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及其工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座椅,所述座椅包括椅座、椅背;進一步包括:墊塊,所述墊塊可上下移動地設置在所述椅背上,用于適應不同人員脖頸的墊靠。本發(fā)明具有舒適、低成本等優(yōu)點,可廣泛應用在各類交通工具、影劇院中。
【專利說明】座椅及其工作方法【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座椅,特別涉及設有與人員脖頸相適應的墊塊的座椅及其工作方法?!颈尘凹夹g】
[0002]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汽車、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已成為外出的必備工具。在這些交通工具上,座椅一般包括椅座、椅背,部分椅背還可以前后調節(jié),以適應乘坐人員的不同坐姿。但,上述座椅都存在如下不足:
[0003]乘坐人員的頭、背靠在椅背上,而脖頸沒有墊靠,乘坐時間一長則脖頸感覺疲勞、酸痛,長此以往會影響乘坐人員的身體健康,如多數(shù)司機由于長期開車而落下頸椎疾??;還有,長途旅行人員由于疲乏而在座椅上休息時,頭會隨交通工具的顛簸、轉彎而左右晃動,影響休息。
【發(fā)明內容】
[0004]為了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方案中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舒適、健康、低成本的座椅。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0006]一種座椅,所述座椅包括椅座、椅背;所述座椅進一步包括:
[0007]墊塊,所述墊塊可上下移動地設置在所述椅背上,用于適應不同人員脖頸的墊靠。
[0008]根據(jù)上述的座椅,可選地,所述座椅進一步包括:
[0009]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用于將所述墊塊固定在所述椅背上。
[0010]根據(jù)上述的座椅,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部件是彈性部件,繞過所述椅背并固定在所述墊塊的兩端。
[0011 ] 根據(jù)上述的座椅,可選地,所述固定部件設置在滑軌上。
[0012]根據(jù)上述的座椅,優(yōu)選地,所述墊塊內填充氣體或柔性材料。
[0013]根據(jù)上述的座椅,可選地,所述墊塊上設有充氣口。
[0014]根據(jù)上述的座椅,可選地,所述墊塊的兩側具有與所述脖頸相適應的延伸部。
[0015]根據(jù)上述的座椅,可選地,所述表面具有弧度,與人員的脖頸相適應。
[0016]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上述座椅的工作方法,適應于不同人員的脖頸,舒適、健康。該發(fā)明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0017]根據(jù)上述任一座椅的工作方法,所述工作方法為:
[0018]人員根據(jù)自身身高、坐姿調整所述墊塊在椅背上的位置,使得所述墊塊適應所述人員的脖頸的墊靠。
[0019]根據(jù)上述的工作方法,可選地,調整墊塊內氣體的體積,從而調整所述人員的脖頸和椅背間的距離。
[0020]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的有益效果為:
[0021]1、舒適,設置在椅背上的可移動墊塊,適應于不同人員脖頸的墊靠,增加了乘坐人員乘坐的舒適度,有效地防止了頸椎病的發(fā)生,維護了司機等長期乘坐人員的身體健康;
[0022]墊塊兩端的延伸部限定了脖頸的移動范圍,進一步提高了人員休息時的舒適度;
[0023]2、低成本,僅需在椅背上添加可移動的墊塊即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參照附圖,本發(fā)明的公開內容將變得更易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這些附圖僅僅用于舉例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并非意在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構成限制。圖中:
[0025]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座椅的結構簡圖;
[0026]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墊塊的結構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圖1、2和以下說明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可選實施方式以教導本領域技術人員如何實施和再現(xiàn)本發(fā)明。為了教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已簡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規(guī)方面。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源自這些實施方式的變型或替換將在本發(fā)明的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下述特征能夠以各種方式組合以形成本發(fā)明的多個變型。由此,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選實施方式,而僅由權利要求和它們的等同物限定。
[0028]實施例1:
[0029]圖1示意性地給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座椅的結構簡圖,如圖1所示,所述座椅包括:
[0030]椅座11和椅背21,椅座11和椅背21是本領域的現(xiàn)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0031]墊塊31,所述墊塊31可上下移動地設置在所述椅背21上,形狀與人的脖頸相適應。
[0032]為了快速、簡便地固定所述墊塊,可選地,所述座椅進一步包括:
[0033]固定部件41,所述固定部件41用于將所述墊塊31固定在所述椅背21上。
[0034]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部件是彈性部件,如橡膠條,繞過所述椅背并固定在所述墊塊的兩端,并便于上下移動墊塊,以適應不同身高、坐姿的人。
[0035]為了方便地上下移動所述墊塊,可選地,所述固定部件設置在滑軌上。
[0036]為了增加人員脖頸的舒適程度,優(yōu)選地,所述墊塊采用柔性材料或填充氣體。
[0037]當墊塊內充有氣體時,為了適應不同人員的脖頸,可選地,所述墊塊上設有充氣口,以調節(jié)墊塊內氣體體積,從而調節(jié)脖頸到椅背的距離,進而增加舒適度。
[0038]圖2示意性地給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墊塊的結構簡圖,如圖2所示,為了防止人員的脖頸在墊塊31上左右晃動影響休息、駕駛,可選地,所述墊塊31的兩側具有與所述脖頸相適應的延伸部311,利用延伸部311去限定脖頸的左右移動范圍。
[0039]為了進一步提升舒適度,可選地,所述表面具有弧度,與人員的脖頸相適應。
[0040]上述座椅的工作方法,所述工作方法為:
[0041]人員根據(jù)自身身高、坐姿調整所述墊塊在椅背上的位置,使得所述墊塊適應所述人員的脖頸的墊靠。
[0042]當采用充氣墊塊時,可選地,調整墊塊內氣體的體積,從而調整所述人員的脖頸和椅背間的距離,增加人員的舒適度。
[0043]實施例2:
[0044]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座椅在交通工具中的應用例,如汽車、火車、輪船、飛機。
[0045]在該應用例中,墊塊采用柔性的塑料材質,設有充氣口,可利用嘴吹氣或充氣錘(如手動式血壓計中的采用的充氣錘)充氣,所述墊塊的兩端連接彈性較好的橡膠條,所述橡膠條繞在所述椅背上,從而固定所述墊塊并方便地上下移動。墊塊的兩側具有延伸部,用于限定脖頸的左右移動范圍。為了增加墊塊的美觀,墊塊內壁上具有卡通、風景畫等圖畫。
[0046]在使用過程中,乘坐人員根據(jù)自身身高、坐姿調整墊塊的高度,利用橡膠條的彈性上下移動墊塊;
[0047]待乘坐人員坐下后,利用充氣口調節(jié)墊塊內氣體的體積,從而調節(jié)乘坐人員脖頸和墊塊的匹配程度,即調節(jié)舒適程度;同時,延伸部限定了脖頸的左右晃動,便于長途旅行人員的休息。
[0048]根據(jù)本實施例2的座椅達到的益處在于:在椅背上設置便于人員脖頸墊靠的墊塊,再加上現(xiàn)有技術中的頭部支撐,共同增加了人員的舒適度,防止出現(xiàn)疲勞、酸痛感乃至由長時間乘坐而引發(fā)的頸椎病,維護了司機等長期乘坐座椅人員的身體健康;延伸部的設置利于提高長途旅行人員休息的舒適度。
[0049]實施例3:
[0050]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座椅在影劇院中的應用例。
[0051]在該應用例中,墊塊采用柔性的塑料材質,內部充有化纖或海綿或棉花等柔性材料,表明有弧度,以適應于觀看人員的脖頸。椅背的兩側設有導向桿,所述導向桿上設有固定用的連接部件,所述連接部件通過長度可調的帶子連接所述墊塊,當所述連接部件在所述導向桿上下上移動時,帶動所述墊塊上下移動,以適應不同觀看人員的需求。
[0052]在使用過程中,觀看人員根據(jù)自身身高、坐姿移動所述連接部件,連接部件在導向桿上上下移動,從而調整墊塊的高度,利用橡膠條的彈性上下移動墊塊。
[0053]根據(jù)本實施例3的座椅達到的益處在于:在椅背上設置便于人員脖頸墊靠的墊塊,增加了人員的舒適度,防止出現(xiàn)疲勞、酸痛感乃至由長時間乘坐而引發(fā)的頸椎病,維護了司機等長期乘坐座椅人員的身體健康。
【權利要求】
1.一種座椅,所述座椅包括椅座、椅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進一步包括: 墊塊,所述墊塊可上下移動地設置在所述椅背上,用于適應不同人員脖頸的墊靠。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進一步包括: 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用于將所述墊塊固定在所述椅背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是彈性部件,繞過所述椅背并固定在所述墊塊的兩端。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設置在滑軌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塊內填充氣體或柔性材料。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塊上設有充氣口。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塊的兩側具有與所述脖頸相適應的延伸部。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具有弧度,與人員的脖頸相適應。
9.根據(jù)權利要求1-8任一座椅的工作方法,所述工作方法為: 人員根據(jù)自身身高、坐姿調整所述墊塊在椅背上的位置,使得所述墊塊適應所述人員的脖頸的墊靠。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調整墊塊內氣體的體積,從而調整所述人員的脖頸和椅背間的距離。
【文檔編號】B60N2/48GK103625330SQ201310659485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1月28日
【發(fā)明者】陳亞鋒 申請人:陳亞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