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鐵路道口安全防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鐵路道口安全防護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鐵路道口的防護裝置有翻板、液壓立柱、柔性電動立柱等形式,上述各種形式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不足。如翻板式,只適合于窄路面;液壓立柱式,容易出現(xiàn)泄漏;柔性電動立柱式,由于采用滑輪、鋼絲繩多次纏繞,帶動立柱上下運動,結構復雜,一旦出現(xiàn)故障,維修困難,影響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潔、使用安全、維護方便的鐵路道口安全防護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鐵路道口安全防護裝置,包括電動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機1帶動電動推桿22作水平直線運動,電動推桿22的端部與水平拉桿3的一端鉸接,水平拉桿3依次與多根立柱4連接,所述立柱4分別設置在支撐樁5內。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本實用新型設計先進,結構合理、簡捷,使用安全可靠,維修方便,適合于在各種鐵路道口上使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立柱4和支撐樁5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電動機1,所述電動機1帶動電動推桿22作水平直線運動,電動推桿22的端部與水平拉桿3的一端鉸接,水平拉桿3依次與多根立柱4連接,所述立柱4分別設置在支撐樁5內,支撐樁5的上端部與縱梁11和橫梁12相連接,其底部設置在硬質基礎上。
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支撐樁5包括兩根豎直相對設置的型鋼6,位于型鋼6的頂部水平設置有頂板7,在兩根型鋼6之間且位于頂板7的下方水平設置有導板8,在型鋼6的底部水平設置有下封板9,所述頂板7和導板8的中心設置有用于立柱4上下通過的圓孔,位于型鋼6的兩側面上相對設置有限位孔10;所述型鋼6為槽鋼。
所述立柱4包括豎直設置在支撐樁5內的管狀柱體13,所述柱體13的頂部設置有上封板14,其底部設置有下底板15,位于下底板15的底面上設置有耳板16;所述耳板16通過耳板銷軸21與設置在其下方的上拉桿17的上端鉸接,上拉桿17的下端通過拉桿銷軸20與下拉桿18的上端鉸接,下拉桿18的下端轉動連接在轉軸19上,轉軸19設置在支撐樁5下部的型鋼6上;所述拉桿銷軸20與水平拉桿3轉動連接,所述耳板銷軸21的兩端頭設置在限位孔10中。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電動機1連接電動推桿22,電動推桿22帶動水平拉桿3作水平直線運動,在水平拉桿3水平推拉的作用下,帶動上拉桿17和下拉桿18作合攏和張開運動,從而帶動與上拉桿17上端連接的立柱4作上升和下降運動。當上拉桿17和下拉桿18受拉時,上拉桿17向上推動立柱4,使立柱4通過導板8、頂板7升出地面,起到阻擋車輛的作用。當上拉桿17和下拉桿18受推時,立柱4的頂部降至與地面齊平,車輛即可通過。
權利要求1.一種鐵路道口安全防護裝置,包括電動機(1),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機(1)帶動電動推桿(22)作水平直線運動,電動推桿(22)的端部與水平拉桿(3)的一端鉸接,水平拉桿(3)依次與多根立柱(4)連接,所述立柱(4)分別設置在支撐樁(5)內。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鐵路道口安全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樁(5)包括兩根豎直相對設置的型鋼(6),位于型鋼(6)的頂部水平設置有頂板(7),在兩根型鋼(6)之間且位于頂板(7)的下方水平設置有導板(8),在型鋼(6)的底部水平設置有下封板(9),所述頂板(7)和導板(8)的中心設置有用于立柱(4)上下通過的圓孔,位于型鋼(6)的兩側面上相對設置有限位孔(10)。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鐵路道口安全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4)包括豎直設置在支撐樁(5)內的管狀柱體(13),所述柱體(13)的頂部設置有上封板(14),其底部設置有下底板(15),位于下底板(15)的底面上設置有耳板(16);所述耳板(16)通過耳板銷軸(21)與設置在其下方的上拉桿(17)的上端鉸接,上拉桿(17)的下端通過拉桿銷軸(20)與下拉桿(18)的上端鉸接,下拉桿(18)的下端轉動連接在轉軸(19)上,轉軸(19)設置在支撐樁(5)下部的型鋼(6)上;所述拉桿銷軸(20)與水平拉桿(3)轉動連接,所述耳板銷軸(21)的兩端頭設置在限位孔(10)中。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鐵路道口安全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樁(5)的上端部與縱梁(11)和橫梁(12)相連接,其底部設置在硬質基礎上。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鐵路道口安全防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鋼(6)為槽鋼。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鐵路道口安全防護裝置,包括電動機,所述電動機帶動電動推桿作水平直線運動,電動推桿的端部與水平拉桿的一端鉸接,水平拉桿依次與多根立柱連接,所述立柱分別設置在支撐樁內。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捷,使用安全可靠,維護方便。
文檔編號B61L29/16GK2928619SQ20062007947
公開日2007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7月27日
發(fā)明者劉德華, 宋秋明, 宋經(jīng)建 申請人:劉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