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汽車制動,具體涉及一種高效建壓制動主缸。
背景技術:
1、制動主缸是汽車制動系統(tǒng)中的元件,裝于駕駛室直接與制動踏板連接;傳統(tǒng)的制動主缸內(nèi)部構成較復雜,涉及零部件較多,裝配好后軸向尺寸精度較差,且無法滿足快速高效建壓。
2、因此,設計了一種高效建壓制動主缸,以實現(xiàn)快速高效建壓。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效建壓制動主缸。
2、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3、提供一種高效建壓制動主缸,包括:缸體,所述缸體內(nèi)具有容納腔;相繼設置在所述容納腔內(nèi)且被配置為沿所述容納腔可做軸向往復移動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將所述容納腔劃分為第一液壓腔和第二液壓腔;所述第一液壓腔內(nèi)配置有第一彈簧組件,所述第二液壓腔內(nèi)配置有第二彈簧組件;所述第一彈簧組件和第二彈簧組件結構相同,均包括彈簧支撐座和所述彈簧支撐座沿其軸向可往復移動的限位桿,環(huán)繞設置在所述彈簧支撐座和所述限位桿外周的回位彈簧,以及與所述限位桿和所述回位彈簧末端均相連的彈簧座;所述第一活塞的前端設有可容納極限壓縮狀態(tài)下的所述第一彈簧組件的第一凹臺,所述第一活塞的末端設有第二凹臺;所述第二活塞的前端設有第三凹臺,所述第二活塞的末端沿所述容納腔徑向延伸至容納腔外;所述第二凹臺和第三凹臺的端面相接觸時形成的腔室可容納極限壓縮狀態(tài)下的所述第二彈簧組件;所述第一彈簧組件的彈簧支撐座固定設置在所述容納腔的前端;所述第一彈簧組件的彈簧座設置在所述第一凹臺的底部,所述第二彈簧組件的彈簧支撐座設置在所述第二凹臺的底部,所述第二彈簧組件的彈簧座設置在所述第三凹臺的底部;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前端外周環(huán)設有向內(nèi)凹陷的錐面結構。
4、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錐面結構上設有通油孔。
5、在某些實施例中,還具有踏板力f,向第二活塞施加踏板力f時,定義所述第一彈簧組件在其軸向向左的壓力為第一壓力,所述第二彈簧組件在其軸向向左的壓力為第二壓力,所述第一壓力小于所述第二壓力;釋放踏板力f時,定義所述第一彈簧組件在其軸向向右的壓力為第三壓力,所述第二彈簧組件在其軸向向右的壓力為第四壓力,所述第三壓力大于所述第四壓力。
6、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缸體內(nèi)壁靠近所述第一液壓腔和所述第二液壓腔進油孔處的兩邊均環(huán)向配置有用于容納密封圈的密封圈槽。
7、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密封圈為e形圈。
8、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缸體上還設有旁通孔。
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鉚壓一體式的第一彈簧組件和第二彈簧組件,可精準保證軸向長度,減少零部件累計尺寸鏈公差;通過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前端設置帶有通油孔的錐面結構,使得通油孔與密封圈接觸時即可直接實現(xiàn)關閉空行程,實現(xiàn)了快速高效建壓;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傳統(tǒng)制動主缸內(nèi)部構成較復雜,涉及零部件較多,裝配后軸向尺寸精度較差,且無法滿足快速高效建壓的問題。
1.一種高效建壓制動主缸,其特征在于,包括:缸體,所述缸體內(nèi)具有容納腔;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建壓制動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錐面結構上設有通油孔。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建壓制動主缸,其特征在于,還具有踏板力f,向第二活塞施加踏板力f時,定義所述第一彈簧組件在其軸向向左的壓力為第一壓力,所述第二彈簧組件在其軸向向左的壓力為第二壓力,所述第一壓力小于所述第二壓力;釋放踏板力f時,定義所述第一彈簧組件在其軸向向右的壓力為第三壓力,所述第二彈簧組件在其軸向向右的壓力為第四壓力,所述第三壓力大于所述第四壓力。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建壓制動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體內(nèi)壁靠近所述第一液壓腔和所述第二液壓腔進油孔處的兩邊均環(huán)向配置有用于容納密封圈的密封圈槽。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建壓制動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為e形圈。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建壓制動主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體上還設有旁通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