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自行車輪子、該輪子的輻條和輪轂及組裝該輪子的方法

      文檔序號:3963575閱讀:57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自行車輪子、該輪子的輻條和輪轂及組裝該輪子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自行車輪子。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用于自行車輪子的輻條和輪轂。 最后,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用于組裝自行車輪子的方法。
      技術背景如公知的那樣,用于自行車輪子的輻條由基本呈線狀的元件構成, 該元件通常由諸如鋼或鋁或其合金的金屬制成,其設有用于連接到輪 的構成輪轂的中央元件的第一端部以及用于連接到其上安裝有輪胎的 輪圈的第二端部。通常,用于連接到輪轂的第二端部包括加寬了的頭部,該頭部適 于穩(wěn)定地容納形成于輪轂中的支座中。另一方面,用于連接到輪圈的 端部包括螺紋區(qū)域,該螺紋區(qū)域使得可借助于合適的螺母或螺紋接頭 而連接到輪圈上,并可調(diào)節(jié)輻條中的張力。在輪子的組裝步驟中,每個輻條都在輪轂的相應支座內(nèi)滑動,直 到形成止動結構,在該止動結構中,頭部抵靠輪轂的止動表面。輻條 的螺紋端此時旋入到螺母或螺紋接頭內(nèi),直到輻條內(nèi)達到預定的張力 值。公知有直頭輻條和彎頭輻條。在直頭輻條中,用于連接到輪轂端 部同軸延伸至輻條的細長體的縱向軸線,而在彎頭輻條中,用于連接 到輪轂的端部是彎曲的,s卩,其沿著與輻條的細長體的縱向軸線傾斜一預定角度的方向延伸。具體針對具有直頭輻條的輪子而言,申請人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在與不平 或粗糙的地面進行猛烈碰撞的情況下,輪圈發(fā)生彈性變形,輻條喪失 張力,從而在與輻條的張緊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相對于輪轂和輪圈發(fā)生 位移。因此,隨著這些位移,輻條可能會在非理想的位置處卡在輪轂 的支座中,在支座在輪轂的前端表面敞開的情況下,輻條甚至會脫離 這些支座。在這兩種情況下,就存在危險的情形,輪子會喪失功能性。 具體而言,在輻條在非理想位置卡在支座中的情況下,輻條的有效長 度小于輪圈和輪轂之間的距離;這意味著,當變形了的輪圈恢復到其 原始結構時,輻條受到牽引張力,如果該牽引張力大于輻條的屈服點, 則會使其破壞。在山地自行車中經(jīng)常發(fā)生上述情形,但是不排除這也會發(fā)生在競 賽用自行車上。上述情形也可能發(fā)生在申請人公知的所有類型的輻條 一輪轂聯(lián)接中,唯一的例外是為插入到形成于輪轂內(nèi)的圓孔中的彎頭 輻條做準備的輻條一輪轂聯(lián)接。事實上在此情形下,通過與所述孔的 壁相抵靠而防止了任何情況下輻條在與牽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位移 (正如輻條在牽引方向上的位移一樣)。以本發(fā)明為基礎的技術問題是提供這樣一種輪子,其能抵抗行進 過程中的劇烈沖擊而沒有輻條斷裂或者脫離輪轂支座的危險。發(fā)明內(nèi)容從而本發(fā)明在其第一方面涉及到一種自行車輪子,包括輪轂, 該輪轂適于繞旋轉(zhuǎn)軸線旋轉(zhuǎn);輪圈;以及在所述輪轂和所述輪圈之間 延伸的多根輻條,所述輻條中的至少一根包括沿著縱向軸線延伸的細 長體,并具有與所述輪轂聯(lián)接的第一端部以及與所述輪圈聯(lián)接的第二 端部,其中所述輻條的所述第一端部包括在所述輻條的張緊狀態(tài)下與 所述輪轂的第一止動表面接觸的抵接表面,以及與所述抵接表面大致相對且不與所述輪轂接觸的表面,所述輪子的特征在于,其包括所述 輻條相對于所述輪轂的鎖定裝置,所述鎖定裝置適于在所述輻條的松 弛狀態(tài)下限制所述抵接表面遠離所述第一止動表面的位移。在本申請中,有限的位移應為不足以使得所述輻條脫離所述輪轂 的預定位移。這樣就確保了所述輻條即使在震動之后也將繼續(xù)工作, 使得所述輪子不會失去其效率。即使所述輻條被卡住,這也并不意味 著其立即斷裂,因此震動之后,騎車人在騎得更遠之前有時間來檢査 所述輪子。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一端部容納形成于所述輪轂內(nèi)的相應支座內(nèi), 且所述鎖定裝置對位移進行限制,從而所述端部不會脫離所述支座。優(yōu)選的是,在所述輻條的松弛狀態(tài)下,所述鎖定裝置防止所述抵 接表面遠離所述第一止動表面的位移。有利的是,即使在所述輻條由于所述輪圈因為與例如不平或粗糙 的地面的劇烈撞擊引起的彈性變形而失去其張緊狀態(tài)時,所述輻條也 仍然保持為相對于所述輪轂靜止。事實上由于上述鎖定裝置的存在而 防止了所述輻條相對于所述輪轂在與張緊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運動, 所述鎖定裝置保持所述輻條的抵接表面與所述輪轂的所述止動表面相 接觸。從而避免了這樣的風險,即,所述輻條在不理想的位置卡在所 述支座中,或者在所述輪轂的所述前端表面處有開口支座的情況下, 所述輻條脫離所述支座。也不存在泥土或小石子由于在松弛的時候進 入到所述輻條的頭部與所述支座之間,從而產(chǎn)生一厚度,有可能導致 所述輻條過緊的風險。優(yōu)選的是,上述抵接表面在所述輪子被組裝的輻條張緊狀態(tài)下作 用在所述第一止動表面上,從而防止所述輻條朝所述輪圈位移。在本發(fā)明的的輪子的第一實施例中,至少一些輻條在包含所述輪 轂的所述旋轉(zhuǎn)軸線的相應平面內(nèi)從所述輪轂朝所述輪圈延伸。具體而 言,在本發(fā)明的輪子的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輪子的所有輻條從所述輪 轂徑向延伸。在此情形下,所述鎖定裝置防止或限制了所述輻條朝所 述輪轂的中心的位移,即在所述輻條的張緊狀態(tài)下在與所述輻條的牽 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位移。然而,不排除所述輪子的僅僅一些輻條 徑向延伸的情形,例如所述輻條在所述輪圈上分組在一起的情形。在 此情況下,其它的輻條平行于同一組的徑向輻條延伸,或者它們相對 于該徑向輻條傾斜。在本發(fā)明的輪子的一個可選實施例中,至少一些輻條在不包含所 述輪轂的旋轉(zhuǎn)軸線的相應平面內(nèi)從所述輪轂朝所述輪圈延伸。具體而 言,可預見這樣的實施例,其中輪子的所有輻條沿著相對于所述徑向 方向傾斜預定角度的方向從所述輪轂延伸。在此情形下,所述鎖定裝 置防止或限制所述輻條沿著該傾斜方向相對于所述輪轂的位移。然而, 不排除所述輪子的僅僅一些輻條沿著該傾斜方向延伸的情形。通常,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意識到,本發(fā)明的鎖定裝置可以任何形 式的輻條布置用于任何類型的輪子中。在本發(fā)明的輪子的一個特別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所述鎖定裝置限定 在所述輻條的所述細長體上,并與所述輪轂的第二止動表面相配合。 優(yōu)選的是,在此情形下,所述鎖定裝置與所述輻條的所述細長體制成 一個單件。這樣降低了所述輪子的制造成本。更加優(yōu)選的是,在所述輻條的所述細長體內(nèi),所述鎖定裝置限定 在鄰近所述輻條的所述第一端部的鎖定部分內(nèi),且所述輻條的該第一 端部容納在形成于所述輪轂中的相應支座內(nèi)。在已組裝的輪子中,上述鎖定部分能布置在上述支座的外面,在該情形下,上述第二止動表面為所述輪轂的外表面,或者其可以至少 部分地容納在所述支座內(nèi),在該情形下,上述第二止動表面為該支座 的內(nèi)表面。不管在所述輪子被組裝的結構中所述鎖定部分相對于所述輪轂的 具體位置如何,上述鎖定裝置都優(yōu)選由上述鎖定部分的至少一個橫截 面限定,該橫截面沿著至少一個預定的橫向方向具有比輻條的所述第 一端部的至少一個橫截面的延伸度大的延伸度。實際上可簡單地通過 在所述輻條的所述細長體的所述鎖定部中內(nèi)提供錐形側(cè)表面、或者相 對于所述輻條的所述縱向軸線傾斜的表面、或者臺階,而實現(xiàn)所述輻 條在所述鎖定部分和所述第一端部之間的橫截面變化。優(yōu)選的是,上述鎖定部分的上述至少一個橫截面沿著與所述預定 橫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具有比所述輻條的所述第一端部的上述至少一個 橫截面的延伸度小的延伸度。在能用于本發(fā)明的輪子的輻條的不同實施例中,上述鎖定裝置可 由從輻條的上述細長體的側(cè)面突出的元件限定。上述輪轂的支座以及上述輻條優(yōu)選成形為使得,在所述輪子的組 裝步驟中,通過使所述輻條繞通過所述輻條的所述第一端部的自由端 的旋轉(zhuǎn)軸線相對于所述支座旋轉(zhuǎn),所述鎖定裝置抵接上述第二止動表 面。以上所描述的既可用于直頭輻條,即其中的上述第一端部沿著所 述輻條的縱向軸線整體延伸的輻條,也可用于彎頭輻條,即其中的上 述第一端部沿著相對于上述輻條的上述縱向軸線傾斜的方向延伸的輻 條。在直頭輻條或彎頭輻條的情形下,上述旋轉(zhuǎn)優(yōu)選發(fā)生在與所述輪 子的中平面大致垂直的平面內(nèi),然而,還可設想出在別的平面內(nèi)的旋 轉(zhuǎn)的可能性,例如在與該輪子中平面傾斜或大致平行的平面內(nèi)。從以上所述可看到,所述鎖定裝置是如何不阻擋所述輻條相對于 所述輪轂的上述旋轉(zhuǎn)的,該旋轉(zhuǎn)是所述輪子的組裝步驟中的必要運動。 該旋轉(zhuǎn)發(fā)生在與階段所述輪圈的平面內(nèi),且在輻條用于與所述輪圈聯(lián) 接的端部位于所述輪圈處時停止。因為在所述輪子被組裝的結構中, 用于與所述輪圈聯(lián)接的端部被鎖定在所述輪圈上,從而從技術上說, 所述輻條相對于所述輪轂的任何旋轉(zhuǎn)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所述輻條不 能脫離所述輪轂。在本發(fā)明的輪子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輪轂包括環(huán)狀中央部 分以及多個從上述中央部分徑向突出的輻條連接部分,且在所述輪轂 的相應輻條連接部分上形成有每個支座。優(yōu)選的是,每個支座都包括用于輪子的組裝步驟中所述輻條的第 一端部的插入的第一開口,以及用于在所述輪子被組裝的結構中所述 輻條從所述輪轂通過而到達所述輪圈的第二開口,所述第一開口和第 二幵口通過狹縫而彼此連通,所述狹縫具有的至少一個尺寸小于所述 第一開口的尺寸。更加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一開口和所述狹縫形成在每個輻條連接部 分的前端表面上,且用于容納輻條的每個支座在相對于所述狹縫的徑 向內(nèi)部位置處且在所述第一開口和所述第二開口之間包括輻條第一端 部的容納腔,該容納腔具有第一內(nèi)側(cè)表面部分,該第一內(nèi)側(cè)表面部分 適于抵靠著輻條的第一端部起作用,從而防止所述輻條沿著與所述輪 轂的所述旋轉(zhuǎn)軸線平行的方向位移,并具有第二內(nèi)側(cè)表面部分,該第 二內(nèi)側(cè)表面部分適于抵靠著所述輻條的所述第一端部起作用,從而防 止所述輻條朝所述輪圈的位移。在該情形中,合理的有限位移使得所述端部不能跨過支座的內(nèi)側(cè) 表面部分上方。更加優(yōu)選的是,上述腔包括鄰近所述第一開口的第一腔部分,以 及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腔部分且相對于所述第一腔部分限定在與所述第 一開口相對側(cè)的第二腔部分。在該情形下,上述第一內(nèi)側(cè)表面部分限 定在所述第一腔部分內(nèi),而所述第二內(nèi)側(cè)表面部分限定在所述第一和 第二腔部分之間的交界處。上述腔在所述輻條連接部分內(nèi)優(yōu)選沿著相對于所述輪轂的所述旋 轉(zhuǎn)軸線傾斜預定角度的方向徑向延伸,該角度為所述輪子的外傾角。在本發(fā)明的輪子的一個可選實施例中,所述鎖定裝置沒有限定在 所述輻條的所述細長體內(nèi),而是與所述輪轂的所述體部相關聯(lián),并與 所述輻條的第一端部的自由端表面相配合。該實施例特別有利,因為 其使得可通過市場上最常見類型的輻條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技術優(yōu)點,而無 需改變這些輻條。所述輻條可以例如是普通的直頭柱形輻條。優(yōu)選的是,該情形下的鎖定裝置包括卡簧,該卡簧容納在形成于 所述輪轂的前端表面上的喉部內(nèi),并從所述喉部突出,從而限定用于 所述輻條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自由端表面的抵接表面??赏ㄟ^對市 場上最常見類型的輪轂進行稍微的改型而輕易地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輪子的 這一優(yōu)選實施例。在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本發(fā)明涉及用于自行車輪子的輻條,該輻 條包括沿著縱向軸線延伸的細長體,并具有用于與所述自行車的輪轂 聯(lián)接的第一端部和用于與自行車的輪圈聯(lián)接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輻 條的所述第一端部包括抵接表面,該抵接表面適于在所述輪子被組裝 的輻條張緊狀態(tài)下與所述輪轂的止動表面接觸著起作用,所述輻條的 特征在于,其包括輻條相對于所述輪轂的鎖定裝置,所述鎖定裝置在 所述輪子被組裝的輻條松弛狀態(tài)下適于限制上述抵接表面遠離上述止 動表面的位移。有利的是,這樣的輻條能用于本發(fā)明的輪子,因此能獲得本發(fā)明 的輪子的所述實施例的所有上述優(yōu)點,在該實施例中,所述鎖定裝置 限定在所述輻條上。優(yōu)選的是,所述鎖定裝置防止所述抵接表面在所述輪子被組裝的 輻條松弛狀態(tài)下遠離所述止動表面的位移。優(yōu)選的是,上述輻條各自或結合起來具有以上參照本發(fā)明的輪子 的輻條所描述的所有結構和功能特征。具體而言,優(yōu)選的是,上述抵接表面適于在所述輪子被組裝的輻 條張緊狀態(tài)下抵靠著所述輪轂的上述止動表面起作用,以防止所述輻 條朝著所述輪子的所述輪圈的位移。優(yōu)選的是,所述鎖定裝置限定在所述輻條的所述細長體的鎖定部 分的側(cè)表面上,該鎖定部分鄰近所述輻條的所述第一端部。具體而言,所述鎖定裝置優(yōu)選由上述鎖定部分的至少一個橫截面 限定,該橫截面沿著至少一個預定橫向方向具有比所述輻條的所述第 一端部的至少一個橫截面的延伸度大的延伸度。更加優(yōu)選的是,上述鎖定部分的上述至少一個橫截面沿著與上述 預定橫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具有比所述輻條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至少 一個橫截面的延伸度小的延伸度。可選的是,所述鎖定裝置能由從所述輻條的所述細長體的側(cè)面突 出的元件限定。如上所述,所述輻條可以是其中的上述第一端部沿著輻條的縱向軸線延伸的直頭輻條,或者是其中的上述第一端部沿著與上述輻條的 所述縱向軸線傾斜的方向延伸的彎頭輻條。在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自行車輪子的輪轂, 該輪轂包括體部,該體部具有至少一個用于容納輻條的相應端部的支 座,所述至少一個支座包括適于在所述輪子被組裝的輻條張緊狀態(tài)下 與所述輻條的相應端部的抵接表面接觸的第一止動表面,其中,在所 述第一止動表面的相對側(cè)上,所述輪轂體部不會與所述輻條的所述端 部接觸,所述輪轂的特征在于,其包括所述輻條相對于所述輪轂的鎖 定裝置,所述鎖定裝置適于在所述輪子被組裝的輻條松弛狀態(tài)下限制 上述抵接表面遠離上述止動表面的位移。有利的是,該輪轂可用于本發(fā)明的輪子中,因此能獲得本發(fā)明的 輪子的實施例的所有上述優(yōu)點,在該實施例中,所述鎖定裝置與所述 輪轂相關聯(lián)。優(yōu)選的是,所述鎖定裝置在所述輪子被組裝的輻條松弛狀態(tài)下防 止所述抵接表面遠離所述止動表面的位移。優(yōu)選的是,上述輪轂各自或結合起來具有以上參照本發(fā)明的輪子 的輪轂所描述的所有結構和功能特征。具體而言,優(yōu)選的是,上述第一止動表面適于在所述輪子被組裝 的輻條張緊狀態(tài)下抵靠著所述輻條的所述抵接表面起作用,以防止所 述輻條在所述輪子的所述輪圈的方向上的位移。優(yōu)選的是,所述鎖定裝置在所述輪轂體部內(nèi)定位在相對于上述第 一止動表面的徑向外部位置處。在所述輪轂的第一實施例中,所述鎖定裝置限定在每個支座的內(nèi)側(cè)表面上。在此情形下,優(yōu)選的是,所述側(cè)表面在所述支座的至少一個第一 橫截面內(nèi)限定一區(qū)域,該區(qū)域沿著至少一個預定的橫向方向具有比所 述相同表面在更加靠近所述止動表面的第二橫截面內(nèi)限定的區(qū)域的延 伸度大的延伸度。更加優(yōu)選的是,由所述支座的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橫截面內(nèi)的所述 側(cè)表面限定的區(qū)域沿著與上述預定橫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具有比所述支 座的上述至少一個鄰近的第二橫截面的延伸度短的延伸度。在所述輪轂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輪穀體大致為管狀,并包 括環(huán)狀的中央部分,并在其相對的端部的至少一個端部處包括多個從 上述中央部分徑向突出的輻條連接部分,其中所述至少一個支座形成 在輻條連接部分上。在本發(fā)明的輪子的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每個支座都形成在相應的 輻條連接部分上。優(yōu)選的是,所述輪子在此情形下是用于具有v形制 動器的自行車的前輪。在本發(fā)明的輪子的一個不同實施例中,至少一個輻條連接部分包 括至少兩個支座。這樣的支座優(yōu)選形成在所述輻條連接部分的相對側(cè) 上。優(yōu)選的是,所述輪子在此情形下為用于具有V形制動器的自行車 的后輪,而在此情形下,具有兩個支座的所述輻條連接部分設置在所 述輪轂的安裝有鏈輪組件的一側(cè),所述輪子或者是用于具有盤式制動 器的自行車的前輪或后輪,而在此情形下,具有兩個支座的所述輻條 連接部分設置在所述輪轂的兩側(cè),且輻條的數(shù)量是所述輪轂的安裝有 盤(在前輪的情況下)或安裝有鏈輪組件(在后輪的情況下)的一側(cè) 上的輻條數(shù)量的兩倍。優(yōu)選的是,每個支座都包括用于所述輪子的組裝步驟中所述輻條 的所述端部的插入的第一開口,以及用于所述輻條在所述輪子被組裝 的結構中從所述輪轂通過而到達所述輪圈的第二開口,所述第一開口 和第二開口通過狹縫而彼此連通,所述狹縫的至少一個尺寸小于所述 第一開口的尺寸。更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一開口和所述狹縫形成在所述輻條連接部分 的前端表面上,且所述狹縫與所述輻條的所述第一端部的容納腔連通, 所述容納腔在在所述輻條連接部分中形成在所述第一開口和所述第二 開口之間,所述輻條的所述端部的所述容納腔具有抵靠著所述輻條的 所述端部起作用以防止所述輻條沿著與所述輪轂的所述旋轉(zhuǎn)軸線平行 的方向位移的第一內(nèi)側(cè)表面部分,以及抵靠著所述輻條的所述端部起 作用以防止所述輻條朝所述輪圈位移的第二內(nèi)側(cè)表面部分。更加優(yōu)選的是,上述腔包括鄰近所述第一開口的第一腔部分,以 及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腔部分且相對于所述第一腔部分限定在所述第一 開口相對側(cè)上的第二腔部分。在此情況下,上述第一內(nèi)側(cè)表面部分限 定在所述第一腔部分內(nèi),而所述第二內(nèi)側(cè)表面部分限定在所述第一和 所述第二腔部分之間的交界處。上述腔在相應的輻條連接部分中沿著相對于所述輪轂的所述旋轉(zhuǎn) 軸線傾斜預定角度的方向徑向延伸,該角度是所述輪子的外傾角。在所述輪轂的一個可選實施例中,所述鎖定裝置與所述輪轂體相 關,并優(yōu)選包括卡簧,該卡簧容納在形成于所述大致呈管狀的輪轂體 的前端表面上的喉部內(nèi),并從所述喉部突出,從而限定用于所述輻條 的所述端部的所述自由端表面的抵接表面。在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組裝自行車輪子的方 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多根輻條;將每根輻條的第一自由端部分與輪轂相關聯(lián); 將每根輻條的第二自由端部分與輪圈相關聯(lián); 將所述輻條張緊至預定的張力值;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將每根輻條的第一自由端部分與輪轂相關 聯(lián)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將所述第一自由端部分插入形成在所述輪轂內(nèi)的支座內(nèi),直到所 述自由端部分抵靠所述支座的內(nèi)表面;在和所述輪圈相交的平面內(nèi)繞通過所述第一自由端部分的旋轉(zhuǎn)軸 線旋轉(zhuǎn)所述輻條,直到所述輻條的第一端部分抵靠所述輪轂的止動表 面。可對本發(fā)明的所述輪子的組裝執(zhí)行上述方法。例如為了將直頭輻條安裝在形成于所述輪轂的前端表面上的支座 內(nèi)或者將彎頭輻條安裝在由在所述輪轂的前端表面上具有開口的通孔 所限定的支座內(nèi),上述旋轉(zhuǎn)優(yōu)選發(fā)生在與所述輪子的中平面大致垂直 的平面內(nèi)。在用于對在所述輪轂的自由端部分上具有的輻條的數(shù)量是所述輪 轂的相對自由端部分的輻條數(shù)量的兩倍的輪子進行組裝的具體實施例 中,將所述輻條的第一自由端部分與所述輪轂相關聯(lián)的所述步驟包括 以下步驟-在輻條連接部分的第一側(cè)將至少一根輻條與所述輪轂相關聯(lián),該 輻條連接部分形成在所述輪轂內(nèi)形成在其第一自由端部分處;在所述輻條連接部分的與所述第一側(cè)相對的第二側(cè)處將至少一根 輻條與所述輪轂相關聯(lián);在所述輪轂的與所述第一自由端部分相對的第二自由端部分處將 至少一根輻條與所述輪轂相關聯(lián)。有利的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可通過上述旋轉(zhuǎn)將所有的輻條安裝在 所述輪轂上。


      從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一些優(yōu)選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中將更加 清楚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在附圖中圖1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輪子的示意性前視圖; 圖2為圖1的輪子的側(cè)視圖;圖3為圖1的輪子沿著平面III一III的放大剖視圖; 圖4示出了將輻條安裝在圖1的輪子中的步驟; 圖5為圖1的輪子的輪轂的透視圖;圖6為圖1的輪子的輪轂一輻條聯(lián)接區(qū)域的一部分的放大前視圖; 圖7和圖8分別為圖1的輪子的輻條的前視圖和側(cè)視圖; 圖9為用于連接到圖1的輪子的輻條的輪轂的端部的放大視圖; 圖10、圖ll和圖12為圖7和圖8的輻條分別沿著平面IX、 X和 XI的橫截面圖;圖13、圖14和圖15示出了圖7和圖8的輻條組裝在圖1的輪子的輪轂中的步驟;圖i6為圖1的輪子的一部分沿著圖14的平面XV的剖視圖;圖17至圖23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輪子的輻條一輪轂聯(lián)接的可選實施例;圖24為本發(fā)明的輪子的不同實施例的透視圖; 圖25為從第一觀察點觀察的圖24的輪子的輪轂一輻條聯(lián)接區(qū)域 的放大透視圖;圖26為從與該第一觀察點相對的第二觀察點觀察的圖24的輪子 的輪轂一輻條聯(lián)接區(qū)域的放大透視圖;圖27為本發(fā)明輪子的另一不同實施例的輪轂一輻條聯(lián)接區(qū)域的一 部分的放大透視圖;圖28為與圖15類似但是作為本發(fā)明可選實施例的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圖2和圖4中,以1表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輪子的第一實施例。 這樣的輪子具體而言是具有V形制動器的自行車的前輪。這里,術語 V形制動器是與盤式制動器不同的各種傳統(tǒng)制動器的統(tǒng)稱。輪子1包括輪圈2、輪轂3和多個輻條5,每根輻條5都具有用于 與輪轂3聯(lián)接的端部10以及用于與輪圈2聯(lián)接的端部15。輻條5在包括輪轂3的旋轉(zhuǎn)軸M的相應平面內(nèi)從輪轂3朝輪圈2 延伸,具體而言相對于輪轂3沿著徑向方向延伸。輻條5和輪圈2之間的聯(lián)接是通過本領域內(nèi)公知的方法進行的, 例如通過螺紋接頭20,該螺紋接頭20與端部15的用來與輪圈2聯(lián)接 的自由端相關聯(lián)(圖3)。螺紋接頭20構成輻條5的止動頭部,在輻 條張緊的狀態(tài)下,該止動頭部抵靠輪圈2的底部,但是它不會防止輻 條5在與張緊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相對于輪圈2的可能位移。然而,不 排除輻條和輪圈之間的這樣一種聯(lián)接方式,即,輻條的與輪圈相聯(lián)接 的端部被鎖定而不能相對于輪圈在兩個方向滑動,這例如出現(xiàn)在輻條 直接旋入到輪圈中的情況中。圖6和圖13至圖16詳細示出了輪轂3和輻條5之間的聯(lián)接區(qū)域, 而在圖5中示出了整個輪轂3。參照這些附圖,輪轂3包括具有環(huán)形中 央部分14的大致管狀體4,并且在其相對的自由端部處包括多個輻條 連接部分60,所述輻條連接部分從該環(huán)形中央部分14徑向延伸。在每 個輻條連接部分60中形成有相應的聯(lián)接支座25,該聯(lián)接支座中插入有 輻條5的用于與輪轂10相聯(lián)接的端部10。圖7至圖12詳細示出了圖1的輪子的輻條5。每個輻條5都包括 細長體6,其沿著縱向軸線X延伸并具有優(yōu)選為扁平形的中央?yún)^(qū)域35; 螺紋部分38,其位于用于與輪圈2聯(lián)接的端部15,用于旋入到螺紋接頭20內(nèi);以及頭部30,其位于用于與輪轂3聯(lián)接的端部10。具體而言,這些是直頭輻條,即,在該輻條中,頭部30沿著縱向軸線X同軸延伸至輻條的細長體6。頭部30包括抵接表面31,在輻條張緊的狀態(tài)下,該抵接表面31 與相應聯(lián)接支座25的內(nèi)表面53 (圖13至圖16)接觸。表面53的形 狀與抵接表面31的形狀相匹配,并構成輻條的止動表面,從某種意義 上說,其防止了輻條5相對于輪轂3沿牽引方向任何可能的位移。頭部30還包括與抵接表面31相對的表面32;這一表面不會與輪 轂的任何表面接觸。頭部30優(yōu)選是錐形的,并通過頸部40結合到中央部分35上???從圖7、圖9和圖10清楚地看到,在頸部40和中間部分35之間布置 有結合部分45,該結合部分45包括至少一個垂直于軸線X的截面46, 該截面46以不同于頸部40的截面41的方式側(cè)向延伸。具體而言,截 面46在垂直于軸線X的至少一個方向D上延伸得更遠。在所示的具體 情況下,截面的不同是由于頸部40在方向D上是扁平的而結合部分 45在垂直于D的方向上是扁平的的緣故。結合部分45由側(cè)表面47限 定,在從前方看輻條5時,該側(cè)表面以面向頭部30的楔形傾斜,在從 側(cè)面看輻條5時,該側(cè)表面以面向結合部分45的楔形傾斜。在上述實施例中,頸部40的橫截面在每一點處都與橫截面41相 同,從而可在頸部40和結合部分45之間的交界部分處識別到理論上 的不連續(xù)線48 (圖9),該不連續(xù)正是由于橫截面的變化而產(chǎn)生的。每個輻條5還包括頸部40和頭部30之間的理論分界線49。在圖16中,可看到輻條5的理論線48和49之間的距離是如何與支座25在輪轂3的外表面51與內(nèi)表面53之間的徑向延伸度H相對應 的。然而,不排除所述兩條理論線48和49重合的可能性,在該情況 下,輻條沒有頸部,且支座的徑向延伸度H為零?,F(xiàn)在再次參照圖6和圖13至圖16,輪轂3的聯(lián)接支座25通過狹 縫52和通孔62與外部連通,所述狹縫52和通孔62都在輪轂3中沿 著其軸線M方向從輻條連接部分60的前外表面64開始延伸。孔62形成于相對于狹縫52的徑向內(nèi)部位置處,并通過所述狹縫 52與開口 63連通,該開口 63形成在輻條連接部分60的徑向外表面 51上,并適于在輪子被組裝的結構中允許輻條5從輪轂3通過而到達 輪圈2。支座25從而沿著輪轂的徑向方向朝外部敞開,并沿著軸線M 方向朝輪轂3的前端表面敞開。在輪子1的組裝步驟中,支座25通過所述孔62和狹縫52容納輻 條5,稍后將對此做更詳細的說明。具體而言,孔62的尺寸足以通過 頭部30,而狹縫52的尺寸足以通過頸部40但不能通過頭部30。每個支座25都包括較大腔65和較小腔68,該較大腔至少部分由 與輻條5的頭部30相匹配的內(nèi)表面53限定,并且尺寸足以容納該頭 部30,該較小腔具有比腔65小的截面,且其尺寸足以容納輻條5的頸 部40。該較大腔65從而沿著輪轂3的徑向方向布置在孔62和較小腔 68之間。腔65和68都在軸向上(關于輪轂的旋轉(zhuǎn)軸線M而言)位于狹縫 52后面,從而當輻條5被插入到支座25內(nèi)且受到牽引時,較大腔65 的側(cè)表面70的一部分(圖13和圖15)會防止輻條5沿著輪轂的軸線 M的方向滑脫支座25,而在較大腔65和較小腔68之間的交界處限定 的止動表面53沿著牽引方向保持輻條的頭部30。另一方面,較大腔 65沒有表面阻止頭部30沿著與牽引方向相反的方向、即遠離支座25的止動表面53的方向滑動。支座25在用來容納頸部40的區(qū)域中的外周尺寸稍大于頸部40的 尺寸,從而可更容易地將輻條5的端部10定位在支座25中,這將在 下文中說明得更清楚。優(yōu)選的是,較小腔68為狹縫52的延伸,因此,具有矩形截面的 頸部40不能繞其自身的軸線X旋轉(zhuǎn)。每個支座25的腔65和68根據(jù)徑向軸線Y延伸,該徑向軸線Y 在安裝結構(圖15)中與對應輻條5的軸線X重合,并相對于輪轂3 的軸線M傾斜角度"(圖13),該角度a與輪子1的外傾角相等。在圖4、圖12、圖13和圖14示出的輪子1的組裝步驟中,將輻 條5的頭部30插入到孔62中(圖4、圖13和圖14)。從而將頭部30 插入到較大腔65內(nèi),直到其抵接內(nèi)表面53。此時,使輻條5依照箭頭 Z旋轉(zhuǎn),直到頸部40定位在通過狹縫52的較小腔68中。該旋轉(zhuǎn)發(fā)生 在與輪子1的中平面P垂直的平面C內(nèi),并與圖4和圖14中的紙平面 重合。當輻條5處于其用于與輪圈2聯(lián)接的端部15在輪圈2處的位置 時,旋轉(zhuǎn)停止。此時,輻條5處于頭部30的表面31抵靠支座25的內(nèi) 表面53的結構中。輻條從而通過螺紋接頭20鎖定在輪圈2上;具體 而言,螺紋接頭20被旋入到輻條的端部15的自由端上,直到輻條5 達到預定的張力值。有利的是,支座25用來容納頸部40的區(qū)域中的外周尺寸稍大于 頸部40的尺寸這一事實使得即使在端部10相對于自行車的中平面傾 斜一較小角度時,也可容易地將輻條5的端部10插入到支座25內(nèi), 從而減小了為了完成端部10在支座25內(nèi)的定位而要在旋轉(zhuǎn)期間轉(zhuǎn)過 的角度。事實上,在此情況下,頸部40能容易地穿入到狹縫52內(nèi)。支座25在較小腔68處的內(nèi)表面以及在較大腔65與較小腔68之 間的交界中的止動表面53的內(nèi)表面具有與頸部40的側(cè)表面的形狀和 輻條5的抵接表面的形狀相匹配的形狀。具體而言,支座25的內(nèi)側(cè)表 面在較小腔68的支座25的至少一個第一橫截面內(nèi)限定了這樣一個區(qū) 域,該區(qū)域沿著至少一個預定的橫向方向具有比由同一側(cè)表面在更靠 近孔62的第二橫截面內(nèi)限定的區(qū)域的延伸度大的延伸度,且沿著與上 述預定橫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具有比上述至少一個第二橫截面的延伸度 小的延伸度。由于輻條5和支座25的相對大小,從而上述旋轉(zhuǎn)是輻條5被允許 進行的唯一組裝運動,并且該運動是繞位于頭部30中的旋轉(zhuǎn)中心A(圖 14)進行的。由于頸部40和較小腔68沿著軸線X和Y的尺寸一致, 從而當頭部30的抵接表面31與較大腔65的內(nèi)表面53接觸時,理論 上的不連續(xù)線48定位在外表面51處,而輻條的結合部分45布置在輪 轂的支座25外。在此情況下,結合部分45的側(cè)表面47通過具有各自 橫截面的不同延伸部抵靠輻條連接部分60的外表面51,從而防止了輻 條5在軸線Y方向上朝輪轂3的軸線M滑動。輻條連接部分60的外 表面51從而在與牽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起到了輻條5的止動表面的作 用,并在松弛輻條的狀況下防止了輻條5的抵接表面31在松弛輻條的 情況下運動離開支座25的內(nèi)表面53。以上所述的只是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事實上存在許多不同的 實施例。以下將僅描述這些不同實施例中的一些,其中用相同的附圖 標記表示與上述元件相對應的那些元件。在圖17中表示的輻條5和輪轂3與至此描述和示出的輻條和輪轂 的不同之處僅在于,輻條的頭部30以及限定支座25的較大腔65的匹 配表面53是球形的。理論上的不連續(xù)線48限定在輻條5的頸部40和 中間部分35之間的臺階處。該臺階48在輻條5的張緊狀態(tài)下抵靠輻 條連接部分60的外表面51,而球形頭部抵靠支座25的匹配球形表面53。支座25相對于輪轂的旋轉(zhuǎn)軸M傾斜角度",從而限定臺階48的 表面51a也相對于輻條5的軸線X傾斜相同的角度。另一方面,輪轂 的外表面51與輪轂的旋轉(zhuǎn)軸M平行。另一方面,在圖21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不同實施例,其中輻條與參 照圖l至圖16所描述和所示出的輻條的不同之處僅在于,設置有從輻 條的細長體6的側(cè)表面?zhèn)认蛏斐龅脑?8來代替結合部分45,在此情 況下,所述側(cè)表面為柱形表面。該元件48抵靠著輻條連接部分60的 外側(cè)表面54起作用,并構成輻條相對于輪轂的鎖定元件,從而在松弛 輻條的情況下防止輻條在與牽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位移。圖21的不同實施例與參照圖1至圖16所描述和示出的實施例的 不同之處還在于,輪轂3的支座25的軸線Y相對于輪轂3的軸線M 不是徑向的,而是傾斜的,因此,在輪子被組裝的結構中,輻條5在 不包含輪轂的旋轉(zhuǎn)軸線M的平面內(nèi)延伸。具體而言,支座25的軸線Y 在輪子的前平面F內(nèi)具有相對于通過孔62的中心的徑向平面的傾角^。圖21的輻條在相應輪轂內(nèi)的組裝是以與參照圖13至圖15所描述 的方式完全相同的方式進行的。圖22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該實施例與圖1至圖16的實 施例的不同之處僅在于,輻條5的側(cè)表面47不是抵靠輪轂3的外表面 51,而是抵靠限定在支座25內(nèi)的側(cè)表面47a。該側(cè)表面47a的形狀與 輻條5的結合部分45的側(cè)表面47的形狀相匹配,從而在其截面處限 定一區(qū)域,該區(qū)域在沿著至少一個預定的橫向方向上的延伸度比由相 同表面在相鄰的的第二徑向內(nèi)截面中限定的區(qū)域的延伸度大。輻條5 的結合部分45的側(cè)表面47與支座25的內(nèi)表面47a之間的聯(lián)接是這樣 的,在松弛輻條5的情況下,輻條5不能在與牽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在支座25中運動。然而應指出的是,在該實施例中,支座25的表面 47a位于止動表面53沿著輻條的理想牽引線徑向外部的位置處。圖19和圖20示出了本發(fā)明的應用到彎頭輻條5,即應用到其中用 于連接到輪轂上的端部相對于縱向軸線X傾斜預定角度的輻條上的示 例性實施例。在此情形下,支座25由通過狹縫52與外部連通的單個 腔68構成。頭部30包括頸部40的折疊部,并且在其一端處具有擴寬 部30a,該擴寬部30a??吭谳棗l連接部分60的外表面53上,從而防 止側(cè)向滑動。通過形成在輻條5的側(cè)外表面上從而抵靠輪轂的輻條連 接部分60的徑向外表面51的突出元件48來防止從狹縫52沿著方向I 的滑動。輻條連接部分60的外表面還具有圓形部分61 (該圓形部分也 可例如用傾斜部分替代),該圓形部分使得元件48在相對于輪子的中 平面P的旋轉(zhuǎn)R結束時抵靠輻條連接部分60的外表面51。在組裝步驟中,頭部30沿著方向I插入到狹縫52內(nèi),直到其定 位在支座25內(nèi),然后按照箭頭R相對于輪子的中平面P旋轉(zhuǎn)輻條5, 直到其能鎖定在輪圈上為止。輻條的旋轉(zhuǎn)發(fā)生在與輪子的中平面P大 致垂直的平面內(nèi)。圖18示出了另一實施例,其中,輻條5是直線形的,具有柱形頭 部,并插入到支座25內(nèi),該支座25包括位于輪轂3的杯形端部3a內(nèi) 的柱形孔。輻條和支座相對于輪轂的軸線M定向在徑向方向,且在輪 轂3的喉部102內(nèi)布置有卡簧(Seeger ring) 100,該卡簧100抵靠著 頭部30的端面32起作用,以防止輻條5沿著徑向方向滑離支座25。圖23示出了另一實施例,該實施例與圖18的實施例的不同之處 基本上在于輪轂3和輻條5的形狀。具體而言,輪穀具有與圖1至圖 16的實施例的支座相同的支座25, SP,這些支座形成在從輪轂的環(huán)形 中央部分徑向突出的輻條連接部分60中并具有孔62和狹縫(在圖中 不可見)。圖18和圖23的實施例都具有的特征在于,作為在輻條內(nèi)形成的 鎖定裝置的可選方案(有可能是除了在輻條內(nèi)形成的鎖定裝置之外), 與輪轂相關聯(lián)地防止輻條在與張緊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沿著軸線X滑動 的鎖定裝置。圖24至圖26示出了本發(fā)明的輪子1的另一實施例。具體而言, 其涉及到具有V形制動器的自行車后輪。該實施例的輪轂3與圖5的 輪轂的不同之處僅在于,該輪轂在其安裝有鏈輪組件的自由端部3a處 具有輻條連接部分60,每個輻條連接部分都包括形成在該輻條連接部 分60的相對側(cè)的兩個支座25a、 25b (具體參見圖25和圖26,它們從 兩個相對的角度示出了輪轂3)。支座25a、 25b與圖21中的支座一樣 定向在非徑向方向上。具體而言,每個輻條連接部分60的所述兩個支 座25a、 25b定向在相對于輻條連接部分60的徑向?qū)ΨQ平面的相對側(cè)。 在輪轂3的與安裝有鏈輪組件的端部相對的自由端部處,以與參照圖5 所示出和描述的方式完全類似的方式構造了輪轂3。應注意到,在輪轂 的其上安裝有鏈輪組件的一側(cè)設置的支座的數(shù)量是在輪轂的相對側(cè)設 置的支座的數(shù)量的兩倍。圖27示出了本發(fā)明的輪子1的另一實施例的輻條一輪轂聯(lián)接區(qū) 域。具體而言,其涉及到具有盤式制動器的自行車前輪。該實施例的 輪轂3與圖24至圖26的輪轂的不同之處僅在于,其在兩個自由端部 具有輻條連接部分60,每個輻條連接部分都包括形成在該輻條連接部 分60的相對側(cè)的兩個支座25a、 25b。盤式制動器安裝在設有六個徑向 突出部分91的連接構件90上。應注意到,在輪轂的其上安裝有盤式 制動器的一側(cè)設置的輻條的數(shù)量(因此,還有支座25的數(shù)量)是在輪 轂的相對側(cè)設置的輻條的數(shù)量的兩倍。在圖24至圖27的實施例中,將輻條5組裝到輪轂3上是以與參 照圖1至圖16所描述的方式完全相同的方式進行的。具體而言,輻條5首先安裝在輪轂的為每個輻條連接部分60設有兩個支座25a、 25b的 端部3a上。該端部是其裝有鏈輪組件或盤式制動器的端部。之后,將 輻條5安裝在輪轂3的相對端部上。在將所有輻條5固定到輪轂3上 之后,將輻條5固定到輪圈2上;由于輻條不能滑離輪轂3,這是可以 實現(xiàn)的。圖28示出了本發(fā)明的一可選實施例,其中,輻條5的理論上的不 連續(xù)線48不防止抵接表面31在輻條的松弛狀態(tài)下遠離所述第一止動 表面53的位移。不同的是,其只是限制該位移。具體而言,理論上的 不連續(xù)線48和49之間的距離H'小于徑向開口 63和孔62之間的距離 H",從而輻條5的位移被這樣限制,即,端部10不能脫離孔62。這是 由于即使輻條不張緊,也能通過支座25的側(cè)表面70防止頭部30沿 著與輪轂的旋轉(zhuǎn)軸線平行的方向運動。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就實現(xiàn)防止輻條朝著輪轂發(fā)生位 移的鎖定裝置以及輪轂的結構而言,可組合以上所示出和描述的各種 解決方案。
      權利要求
      1.一種自行車輪子(1),包括輪轂(3),該輪轂繞旋轉(zhuǎn)軸線(M)旋轉(zhuǎn);輪圈(2);以及在所述輪轂(3)和所述輪圈(2)之間延伸的多根輻條(5),所述輻條(5)中的至少一根包括沿著縱向軸線(M)延伸的細長體(6),并且具有與所述輪轂(3)聯(lián)接的第一端部(10)以及與所述輪圈(2)聯(lián)接的第二端部(15),其中,所述第一端部(10)包括抵接表面(31),所述抵接表面(31)在所述輻條的張緊狀態(tài)下與所述輪轂(3)的第一止動表面(53)接觸;以及與所述抵接表面(31)基本相對且不與所述輪轂接觸的表面(32),所述輪子的特征在于,其包括所述輻條相對于所述輪轂的鎖定裝置(48,100),所述鎖定裝置適于在所述輻條的松弛狀態(tài)下限制所述抵接表面(31)遠離所述第一止動表面(53)的位移。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鎖定裝置(48、 100)在所述輻條的松弛狀態(tài)下防止所述抵接表面(31)遠離所述第一 止動表面(53)的位移。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抵接表面(31) 在所述輻條的張緊狀態(tài)下作用在所述第一止動表面(53)上,以防止 所述輻條(5)朝向所述輪圈(2)的位移。
      4. 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輻條 (5)中的至少一些在包含所述旋轉(zhuǎn)軸線(M)的相應平面中從所述輪轂(3)朝向所述輪圈(2)延伸。
      5. 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福條 (5)中的至少一些在不包含所述旋轉(zhuǎn)軸線(M)的相應平面中從所述輪轂(3)朝向所述輪圈(2)延伸。
      6. 根據(jù)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鎖定裝置(48)限定在所述細長體(6)上,并與所述輪轂(3)的第二止 動表面(51、 47a、 54)相配合。
      7. 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第一端部(10) 容納在形成于所述輪轂(3)中的相應支座(25)中,并且所述鎖定裝 置(48)限定在靠近所述第一端部(10)的所述細長體(6)的鎖定部 分(45)中。
      8.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鎖定部分(45) 布置在所述支座(25)夕卜,并且所述第二止動表面為所述輪轂(3)的 外表面(51、 54)。
      9. 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鎖定部分(47) 至少部分地容納在所述支座(25)中,并且所述第二止動表面為所述 支座(25)的內(nèi)表面(47a)。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7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鎖 定裝置(48)由所述鎖定部分(45)的至少一個橫截面限定,所述橫 截面沿著至少一個預定橫向方向具有比所述第一端部(10)的至少一 個橫截面的延伸度大的延伸度。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IO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鎖定部分(45) 的所述至少一個橫截面沿著與所述預定橫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具有比所 述第一端部(10)的所述至少一個橫截面的延伸度短的延伸度。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鎖定裝置(48) 由從所述細長體(6)側(cè)向突出的元件限定。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3支座(25)和所述輻條(5)成形為使得在所述輪子的組裝步驟中,通 過使所述輻條(5)繞通過所述輻條(5)的所述第一端部(10)的自 由端的旋轉(zhuǎn)軸線相對于所述支座(25)旋轉(zhuǎn),所述鎖定裝置(48)抵 接所述第二止動表面(51、 47a、 54)。
      14. 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第一端部(10) 沿著所述縱向軸線(X)延伸,并且所述旋轉(zhuǎn)發(fā)生在與所述輪子的中平 面(P)大致垂直的平面中。
      15. 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第一端部(10) 沿著相對于所述縱向軸線(X)傾斜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旋轉(zhuǎn)發(fā)生在 與所述輪子的中平面(P)基本垂直的平面中。
      16. 根據(jù)權利要求6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 輪轂(3)包括環(huán)形中央部分(14)以及從所述中央部分(14)徑向突 出的多個輻條連接部分(60),其中,每個支座(25)形成在所述輪 轂(3)的輻條連接部分(60)上。
      17. 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輪子(1),其中每個支座(25)形 成在相應的輻條連接部分(60)上。
      18. 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輪子(1),其中至少一個輻條連接 部分(60)包括至少兩個支座(25a、 25b)。
      19. 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至少兩個支座 (25a、 25b)形成在所述輻條連接部分(60)的相對側(cè)上。
      20. 根據(jù)權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項所述的輪子(1),其中每個 支座(25)包括第一開口 (62),用于在所述輪子的組裝步驟中插 入所述輻條(5)的所述第一端部(10);以及第二開口 (63),用于在所述輪子被組裝的結構中所述輻條(5)從所述輪轂(3)通過而到達所述輪圈(2),所述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 (62、 63)通過狹縫(52) 而彼此連通,所述狹縫(52)的至少一個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開口 (62) 的尺寸。
      21. 根據(jù)權利要求20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第一開口 (62) 和所述狹縫(52)形成在所述輻條連接部分(60)的前端表面(64) 上,并且其中所述狹縫(52)與輻條的所述第一端部(10)的容納腔(65、 68)連通,所述容納腔(65、 68)形成在所述輻條連接部分(60) 中在所述第一開口 (62)和所述第二開口 (63)之間,所述容納腔(65、 68)具有第一內(nèi)側(cè)表面部分(70),所述第一內(nèi)側(cè)表面部分(70) 抵靠著輻條的所述第一端部(10)起作用,以防止所述輻條(5)沿著 與所述輪轂(3)的旋轉(zhuǎn)軸線(M)平行的方向的位移;以及第二內(nèi)側(cè) 表面部分(53),所述第二內(nèi)側(cè)表面部分(53)抵靠著輻條的所述第 一端部(10)起作用,以防止所述輻條(5)朝向所述輪圈(2)的位 移。
      22. 根據(jù)權利要求21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腔(65、 68) 包括第一腔部分(65),所述第一腔部分(65)鄰近所述第一開口(62);以及第二腔部分(68),所述第二腔部分(68)的尺寸小于 所述第一腔部分(65)的尺寸,并且所述第二腔部分(68)相對于所 述第一腔部分(65)限定在與所述第一開口 (62)相對側(cè)上,其中, 所述第一內(nèi)側(cè)表面部分(70)限定在所述第一腔部分(65)中,并且 所述第二內(nèi)側(cè)表面部分(53)限定在所述第一腔部分和第二腔部分(65、 68)之間的交界處。
      23. 根據(jù)權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腔(65、 68)在所述輻條連接部分(60)中沿著相對于所述輪轂(3)的旋轉(zhuǎn)軸 線(M)傾斜預定角度(")的方向徑向延伸。
      24.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鎖 定裝置(100)與所述輪轂(3)的體部(4)相關聯(lián),并且與所述輻條(5)的所述第一端部(10)的自由端表面(32)相配合。
      25. 根據(jù)權利要求24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鎖定裝置包括 卡簧(100),該卡簧(100)容納在形成于所述輪轂(3)的前端表面 上的喉部(102)中,并從所述喉部(102)突出,從而限定用于所述 輻條(5)的所述第一端部(10)的所述自由端表面(32)的抵接表面。
      26.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輪子(1),其中所述第一端部(10) 容納在形成于所述輪轂(3)中的相應支座(25)中,并且所述鎖定裝 置(48)限制位移,使得所述端部(10)不脫離所述支座(25)。
      27. —種用于自行車輪子的輻條(5),該輻條包括沿著縱向軸線 (X)延伸的細長體(6),并且具有用于與自行車的輪轂(3)聯(lián)接的第一端部(10)和用于與自行車的輪圈(2)聯(lián)接的第二端部(15), 其中,所述第一端部(10)包括抵接表面(31),該抵接表面適于在 所述輪子被組裝的輻條的張緊狀態(tài)下與所述輪轂(3)的止動表面(53) 相接觸而起作用,所述輻條的特征在于,其包括輻條相對于所述輪轂 的鎖定裝置(48),所述鎖定裝置適于在所述輪子被組裝的輻條的松 弛狀態(tài)下限制所述抵接表面(31)遠離所述止動表面(53)的位移。
      28. 根據(jù)權利要求27所述的輻條(5),其中所述鎖定裝置(48) 在所述輪子被組裝的輻條的松弛狀態(tài)下防止所述抵接表面(31)遠離 所述止動表面(53)的位移。
      29. 根據(jù)權利要求27所述的輻條(5),其中所述抵接表面(31) 適于在所述輪子被組裝的輻條的張緊狀態(tài)下作用在所述輪轂的所述止 動表面(53)上,以防止所述輻條(5)朝向所述輪子(1)的所述輪 圈(2)的位移。
      30. 根據(jù)權利要求29所述的輻條(5),其中所述鎖定裝置(48) 限定在鄰近所述第一端部(10)的所述細長體(6)的鎖定部分(45) 的側(cè)表面(47)上。
      31. 根據(jù)權利要求30所述的輻條(5),其中所述鎖定裝置(48) 由所述鎖定部分(45)的至少一個橫截面限定,所述橫截面沿著至少 一個預定橫向方向具有比所述第一端部(10)的至少一個橫截面的延 伸度大的延伸度。
      32. 根據(jù)權利要求31所述的輻條(5),其中所述鎖定部分(45) 的所述至少一個橫截面沿著與所述預定橫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具有比所 述第一端部(10)的所述至少一個橫截面的延伸度短的延伸度。
      33. 根據(jù)權利要求30所述的輻條(5),其中所述鎖定裝置(48) 由從所述細長體(6)側(cè)向突出的元件限定。
      34. 根據(jù)權利要求29至33中任一項所述的輻條(5),其中所述 第一端部(10)沿著所述縱向軸線(X)延伸。
      35. 根據(jù)權利要求29至33中任一項所述的輻條(5),其中所述 第一端部(10)沿著相對于所述縱向軸線(X)傾斜的方向延伸。
      36. —種用于自行車輪子的輪轂(3),該輪轂(3)包括體部(4), 該體部具有用于容納輻條的相應端部(10)的至少一個支座(25), 所述至少一個支座包括第一止動表面(53),所述第一止動表面(53) 適于在所述輪子被組裝的輻條的張緊狀態(tài)下與輻條的相應端部(10) 的抵接表面(31)相接觸而起作用,其中,在所述第一止動表面(31) 的相對側(cè)上,輪轂體部(4)不會與輻條的所述端部(10)接觸,所述 輪轂的特征在于,其包括所述輻條相對于所述輪轂的鎖定裝置(51、47a、 54、 100),所述鎖定裝置適于在所述輪子被組裝的輻條的松弛狀 態(tài)下限制所述抵接表面(31)遠離所述止動表面(53)的位移。
      37. 根據(jù)權利要求34所述的輪轂(3),其中所述鎖定裝置(51、 47a、 54、 100)在所述輪子被組裝的輻條的松弛狀態(tài)下防止所述抵接表 面(31)遠離所述止動表面(53)的位移。
      38. 根據(jù)權利要求36所述的輪轂(3),其中所述第一止動表面 (53)適于在所述輪子被組裝的輻條的張緊狀態(tài)下作用在所述抵接表面(31)上,以防止所述輻條(5)在所述輪子的所述輪圈(2)的方 向上的位移。
      39. 根據(jù)權利要求36至38中任一項所述的輪轂(3),其中,所 述鎖定裝置(51、 47a、 54)位于所述體部(6)中在相對于所述第一止 動表面(31)的徑向外部位置中。
      40. 根據(jù)權利要求39所述的輪轂(3),其中所述鎖定裝置限定 在所述支座(25)的內(nèi)側(cè)表面(47a)上。
      41. 根據(jù)權利要求40所述的輪轂(3),其中所述側(cè)表面(47a) 在所述支座(25)的至少一個第一橫截面中限定一區(qū)域,該區(qū)域沿著 至少一個預定橫向方向具有比相同表面在更加靠近所述止動表面(53) 的第二橫截面中限定的區(qū)域的延伸度大的延伸度。
      42. 根據(jù)權利要求41所述的輪轂(3),其中由所述側(cè)表面(47a) 在所述支座(25)的所述至少一個第一橫截面中限定的區(qū)域沿著與所 述預定橫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具有比所述至少一個第二橫截面的延伸度 短的延伸度。
      43. 根據(jù)權利要求39至42中任一項所述的輪轂(3),其中所述體部(4)大致為管狀,并包括環(huán)狀中央部分(14),并在其相對端部(3a)的至少一個端部處包括從所述中央部分(14)徑向突出的多個輻 條連接部分(60),其中,所述至少一個支座(25)形成在輻條連接 部分(60)上。
      44. 根據(jù)權利要求43所述的輪轂(3),其中每個支座(25)形 成在相應的輻條連接部分(60)上。
      45. 根據(jù)權利要求43所述的輪轂(3),其中至少一個輻條連接 部分(60)包括至少兩個支座(25a、 25b)。
      46. 根據(jù)權利要求45所述的輪轂(3),其中所述至少兩個支座 (25a、 25b)形成在所述輻條連接部分(60)的相對側(cè)上。
      47. 根據(jù)權利要求43至46中任一項所述的輪轂(3),其中每個 支座(25)包括第一開口 (62),用于在所述輪子的組裝步驟中插 入所述輻條(5)的端部(10);以及第二開口 (63),用于在所述輪 子被組裝的結構中所述輻條(5)從所述輪轂(3)通過而到達所述輪 圈(2),所述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 (62、 63)通過狹縫(52)彼此連 通,所述狹縫(52)的至少一個尺寸小于所述第一開口 (62)的尺寸。
      48. 根據(jù)權利要求47所述的輪轂(3),其中所述第一開口 (62) 和所述狹縫(52)形成在所述輻條連接部分(60)的前端表面(64) 上,并且其中所述狹縫(52)與用于容納輻條的第一端部(10)的腔(65、 68)連通,所述腔形成在所述輻條連接部分(60)中在所述第 —開口 (62)和所述第二開口 (63)之間,所述容納腔(65、 68)具 有第一內(nèi)側(cè)表面部分(70),所述第一內(nèi)側(cè)表面部分(70)適于抵 靠著輻條的所述端部(10)起作用,以防止所述輻條(5)沿著與所述 輪轂(3)的旋轉(zhuǎn)軸線(M)平行的方向的位移;以及第二內(nèi)側(cè)表面部 分(53),所述第二內(nèi)側(cè)表面部分(53)適于抵靠著所述輻條(5)的所述端部(10)起作用,以防止所述輻條(5)朝向所述輪圈(2)的 位移。
      49. 根據(jù)權利要求48所述的輪轂(3),其中所述腔(65、 68) 包括第一腔部分(65),所述第一腔部分(65)鄰近所述第一開口(62) , 以及第二腔部分(68),所述第二腔部分(68)的尺寸小于 所述第一腔部分(65)的尺寸,并且相對于所述第一腔部分(65)限 定在與所述第一開口 (62)相對側(cè)上,其中,所述第一內(nèi)側(cè)表面部分 (70)限定在所述第一腔部分(65)中,并且所述第二內(nèi)側(cè)表面部分 (53)限定在所述第一腔部分和第二腔部分(65、 68)之間的交界處。
      50. 根據(jù)權利要求48或49所述的輪轂(3),其中所述腔(65、 68)在所述輻條連接部分(60)中沿著相對于所述輪轂(3)的旋轉(zhuǎn)軸 線(M)傾斜預定角度(")的方向徑向延伸。
      51. 根據(jù)權利要求37至39中任一項所述的輪轂(3),其中所述 鎖定裝置(100)與所述輪轂體部(4)相關聯(lián)。
      52. 根據(jù)權利要求51所述的輪轂(3),其中所述鎖定裝置包括 卡簧(100),該卡簧(100)容納在形成于輪轂體部(4)的前端表面 上的喉部(102)中,并從所述喉部(102)突出,從而限定用于所述 輻條(5)的所述端部(10)的自由端表面(32)的抵接表面。
      53. —種用于組裝自行車輪子(1)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多根輻條(5);-將每根輻條(5)的第一自由端部分(10)與輪轂(3)相關聯(lián); -將每根輻條(5)的第二自由端部分(15)與輪圈(2)相關聯(lián); -將所述輻條(5)張緊至預定的張緊值;其特征在于,將每根輻條(5)的第一自由端部分(10)與輪轂(3)相關聯(lián)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將所述第一自由端部分(10)插入形成在所述輪轂(3)中的支座(25)中,直到所述第一自由端部分抵靠所述支座(25)的內(nèi)表面(53);-繞通過所述第一自由端部分(10)的旋轉(zhuǎn)軸線在與所述輪圈(2) 相交的平面中旋轉(zhuǎn)所述輻條(5),直到輻條(10)的第一端部分抵靠 所述輪轂(3)的止動表面(53)。
      54. 根據(jù)權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旋轉(zhuǎn)發(fā)生在與所述輪 子(1)的中平面大致垂直的平面中。
      55. 根據(jù)權利要求53或54所述的方法,其中將所述輻條(5)的 第一自由端部分(10)與所述輪轂(3)相關聯(lián)的所述步驟包括以下步 驟-在輻條連接部分(60)的第一側(cè)處將至少一根輻條(5)與所述 輪轂(3)相關聯(lián),該輻條連接部分(60)形成在所述輪轂(3)中在 所述輪轂(3)的第一自由端部分(3a)處;-在所述輻條連接部分(60)的與所述第一側(cè)相對的第二側(cè)處將 至少一根輻條(5)與所述輪轂(3)相關聯(lián);-在所述輪轂(3)的與所述第一自由端部分(3a)相對的第二自 由端部分處將至少一根輻條(5)與所述輪轂(3)相關聯(lián)。
      全文摘要
      一種自行車輪子,包括輪轂(3)、輪圈和在所述輪轂與所述輪圈之間延伸的多個輻條(5)。每根輻條(5)包括與所述輪轂聯(lián)接的第一端部(10)以及與所述輪圈聯(lián)接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10)包括在所述輻條的張緊狀態(tài)下與所述輪轂的第一止動表面(53)接觸的抵接表面(31)。另一方面,與上述抵接表面大致相對的表面(32)不與所述輪轂接觸。所述輪子還包括所述輻條相對于所述輪轂的鎖定裝置(48),該鎖定裝置適于在所述輻條的松弛狀態(tài)下,例如在與不平或粗糙地面劇烈撞擊所發(fā)生的狀態(tài)下,防止或限制所述抵接表面遠離所述第一止動表面的位移。
      文檔編號B60B1/04GK101219628SQ20071019321
      公開日2008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1月20日
      發(fā)明者安德烈·布薩, 達維德·烏爾巴尼 申請人:坎培諾洛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