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軌道車輛輪對輪緣的修復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軌道機車零件修復工藝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軌道車輛輪對輪緣的修復工藝。
背景技術:
軌道車輛(包括地鐵車輛)在運用過程中,輪對與鋼軌產(chǎn)生摩擦后,尤其是機車行駛于彎道時,輪緣產(chǎn)生磨耗,為保證輪緣符合安全運行的要求,各檢修廠采用直接旋修車輪踏面的加工方法,這種方法使輪對直徑減小,當輪對直徑小于770毫米時,按照規(guī)定標準對輪對尺寸的要求直徑不得小于770毫米,輪對將無法再次修復,只能報廢,而這種輪對的結構體積較大、報廢所帶來的經(jīng)濟損失也較大,而這種報廢的原因僅僅是輪緣部分的磨損,如果有一種較間單適用的方法對輪對輪緣磨損部分加以修復,能大大延長輪對的使用壽命,則會取得比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軌道車輛輪對磨損后使用壽命不長、而造成的輪對報廢更新所帶來的經(jīng)濟損失較大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軌道車輛輪對輪緣的修復工藝。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軌道車輛輪對輪緣的修復工藝,是具有如下修復過程1)測量輪對輪緣的磨耗量,2)采用堆焊方法補焊磨損部位,3)旋修加工輪對輪緣。
對測量的磨耗量使所補焊的尺寸在10毫米以上。
所述的對焊后輪對的旋修加工是在車床上加工,所使用的車刀是與要求的輪緣輪廓吻合的成型車刀。
所述的堆焊采用埋弧焊。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使用本發(fā)明的輪對修復工藝,提高了輪對的使用壽命,延長了輪對的報廢周期,取得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軌道車輛輪對輪緣示意圖。
圖中1、輪對,2、堆焊材料。
具體實施例方式
對如附圖1的磨損輪對采用修復步驟,1)測量輪對1輪緣的單向磨耗量為7~8毫米,2)采用埋弧焊補焊磨損部位,測量堆焊材料2的尺寸使所補焊的尺寸達到13~15毫米,3)用成型車刀旋修加工輪對輪緣。
堆焊的要求是焊接材料與輪對的材質(zhì)充分融為一體,即焊接處焊透、飽滿,不得有虛焊,補焊的尺寸在10毫米以上是為了保證有充分的旋修余量,以獲得較好的修復質(zhì)量,并且由于堆焊表面的硬度較高,避免旋修的刀具只能切削堆焊表面而影響刀具的使用壽命。
雖然,這種補焊修復工藝在其它機械零件的修復方法中已有應用,但是現(xiàn)有技術還沒有將這種堆焊方法用于對軌道車輛(包括地鐵車輛)輪對的修復。所以本發(fā)明的發(fā)明點是將這種堆焊修復的方法應用于對軌道車輛輪對的磨耗修復,提高了輪對的使用壽命。
權利要求
1.一種軌道車輛輪對輪緣的修復工藝,其特征是具有如下修復步驟1)測量輪對輪緣的磨耗量,2)采用堆焊方法補焊磨損部位,3)旋修加工輪對輪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車輛輪對輪緣的修復工藝,其特征是,對測量的磨耗量使所補焊的尺寸在10毫米以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車輛輪對輪緣的修復工藝,其特征是,所述的對焊后輪對的旋修加工是在車床上加工,所使用的車刀是與要求的輪緣輪廓吻合的成型車刀。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軌道車輛輪對輪緣的修復工藝,其特征是,所述的堆焊采用埋弧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軌道機車零件修復工藝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軌道車輛輪對輪緣的修復工藝,具有如下的修復步驟1)測量輪對輪緣的磨耗量,2)采用堆焊方法補焊磨損部位,3)旋修加工輪對輪緣。對測量的磨耗量使所補焊的尺寸在10毫米以上,所使用的車刀是與要求的輪緣輪廓吻合的成型車刀。所使用的堆焊方法采用埋弧焊。通過使用本發(fā)明的輪對修復工藝,提高了輪對的使用壽命,延長了輪對的報廢周期,取得了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
文檔編號B23P6/00GK1939653SQ200610041420
公開日2007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邱國榮 申請人:中國南車集團戚墅堰機車車輛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