖,示出開關部件的復位。圖48是示出凸輪切換機構的剖視圖,示出開關部件的復位。圖49是從圖48的箭頭L方向觀察的圖,示出開關部件的復位。圖50是將凸輪切換機構的構成部件分解示出的圖,示出開關部件的復位。圖51是示出開關部件復位時的凸輪板與打入銷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圖。圖52是示出開關部件復位時的凸輪板與打入銷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從圖51的右側方觀察的圖。圖53是示出凸輪切換機構的剖視圖,示出打擊完畢時的狀態(tài)。圖M是示出凸輪切換機構的外觀圖,示出打擊完畢時的狀態(tài)。圖55是從圖M的箭頭M方向觀察的圖,示出打擊完畢時的狀態(tài)。圖56是將凸輪切換機構的構成部件分解示出的圖,示出打擊完畢時的狀態(tài)。圖57是示出打擊完畢時的凸輪板與打入銷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圖。圖58是示出打擊完畢時的凸輪板與打入銷之間的位置關系的從圖57的右側方觀察的圖。圖59是示出平面凸輪的外觀形狀和動作的圖。符號說明100. · ·打釘機(打入工具);101. · ·主體部;103. · ·手柄部;105. · ·釘倉; 105a. · ·推板;106. · ·前罩;107. · ·主體殼體;107A. · ·罩板;107a. · ·引導孔;107b...引導孔;109...電動機殼體;110...電池組;111...動力傳遞機構;113...驅動件驅動機構;115...驅動件機構(打入機構);117...驅動件返回機構;119...凸輪切換機構; 121...驅動件引導部;121a...打入孔;123...驅動電動機(電動機);123a...輸出軸; 125...驅動V帶輪;126...支承軸;127...從動V帶輪;129. . . V帶;131...飛輪(旋轉部件);131a···通孔;132···螺旋彈簧(施力部件);133···打入銷(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銷);134···卡合突部;135···螺旋彈簧(施力部件);136···彈簧支架;137···凸輪板(凸輪部件);137a...避讓孔;137b...前側壁面;137c...后側壁面;138...凸輪面(斜坡);139···突起(突部);141···驅動件;143···連桿臂;144·· .C形卡合凹部(卡合凹部);145...連結銷;147...引導銷;149...止擋銷;151...游絲彈簧; 153. · ·輪;155. · ·第二電子開關;156. · ·支軸;157. · ·扳機;157a. · ·卡合部;157b. · ·回動彈簧;161...扳機鎖定桿;161a...前端動作部;161b...鎖定部;163...第一電子開關; 165...回動彈簧;167...轉動軸;171...電磁線圈;171a...可動鐵心;172...固定銷; 173. · ·開關板;173a. · ·長孔;174. · ·連接孔;174a. · ·縱孔;174b. · ·橫孔;175. · ·安裝部件;175a···斜面(解除構件);177···彈簧;179··.平面凸輪(旋轉驅動體);179a···平面區(qū)域;181...凸輪槽;181a...連結凹部;181b...連結解除凹部;181c...斜面(斜坡); 181d...凸輪切換區(qū)域;181e...維持區(qū)域;181f...連結解除誘導區(qū)域;183...開關部件 (凸輪切換部件);183a. · ·長孔;184. · ·三角孔;184a. · ·后壁面;184b. · ·前斜面部(切換機構);185...凸輪從動件;185a...前端;185b...環(huán)狀槽;187...施力彈簧;188...彈簧;189...連桿;189a...叉形部;191...支軸;192a...第一連結銷;192b...第二連結銷;193···連接銷(連接部件);194···板簧;195···銷部件;196. · ·螺旋彈簧(施力部件);197. · ·安全板(維持構件);198. · ·銷控制孔;198a. · ·縱孔;198b. · ·橫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作為打入工具的一例使用充電式打釘機對本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如圖1 圖3所示,概括地觀察,打釘機100主要由以下部分構成形成打釘機100的外殼的作為工具主體的主體部101 ;供作業(yè)者握持的手柄部 103 ;以及裝填有作為打入被加工件的打入件的釘子的釘倉105。手柄部103以從主體部101 的側部朝與該主體部101的長軸方向(圖1的左右方向)交叉的側方(圖1的下方)突出的狀態(tài)與主體部101設置成一體。在手柄部103的突出側端部(圖1的下端)裝配有作為驅動電動機123的電源的充電式的電池組110。驅動電動機123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電動機”。另外,在圖1中示出打釘機100的朝左的狀態(tài)、即主體部101的前端部朝向被加工件的狀態(tài)。因此,在圖1中,朝左的方向是釘子的打入(發(fā)射)方向(長軸方向),且是驅動件141打擊釘子的打擊方向。在主體部101的前端部(在圖1中為左方)配置有構成釘子的射出口的驅動件引導部121。釘倉105在主體部101的前端側以與手柄部103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且釘子供給側前端部與驅動件引導部121連結,另一端側與手柄部103的突出端部側連接。另外, 在釘倉105中具備用于朝供給方向(在圖1中為上方)推壓釘子的推板105a,利用該推板 10 從與打入方向交叉的方向將釘子1根1根地供給至驅動件引導部121的打入孔121a 內。打入孔121a在釘子的打入方向貫通。另外,為了說明的方便,將主體部101的長軸方向的前端側(圖1的左側)稱為前方,將相反側稱為后方。并且,將主體部101的與長軸方向交叉的方向中的手柄部103側(圖1的下側)稱為背面,將相反側稱為正面。如圖1所示,主體部101主要由以下部件構成大致形成為筒狀的樹脂制作的主體殼體107 ;以及用于收納驅動電動機123的電動機殼體109。電動機殼體109在主體殼體107的前端側與釘倉105接近配置,并且與主體殼體107接合。驅動電動機123構成為 通過對配置于手柄部103的電動機驅動用的第一電子開關163進行操作使該第一電子開關 163成為接通狀態(tài)而被通電驅動。在將圖1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圖5中示出手柄部103的結構。手柄部103構成為中空部件。配置于手柄部103內的第一電子開關163通常由內置的復位彈簧(為了方便而省略圖示)保持在斷開狀態(tài),當作業(yè)者對以繞轉動軸167轉動自如的方式安裝于手柄部103 的扳機鎖定桿161進行操作而使該扳機鎖定桿161轉動時,利用該扳機鎖定桿161的前端動作部161a按壓致動器而使第一電子開關163成為接通狀態(tài)。在基于作業(yè)者的轉動操作被解除的狀態(tài)下,扳機鎖定桿161借助回動彈簧165的
10作用力被保持在使第一電子開關163成為斷開狀態(tài)的初始位置。扳機鎖定桿161在與前端動作部161a相反的一側具備用于鎖定扳機的鎖定部161b。該鎖定部161b形成為如下的結構當扳機鎖定桿161被置于初始位置時,該鎖定部161b從后方與形成于用于進行打釘操作(用于驅動后述的電磁線圈171)的扳機157的卡合部157a卡合,由此來限制(鎖定) 該扳機157的勾動操作。即,扳機157形成為如下的結構只要作業(yè)者未對扳機鎖定桿161 進行操作而使扳機鎖定桿161轉動從而解除基于鎖定部161b的操作限制,則該扳機157的勾動操作就被禁止。如圖1和圖4所示,主體殼體107形成為正面?zhèn)乳_口的在驅動件141的長軸方向長的箱型形狀,且正面?zhèn)乳_口部由罩板107A堵塞。罩板107A借助緊固螺釘或卡定鉤等適當?shù)木o固構件以裝卸自如的方式緊固于主體殼體107。如圖4所示,在主體殼體107的內部收納有動力傳遞機構111,該動力傳遞機構111用于傳遞驅動電動機123的動力;驅動件驅動機構113,該驅動件驅動機構113承受從動力傳遞機構111輸入的動力而動作;驅動件機構115,該驅動件機構115由驅動件驅動機構113驅動,用于將打入件打入被加工件;以及驅動件返回機構117,該驅動件返回機構117用于使打入動作之后的驅動件機構115返回動作之前的待機位置。動力傳遞機構111主要由以下部件構成驅動V帶輪125,該驅動V帶輪125設置在由驅動電動機123驅動的輸出軸123a上;從動V帶輪127,該從動V帶輪127以能夠旋轉的方式設置在支承軸126上;以及卷掛在兩個V帶輪125、127之間的V帶129。輸出軸 123a和支承軸1 相互平行地、且以與釘子的打入方向、即驅動件141的長軸方向(主體部 101的長軸方向)呈交叉狀地配置。并且,輸出軸123a和支承軸126的軸線方向設定成與釘倉105的延伸方向、手柄部103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圖12、圖15、圖16等中示出驅動件驅動機構113。驅動件驅動機構113主要由以下部件構成飛輪131,該飛輪131構成具備預定的質量的大致長方形狀(也可以是圓盤狀)的質量體,以獲得釘子的打入作業(yè)所需要的動能;打入銷133,該打入銷133以在該飛輪131的旋轉軸方向進退自如(移動自如)的方式設置于該飛輪131 ;以及凸輪板137,該凸輪板137用于使打入銷133從飛輪131的一方的側面突出(進入)。飛輪131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旋轉部件”,打入銷133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飛輪131以能夠旋轉的方式安裝在支承軸126上,且形成為與從動V帶輪127 —體地被驅動著旋轉的結構。因此,在驅動電動機123被通電驅動的狀態(tài)下,飛輪131通常經由動力傳遞機構111 被驅動著旋轉。打入銷133配置在從飛輪131的旋轉中心離開預定位置的偏心位置(參照圖15)。 因此,當飛輪131旋轉時,打入銷133繞該飛輪131的旋轉軸線旋轉(公轉)。打入銷133 具有貫通形成于飛輪131的通孔131a(參照圖53)延伸的長軸方向長度,并且以能夠在飛輪131的旋轉軸線方向移動的方式安裝于該通孔131a,形成為在長軸方向的一端從飛輪 131的一方的側面突出的突出位置和退回(后退)的退回位置之間移動的結構。突出位置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第一位置”,退回位置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第二位置”。進而,螺旋彈簧 135對打入銷133賦予作用力,以便將該打入銷133保持在退回位置。螺旋彈簧135夾裝在設置于打入銷133的另一端的彈簧支架136(參照圖12)與飛輪131的另一方的側面之間。由此,形成為打入銷133通常被保持在不會從飛輪131的一方的側面突出的退回位置(實際上是與飛輪131的側面大致共面的后退位置)的結構。螺旋彈簧135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施力部件”。以下,為了說明的方便,將飛輪131的一方的側面稱為正面,將另一方的側面稱為背面。凸輪板137形成為大致矩形的平板狀,并且以與飛輪131的背面對置的方式配置在該飛輪131與從動V帶輪127之間(參照圖4、圖11以及圖12)。凸輪板137形成為能夠在與飛輪131的旋轉軸線交叉的前后方向、即驅動件141和主體部101的長軸方向(圖 1的左右方向)呈直線狀地移動。在凸輪板137的與飛輪131對置的側面的后端側(與驅動件141相反的一側)、從側面呈突出狀地形成有在與該飛輪131 —起旋轉的打入銷133的旋轉方向延伸的斜坡狀的凸輪面138。進而,在凸輪板137朝后方移動的情況下,凸輪面138被置于從打入銷133的旋轉軌跡偏移的位置,在凸輪板137朝前方移動的情況下,凸輪面138被置于與打入銷133 的旋轉軌跡(公轉軌跡)對置的位置、即能夠與打入銷133的另一端卡合(能夠抵接)的位置。凸輪面138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凸輪部件”,凸輪面138從打入銷133的旋轉軌跡偏移的位置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停止位置”,凸輪面138被置于打入銷133的旋轉軌跡上的位置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動作位置”。凸輪板137形成為在飛輪131旋轉一周的期間(打入銷133繞飛輪131的旋轉軸旋轉一周的期間)內借助后述的凸輪切換機構119在作為停止位置的后方位置和作為動作位置的前方位置之間往返一次的結構。進而,凸輪板137的凸輪面138的寬度(凸輪板 137的移動方向長度)例如設定成如下的寬度在凸輪板137從停止位置移動至動作位置之后、且再次返回停止位置的一次往返動作中的大部分的范圍中,凸輪面138都被置于打入銷133的旋轉軌跡上。凸輪板137形成為如下的結構該凸輪板137由螺旋彈簧132(參照圖7)施力, 以便通常將打入銷133置于不會突出的位置、即停止位置(圖11、圖12、圖15等所示的位置),并且,根據(jù)作業(yè)者的打釘要求、即由作業(yè)者進行的打釘操作,該凸輪板137移動至使打入銷133突出的位置、即動作位置(圖29、圖30、圖33等所示的位置)。具體地說,凸輪板 137構成為該凸輪板137由凸輪切換機構119驅動,飛輪131旋轉一周則凸輪板137在停止位置與作業(yè)位置之間往返一次,在通過配置于手柄部103的扳機157的勾動操作使第二電子開關155(參照圖5)成為接通狀態(tài)、并且配置于驅動件引導部121的前端的接觸臂的前端被壓靠于被加工件而進行后退動作從而第三電子開關(為了方便而省略圖示)成為接通狀態(tài)的情況下,該凸輪切換機構119被驅動。該情況在后面敘述。此處,所謂由作業(yè)者進行的打釘操作是指下述情況通過作業(yè)者對扳機157進行的勾動操作使第二電子開關155 成為接通狀態(tài),并且,接觸臂被壓靠于被加工件從而第三電子開關成為接通狀態(tài)。螺旋彈簧 132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強制復位用彈簧部件”。在凸輪面138被置于與打入銷133的旋轉軌跡對置的動作位置的情況下,當打入銷133橫截凸輪板137移動時,該打入銷133的另一端(飛輪131的背面?zhèn)鹊亩瞬?搭上凸輪面138,相對地,打入銷133的一端(飛輪131的正面?zhèn)鹊亩瞬?從飛輪131的正面突出(參照圖41)。從飛輪131的正面突出的一端被定為與后述的驅動件機構115卡合的卡合突部134。凸輪面138的長度、即在與凸輪板137的移動方向交叉的方向的長度(斜坡長度)設定成占據(jù)打入銷133的旋轉區(qū)域(360度)中的預定角度范圍、在本實施方式中設定成占據(jù)大約40度前后。因此,打入銷133在360度中的在凸輪面138上移動的40度的區(qū)域中,卡合突部Π4從飛輪131的正面突出,但是,在除此以外的區(qū)域中,卡合突部134并不突出?;蛘呓柚菪龔椈?35返回退回位置。在凸輪板137的中央部形成有在引導板137的移動方向長的長圓形的避讓孔 137a,以避免凸輪板137與貫通該凸輪板137延伸的支承軸1 之間的干涉。其次對驅動件機構115進行說明。驅動件機構115的結構在圖6、圖11以及圖15 等中示出。驅動件機構115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打入機構”。驅動件機構115主要由驅動件 141和連桿臂143構成。驅動件141由長條狀的棒狀部件構成,在主體部101的長軸方向呈直線狀地移動、且在驅動件引導部121的打入孔121a內朝前方移動,從而作為將釘子打入的動作部件發(fā)揮功能。連桿臂143是用于將打入銷133的旋轉動作轉換成直線運動從而驅動驅動件141的運動轉換部件,該連桿臂143的一端借助連結銷145以相對轉動自如的方式與驅動件141的長軸方向一端(后端)連結,并且朝向后方呈傾斜狀地延伸,且在該延伸端部具有卡合凹部144,該卡合凹部144能夠與從飛輪131的正面突出的打入銷133的卡合突部134卡合??ê习疾?44形成為具備開口的大致C形,該開口允許打入銷133的卡合突部134通過該打入銷133的朝向徑向的移動插入該開口而與卡合凹部144卡合。如圖6所示,驅動件141和連桿臂143配置在堵塞主體殼體107的正面開口部的罩板107A的內側面。驅動件141的前端(前端)在驅動件引導部121的打入孔121a內移動、連結驅動件141和連桿臂143的連結銷145沿著形成于罩板107A的在長軸方向延伸的直線狀的引導孔107a移動,由此來規(guī)定驅動件141的直線動作。并且,在連桿臂143的延伸端部側設置有作為與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引導部件的引導銷147,該引導銷147沿著形成于罩板107A的大致半圓弧狀的引導孔107b移動。驅動件141和連桿臂143通常由后述的驅動件返回機構117保持在待機位置。所謂待機位置是指下述位置驅動件141返回從驅動件引導部121最大程度地離開的后方 (在圖1和圖4中為右側)、且通過罩板107A的引導孔107b突出至外表面的引導銷147抵接于安裝在該罩板107A的外側的止擋銷149(參照圖6)。在該待機位置處,驅動件141的前端被置于驅動件引導部121的打入孔121a的后端(圖6的右端),連桿臂143的C形卡合凹部144被置于能夠與打入銷133的卡合突部134卡合的位置。當打入銷133的卡合突部134借助凸輪板137從飛輪131的正面突出時,被置于待機位置的連桿臂143的C形卡合凹部144能夠與該突出的卡合突部134卡合。卡合突部 134相對于C形卡合凹部144的卡合動作設定成在打入銷133通過凸輪板137的凸輪面138 之前進行。進而,在打入銷133繞飛輪131的旋轉軸線旋轉大致半周的期間內都維持該卡合狀態(tài),由此,驅動件141經由連桿臂143朝前方移動,從而完成釘子的打入動作。在驅動件141的打入動作結束的時刻,打入銷133相對于C形卡合凹部144的卡合被解除。即,當驅動件141朝打入端移動時,打入銷133的卡合突部134從C形卡合凹部 144的開口部分朝徑向脫出。進而,在卡合突部134從C形卡合凹部144脫出的同時,打入銷133借助螺旋彈簧135返回原來的退回位置。打入動作之后的驅動件141借助驅動件返回機構117返回待機位置。驅動件返回機構117主要由配置于主體殼體107的罩板107A的外表面的輪153和卷繞于輪153的游絲彈簧151構成,由于與本發(fā)明無直接關系,因此省略詳細說明。另外,包含配置于罩板107A的外表面的驅動件返回機構117在內的罩板107A的整體都由前罩106覆蓋。其次,主要參照圖11 圖14對使凸輪板137在停止位置與動作位置之間切換的凸輪切換機構119進行說明。凸輪切換機構119主要由電磁線圈171、開關板173、平面凸輪179、開關部件183以及連桿189構成。電磁線圈171根據(jù)作業(yè)者的打入操作而被通電驅動。開關板173由電磁線圈171驅動。平面凸輪179是作為在平面上形成有凸輪槽181 的凸輪板切換動作用的旋轉凸輪而具備的,并與飛輪131 —體地旋轉。開關部件183借助開關板173呈直線狀地動作,并且具備能夠與平面凸輪179連結和分離的凸輪從動件185。 連桿189是作為將開關部件183連結于前面所述的凸輪板137的連結部件而具備的。以下,對各個部件進行詳細說明。電磁線圈171(參照圖4)構成為該電磁線圈 171以固定狀裝配于主體殼體107,在作業(yè)者進行打入操作的情況下、即通過作業(yè)者對扳機 157的勾動操作使第二電子開關155成為接通狀態(tài)、且接觸臂(為了方便而省略圖示)被壓靠于被加工件從而第三電子開關(為了方便而省略圖示)成為接通狀態(tài)的情況下,電磁線圈171成為通電狀態(tài),在第二電子開關155和第三電子開關中的任一方成為斷開狀態(tài)的情況下,電磁線圈171成為非通電狀態(tài)。如圖5所示,扳機157以能夠通過作業(yè)者的勾動操作而以支軸156作為支點轉動的方式安裝于手柄部103,當解除勾動操作時,扳機157借助回動彈簧157b返回勾動操作之前的初始位置。當扳機157被勾動操作時,第二電子開關155的致動器被推動而成為接通狀態(tài),通過解除扳機157的勾動操作,第二電子開關155借助內置的復位彈簧(為了方便而省略圖示)成為斷開狀態(tài)。另外,如前面所述,扳機157的勾動操作由扳機鎖定桿161限制,在基于該扳機鎖定桿161的操作限制被解除的情況下允許進行勾動操作。為了方便而省略圖示的接觸臂以與驅動件引導部121平行的形態(tài)安裝成能夠沿該驅動件引導部121的長軸方向移動,且該接觸臂的前端由為了方便而省略圖示的施力彈簧施力,以便該接觸臂的前端從驅動件引導部121的前端突出。當接觸臂被置于突出位置時,第三電子開關成為斷開狀態(tài),當接觸臂的前端被壓靠于被加工件從而該接觸臂朝主體殼體107側移動時,第三電子開關成為接通狀態(tài)。開關板173具有與隔開預定間隔配置的圓柱狀的2根固定銷172呈游隙狀地嵌合的前后方向的長孔173a,且安裝成能夠以這2根固定銷172作為引導部件在長孔173a的延伸方向即前后方向直線動作。開關板173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可動部件”。另外,2根固定銷172相互平行地配置,并且經由安裝部件175固定于主體殼體107(參照圖8)。開關板 173的一端(前端)與電磁線圈171的可動鐵心171a連結(參照圖4和圖7),另一端(后端)經由連接銷193與配置在該開關板173的正面?zhèn)鹊拈_關部件183連接。因此,在作業(yè)者完成打入操作、電磁線圈成為通電狀態(tài)的情況下,開關板173借助電磁線圈171的電磁鐵心171a朝后方(圖11的右側)移動,使開關部件183朝能夠與平面凸輪179連結的后方的連結準備位置(后述)移動。另外,開關板173由作為施力部件的彈簧177(參照圖14) 朝與基于電磁線圈171的動作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平面凸輪179 —體地形成于驅動V帶輪127的背面?zhèn)鹊膫让?與凸輪板137相反的一側的側面)。圖59中示出平面凸輪179的外觀形狀,依次示出朝圖示箭頭方向(圖示右旋方向)旋轉動作的狀態(tài)。即,驅動V帶輪127形成為在側面(背面?zhèn)?在圓周面內的外側區(qū)域具有平面區(qū)域179a、且在該平面區(qū)域179a的內側(中心側)具有凹狀的凸輪槽181的圓板狀,由此構成平面凸輪179。因此,平面凸輪179與飛輪131—體地旋轉。平面凸輪 179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旋轉驅動體”。在平面凸輪179中,遍及外側區(qū)域的整體設定有平面區(qū)域179a,在該平面區(qū)域179a的內側、遍及周方向的預定范圍形成有沿周方向延伸的凸輪槽181。凸輪槽181形成為遍及平面凸輪179的周方向的預定范圍延伸的大致圓弧狀的凹槽,并且,在延伸方向的一端部(旋轉方向的前端部)形成有連結凹部(槽始端部)181a, 開關部件183的凸輪從動件185進入該連結凹部181a而與凸輪槽181連結,在延伸方向的另一端側(旋轉方向的后端部)形成有連結解除凹部(槽終端部)181b,凸輪從動件在連結解除凹部181b處脫出從而連結被解除。開關部件183是作為以與凸輪板137平行的方式配置在與平面凸輪179對置的一側的前方位置、即夾著平面凸輪179與凸輪板137相反的一側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長方形狀的部件而具備的。開關部件183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凸輪切換部件”。開關部件183 在延伸方向的一端(后端)具有能夠與平面凸輪179的凸輪槽181連結和解除連結的圓柱狀的凸輪從動件185,且延伸方向的另一端(前端)經由連桿189與凸輪板137連結(參照圖11、圖12)。開關部件183形成為能夠沿延伸方向、即與平面凸輪179的旋轉軸線交叉的前后方向(即凸輪板137的移動方向)呈直線狀地移動,且配置在前面所述的2根固定銷172之間,并且在側面與這兩個固定銷172接觸的狀態(tài)下以該固定銷172作為引導部件在前后方向被引導(參照圖10)。對于開關部件183,在未進行打入操作的狀態(tài)下,該開關部件183被置于凸輪從動件185與平面凸輪179的平面區(qū)域179a對置的初始位置,當進行打入操作時,該開關部件 183經由前面所述的電磁線圈171和開關板173直線狀地移動至凸輪從動件185能夠與凸輪槽連結的連結準備位置。進而,在朝連結準備位置移動的狀態(tài)下,當開關部件183經由凸輪從動件185與平面凸輪179連結時,將該平面凸輪179的旋轉運動轉換成直線運動而傳遞至凸輪板137。另外,開關部件183始終由夾裝配置在該開關部件183與主體殼體107之間的施力彈簧187朝使該開關部件從連結準備位置朝向初始位置的方向施力(參照圖8)。配置在開關部件183的延伸方向的后端側(圖11的右側)的凸輪從動件185形成為圓柱狀的銷狀部件,且安裝成在與該開關部件183的延伸方向(移動方向)交叉的方向(平面凸輪179的旋轉軸線方向)進退自如(滑動自如),并且,該凸輪從動件185始終由作為施力部件的彈簧188朝使該凸輪從動件185的前端與平面凸輪179的平面區(qū)域179a 接觸的方向施力。因此,在開關部件183從初始位置朝連結準備位置移動的狀態(tài)下,伴隨著平面凸輪179的旋轉,在凸輪從動件185的前端18 與凸輪槽181的連結凹部181a—致的情況下,凸輪從動件185進入該連結凹部181a,進而,在沿著該凸輪槽181相對移動之后從連結解除凹部181b脫出。即,通過凸輪從動件185進入凸輪槽181的連結凹部181a,開關部件183與平面凸輪179連結,通過凸輪從動件185從凸輪槽181的連結解除凹部181b 脫出,開關部件183從平面凸輪179分離。從平面凸輪179分離后的開關部件183借助后述的慣性力和彈力朝初始位置復位。另外,連結凹部181a和連結解除凹部181b通過傾斜狀的斜面(斜坡)181c與平面凸輪179的平面區(qū)域179a相連(參照圖59),以便凸輪從動件185進入連結凹部181a的進入作業(yè)和凸輪從動件185從連結解除凹部181b的脫出的脫出作業(yè)能夠順暢地進行。平面凸輪179的凸輪槽181的與凸輪從動件185接觸的壁面設定成使該凸輪從動件185(開關部件183)朝后方(平面凸輪179的旋轉軸線側)呈直線狀地移動的形狀。艮口, 在凸輪槽181中形成有凸輪切換區(qū)域181d和維持區(qū)域181e,在凸輪切換區(qū)域181d中,通過使與連結凹部181a卡合的凸輪從動件185朝接近平面凸輪179的旋轉軸線的方向(后方) 移動而將凸輪板137從停止位置切換至動作位置,在維持區(qū)域181e中,將借助該凸輪切換區(qū)域181d移動后的凸輪從動件185維持在該移動后的位置預定時間從而將凸輪板維持在動作位置預定時間。凸輪切換區(qū)域181d設定成從連結凹部181a朝向維持區(qū)域ISle而以距離平面凸輪179的旋轉軸線的距離(半徑)逐漸變短的弧狀延伸的區(qū)域,維持區(qū)域181e 設定成從凸輪切換區(qū)域181d朝向連結解除凹部181b以距離平面凸輪179的旋轉軸線的距離(半徑)大致相等的弧狀延伸的區(qū)域。因此,在連結凹部181a處與凸輪槽181連結的凸輪從動件185形成為如下的結構通過在凸輪切換區(qū)域181d相對旋轉而朝后方移動,并且,通過在維持區(qū)域181e相對旋轉而在該移動后的后方位置維持預定時間,然后從連結解除凹部181b脫出從而連結被解除。另外,連結解除凹部181b的凸輪槽形狀設定成朝向脫出方向而從平面凸輪179的旋轉軸線逐漸離開的直線狀,以使凸輪從動件185朝徑向外側加速。即,在維持區(qū)域181e與連結解除凹部181b之間具備強制性地使凸輪從動件185朝徑向外側的連結解除凹部181b移動的連結解除誘導區(qū)域181f。由此,強制性地使凸輪從動件185朝從平面凸輪179的旋轉軸線離開的方向(前方)移動,然后借助慣性力和彈力從連結解除凹部181b脫出而復位至初始位置。連結開關部件183和凸輪板137的連桿189的一端部以能夠以支軸191作為轉動支點朝前后方向(在圖11中為左右方向)轉動的方式安裝于主體殼體107。連桿189通過開關部件183朝凸輪板137延伸,并且,延伸方向的大致中間部借助第一連結銷19 以相對旋轉自如的方式與開關部件183的前端部連結,延伸方向前端部借助第二連結銷192b 與凸輪板137的前端部連結。另外,以支軸191作為轉動支點的連桿189經由能夠在與該支軸191的軸方向交叉的方向相對于該支軸191相對移動的U字狀的叉形部189a與支軸 191卡合,以避免與直線動作的開關部件183之間的干涉。在開關部件183經由凸輪從動件185與旋轉運動的平面凸輪179連結的情況下, 經由連桿189與該開關部件183連結的凸輪板137伴隨著凸輪從動件185在凸輪槽181的凸輪切換區(qū)域181d中的相對移動而被從停止位置切換至動作位置,并且,伴隨著凸輪從動件185在凸輪槽181的維持區(qū)域181e中的相對移動而被維持在該動作位置預定時間,進而,在開關部件183從平面凸輪179分離的同時,該凸輪板137與該開關部件183 —起返回停止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開關部件183相對于平面凸輪179連結和分離的時機根據(jù)打入銷133的位置設定。S卩,以下述方式設定開關部件183與平面凸輪179的連結和分離的時刻在一體旋轉的飛輪131和平面凸輪179旋轉一周的期間內,當繞飛輪131的旋轉軸旋轉的打入銷133接近凸輪板137的凸輪面138的時候凸輪板137朝動作位置移動,在打入銷 133通過凸輪板137的凸輪面138上之后的時候凸輪板137朝停止位置移動。因此,開關部件183與平面凸輪179的連結和分離的時刻相對于繞飛輪131的旋轉軸線旋轉的打入銷 133的角度位置與打入操作的執(zhí)行時機無關,始終保持恒定。即,飛輪131的旋轉動作和凸輪板137的朝向作業(yè)位置的切換動作同步。
在本實施方式中設定成如圖沈和圖27所示,當朝與擊打機構115中的連桿臂 143的C形卡合凹部144卡合的位置旋轉的打入銷133到達距離該卡合位置大約180度的角度位置時,開關部件183與平面凸輪179進行連結。上述180度的角度位置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預定的角度位置”。另一方面,如圖50和圖51所示,開關部件183與平面凸輪179 的分離設定成在下述位置進行所述位置是在打入銷133與連桿臂143的C形卡合凹部144 卡合之后,從該卡合位置旋轉大約60度后的位置。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為當開關部件183與平面凸輪179連結而移動時允許開關板173相對于開關部件183相對移動的結構。因此,如圖14所示,在開關板173形成有倒L字形的連接孔174,該連接孔174具有在前后方向呈直線狀地延伸的縱孔17 和與該縱孔17 的后端交叉而在主視圖中的左右方向呈直線狀地延伸的橫孔174b,在開關部件183形成有大致直角三角形狀的三角孔184,用于連接開關板173和開關部件183的連接銷193呈貫穿插入狀地配置于該連接孔174和三角孔184。另外,三角孔184的后壁面 184a在主視圖中的左右方向呈直線狀地延伸。在作業(yè)者未進行打入操作的狀態(tài)下,連接銷193被置于與開關板173的連接孔174 的橫孔174b和三角孔184的后壁面18 對置的位置(參照圖13、圖14以及圖19、圖20)。 在該狀態(tài)下,根據(jù)操作者的打入操作,當開關板173借助電磁線圈171的可動鐵心171a朝后方移動時,該開關板173的動作經由連接銷193傳遞至開關部件183,從而該開關部件 183從初始位置朝連結準備位置移動。即,連接孔174的橫孔174b構成當開關板173與打入操作的完成對應地移動時使該開關板173和開關部件183 —體化的連接區(qū)域。當朝連結準備位置移動后的開關部件183與平面凸輪179連結并借助該平面凸輪 179移動時,僅連接銷193通過該移動由三角孔184的前斜面部184b推壓而沿著連接孔174 的橫孔174b朝橫孔174b與縱孔17 交叉的交叉部側移動,并不使開關板173移動(參照圖31、圖32)。即,三角孔184的前斜面部18 是作為使開關板173和開關部件183相對移動的區(qū)域而具備的。連接銷193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連接部件”。連接銷193被置于連接孔174的橫孔174b、且與三角孔184的后壁面18 對置或者抵接的位置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 “第三位置”,連接銷193借助三角孔184的前斜面部18 朝連接孔174的交叉部側移動的位置(區(qū)域)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第四位置”。進而,用于使連接銷193沿著橫孔174b朝橫孔174b與縱孔17 的交叉部側移動的前斜面部184b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切換機構”。另外,連接銷193通常由板簧194(參照圖13)施力,以便該連接銷193被置于開關板173的連接孔174的橫孔174b側。板簧194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對連接部件施力的施力部件”。被置于連接孔174的交叉部處的連接銷193能夠沿著該連接孔174的縱孔17 朝前方移動。因此,當從平面凸輪179分離后的開關部件183想要朝初始位置復位時,即便開關板173被維持在借助電磁線圈171移動后的后方位置,開關部件183也能夠復位至初始位置,而不會受到基于連接銷193的移動限制。如圖11所示,凸輪從動件185被支承為相對于開關部件183繞該凸輪從動件185 的長軸線轉動自如。由此,當凸輪從動件185與凸輪槽181連結而相對移動時,凸輪從動件 185在該凸輪槽181的壁面上滾動。通過以這種方式進行滾動,凸輪從動件185相對于凸輪槽181的接觸部位在周方向均等化,避免了凸輪從動件185的局部的磨損。并且,凸輪從動件185具備在與該凸輪從動件185的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銷部件195。
銷部件195以能夠相對移動的方式與在凸輪從動件185的軸方向的中間部外周面遍及整周形成的截面弧狀的環(huán)狀槽18 卡合,并且,軸方向的兩端部通過形成于開關部件 183的在凸輪從動件185的長軸方向延伸的長孔183a從開關部件183的側面突出至外側。 另一方面,在安裝部件175的后端側形成有斜面175a,當形成為開關部件183被置于初始位置的狀態(tài)時,該斜面17 推壓銷部件195的突出的兩端部從而使凸輪從動件185朝從平面凸輪179離開的方向后退并進行保持。由此,能夠避免由于在凸輪從動件185的前端18 與平面凸輪179的平面區(qū)域179a接觸的狀態(tài)下相對移動(平面凸輪179旋轉)而引起的噪音的產生。進而,當開關部件183朝連結準備位置移動時,安裝部件175的斜面17 解除對銷部件195的保持,由此,允許凸輪從動件185的前端借助彈力與平面凸輪179接觸。 安裝部件175的斜面17 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解除構件”。并且,如圖11所示,在本發(fā)明中,在連桿189與凸輪板137之間的連結部位設定有游隙區(qū)域C,在該游隙區(qū)域C中,不會將開關部件183借助電磁線圈171從初始位置朝連結準備位置移動的區(qū)間的動作傳遞至凸輪板137。即,第二連結銷192b安裝于連桿189,并且配置在形成于凸輪板137的在前后方向隔開預定的間隔對置的前側壁面137b與后側壁面137c之間。進而,與連桿189 —起以支軸191作為支點轉動動作的第二連結銷192b設定成當開關部件183被置于初始位置時該第二連結銷192b抵接于前側壁面137b,當開關部件183從初始位置移動至連結準備位置時該第二連結銷192b抵接于后側壁面137c。因此,開關部件183的移動動作中的從初始位置到連結準備位置的移動動作不會傳遞至凸輪板137。利用前側壁面137b、后側壁面137c以及第二連結銷192b構成本發(fā)明中的“連結部”。并且,前側壁面137b與后側壁面137c的對置間隔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游隙區(qū)域”。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還具備當維持將接觸臂(為了方便而省略圖示)壓靠于被加工件的狀態(tài)、且維持對扳機157的勾動操作的情況下的連射防止機構(安全裝置)。連射防止機構主要由用于控制連接開關板173和開關部件183的連接銷193的位置的安全板 197構成。安全板197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維持構件”。如圖11 圖14所示,安全板197以與開關板173的背面重疊的方式配置,由前面所述的左右2根固定銷172支承為在前后方向直線移動自如,且始終由作為施力部件的螺旋彈簧196賦予朝向前方的作用力。在安全板197形成有L字形的銷控制孔198,該銷控制孔198具有在前后方向呈直線狀地延伸的縱孔198a和與該縱孔198a的后端交叉且在左右方向呈直線狀地延伸的橫孔198b,連接銷193與該銷控制孔198卡合。在開關板173位于初始位置的狀態(tài)下,連接銷193位于(卡合于)銷控制孔198中的橫孔198b的端部側(交叉部的相反側)(參照圖13、圖14)。因此,在與打入操作對應地開關板173通過電磁線圈171的通電朝后方移動、并經由連接銷193從初始位置移動至連結準備位置的情況下,安全板197的橫孔198b的壁由連接銷193推壓而與開關板173 —起朝后方移動。然后,當僅與平面凸輪179連結的開關板183朝后方移動時(凸輪板137朝動作位置移動時),如前面所述,由開關板183的三角孔184的前斜面部184b推壓的連接銷 193沿著開關板173的連接孔174b和安全板197的銷控制孔198的橫孔198b移動至交叉部(參照圖38)。進而,通過連接銷193到達交叉部,基于該連接銷193的移動限制被解除后的安全板197在連接孔174的縱孔17 相對于連接銷193相對移動的同時借助彈力朝前方(圖38的左方)移動。
由此,安全板197限制連接銷193從安全板173的連接孔174的交叉部沿著橫孔 174b移動(避讓)。S卩,將連接銷193保持在連接孔174的交叉部。因此,當開關部件183 從平面凸輪179分離而想要朝初始位置移動時,由該開關部件183的三角孔184的后壁面 184a推壓的連接銷193沿著安全板197的銷控制孔198的縱孔198a以及開關板173的連接孔174的縱孔17 朝前方移動。即,當開關部件183從平面凸輪179離開時,安全板197 能夠使該開關部件183可靠地復位至初始位置。當在該狀態(tài)下扳機157的勾動操作或者接觸臂的按壓操作中的某一方或者雙方被解除、電磁線圈171的通電被斷開的情況下,開關板173借助彈力復位至初始位置,進而, 伴隨著該開關板173的朝向初始位置的復位,由彈力朝銷控制孔198的橫孔198b的端部側施力的連接銷193沿著該橫孔198b移動至端側,并復位至初始位置。例如,在維持扳機157的勾動操作和接觸臂相對于被加工件的壓靠操作的狀態(tài)下,當開關部件183復位至初始位置時,當連接銷193朝開關板173的橫孔174b側移動時, 形成開關部件183被維持在可連結位置的狀態(tài),有可能產生開關部件183再次與平面凸輪 179連結的現(xiàn)象。根據(jù)本實施方式,通過設置安全板199,能夠將上述現(xiàn)象防范于未然。換言之,形成為即便維持扳機157的勾動操作也不會連續(xù)地完成打釘作業(yè)的結構。在凸輪板137的與凸輪面138相反的一側(前端側)設置有朝飛輪側突出的用于防止異常停滯的突起139。如圖35和圖36所示,該突起139是作為如下的強制復位部件而具備的在凸輪板137朝動作位置移動后的狀態(tài)下,該突起139到飛輪131的旋轉軸線的距離設定得比飛輪131與打入銷133之間的軸間距離小,在由于某種情形導致凸輪板137停滯于動作位置的情況下,該突起139與打入銷133干涉(沖突)而強制性地使凸輪板137復位至停止位置。突起139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凸輪部件的突部”,能夠與該突起139沖突的打入銷133相當于本發(fā)明中的“旋轉部件的突部”。并且,如前面所述,凸輪板137由螺旋彈簧132朝停止位置施力。因此,在凸輪板137由于某種情形而停滯于動作位置的情況下,螺旋彈簧132作為強制性地使該凸輪板137復位至停止位置的部件發(fā)揮作用。螺旋彈簧132 對應于本發(fā)明中的“彈簧部件”。其次,對以上述方式構成的打釘機100的作用和使用方法進行說明。在起動之前的狀態(tài)下,驅動件141由驅動件返回機構117保持在待機位置。凸輪板137被置于凸輪面 138不與打入銷133對置的停止位置(后方位置)。電磁線圈171處于非勵磁狀態(tài),開關部件183被保持在不能與平面凸輪179連結的初始位置。此時,連接銷193與開關板173的連接孔174的橫孔174b、安全板197的銷控制孔198的橫孔198b卡合,并且抵接于開關部件183的三角孔184的后壁面18如。圖11 圖16示出該初始狀態(tài)。在上述狀態(tài)下,當作業(yè)者把持手柄部103而對扳機鎖定桿161進行操作從而使該扳機鎖定桿161朝近前側轉動時,致動器由該扳機鎖定桿161的前端動作部161a推動的第一電子開關163成為接通狀態(tài),驅動電動機123被通電驅動。驅動電動機123的旋轉輸出經過驅動V帶輪125、V帶129、從動V帶輪127以及支承軸1 被傳遞至飛輪131。因此, 飛輪131被旋轉驅動而積蓄打釘作業(yè)所需要的動能。進而,裝配于飛輪131的打入銷133 繞該飛輪131的旋轉軸線旋轉。此時,由于凸輪板137的凸輪面138位于并不與該打入銷 133的旋轉軌跡對置的停止位置,因此在打入銷133相對于飛輪131位于退回位置的狀態(tài)下繼續(xù)旋轉(從凸輪板137的側面離開)。
另一方面,雖然平面凸輪179與從動帶輪127 —體地旋轉,但是,由于開關部件183 被保持在初始位置,因此開關部件183并不與平面凸輪179連結。S卩,平面凸輪179空轉。 另外,當對扳機鎖定桿161進行操作使該扳機鎖定桿161轉動以對驅動電動機123進行驅動時,該扳機鎖定桿161的鎖定部161b從扳機157的卡合部157a離開,扳機157的鎖定被解除。在該狀態(tài)下,當對扳機157進行勾動操作時,致動器被推壓的第二電子開關155成為接通狀態(tài)。并且,當將接觸臂的前端壓靠于被加工件時,該接觸臂由被加工件推壓而朝主體殼體107側后退動作,由此,第三電子開關成為接通狀態(tài)。這樣,當通過由作業(yè)者進行的打入操作而第二電子開關巧5和第三電子開關成為接通狀態(tài)時,電磁線圈171通電。圖 17 圖22示出該開關剛剛接通之后的狀態(tài)、即作業(yè)者剛剛開始進行打入操作之后的狀態(tài)。當電磁線圈171通電從而開關板173與可動鐵心171a—起朝后方移動時,開關部件183經由連接銷193朝后方呈直線狀地移動,從初始位置朝連結準備位置移動。通過該移動,凸輪從動件185的銷部件195從安裝部件175的斜面17 離開(參照圖18)。因此,凸輪從動件185借助彈力朝平面凸輪179側移動,且該凸輪從動件185的前端被壓靠于平面179。即,在開關部件183移動至連結準備位置后的狀態(tài)下,凸輪從動件185在與平面凸輪179接觸的狀態(tài)下相對旋轉。另外,伴隨著開關部件183的朝向連結準備位置的移動, 連桿189以支軸191作為支點朝后方轉動,但是,此時,第二連結銷192b僅僅在凸輪板137 的前側壁面137b與后側壁面137c之間移動,開關部件183的移動動作不會傳遞至凸輪板 137(參照圖17)。進而,伴隨著平面凸輪179的朝向箭頭方向的旋轉,當凸輪從動件185的前端與平面凸輪179的凸輪槽181的連結凹部181a—致時,借助彈力被施力的凸輪從動件185進入該連結凹部181a,由此,開關部件183與平面凸輪179連結。圖23 圖28示出開關部件 183與平面凸輪179連結時的狀態(tài)。進入凸輪槽181的連結凹部181a之后的凸輪從動件185在該凸輪槽181的凸輪切換區(qū)域181d中相對旋轉而朝平面凸輪179的旋轉軸側移動。由此,開關部件183朝后方呈直線狀地移動。因此,經由連桿189與開關部件183連結的凸輪板137從停止位置朝動作位置移動。即,連桿189的第二連接銷192b推壓凸輪板137的后側壁面137c,使凸輪板 137朝動作位置(后方位置)移動。在凸輪槽181中以與凸輪切換區(qū)域181d連續(xù)的形式設定有距離平面凸輪179的旋轉軸線的半徑大致相等的維持區(qū)域181e。因此,當通過凸輪切換區(qū)域181d之后的凸輪從動件185在維持區(qū)域ISle中相對移動時,凸輪從動件185在借助凸輪切換區(qū)域181d移動后的位置靜止。因此,當凸輪從動件185在凸輪槽181的維持區(qū)域181e中相對旋轉的期間內,凸輪板137在動作位置靜止(待機),準備進行打入銷133的進入作業(yè)。圖四 圖34 中示出凸輪板137的待機狀態(tài)。當開關部件183朝后方呈直線狀地移動,從而凸輪板137切換至動作位置時,利用該開關部件183的三角孔184的前斜面部184b推壓連接銷193,從而連接銷193在安全板 197的銷控制孔198的橫孔198b以及開關板173的連接孔174的橫孔174b內朝交叉部側移動。進而,當連接銷193到達交叉部時,安全板197借助彈力朝前方移動,由此,連接銷 193被置于銷控制孔198的縱孔198a的端部側。因此,連接銷193通過與縱孔198a卡合而被限制,從而不會朝使開關板173和開關部件183 —體化的連接區(qū)域側(連接孔174的橫孔174b側)移動。即,用于防止連射的安全裝置動作。圖35 圖40中示出此時的狀態(tài)。當如上所述凸輪板137切換至動作區(qū)域時,安裝于飛輪131的打入銷133搭在凸輪面138上,克服螺旋彈簧135的作用力從飛輪131的正面突出(參照圖41和圖46)。該突出后的打入銷133的突出端部即卡合突部134通過開口從徑向卡合于驅動件機構中的位于待機位置的連桿臂143的C形卡合凹部144(參照圖45)。即便在打入銷133通過凸輪面138之后,該卡合狀態(tài)也借助卡合突部134與C形卡合凹部144的相互的傾斜面克服螺旋彈簧135的作用力而被維持。圖41 圖46示出驅動件機構的打入動作開始狀態(tài)。當打入銷133通過凸輪板137的凸輪面138時,凸輪從動件185從凸輪槽181的維持區(qū)域181e朝連結解除凹部181b相對移動。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維持區(qū)域181e與連結解除凹部181b之間具備用于強制性地使凸輪從動件185朝徑向外側的連結解除凹部181b 移動的呈直線狀地延伸的連結解除誘導區(qū)域181f。因此,凸輪從動件185借助連結解除誘導區(qū)域181f朝徑向外側加速而被強制朝連結解除凹部181b移動,然后,借助慣性力和彈力從連結解除凹部181b脫出。由此,開關部件183從平面凸輪179分離(連結被解除)并朝初始位置移動。因此,經由連桿189與開關部件183連結的凸輪板137也移動以復位至停止位置。圖47 圖52示出開關部件183朝初始位置復位的中途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與打入銷133卡合的連桿臂143借助該打入銷133的旋轉動作而朝前方移動,伴隨與此,驅動件141呈直線狀地前進,并利用其前端打擊釘子從而將釘子打入被加工件。此時,游絲彈簧151經由與連桿臂143 —起移動的引導銷147朝緊固方向變形而積蓄彈性能。當基于驅動件141的釘子的打入動作完畢的時候,打入銷133的卡合突部134從連桿臂143的C形卡合凹部144的開口部分朝徑向脫出。這樣,與打入銷133之間的卡合被解除后的連桿臂143借助游絲彈簧151與驅動件141 一起返回待機位置。另外,在開關部件183完全復位至初始位置的情況下,連接銷193由開關部件183 的三角孔184的后壁面18 朝前方推壓而移動。即,連接銷193在安全板197的銷控制孔 198的縱孔198a內朝縱孔198a與橫孔198b交叉的交叉部側移動,并且沿著開關板173的連接孔174的縱孔17 朝端部側移動。圖53 圖58示出打入動作完畢狀態(tài)。在基于驅動件141的打釘動作完畢后,如果解除扳機157的勾動操作或者接觸臂相對于被加工件的壓靠操作的話,對電磁線圈171的通電被斷開,由此,開關板173借助彈力復位至初始位置。當開關板173復位至初始位置時,連接銷193在連接孔174的縱孔17 內朝縱孔17 與橫孔174b交叉的交叉部側相對移動,當?shù)竭_交叉部時,借助彈力朝該橫孔 174b的端部側移動,由此,復位至初始狀態(tài)(參照圖13、圖14)。這樣,打釘動作的1個循環(huán)完畢。在連續(xù)進行打釘作業(yè)的情況下,例如當在將扳機157保持在勾動操作位置的狀態(tài)下使接觸臂從被加工件暫時離開而改變打入場所之后再次將接觸臂壓靠于被加工件時,由于第二電子開關巧5和第三電子開關都是接通狀態(tài),因此電磁線圈171通電?;蛘撸幢闶窃诮獬鈾C157的勾動操作之后,在將接觸臂壓靠于被加工件的狀態(tài)下使其在被加工件上滑動而改變打入場所之后,再次對扳機157進行勾動操作的情況下,由于第二電子開關155 和第三電子開關都是接通狀態(tài),因此電磁線圈171通電。由此,能夠進行與上述同樣的基于驅動件141的打釘作業(yè)。如上所述,根據(jù)本實施方式,能夠在驅動著飛輪131旋轉的狀態(tài)下連續(xù)地進行基于驅動件機構115的釘子的打入動作。因此,當進行打釘作業(yè)時,與每次都對電動機進行通電驅動而驅動著飛輪131旋轉、且在飛輪131達到確保動能的轉速之后過渡至打釘動作的結構的現(xiàn)有的打釘機相比較,能夠快速地進行連續(xù)的釘子的打入動作。即,能夠連射,能夠提高作業(yè)效率。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為如下的結構當在飛輪131的旋轉驅動狀態(tài)下完成打入操作的情況下,開關部件183移動至能夠與平面凸輪179連結的連結準備位置,進而,當繞飛輪131的旋轉軸線進行旋轉運動的打入銷133被置于預定的旋轉角度位置時,開關部件183 與平面凸輪179連結。因此,開關部件183與平面凸輪179連結的連結時刻和打入操作的執(zhí)行時機無關,相對于繞飛輪131的旋轉軸線進行旋轉運動的打入銷133的旋轉角度位置始終恒定,不需要對打入操作的執(zhí)行時機進行控制,能夠實現(xiàn)穩(wěn)定的打入動作。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在凸輪板137與開關部件183之間設置有游隙區(qū)域C, 形成為至少在開關部件183從初始位置移動至連結準備位置的期間內凸輪板137不移動的結構,因此,凸輪板137的行程量減少,能夠實現(xiàn)節(jié)省空間化。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為如下的結構在開關部件183被置于初始位置的狀態(tài)下,凸輪從動件185從平面凸輪179離開,從而保持非接觸狀態(tài)。因此,能夠防止在接觸狀態(tài)下相對旋轉時產生的噪音,并且能夠避免凸輪從動件185的不必要的磨損。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為如下的結構在凸輪板137設置有作為強制復位用部件的突起139,無論開關部件183是否從平面凸輪179分離,當由于某種原因導致凸輪板 137停滯于動作位置而未復位至停止位置的情況下,利用打入銷133繞飛輪131的旋轉軸線的旋轉動作叩擊突起139,從而強制性地使凸輪板137復位至初始位置。因此,能夠可靠地防止由于凸輪板137繼續(xù)處于被切換至動作位置的狀態(tài)而產生的連射。另外,也可以與打入銷133分開設定強制性地使突起139復位的打擊部。并且,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當與平面凸輪179連結的開關部件183朝該平面凸輪179 的旋轉軸線側動作時,連接開關板173和開關部件183的連接銷193由該開關部件183的三角孔184的前斜面部184b推壓而沿著開關板173的連接孔174的橫孔174b朝交叉部側移動。由此,允許開關板173與開關部件183的相對移動,同時,允許連接銷193沿著連接孔174的縱孔17 朝前方移動。因此,當開關部件183從平面凸輪179分離時,例如即便作業(yè)者繼續(xù)進行將接觸臂壓靠于被加工件的壓靠狀態(tài)和扳機157的勾動操作,開關部件 183也能夠復位至初始位置。由此能夠防止連射。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設置安全板 197,形成為限制連接銷193朝使開關板173和開關部件183 —體化的一側移動的結構,由此能夠使上述的連射防止更加可靠。另外,本實施方式作為打入工具以打釘機100為例進行了說明,但是,也可以應用于打釘機以外的被稱作釘釘機(tacker)、釘槍(stapler)的打入工具。另外,鑒于本發(fā)明的主旨,也可以構成以下的方式。(方式1)“根據(jù)第三方面所記載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形成于上述凸輪部件和上述凸輪切換部件的上述游隙區(qū)域由在上述凸輪部件的長軸方向延伸的預定長度的間隙和以能夠相對移動的方式配置在該間隙內的連結銷構成?!?方式2)“根據(jù)第六方面所記載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轉部件的突部由設置于該旋轉部件的作為上述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的銷狀部件構成。”
權利要求
1.一種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入工具具有電動機;旋轉部件,該旋轉部件通常由所述電動機驅動著旋轉;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該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以能夠在所述旋轉部件的旋轉軸方向移動的方式設置在所述旋轉部件的從該旋轉部件的旋轉軸線偏心預定距離的位置,且在該旋轉軸方向的第一位置和與該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施力部件,該施力部件以將所述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保持在第二位置的方式對所述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施力;凸輪部件,該凸輪部件能夠在與所述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的移動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停止位置和動作位置之間移動,通過從所述停止位置朝所述動作位置移動,該凸輪部件與圍繞所述旋轉部件的旋轉軸線旋轉的所述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的長軸方向的預定部位抵接,從而使該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克服所述施力部件而朝所述第一位置移動,通過從所述動作位置朝所述停止位置移動,允許由所述施力部件對所述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施以的朝所述第二位置的移動;凸輪切換機構,該凸輪切換機構以下述方式進行切換動作,即,當進行打入作業(yè)時,該凸輪切換機構使所述凸輪部件從停止位置朝動作位置移動,進一步使之從動作位置朝停止位置復位的方式;以及打入機構,在所述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借助所述凸輪部件而朝第一位置移動的情況下,該打入機構與該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機械地卡合,并進行打入件的打入動作, 所述凸輪切換機構具有旋轉驅動體,該旋轉驅動體與所述旋轉部件一起旋轉;以及凸輪切換部件,該凸輪切換部件設置成能夠相對于所述旋轉驅動體連結和分離,該凸輪切換部件以下述方式進行切換動作,即,在該凸輪切換部件與所述旋轉驅動體連結的情況下,該凸輪切換部件將該旋轉驅動體的旋轉運動轉換成直線運動,以使所述凸輪部件從停止位置朝動作位置移動,進一步使之從動作位置朝停止位置復位的方式,并且,伴隨著所述凸輪部件朝停止位置的復位,該凸輪切換部件從所述旋轉驅動體分離,當進行打入作業(yè)時,所述凸輪切換部件移動至能夠與所述旋轉驅動體連結的連結準備位置,并且,在該移動后的連結準備位置,當所述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被置于所述旋轉部件的旋轉方向上的預定的旋轉角度位置時,所述凸輪切換部件與所述旋轉驅動體連結。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轉驅動體由在側面具有凸輪槽的平面凸輪構成,所述凸輪切換部件通常被置于從所述凸輪槽分離的初始位置,當進行打入作業(yè)時,所述凸輪切換部件從所述初始位置移動至能夠與所述凸輪槽連結的連結準備位置,并且,在該移動后的連結準備位置,當所述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被置于所述旋轉部件的旋轉方向上的預定的旋轉角度位置時,所述凸輪切換部件與所述凸輪槽連結。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入工具具有連結所述凸輪部件和所述凸輪切換部件的連結部,在該連結部設定有游隙區(qū)域,從而利用該游隙區(qū)域,在所述凸輪切換部件從初始位置朝連結準備位置移動的整個期間內都不會將所述凸輪切換部件的切換動作傳遞至所述凸輪部件。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切換部件在所述初始位置與連結準備位置之間的移動方向設定為與所述平面凸輪的側面平行的方向,并且,該凸輪切換部件在與所述平面凸輪的側面對置的部位具有凸輪從動件,該凸輪從動件能夠在所述平面凸輪的旋轉軸線方向移動,且通常被朝該平面凸輪的側面按壓施力,所述打入工具還具有解除構件,在所述凸輪切換部件移動至初始位置的情況下,該解除構件將所述凸輪從動件從所述平面凸輪的側面拉開并將所述凸輪從動件保持在該拉開位置,并且,在所述凸輪切換部件移動至連結準備位置的情況下解除所述保持。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輪從動件被支承為相對于所述凸輪切換部件圍繞長軸線旋轉自如。
6.根據(jù)權利要求1 5中任一項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輪部件具有在與移動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突部, 所述旋轉部件具有在旋轉軸線方向突出的突部,無論所述凸輪切換部件是否復位至初始位置,在所述凸輪部件停滯于動作位置的情況下,所述旋轉部件的突部抵接于所述凸輪部件的突部而強制性地使該凸輪部件朝停止位置移動。
7.根據(jù)權利要求1 5中任一項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入工具具有彈簧部件,該彈簧部件為了使所述凸輪部件從動作位置朝停止位置移動而通常對所述凸輪部件施力,無論所述凸輪切換部件是否復位至初始位置,在所述凸輪部件停滯于動作位置的情況下,利用所述彈簧部件強制性地使所述凸輪部件朝停止位置移動。
8.根據(jù)權利要求2 5中任一項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輪切換機構還具有可動部件,當進行打入作業(yè)時,該可動部件朝一個方向移動而使所述凸輪切換部件從初始位置朝連結準備位置移動;連接部件,該連接部件被置于使所述可動部件與所述凸輪切換部件一體化的第三位置,在所述凸輪切換部件與所述平面凸輪連結的狀態(tài)下,該連接部件允許所述可動部件與所述凸輪切換部件之間的相對移動,且能夠朝與所述第三位置不同的第四位置變位;以及切換機構,當所述可動部件朝一個方向移動時,該切換機構將所述連接部件保持在第三位置,當所述凸輪切換部件與所述平面凸輪連結而進行切換動作時,該切換機構使所述連接部件從第三位置朝第四位置移動。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打入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入工具還具有維持構件,在所述凸輪切換部件從所述平面凸輪分離而復位至初始位置、且通過解除由作業(yè)者進行的打入操作而所述可動部件復位至初始狀態(tài)的整個期間內,該維持構件將所述連接部件維持在第四位置,并且,當所述可動部件復位至初始狀態(tài)時,該維持構件允許所述連接部件朝第三位置移動;以及施力部件,該施力部件以使所述連接部件從第四位置朝第三位置移動的方式對所述連接部件施力。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打入工具。在打入工具中,提供有助于作業(yè)性的提高的技術。打入工具具有凸輪切換部件,通常將凸輪部件置于停止位置,并且,當進行打入作業(yè)時,以使凸輪部件從停止位置朝動作位置移動,進一步使之從動作位置朝停止位置復位的方式進行切換;以及打入機構,該打入機構借助從停止位置移動至動作位置的凸輪部件與移動至旋轉部件的旋轉軸方向上的第一位置的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機械地卡合,從而進行打入件的打入動作,在進行打入操作的情況下,凸輪切換部件移動至能夠與和旋轉部件一體旋轉的旋轉驅動體連接的連接準備位置,當打入機構用驅動部件被置于旋轉部件的旋轉方向上的預定的旋轉角度位置時,凸輪切換部件與旋轉驅動體連接。
文檔編號B25C1/06GK102211323SQ20111003252
公開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9日
發(fā)明者藤本康幸 申請人:株式會社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