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駐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自動駐車裝置,設置于機車的腳踏部內。自動駐車裝置包含殼體、動力組件、傳動齒輪組件以及主支架。殼體具有一容置空間。動力組件設置于容置空間內,并包含動力源及驅動齒輪。動力源具有動力軸。驅動齒輪設置于動力軸上。傳動齒輪組件設置于容置空間內,并與驅動齒輪相嚙合。傳動齒輪組件包含傳動軸。主支架包含輸出軸、輸出齒輪及駐車腳架。輸出齒輪設置于輸出軸上,并與傳動齒輪組件相嚙合。駐車腳架連接輸出軸,并伸出殼體外。動力組件經(jīng)由傳動齒輪組件來驅動主支架,使該主支架相對于殼體作轉動,并且動力軸、傳動軸與輸出軸的軸心相互平行。
【專利說明】自動駐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自動駐車裝置,特別涉及一種設置于機車的腳踏板內的自動駐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面上的機車在駐車時,大多是由駕駛者踩踏主支架的腳架,并利用杠桿原理來撐起機車的車身,但這種駐車方式非常耗費氣力,并不受女性駕駛者青睞。大多數(shù)的女性駕駛者若非必要,于駐車時大多傾向采用較不費力的側腳架來駐車。然而,在擁擠的城市中,機車停車位通常狹小或被迫與鄰車并排相擠,此時主車架的駐車方式會較側腳架來的節(jié)省空間,故主支架的存在仍有其必要性。因此,為了提供駕駛者一個省力的駐車方式,相關業(yè)者提供了具有自動駐車功能的主支架。
[0003]請參照圖1,有業(yè)者于中國臺灣發(fā)明第1250101號專利中揭露一種現(xiàn)有駐車裝置
I?,F(xiàn)有駐車裝置I包含馬達10、傳動齒輪裝置12、驅動軸14以及腳架16。傳動齒輪裝置12進一步包含蝸桿120、蝸輪122以及驅動齒輪124,且蝸輪122與驅動齒輪124設置于同一軸上。當機車需駐車時,馬達10帶動傳動齒輪裝置12的蝸桿120轉動,蝸桿120帶動蝸輪122轉動,驅動齒輪124隨蝸輪122 —起轉動,并帶動驅動軸14轉動,同時腳架16亦被帶動而使機車成為駐車狀態(tài)。
[0004]上述現(xiàn)有駐車裝置I雖具有自動駐車功能,但由于馬達10的動力軸、傳動齒輪裝置12的傳動軸與驅動軸14之間的排列設置并非相互平行,故現(xiàn)有駐車裝置I所需的體積較大(尤其是在垂直方向上)。此一缺陷將不利于機車的車體設計,使得設計者可能被迫采取較高的車身或犧牲其他部件的空間(如置物箱或引擎位置)才能裝配現(xiàn)有駐車裝置I。
[0005]退一步而言,若設計者真的選擇采用較高的車身以容納現(xiàn)有駐車裝置1,則必然會影響該車種的足著性(此處,所謂的足著性是指腳踩踏于地面上的方便性)。身材較嬌小的女性在停車時雙腳可能無法確實的踩踏于地面上。
[0006]再進一步論述,各種車種的車體外型、車高及車重皆不盡相同,而在垂直方向上占體積的現(xiàn)有駐車裝置I必然無法適用于各式車種。此問題勢必嚴重影響自動駐車裝置的市場接受度,也連帶降低未來商品化的可能性。
[0007]另外,現(xiàn)有駐車裝置I撐起車身時是以馬達10旋轉驅動,欲放下車身時則將馬達10反轉。此設計衍生出許多不足,茲說明如下:
[0008]一、腳架16藉由馬達10驅動而升起車身,亦須藉由馬達10反轉來將腳架16收回。由于扭力設計需求,腳架16升起時的速度必然無法太快。連帶地,收回腳架16時的速度亦緩慢,耽誤駕駛者的時間。
[0009]二、在駐車時,機車多半處于熄火狀態(tài),而以馬達10反轉收回腳架16時,仍須耗費電瓶電量,此時對電瓶壽命的影響較大,亦不符合經(jīng)濟及環(huán)保效益。
[0010]三、有些地形可能表面較光滑、凹陷或突起,而馬達10所輸出的扭力設定皆為定值,不一定能克服特殊地形而產生足夠的反作用力來令腳架16收回,如此可能造成駕駛者陷入無法放下車身的窘態(tài)。
[0011]由以上三點不足可知,在駕駛者欲收回腳架16以放下車身時,藉由馬達10反轉自動收回主支架其實具有諸多缺點。
[0012]綜上所述,現(xiàn)有駐車裝置I理論上雖可實現(xiàn),但卻因體積過大而無法令設計者及消費者所接受,從而使商品化的目標難以實現(xiàn)。再者,現(xiàn)有駐車裝置I除了必須解決體積過大的問題外,也必須同時能克服收回腳架16時產生的緩慢、耗電及不適用特殊地形等課題,如此方能提供駕駛者最佳的使用方式。
【發(fā)明內容】
[0013](I) 一種自動駐車裝置,其設置于機車的腳踏部內。自動駐車裝置包含殼體、動力組件、傳動齒輪組件以及主支架。殼體具有容置空間。動力組件設置于容置空間內,并包含動力源以及驅動齒輪。動力源具有動力軸。驅動齒輪設置于動力軸上。傳動齒輪組件設置于容置空間內,并與驅動齒輪相嚙合。傳動齒輪組件包含傳動軸。傳動軸樞接至殼體。主支架包含輸出軸、輸出齒輪以及駐車腳架。輸出軸樞接于殼體內。輸出齒輪設置于輸出軸上,并與傳動齒輪組件相嚙合。駐車腳架連接輸出軸,并伸出殼體外。動力組件經(jīng)由傳動齒輪組件來驅動主支架,使該主支架相對于殼體作轉動,并且動力軸、傳動軸與輸出軸的軸心相互平行。
[0014]若根據(jù)上述(I)的發(fā)明,其具有可使自動駐車裝置的外型呈扁平狀的功效。因此,可避免自動駐車裝置的體積朝向機車車體的鉛直方向增加,并可不占空間地安裝于機車的腳踏部內。
[0015](2)針對上述(I)的發(fā)明,其中上述的動力軸、傳動軸與輸出軸的其中兩者的軸心所形成的虛擬平面平行于腳踏部的腳踏平面。
[0016]若根據(jù)上述(2)的發(fā)明,除了上述(I)的發(fā)明的功效之外,更具有可使動力軸、傳動軸與輸出軸三者于殼體內的相對位置更緊湊(compact)的功效。因此,殼體的體積可再進一步縮小,相對地增加機車其他部件的使用空間。
[0017](3)針對上述(I)的發(fā)明,其中上述的傳動齒輪組件進一步包含第一傳動齒輪以及第二傳動齒輪。第一傳動齒輪設置于傳動軸上,并與驅動齒輪相嚙合。第二傳動齒輪設置于傳動軸上,并與輸出齒輪相哨合。
[0018]若根據(jù)上述(3)的發(fā)明,除了上述(I)的發(fā)明的功效之外,更具有使輸出齒輪的轉速相對于驅動齒輪的轉速作兩次減速的功效。因此,動力組件用以驅動主支架轉動所需的扭力需求即可減少,并可采用尺寸與輸出扭力較小的動力源。
[0019](4)針對上述(3)的發(fā)明,其中上述的傳動齒輪組件進一步包含單向軸承。單向軸承設置于第一傳動齒輪與傳動軸之間。
[0020]若根據(jù)上述(4)的發(fā)明,除了上述(3)的發(fā)明的功效之外,更具有僅允許第一傳動齒輪往單一旋轉方向轉動時才能帶動傳動軸一起轉動的功效。因此,當主支架相對于殼體處于駐車位置時,駕駛者僅需將機車朝車頭方向前推,即可使主支架相對于殼體由駐車位置轉動至收合位置,進而達到快速解定的目的。換言之,現(xiàn)有的使動力源逆轉動力軸進而驅動主支架相對于殼體由駐車位置轉動至收合位置的方式可被上述(4)的發(fā)明取代。
[0021](5)針對上述(3)的發(fā)明,其中上述的傳動齒輪組件進一步包含單向軸承。單向軸承設置于第二傳動齒輪與傳動軸之間。
[0022]若根據(jù)上述(5)的發(fā)明,除了上述(3)的發(fā)明的功效之外,更具有僅允許傳動軸往單一旋轉方向轉動時才能帶動第二傳動齒輪一起轉動的功效。因此,當主支架相對于殼體處于駐車位置時,駕駛者僅需將機車朝車頭方向前推,即可使主支架相對于殼體由駐車位置轉動至收合位置,進而達到快速解定的目的。換言之,現(xiàn)有的使動力源逆轉動力軸進而驅動主支架相對于殼體由駐車位置轉動至收合位置的方式可被上述(5)的發(fā)明取代。
[0023](6)針對上述(I)的發(fā)明,其中上述的駐車腳架進一步包含兩連桿以及兩支撐柱。兩連桿分別連接輸出軸的兩端,并伸出殼體外。兩支撐柱位于殼體外,并分別連接兩連桿。
[0024]若根據(jù)上述(6)的發(fā)明,除了上述(I)的發(fā)明的功效之外,更具有使駐車腳架相對于輸出軸的力臂長度增加的功效。因此,駕駛者僅需施加較小的力量將機車朝車頭方向前推,即可使主支架相對于殼體由駐車位置轉動至收合位置。
[0025](7)針對上述(6)的發(fā)明,其中上述的兩支撐柱相互連接且一體成型為一桿件。
[0026]若根據(jù)上述(7)的發(fā)明,除了上述(6)的發(fā)明的功效之外,更具有可使一體成型為一桿件的兩支撐柱具有更好 的結構強度的功效。
[0027](8)針對上述(6)的發(fā)明,其中上述的每一支撐柱分別包含連接部以及螺栓。每一連桿可拆卸地連接對應之連接部,并且每一螺栓將對應之連桿鎖接于對應之連接部上。
[0028]若根據(jù)上述(8)的發(fā)明,除了上述(6)的發(fā)明的功效之外,藉由更換適當長度的連桿或支撐柱的作法,即可使本發(fā)明的自動駐車裝置達到適用于各式車種的功效。
[0029](9)針對上述(I)的發(fā)明,其中上述的駐車腳架包含兩支撐柱。兩支撐柱分別連接輸出軸的兩端。兩支撐柱與輸出軸一體成型為一桿件。輸出齒輪為非全齒齒輪,并具有缺口。輸出軸通過缺口而固定至輸出齒輪的軸心處。
[0030]若根據(jù)上述(9)的發(fā)明,除了上述(I)的發(fā)明的功效之外,除了可使一體成型為一桿件的兩支撐柱具有更好的結構強度的功效之外,更具有精簡主支架的部件數(shù)量與組裝程序的功效。
[0031](10)針對上述(I)的發(fā)明,其中上述的殼體具有兩鎖接板。兩鎖接板分別由殼體的兩相對側沿平行動力軸、傳動軸與輸出軸的一方向朝外延伸成型,并且殼體經(jīng)由兩鎖接板鎖接于腳踏部內。
[0032]若根據(jù)上述(10)的發(fā)明,除了上述(I)的發(fā)明的功效之外,更具有可使自動駐車裝置穩(wěn)固地固定于機車的腳踏部內的功效。
[0033]綜上所述,采用本發(fā)明之自動駐車裝置的機車,于車體設計時并不會影響置物箱及其他部件的使用空間,除了可提供駕駛者較佳的足著性,還能適用于各式車種,有利于實現(xiàn)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商品化的目標。此外,本發(fā)明的自動駐車裝置可產生快速解定的功能,其具有以下優(yōu)點:(I)主支架可迅速收回。(2)省電、延長電池壽命、增加經(jīng)濟及環(huán)保效益。(3)在不同地形上,駕駛者可自行以手動方式確實產生反作用力,使主支架順利收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4]圖1為繪示現(xiàn)有駐車裝置于駐車時的示意圖。
[0035]圖2A為繪示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之設置有自動駐車裝置之機車的示意圖,其中自動駐車裝置的主支架位于收合位置。[0036]圖2B為繪示圖2A中之機車的另一示意圖,其中自動駐車裝置的主支架位于駐車位置。
[0037]圖3為繪示圖2A中之機車的部分部件示意圖。
[0038]圖4為繪示圖2A中之自動駐車裝置的示意圖。
[0039]圖5為繪示圖4中之自動駐車裝置的部分部件分解圖。
[0040]圖6為繪示圖3中之腳踏骨架的示意圖。
[0041]圖7為繪示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之自動駐車裝置設置于腳踏部內的剖視圖。
[0042]圖8為繪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方式之自動駐車裝置設置于腳踏部內的剖視圖。
[0043]圖9為繪示根據(jù)本發(fā)明再一實施方式之自動駐車裝置設置于腳踏部內的剖視圖。
[0044]圖10為繪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方式之自動駐車裝置的部分部件組合圖。
[0045]圖11為繪示根據(jù)本發(fā)明再一實施方式之自動駐車裝置的部分部件組合圖。
[0046]圖12為繪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方式之主支架的示意圖。
[0047]圖13為繪示根據(jù)本發(fā)明再一實施方式之主支架的示意圖。
[0048][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49]1:現(xiàn)有駐車裝置364:駐車腳架
[0050]10:馬達364a:連桿
[0051]12:傳動齒輪裝置364b:支撐柱
[0052]120:蝸桿364b 1:連接部
[0053]122:蝸輪364b2:螺栓
[0054]124:驅動齒輪44:傳動齒輪組件
[0055]14:驅動軸440:傳動軸
[0056]16:腳架442:第一傳動齒輪
[0057]2:機車444:第二傳動齒輪
[0058]20:腳踏部446:單向軸承
[0059]200:腳踏平面54:傳動齒輪組件
[0060]22:腳踏骨架540:傳動軸
[0061] 220:鎖接部542:第一傳動齒輪
[0062]3:自動駐車裝置544:第二傳動齒輪
[0063]30:殼體66:主支架
[0064]300:容置空間660:輸出軸
[0065]302:鏤空部662:輸出齒輪
[0066]304:鎖接板664:駐車腳架
[0067]32:動力組件664a:連桿
[0068]320:動力源664b:支撐柱
[0069]320a:動力軸6Mbl:連接部
[0070]322:驅動齒輪664b2:螺栓
[0071]34:傳動齒輪組件76:主支架
[0072]340:傳動軸760:輸出軸
[0073]342:第一傳動齒輪762:輸出齒輪[0074]344:第二傳動齒輪762a:缺口
[0075]346:單向軸承764:駐車腳架
[0076]36:主支架764a:支撐柱
[0077]360:輸出軸P1、P2、P3:平面
[0078]362:輸出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79]以下將以 圖式揭露本發(fā)明的多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jié)將在以下敘述中一并說明。然而,應了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jié)不應用以限制本發(fā)明。也就是說,在本發(fā)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jié)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公知慣用的結構與組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
[0080]請參照圖2A、圖2B以及圖3。圖2A為繪示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之設置有自動駐車裝置3之機車2的示意圖,其中自動駐車裝置3的主支架36位于收合位置。圖2B為繪示圖2A中之機車2的另一示意圖,其中自動駐車裝置3的主支架36位于駐車位置。圖3為繪示圖2A中之機車2的部分部件示意圖。
[0081 ] 如圖2A至圖3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機車2至少包含腳踏部20以及腳踏骨架22。一般來說,機車2的腳踏部20為塑料殼所制成,并具有腳踏平面200。機車2的腳踏骨架22受腳踏部20包覆,藉以提供腳踏部20足夠的結構強度。腳踏部20的腳踏平面200可供駕駛者放置雙腳或承載物品。本發(fā)明的自動駐車裝置3包含殼體30以及主支架36。自動駐車裝置3的殼體30設置于機車2的腳踏部20內,并固定至腳踏骨架22上。自動駐車裝置3的主支架36由殼體30延伸出,并外露于機車2的腳踏部20的底部。自動駐車裝置3于殼體30內所設置的部件可驅動主支架36相對于殼體30由圖2A所示的收合位置轉動至圖2B所示的駐車位置。以下將針對自動駐車裝置3設置于殼體30內的各部件進行說明。
[0082]請參照圖4以及圖5。圖4為繪示圖2A中之自動駐車裝置3的示意圖。圖5為繪示圖4中之自動駐車裝置3的部分部件分解圖。
[0083]如圖4與圖5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自動駐車裝置3的殼體30具有容置空間300以及至少一鏤空部302。自動駐車裝置3進一步包含動力組件32以及傳動齒輪組件34。自動駐車裝置3的動力組件32設置于殼體30的容置空間300內,并包含動力源320以及驅動齒輪322。動力組件32的動力源320具有動力軸320a。動力組件32的驅動齒輪322設置于動力軸320a上。當動力組件32的動力源320驅動動力軸320a轉動時,動力軸320a可同時帶動驅動齒輪322 —起轉動。在本實施方式中,動力組件32的動力源320為馬達,但本發(fā)明并不以此為限。
[0084]自動駐車裝置3的傳動齒輪組件34設置于殼體30的容置空間300內,并包含傳動軸340、第一傳動齒輪342以及第二傳動齒輪344。傳動齒輪組件34的傳動軸340樞接至殼體30。傳動齒輪組件34的第一傳動齒輪342設置于傳動軸340上,并與動力組件32的驅動齒輪322相嚙合。傳動齒輪組件34的第二傳動齒輪344設置于傳動軸340上。當動力組件32的驅動齒輪322轉動時,與驅動齒輪322相嚙合的第一傳動齒輪342會同時帶動傳動軸340及第二傳動齒輪344 —起轉動。
[0085]自動駐車裝置3的主支架36包含輸出軸360、輸出齒輪362以及駐車腳架364。主支架36的輸出軸360設置于殼體30內,并樞接至殼體30。主支架36的輸出齒輪362設置于輸出軸360上,并與傳動齒輪組件34的第二傳動齒輪344相嚙合。主支架36的駐車腳架364連接輸出軸360,并穿過殼體30的鏤空部302而伸出殼體30外。當傳動齒輪組件34的第二傳動齒輪344轉動時,與第二傳動齒輪344相嚙合的輸出齒輪362會同時帶動輸出軸360及駐車腳架364 —起轉動。
[0086]藉此,自動駐車裝置3的動力組件32即可經(jīng)由傳動齒輪組件34傳遞動力至主支架36,致使主支架36受驅動而相對于殼體30作轉動。并且,動力組件32的動力軸320a、傳動齒輪組件34的傳動軸340與主支架36的輸出軸360的軸心相互平行并緊密排列。
[0087]在一實施方式中,動力組件32的動力軸320a的軸心、傳動齒輪組件34的傳動軸340的軸心以及主支架36的輸出軸360的軸心位于同一平面上,但本發(fā)明并不以此為限。藉此,本發(fā)明的自動駐車裝置3可具有扁平的外型,除了可避免體積朝向機車2車體的鉛直方向增加之外,還可不占空間地安裝于機車2的腳踏部20內。
[0088]另外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動力組件32的驅動齒輪322的尺寸小于傳動齒輪組件34的第一傳動齒輪342的尺寸,且傳動齒輪組件34的第二傳動齒輪344的尺寸小于主支架36的輸出齒輪362的尺寸。因此,在動力組件32經(jīng)由傳動齒輪組件34驅動主支架36轉動的期間,輸出齒輪362的轉速相對于驅動齒輪322的轉速已經(jīng)過兩次減速。藉此,動力組件32用以驅動主支架36轉動所需的扭力需求即可減少,并可采用尺寸與輸出扭力較小的動力源320。
[0089]在另一實施方式中,傳動齒輪組件34亦可僅包含單一傳動齒輪(圖未不)而分別與動力組件32的驅動齒輪322及主支架36的輸出齒輪362相嚙合。只要該傳動齒輪的尺寸大于驅動齒輪322的尺寸并小于輸出齒輪362的尺寸,同樣能使輸出齒輪362相對于驅動齒輪322具有減速效果,并可采用尺寸與輸出扭力較小的動力源320。
[0090]在再一實施方式中,若不考慮動力源320的尺寸大小以及輸出扭力大小,自動駐車裝置3亦可將傳動齒輪組件34整個省略,并直接使動力組件32的驅動齒輪322與主支架36的輸出齒輪362相嚙合,同樣能達到使主支架36相對于殼體30作轉動的目的。
[0091]請參照圖6,其為繪示圖3中之腳踏骨架22的示意圖。
[0092]如圖4與圖6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自動駐車裝置3的殼體30還具有兩鎖接板304。殼體30的兩鎖接板304分別由殼體30的兩相對側沿平行于動力源320的動力軸320a、傳動齒輪組件34的傳動軸340以及主支架36的輸出軸360的一方向朝外延伸成型。另外,腳踏部20內的腳踏骨架22上具有多個鎖接部220,對應殼體30的兩鎖接板304而設置。藉此,自動駐車裝置3的殼體30即可利用螺絲或螺栓(圖未示)等鎖接組件經(jīng)由兩鎖接板304分別鎖接至腳踏骨架22上的鎖接部220。藉此,自動駐車裝置3即可穩(wěn)固地固定于機車2的腳踏部20內。
[0093]請參照圖7、圖8以及圖9。圖7為繪示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之自動駐車裝置3設置于腳踏部20內的剖視圖。圖8為繪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方式之自動駐車裝置3設置于腳踏部20內的剖視圖。圖9為繪示根據(jù)本發(fā)明再一實施方式之自動駐車裝置3設置于腳踏部20內的剖視圖。
[0094]如圖7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動力組件32的動力軸320a與主支架36的輸出軸360的軸心所形成的虛擬平面Pl平行于腳踏部20的腳踏平面200,而傳動齒輪組件34的傳動軸340偏移至虛擬平面Pl之下。如圖8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傳動齒輪組件34的傳動軸340與主支架36的輸出軸360的軸心所形成的虛擬平面P2平行于腳踏部20的腳踏平面200,而動力組件32的動力軸320a偏移至虛擬平面P2之下。如圖9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動力組件32的動力軸320a與傳動齒輪組件34的傳動軸340的軸心所形成的虛擬平面P3平行于腳踏部20的腳踏平面200,而主支架36的輸出軸360偏移至虛擬平面P3之下。
[0095]由上述三個實施方式可知,本發(fā)明設置于機車2的腳踏部20內的自動駐車裝置3,可進一步設計使動力組件32的動力軸320a、傳動齒輪組件34的傳動軸340以及主支架36的輸出軸360的其中兩者的軸心所形成的虛擬平面P1、P2、P3平行于腳踏部20的腳踏平面200。藉此,動力軸320a、傳動軸340以及輸出軸360三者于殼體30內的相對位置即可更緊湊(compact),進而可使殼體30的體積縮小,相對地增加機車2其他部件的使用空間。
[0096]再回到圖5,并配合參照圖7,在本實施方式中,自動駐車裝置3的傳動齒輪組件34進一步包含單向軸承346。傳動齒輪組件34的單向軸承346設置于第一傳動齒輪342與傳動軸340之間。傳動齒輪組件34的單向軸承346僅允許第一傳動齒輪342往單一旋轉方向(如圖7中的逆時針方向)轉動時才能帶動傳動軸340 —起轉動。當傳動齒輪組件34的第一傳動齒輪342往順時針方向轉動時,單向軸承346并不會將第一傳動齒輪342的旋轉動力傳遞至傳動軸340,因此傳動軸340并不會與第一傳動齒輪342 —起轉動。
[0097]進一步詳細說明,當動力組件32的動力源320經(jīng)由動力軸320a帶動驅動齒輪322往順時針方向轉動之后,傳動齒輪組件34的第一傳動齒輪342會被驅動齒輪322驅動而往逆時針方向轉動,進而經(jīng)由單向軸承346帶動傳動軸340及第二傳動齒輪344 —起轉動。接著,主支架36的輸出齒輪362會被第二傳動齒輪344驅動而往順時針方向轉動,進而帶動整個主支架36相對于殼體30由圖2A所示的收合位置轉動至圖2B所示的駐車位置。
[0098]相對地,當主支架36相對于殼體30處于圖2B所示的駐車位置時,駕駛者可將機車2朝車頭方向前推而使整個主支架36相對于殼體30往逆時針方向轉動,即可使主支架36相對于殼體30由圖2B所示的駐車位置轉動至圖2A所示的收合位置。因此,本發(fā)明的傳動齒輪組件34可使主支架36產生快速解定的功能。
[0099]由此可知,本發(fā)明的自動駐車裝置3在收合主支架36時,駕駛者可自行以手動方式確實產生反作用力,使主支架36順利收回,因此在任何地形上收合主支架36皆很輕易與方便。并且,本發(fā)明的自動駐車裝置3是以手動方式收合主支架36,而非藉由使動力源320逆轉動力軸320a的方式收合主支架36,因此除了不需要額外設計使動力軸320a逆轉的電路之外,更可具有省電、延長電池壽命、增加經(jīng)濟及環(huán)保效益等優(yōu)點。
[0100]請參照第圖10,其為繪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方式之自動駐車裝置3的部分部件組合圖。
[0101]如圖10所示,本實施方式主要是針對圖5所示之實施方式中的傳動齒輪組件34進行改良,而動力組件32及主支架36皆與圖5所示之實施方式相同,因此不贅述。在本實施方式中,傳動齒輪組件44是將單向軸承446設置于第二傳動齒輪444與傳動軸440之間,而非設置于第一傳動齒輪442與傳動軸440之間。傳動齒輪組件44的單向軸承446僅允許傳動軸440往單一旋轉方向轉動時才能帶動第二傳動齒輪444 一起轉動。當傳動齒輪組件44的傳動軸440往順時針方向轉動時,單向軸承446并不會將傳動軸440的旋轉動力傳遞至第二傳動齒輪444,因此第二傳動齒輪444并不會與傳動軸440 —起轉動。
[0102]由此可知,相較于圖5所不之實施方式的傳動齒輪組件34,本實施方式的傳動齒輪組件44同樣可使主支架36產生快速解定的功能。
[0103]請參照圖11,其為繪示根據(jù)本發(fā)明再一實施方式之自動駐車裝置3的部分部件組合圖。
[0104]如圖11所示,若不考慮上述有關動力維護因素以及地形因素,在本實施方式中,自動駐車裝置3的傳動齒輪組件54僅包含第一傳動齒輪542、傳動軸540以及第二傳動齒輪544。傳動齒輪組件54的第一傳動齒輪542設置于傳動軸540上,并與動力組件32的驅動齒輪322相嚙合。傳動齒輪組件54的第二傳動齒輪544設置于傳動軸540上,并與主支架36的輸出齒輪362相嚙合。因此,動力組件32的動力源320可正轉(亦即,順時針方向轉動)動力軸320a,進而經(jīng)由本實施方式的傳動齒輪組件54驅動主支架36相對于殼體30由圖2A所示的收合位置轉動至圖2B所示的駐車位置。或者,動力組件32的動力源320可逆轉(亦即,逆時針方向轉動)動力軸320a,進而經(jīng)由本實施方式的傳動齒輪組件54驅動主支架36相對于殼體30由圖2B所示的駐車位置轉動至圖2A所示的收合位置。
[0105]再回到圖4與圖5,在本實施方式中,主支架36的駐車腳架364進一步包含兩連桿364a以及兩支撐柱364b。駐車腳架364的兩連桿364a分別連接輸出軸360的兩端,并穿過殼體30的鏤空部302而伸出殼體30外。駐車腳架364的兩支撐柱364b位于殼體30夕卜,并分別連接兩連桿364a。藉由駐車腳架364的兩支撐柱364b分別連接兩連桿364a的作法,可使得駐車腳架364相對于輸出軸360的力臂長度增加,因此駕駛者僅需施加較小的力量將機車2朝車頭方向前推,即可使主支架36相對于殼體30由駐車位置轉動至收合位置。
[0106]特別來說,駐車腳架364的兩支撐柱364b相互連接且一體成型為一桿件。藉此,通過相互連接且一體成型為一桿件的兩支撐柱364b,即可具有更好的結構強度。
[0107]在組裝主支架36時,可先將輸出齒輪362套設于輸出軸360上,再將兩連桿364a連接輸出軸360的兩端(例如,以焊接的方式)。接著,再將兩連桿364a分別連接至兩支撐柱 364b。
[0108]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駐車腳架364的每一支撐柱364b包含連接部364bl以及螺栓364b2。每一連桿364a可拆卸地連接對應之連接部364bI,并且每一螺栓364b2將對應之連桿364a鎖接于對應之連接部364bl上。在此要說明的是,設置于腳踏部20內的自動駐車裝置3相對于地面的距離可能會因應機車2種類的不同而相異。然而,藉由更換適當長度的連桿364a或支撐柱364b的作法,即可使本發(fā)明的自動駐車裝置3達到適用于各式車種的功效。
[0109]然而,駐車腳架364的兩支撐柱364b連接兩連桿364a的方式并不以此為限,亦可采用焊接的方式直接將兩連桿364a分別焊接至兩支撐柱364b。
[0110]請參照圖12,其為繪示根據(jù)本發(fā)明另一實施方式之主支架66的示意圖。
[0111]如圖12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主支架66包含輸出軸660、輸出齒輪662以及駐車腳架664。主支架66的輸出齒輪662設置于輸出軸660上。主支架66的駐車腳架664包含兩連桿664a以及兩支撐柱664b。駐車腳架664的兩連桿664a分別連接輸出軸660的兩端。駐車腳架664的兩支撐柱664b分別連接兩連桿664a。藉由駐車腳架664的兩支撐柱664b分別連接兩連桿664a的作法,可使得駐車腳架664相對于輸出軸660的力臂長度增加,因此駕駛者僅需施加較小的力量將機車2朝車頭方向前推,即可使主支架66相對于殼體30由駐車位置轉動至收合位置。
[0112]特別來說,駐車腳架664的兩支撐柱664b相互獨立且不連接。藉此,若所采用的輸出齒輪662的尺寸發(fā)生過大的狀況,兩支撐柱664b之間的間隔可允許輸出齒輪662穿越。
[0113]同樣地,在本實施方式中,駐車腳架664的每一支撐柱664b包含連接部664bl以及螺栓664b2。每一連桿664a可拆卸地連接對應之連接部664bI,并且每一螺栓664b2將對應之連桿664a鎖接于對應之連接部664bI上。
[0114]請參照圖13,其為繪示根據(jù)本發(fā)明再一實施方式之主支架76的示意圖。
[0115]如圖13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主支架76包含輸出軸760、輸出齒輪762以及駐車腳架764。主支架76的駐車腳架764包含兩連桿764a。駐車腳架764的兩支撐柱764a分別連接輸出軸760的兩端。特別來說,駐車腳架764的兩支撐柱764a與輸出軸760 —體成型為一桿件。藉此,通過相互連接且一體成型為一桿件的兩支撐柱764a,即可具有更好的結構強度。
[0116]由于兩支撐柱764a與輸出軸760 —體成型的桿件為彎曲桿件,若主支架76的輸出齒輪762為標準齒輪,勢必無法套設于輸出軸760上。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主支架76所采用的輸出齒輪762為非全齒齒輪,并具有缺口 762a。輸出齒輪762的缺口 762a朝內延伸至輸出齒輪762的軸心處。藉此,在組裝主支架76時,僅需將輸出軸760通過輸出齒輪762的缺口 762a而固定至輸出齒輪762的軸心處即可完成,并不需要額外增設圖5所示之實施方式中的連桿364a、連接部364bl與螺栓364b2等部件,且組裝程序也可精簡。
[0117]由以上對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的詳述,可以明顯地看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自動駐車裝置的一主要技術特征,在于動力組件的驅動軸、傳動齒輪組件的傳動軸以及主支架的輸出軸是平行設置并緊密排列(其中兩者的軸心所形成的虛擬平面平行于機車腳踏部的腳踏平面更佳)。因此,本發(fā)明外型體積扁平的自動駐車裝置可避免體積朝向機車車體的鉛直方向增加,并可不占空間地安裝于機車的腳踏部內。由此可知,采用本發(fā)明之自動駐車裝置的機車,在車體設計時并不會影響置物箱及其他部件的使用空間,除了可提供駕駛者較佳的足著性,還能適用于各式車種,有利于實現(xiàn)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商品化的目標。此外,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自動駐車裝置的另一主要技術特征,在于傳動齒輪組件中設置有單向軸承。藉由單向軸承的設置,本發(fā)明的自動駐車裝置可產生快速解定的功能,其具有以下優(yōu)點:(I)主支架可迅速收回;(2)省電、延長電池壽命、增加經(jīng)濟及環(huán)保效益;(3)在不同地形上,使用者可自行以手動方式確實產生反作用力,使主支架順利收回。
[0118]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不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以所附的權利要求書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駐車裝置,其設置于一機車的一腳踏部內,該自動駐車裝置包含: 一殼體,其具有一容置空間; 一動力組件,其設置于所述容置空間內,該動力組件包含: 一動力源,具有一動力軸;以及 一驅動齒輪,設置于所述動力軸上; 一傳動齒輪組件,其設置于所述容置空間內,并與所述驅動齒輪相嚙合,該傳動齒輪組件包含一傳動軸,該傳動軸樞接至所述殼體;以及一主支架,包含: 一輸出軸,其樞接于所述殼體內; 一輸出齒輪,其設置于所述輸出軸上,并與所述傳動齒輪組件相嚙合;以及 一駐車腳架,其連接所述輸出軸,并伸出所述殼體外, 其中所述動力組件經(jīng)由所述傳動齒輪組件來驅動所述主支架,使所述主支架相對于所述殼體作轉動,進而驅動所述駐車腳架由一收合位置切換至一駐車位置,并且所述動力軸、所述傳動軸以及所述輸出軸的軸心相互平行。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駐車裝置,其中所述動力軸、所述傳動軸以及所述輸出軸的其中兩者的軸心所形成的一虛擬平面平行于所述腳踏部的一腳踏平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駐車裝置,其中所述傳動齒輪組件還包含: 一第一傳動齒輪,其設置于所述傳動軸上,并與所述驅動齒輪相哨合;以及 一第二傳動齒輪,其設置于所述傳動軸上,并與所述輸出齒輪相嚙合。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駐車裝置,其中所述傳動齒輪組件還包含一單向軸承,其設置于所述第一傳動齒輪與所述傳動軸之間。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駐車裝置,其中所述傳動齒輪組件還包含一單向軸承,其設置于所述第二傳動齒輪與所述傳動軸之間。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駐車裝置,其中所述駐車腳架包含: 兩連桿,其分別連接所述輸出軸的兩端,并伸出所述殼體外;以及 兩支撐柱,其位于所述殼體外,并分別連接所述兩連桿。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動駐車裝置,其中所述兩支撐柱相互連接且一體成型為一桿件。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動駐車裝置,其中所述兩支撐柱中的每一個包含一連接部以及一螺栓,所述兩連桿中的每一個可拆卸地連接對應的所述連接部,并且所述螺栓將對應的所述連桿鎖接于對應的所述連接部上。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駐車裝置,其中所述駐車腳架包含兩支撐柱,其分別連接所述輸出軸的兩端,所述兩支撐柱與所述輸出軸一體成型為一桿件,所述輸出齒輪為一非全齒齒輪,并具有一缺口,并且所述輸出軸通過該缺口而固定至所述輸出齒輪的軸心處。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駐車裝置,其中所述殼體具有兩鎖接板,其分別由所述殼體的兩相對側沿平行于所述動力軸、所述傳動軸以及所述輸出軸的一方向朝外延伸成型,并且所述殼體經(jīng)由所述兩鎖接板鎖接于所述腳踏部內。
【文檔編號】B62H1/02GK103963875SQ201310043426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2月4日
【發(fā)明者】劉宗承, 周盟益, 黃景裕, 陳戴崴 申請人:雅馬哈發(fā)動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