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配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主車身及前后地板零部件分總成。
背景技術:
汽車主車身及前后地板零部件分總成,起到將座椅、換擋組件、副儀表盤、手剎等與車體連接的作用,其結構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到后期的車體內部裝配質量和裝配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定位準確,結構穩(wěn)定的汽車主車身及前后地板零部件分總成。
為了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包括兩平行的前縱梁后段延長梁,其特征在于:兩前縱梁后段延長梁的中部上方均固定設置有前座椅前橫梁,兩前座椅前橫梁相對一端的端面與一門形的中通道中加強梁的兩側表面固定連接,中通道中加強梁上表面固定設置有中通道上加強板,中通道上加強板的后端下部設置有中通道后加強梁;前縱梁后段延長梁的前部上表面設置向上彎曲的前地板上縱梁。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整體可采用焊接固定連接,可將座椅、換擋組件、副儀表盤、手剎等通過本實用新型與車體連接,結構穩(wěn)定可靠,安裝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前縱梁后段延長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前座椅前橫梁的俯視圖。
圖4是前座椅前橫梁的主視圖。
圖5是中通道中加強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中通道上加強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中通道后加強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前地板上縱梁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為前縱梁后段延長梁、2為前座椅前橫梁、3為中通道后加強梁、4為中通道上加強板、5為前地板上縱梁、6為中通道中加強梁、7為連接孔、8為加工基準孔、9為翻邊、10為漏液孔、11為定位過孔、12為座椅安裝孔、13為加油口蓋拉線過孔、14為后吹腳風道通過口、15為換擋安裝孔、16為線束安裝孔、17為車身EPS安裝孔、18為副儀表板安裝孔、19為手剎安裝孔、20為主儀表板安裝孔、21為座椅支架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包括兩平行的前縱梁后段延長梁1,其特征在于:兩前縱梁后段延長梁1的中部上方均固定設置有前座椅前橫梁2,兩前座椅前橫梁2相對一端的端面與一門形的中通道中加強梁6的兩側表面固定連接,中通道中加強梁6上表面固定設置有中通道上加強板4,中通道上加強板4的后端下部設置有中通道后加強梁3;前縱梁后段延長梁的前部上表面設置向上彎曲的前地板上縱梁5。
所述前縱梁后段延長梁1設置為凹形,前縱梁后段延長梁1的前端底面上設置有兩連接孔7,連接孔7的后方以及前縱梁后段延長梁1的后端均設置有一加工基準孔8,兩加工基準孔8之間設置有至少一個漏液孔10;前縱梁后段延長梁1的兩側設置具有焊接面的翻邊9,前縱梁后段延長梁1通過翻邊9上的焊接面與所述前座椅前橫梁2和前地板上縱梁5焊接固定。
所述前座椅前橫梁2設置為門形,前座椅前橫梁2的頂面上一側兩端設置有兩個座椅安裝過孔和一個定位過孔11,前座椅前橫梁2的頂面上另一側橫向排布設置有至少三個定位過孔11;門形的前座椅前橫梁2的兩個側表面靠近中通道中加強梁6的一端設置有相互對應的加油口蓋拉線過孔13,前座椅前橫梁2的兩個側表面的另一端設置有相互對應的后吹腳風道通過口14;前座椅前橫梁2的兩個側表面下端設置有具有焊接面的翻邊9,前座椅前橫梁2通過焊接面與所述前縱梁后段延長梁1相連。
前座椅前橫梁2的頂面上還設置有兩個加工基準孔8。
所述中通道中加強梁6門形的兩個側邊下端均設置有翻邊9,翻邊9上設置有加工基準孔8。
所述中通道上加強板4的前部上表面設置有四個換擋安裝孔15,中通道上加強板4的后部上表面設置有手剎安裝孔19,手剎安裝孔19側方設置有副儀表板安裝孔18,中通道上加強板4的中部設置有車身EPS安裝孔17;所述中通道上加強板4的前部和中部設置有加工基準孔8,中通道上加強板4的側表面設置有線束安裝孔16;所述中通道上加強板4的中部下方與中通道中加強梁6的上表面焊接固定,中通道上加強板4的后端下表面與所述中通道后加強梁3的上表面焊接固定。
所述四個換擋安裝孔15圍成區(qū)域的中心處設置有漏液孔10。
所述中通道后加強梁3設置為門形,中通道后加強梁3的后部上表面設置有主儀表板安裝孔20,中通道后加強梁3的側表面設置有座椅支架安裝孔21,中通道后加強梁3的側邊底部設置有翻邊9,翻邊9上設置有加工基準孔8。
所述中通道后加強梁3上表面的中部設置有漏液孔10。
所述前地板上縱梁5的前部和后部設置有加工基準孔8,倆加工基準孔8之間設置有兩個定位過孔11,前地板上縱梁5的側邊上設置有翻邊9。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描述,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以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只要滿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