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的自動化方形罐體生產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加工生產線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效方形罐體自動加工生產線。
【背景技術】
[0002]方形罐體應用廣泛,目前在方形罐體加工行業(yè),方形罐體的加工裝配多采用手工作業(yè),這種原始的生產方式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為了改變這種落后的生產方式,適應我國行業(yè)的發(fā)展速度,通過本項目的研制開發(fā),促進方形罐體制造企業(yè)的制造裝備的技術進步,降低廣品的制造成本,保證廣品的裝配質量,提尚廣品的裝配工作效率,提尚廣品的質量和生產率。因此本項目的實施對企業(yè)的發(fā)展、技術進步及創(chuàng)造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0003]本發(fā)明旨在機械代替人工,保證方形罐體的生產節(jié)拍和裝配質量。
【發(fā)明內容】
[0004]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高效的方形罐體自動加工生產線,能實現方形罐體上下料、傳送、裝夾和加工的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率,改善加工過程,值得推廣。
[0005]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具體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高效的方形罐體自動加工生產線,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裝置、上料裝置、傳送裝置模塊一、傳送裝置模塊二、傳送裝置模塊三、加工裝置、下料裝置、以及控制箱,所述裝夾傳送裝置橫跨三個加工工作臺,連接于上料裝置、加工裝置以及下料裝置,所述加工裝置設于上料裝置與下料裝置之間,所述控制箱安放于生產線焊接箱內部,用于控制上料裝置。傳送裝置、加工裝置以及下料裝置的動作。
[0006]具體的,所述加工裝置位于生產線的中間,所述上料裝置和下料裝置平行排列在傳送裝置的前后兩側,所述傳送裝置橫跨加工裝置(三個加工工作臺),所述控制箱在焊接箱內。
[0007]前述的一種高效的方形罐體自動加工生產線,其中的上料裝置用于實現方形罐體從成型工作臺到生產線工作臺一待取位置之間的運送,所述上料裝置為特殊設計傳送帶,所述傳送帶分為四段,始端、下滑段、上升段以及末端,傳送帶始端與末端與地面保持水平并存在高低差(高低差為兩機臺高低差),下滑段上升段期間夾角為90度(其中下滑段與水平面夾角60度,上升段與水平面夾角30度),用于在改變工件方向,保證工件水平,方便被傳送裝置抓取傳送。
[0008]前述的一種高效的方形罐體自動加工生產線,其中的傳送裝置用于實現方形罐體的傳送,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裝置包括三個模塊以及中轉臺,其中模塊一負責上料裝置與工作臺一間傳送,模塊二銜接工作臺一,工作臺二,工作臺三并自動裝夾固定方形罐體在工作臺二上加工,模塊三為薄板的上料鉚接模塊。其中所述傳送裝置模塊一包括XY軸方向氣缸、夾持機構以及緩沖器,模塊二包括大支撐架、兩個XYZ三軸搬運機械手、齒條傳動、驅動電機以及定位裝置,模塊三包括薄板上料裝置,薄板夾取傳送裝置。所述傳送裝置的三個模塊由機架固定,機架固定在起支撐、存放物品作用的焊接箱。
[0009]前述的一種高效的方形罐體自動加工生產線,其中的加工裝置是用來實現方形罐體的加工與裝配,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裝置包括三個獨立的工作臺,并且被傳送裝置涵蓋并建立相互聯(lián)系,另外,三個獨立工作臺的加工、裝配節(jié)拍與傳送裝置、上料裝置、下料裝置等協(xié)調。
[0010]前述的一種高效的方形罐體自動加工生產線,其中的下料裝置用于實現工件的下料,其特征在于,所屬下料裝置包括兩條輸送帶以及檢測裝置,其中兩條輸送帶處于一個水平面內,并且夾角為90度,所述傳送帶出口端與上料裝置始端終端平行,入口段與上料裝置垂直,改變方形罐體運出方向,完美解決了空間不足和銜接到下面工位的問題。另外,檢測裝置為紅外對射光電傳感器,分別位于入口端與出口端。
[0011]前述的一種高效的方形罐體自動加工生產線,所述的上料裝置中,放置于上料裝置始端的方形罐體為水平位置,便于人工放料,通過下滑段與上升段的90度夾角將方形罐體變?yōu)橛伤轿恢米優(yōu)樨Q直位置,便于傳送裝置機械手夾取傳送。
[0012]前述的一種高效的方形罐體自動加工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傳送裝置中,模塊一機械手從上料裝置上搬運到工作臺一,模塊二的一號機械手負責工作臺一到工作臺二及中轉臺之間的傳送及裝夾,二號機械手負責中轉臺到工作臺三的之間的傳送及裝夾,模塊三負責工作臺三上方形罐體的薄板裝配。
[0013]前述的一種高效的方形罐體自動加工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裝置中,所述傳送帶將方形罐體從橫向裝變?yōu)榭v向位置,便于下一道工序,完美解決空間等一系列問題。
[0014]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高效的方形罐體自動化加工生產線,實現了方形罐體的上下料、傳送、裝夾和加工的自動化操作,利用傳動裝置的機械手自動對方形罐體搬運、傳送、裝夾、固定,解決了人工上下料和裝夾問題,優(yōu)化了時間節(jié)拍,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在本條生產線中,工人只需要把成型的方形罐體放入上料傳送帶即可,避免了與機床的頻繁接觸,大大的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同時通過合理布局生產線,該工人可以兼顧多條生產線,降低了現場對工人數的需求。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高效的方形罐體自動化技工生產線的分布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上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傳動裝置第I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傳動裝置第2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傳動裝置第3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下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以下是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發(fā)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0017]如圖一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高效的方形罐體自動加工生產線,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裝置10、上料裝置200、傳送裝置模塊一 300、傳送裝置模塊二 400、傳送裝置模塊三500、下料裝置600、控制箱700、以及加工裝置800,所述裝夾傳送裝置橫跨三個加工工作臺,連接于上料裝置200、加工裝,800以及下料裝置600,所述加工裝置設于上料裝置200與下料裝置600之間,所述控制箱700安放于生產線焊接箱內部,用于控制傳送裝置模塊一300、傳送裝置模塊二400、傳送裝置模塊三500以及下料裝置600的動作。
[0018]具體的,所述加工裝置800位于生產線的中間,包括工作臺一801、工作臺二802、工作臺三803,所述上料裝置200和下料裝置600平行排列在傳送裝置的前后兩側,所述傳送裝置模塊一 300、傳送裝置模塊二 400以及傳送模塊三500橫跨貫穿加工裝置800(三個加工工作臺801、802、803),所述控制箱在焊接箱700內。
[0019]如圖2所示,所述上料裝置200為特殊設計傳送帶,所述傳送帶分為四段,始端201、下滑段202、上升段203以及末端204,傳送帶始端201與末端204與地面保持水平并存在高低差(高低差為兩機臺高低差),下滑段202上升段203期間夾角為90度,其中下滑段202與水平面夾角60度,上升段203與水平面夾角30度,工件放置在始端201位置時為水平位置,經過夾角改變工件方向到達末端204時為豎直位置,隨后,工件停止于擋板205處并被光電傳感器206識別,便于傳送裝置模塊一 300夾取傳送到工作臺801進行加工。
[0020]如圖3所示,所述傳送裝置模塊一300包括標準氣缸301、筆型氣缸302、大口機械夾303、導向光軸304、導軌305、油壓緩沖器306,安裝板一 307、安裝板二 308、薄板309、吸盤310以及承重支架311,所述傳動裝置模塊一 300固定在承重支架311上,覆蓋在上料裝置200末端位置,所述筆型氣缸302與導向光軸304沿豎直方向通過安裝板二 308與大口機械夾303連接,所述吸盤310通過薄板309連接在大口機械夾303兩端,以上構成y軸機械手,所述標準氣缸301沿導軌305方向通過安裝板一 307與z軸機械手相連接,所述油壓緩沖器306分別安裝在兩根導軌305的兩側,起減震效果。
[0021]如圖4所示,所述傳送裝置模塊二400包括大底板401、齒輪齒條傳動組一402、齒輪齒條傳動組二403、驅動電機404、筆型氣缸z軸405、筆型氣缸y軸406、擺動缸407、大口機械夾408、定位裝置一 409、定位裝置二 410、定位裝置三411、定位裝置四412、工件固定裝置413、導向光軸414、工件夾緊條415、薄板左416、薄板右417、吸盤左418,吸盤右419以及型材架420,所述吸盤左418、吸盤右419與工件夾緊條415連接并與擺動缸407及軸承連接在左右薄板形成工件擺動機構,擺動夾角為90度、180度。所述筆型氣缸z軸405、筆型氣缸y軸406與大口機械夾408通過連接組成z軸y軸機械手,所述薄板左416、薄板右417安裝在大口機械夾408兩側,組成z軸y軸工件擺動機械手,所述驅動電機404安裝在z軸y軸工件擺動機械手,所述齒輪齒條傳動組一402、齒輪齒條傳動組二 403分別安裝在大底板401上,所述安裝在兩個完全一樣的z軸y軸工件擺動機械手上的驅動電機404與齒輪齒條傳動組一402、齒輪齒條傳動組二 403連接,從而使機械手實現X軸移動,所述定位裝置一 409、定位裝置二 410、定位裝置三411、定位裝置四412固定在大底板401上并且對應工作臺801、工作臺802、工作臺803,所述大底板401固定在型材架420上,所述工件固定裝置410固定在焊接箱上,工件加工時起托舉固定作用。
[0022]如圖5所示所述傳送裝置模塊三500包括料倉501、頂升裝置502、送料移位裝置503、氣動手指504、擺動缸505、擺動板505、型材架506、氣缸左506、氣缸右507、吸盤裝置左508、吸盤裝置右509以及交換臺510,所述料倉501位于型材架506上,所述頂升裝置502固定于型材架506中部,料倉501下方,所述送料移位裝置503位于擺動缸505的前方,所述氣動手指504固定與送料移位裝置503上,所述擺動缸505固定在型材架506上,料倉501的側面,所述擺動板505固定在擺動缸505上,所述氣缸左506與氣缸右507分別固定于擺動板505上,所述交換臺510固定與型材架上,位于擺動缸505側面,所述吸盤裝置左508與吸盤裝置右509分別固定于氣缸左506與氣缸右507的下方。所述薄片上料裝置中,料倉501被做成可移動的,使兩次放料間隔時間大大延長,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擺動缸505的使用使氣缸左506與氣缸右507可以同時進行放料與吸料,縮短了送料時間。
[0023]如圖6所示下料裝置600包括傳送帶一 601,傳送帶二 602,連接板603,傳感器604,傳感器二 605,所述傳送帶一 601、傳送帶二 602通過連接板603連接,并處于一個水平面內,且夾角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