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fā)動機安裝支架;尤其涉及一種發(fā)動機懸置安裝支架。
背景技術: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消費者對汽車功能性、燃油經濟性、整車成本等方面的要求不斷提升。高性能、輕量化、高精度、低成本的設計理念,成為產品在當今市場中保持競爭力的必要要求。然而,為保證發(fā)動機懸置安裝點的剛強度,傳統(tǒng)的發(fā)動機右懸置安裝點是由多個復雜支架組合而成。
參見圖1,對于要實現(xiàn)發(fā)動懸置安裝,主要的技術手段是在發(fā)動機上設置安裝凸耳,通過安裝凸耳與車身配合連接來實現(xiàn)對發(fā)動機的懸置安裝。常見的發(fā)動機4上安裝凸耳有三個,在車身上設置有三個與安裝凸耳配合連接三個支架,三個支架分別是位于發(fā)動機4前方的安裝前支架1、位于發(fā)動機4后方的安裝后支架2、以及連接在輪轂包上位于發(fā)動左側的安裝側支架3,三個安裝凸耳分別與安裝前支架1、安裝后支架2和安裝側支架3通過以面配合后固定連接。
上述現(xiàn)有的安裝前支架1、安裝后支架2和安裝側支架3三個支架分別獨立制造生產。為了滿足三個支架與三個安裝凸耳的連接配合精度,對三個支架相安裝位置精度要求較高。如此,會造成裝配精度要求較高的問題,同時使得工藝成本提高。因此如何在合理的提高安裝凸耳與發(fā)動機安裝支架的的安裝配合精度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發(fā)動機懸置安裝支架,目的在于解決目前多個發(fā)動機懸置支架與發(fā)動機安裝凸耳之間安裝精度低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發(fā)動機懸置安裝支架,包括與車身固定連接的支架本體,在所述支架本體上形成有多個安裝凸面,在安裝凸面上設有連接部,所述安裝凸面用于與安裝凸耳的面配合限位,所述連接部用于固定限制發(fā)動機。
進一步,在所述支架本體上的四周邊緣上設有翻折形成有連接翻邊,所述連接翻邊貼合車身輪廓面延伸;通過連接翻邊連接的結構簡單,穩(wěn)定性高。
進一步,所述固定連接為通過連接翻邊的焊接。
進一步,所述連接翻邊包括轂包翻邊和縱梁翻邊,所述轂包翻邊用于與輪轂所在處車身曲面的連接,所述縱梁翻邊用于與車身縱梁表面的連接。
進一步,所述安裝凸面包括前安裝凸面、后安裝凸面和側安裝凸面,在所述前安裝凸面、后安裝凸面和側安裝凸面上分別設置有螺紋連接部;螺紋連接結構簡單,安裝方便。
進一步,在所述前安裝凸面和所述后安裝凸面上的螺紋連接部為帶有內螺紋的螺母座,在所述側安裝凸面上的螺紋連接部為帶有外螺紋的螺紋桿。
進一步,在所述支架本體上開設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支架本體與車身的安裝定位;定位孔的設置能方便支架本體在車身上的安裝定位。
進一步,所述定位孔為兩個。
進一步,所述支架本體通過沖壓成型;沖壓成型的加工成型方式能夠減小分步加工帶來的制造加工誤差,提高制造安裝精度。
進一步,在所述支架本體上開設有減重結構,所述減重結構包括減重缺口和減重孔;減重缺口和減重孔能在保證支架本體強度的條件下,進行減重,以實現(xiàn)汽車輕量化。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在一個支架本體上形成多個安裝凸面,方便安裝,避免了因為安裝多個獨立支架工序的繁瑣;同時避免了因為安裝誤差導致安裝配合精度不高的問題。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使用安裝示意圖;
圖中:1-安裝前支架,2-安裝后支架,3-安裝側支架,4-發(fā)動機;5-支架本體,51-前安裝凸面,511-第一安裝孔、512-第一定位孔、513-第一螺母座,52-后安裝凸面,521-第二安裝孔、522-第二螺母座,53-側安裝凸面,531-第三安裝孔、532-螺紋桿,54-連接翻邊,541-轂包翻邊、542-縱梁翻邊,551-減重孔、552-減重缺口;6-車身曲面;7-車身縱梁。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2、圖3、圖4,本實用新型一種發(fā)動機懸置安裝支架,包括支架本體5,在支架本體5上沖壓成型有前安裝凸面51、后安裝凸面52和側安裝凸面53;在支架本體5的四周邊緣上翻折形成有連接翻邊54,連接翻邊54貼合車身輪廓面延伸。連接翻邊54包括轂包翻邊541和縱梁翻邊542,轂包翻邊541與汽車輪轂所在處車身曲面6貼合,縱梁翻邊542與車身縱梁7表面相貼合。在支架本體5沖壓成型的工序中,在前安裝凸面51上沖壓出有第一安裝孔511和第一定位孔512,在后安裝凸面52上沖壓出有第二安裝孔521,在側安裝凸面53上沖壓出有第三安裝孔531。在前安裝凸面51的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一螺母座513,第一螺母座513與第一安裝孔511共軸線。在后安裝凸面52的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二螺母座522,第二螺母座522與第二安裝孔521共軸線布置。在側安裝凸面53上固定連接有螺紋桿532,螺紋桿532從下至上穿入第三安裝孔531后,以其下端固定連接在側安裝凸面53上。在上述結構中,支架本體5上的連接翻邊54、前安裝凸面51、后安裝凸面52、側安裝凸面53、第一安裝孔511、第一定位孔512、第二安裝孔521和第三安裝孔531均是在支架本體5沖壓成型過程中一次加工成型。如此,支架本體5上的安裝定位結構之間的位置關系有所保障,減小了因為分布加工誤差大的問題。
上述結構在保證強度和剛度的情況下,在支架本體5上開設有減重結構,減重結構包括減重孔551和減重缺口552,減重缺口552開設在兩前安裝凸面51和后安裝凸面52之間,減重孔551開設在與前安裝凸面51和后安裝凸面52連接支撐的面上。
在安裝過程中,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定位孔512和第二安裝孔521進行定位,并通連接翻邊54與車身配合后焊接固定。其中轂包翻邊541與輪轂所在處的車身曲面6表面貼合固定,縱梁翻邊542與車身縱梁7表面貼合固定。發(fā)動機4通過其上的三個安裝凸耳分別與前安裝凸面51、后安裝凸面52和側安裝凸面53平面配合。其中前安裝凸面51、后安裝凸面52上的凸耳通過螺栓分別與第一螺母座513和第二螺母座522配合固定,側安裝凸面53上的凸耳通過螺母與螺紋桿532配合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