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滾彎機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靠模式輥式滾彎機。
背景技術:
型材彎曲過程中一些外觀上的缺陷影響著彎曲件的彎曲成形質(zhì)量。這些缺陷的出現(xiàn)與彎曲件的彎曲能力有關。彎曲能力是指彎曲件被加工成沒有缺陷、具有一定曲率的難易程度,它是由彎曲件的幾何尺寸、彎曲程度和材料性能所決定的。但彎曲件,尤其是封閉和半封閉的彎曲零件,在彎曲成形中會出現(xiàn)多種缺陷,影響了加工成形和型材零件的使用質(zhì)量。這些缺陷主要是拉裂、內(nèi)層起皺、截面變形和扭轉、型材壁厚變化等。這些缺陷若超出要求地出現(xiàn)在加工零件中,零件就已經(jīng)報廢,因此以上缺陷要嚴格杜絕。而回彈是在彎曲過程不可避免的缺陷,是影響加工質(zhì)量和加工精度的一個重要方面。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之不足,提供一種靠模式輥式滾彎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靠模式輥式滾彎機,包括壓輪、第一滾輪、第一滾輪軸、第二滾輪和第二滾輪軸,所述第一滾輪安裝在第一滾輪軸的頂端,所述第二滾輪安裝在第二滾輪軸的頂端,所述壓輪一側設置有摩擦靠輪,摩擦靠輪與一鏈輪I共軸,鏈輪I通過鏈條連接鏈輪II,鏈輪II與鏈輪III共軸,鏈輪III通過鏈條與鏈輪IV連接,鏈輪IV軸上連接靠模,靠模與一頂桿底面相抵,頂桿安裝在一導軌上,所述第一、第二滾輪軸上均設有隨動閥,隨動閥與頂桿上表面接觸。
作為優(yōu)選地,所述靠模與頂桿之間設有滾柱。
作為優(yōu)選地,所述鏈輪IV的直徑大于鏈輪III的直徑,鏈輪III的直徑小于鏈輪II的直徑,鏈輪II的直徑大于鏈輪I的直徑。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滾彎不間斷,采用機械傳動,為可加工變曲率零件。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展開平面示意圖。
圖中1.壓輪,2.第一滾輪,3.第一滾輪軸,4.第二滾輪,5.第二滾輪軸,6.摩擦靠輪,7.鏈輪I,8.鏈輪II,9.鏈輪III,10.鏈輪IV,11.靠模,12.頂桿,13.導軌,14.隨動閥,15.滾柱。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的一種靠模式輥式滾彎機,包括壓輪1、第一滾輪2、第一滾輪軸3、第二滾輪4和第二滾輪軸5,第一滾輪2安裝在第一滾輪軸3的頂端,第二滾輪4安裝在第二滾輪軸5的頂端,壓輪1一側設置有摩擦靠輪6,摩擦靠輪6與一鏈輪I7共軸,鏈輪I7通過鏈條連接鏈輪II8,鏈輪II8與鏈輪III9共軸,鏈輪III9通過鏈條與鏈輪IV10連接,鏈輪IV10軸上連接靠模11,靠模11與一頂桿12底面相抵,頂桿12安裝在一導軌13上,第一、第二滾輪軸3、5上均設有隨動閥14,隨動閥14與頂桿12上表面接觸。
其中,靠模11與頂桿12之間設有滾柱15。鏈輪IV10的直徑大于鏈輪III9的直徑,鏈輪III9的直徑小于鏈輪II8的直徑,鏈輪II8的直徑大于鏈輪I7的直徑。
壓輪1位于待加工工件的一側,第一、二滾輪2、4位于代加工工件的另一側,頂板12沿導軌13向前移動,頂桿12上表面接觸隨動閥14,第一、第二滾輪2、4轉動,同時,鏈輪IV10軸帶動鏈輪IV10及靠模11轉動,繼而帶動鏈輪III9轉動,鏈輪III9帶動鏈輪II8轉動,鏈輪II8帶動鏈輪I7,鏈輪I7最后帶動摩擦靠輪6轉動,通過靠模11外周面的結構實現(xiàn)待加工工件需求的彎曲。
上述實施方式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nèi)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zhì)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