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向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轉向裝置,該轉向裝置被裝備于車輛等,能夠根據駕駛員的體格、駕駛姿勢等來調整方向盤的伸縮位置即大致車輛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傾斜位置即大致高度方向上的位置。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存在具有如下機構的轉向裝置,該機構在駕駛員因碰撞事故等而碰撞到方向盤時,通過方向盤向車輛前方移位,來緩和駕駛員所受到的沖擊,減輕駕駛員受到的傷害。
[0003]例如,像下述專利文獻1那樣存在如下轉向裝置:為了進行伸縮調整,將作為被驅動部件而安裝于上側的內柱的下部的螺母安裝成能夠基于二次碰撞時施加的沖擊載荷脫離。
[0004]另外,像下述專利文獻2那樣存在如下轉向裝置:利用將后端架設于緊固螺栓的沖擊吸收用金屬絲來吸收二次碰撞時的沖擊能量,或者通過在二次碰撞時使插入有緊固螺栓的支承槽變形來吸收沖擊能量。
[0005]而且,像下述專利文獻3那樣存在如下轉向裝置:在內柱的兩側面形成有沿著軸向延伸、且深度隨著朝向車輛后方而變淺的有底槽,設有以頂端與該有底槽的前方側接觸的方式固定于外柱的銷。
[0006]而且,像下述專利文獻4那樣存在如下轉向裝置:在具備使用摩擦板來將轉向柱牢固地夾緊在車體安裝托架的夾緊裝置的轉向裝置中,在由于碰撞載荷而作用有預定程度以上的沖擊力時,摩擦板的局部變形而解除摩擦板的固定。
[0007]現有技術文獻
[0008]專利文獻
[0009]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30527號公報
[0010]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1-278069號公報[00?1 ] 專利文獻3:日本實開平2-64469號公報
[0012]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7-69800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13]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0014]然而,在以往技術中,為了吸收二次碰撞的沖擊,車輛后方側的轉向柱從固定狀態(tài)脫離的載荷即脫離載荷有時在轉向柱的車寬方向兩側互不相同,轉向柱會發(fā)生歪扭(日文:r DtL),脫離載荷會有所升高,有可能無法穩(wěn)定地獲得想要的脫離載荷。
[0015]另外,在二次碰撞時,車輛后方側轉向柱的固定部的接觸壓力會因沿著傾斜方向產生的載荷而變化進而摩擦力變化,從而脫離載荷有可能產生些許的偏差,無法穩(wěn)定地獲得想要的脫離載荷。
[0016]鑒于這樣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更穩(wěn)定地獲得低的脫離載荷的轉向裝置。
[0017]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
[0018]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本發(fā)明中,提供一種轉向裝置,具有:
[0019]轉向軸,其傳遞操舵力;
[0020]內柱,其將所述轉向軸的車輛后方側部分支承為旋轉自如;
[0021 ]外柱,其將所述轉向軸的車輛前方側部分支承為旋轉自如,并且將所述內柱滑動自如地嵌合,所述外柱具備:夾緊部,其進行所述內柱的緊固和所述內柱的緊固的解除;和傾斜樞軸,其配置于車輛前方側,且以能夠旋轉的方式安裝于車體;
[0022]車體側托架,其將所述夾緊部的車寬方向的兩側夾持而向車體固定,且通過解除該固定,能夠使所述內柱和所述外柱以所述傾斜樞軸為中心進行擺動;以及
[0023]緊固螺栓,其根據使用者的操作而將所述夾緊部和所述車體側托架沿著車寬方向緊固、或者解除該緊固,所述轉向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0024]摩擦板,其具有沿著軸向延伸且供所述緊固螺栓穿過的長孔,且與所述夾緊部件和所述車體側托架一起通過所述緊固螺栓進行緊固,所述摩擦板在軸向上向車體后方側延伸;和
[0025]保持部件,其外套于所述內柱,且與所述摩擦板的車輛后方側部分結合,
[0026]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內柱經由剪斷銷結合,
[0027]所述剪斷銷會因受到預定的沖擊力而發(fā)生剪斷破壞。
[0028]由此,與以往的轉向裝置相比較,能夠更穩(wěn)定地獲得低的脫離載荷。
[0029]優(yōu)選的是,還具有將所述保持部件和所述內柱結合的第2剪斷銷,
[0030]所述剪斷銷和所述第2剪斷銷配置成在車寬方向上相對。由此,即使在二次碰撞時產生要將轉向柱向上方抬起的載荷,也能夠減小該載荷對脫離載荷造成的影響,實現穩(wěn)定的脫離。
[0031]另外,優(yōu)選的是,所述保持部件呈內嵌所述內柱的圓環(huán)狀,且在所述保持部件的上部和所述內柱之間介入有樹脂。由此,能夠防止在二次碰撞時要將轉向柱向上方抬起的載荷在內柱和保持部件之間產生高的摩擦力。即,樹脂能夠一邊通過其彈性來應對載荷方向的偏差,一邊降低內柱從保持部件脫離時的摩擦。
[0032]另外,優(yōu)選的是,所述樹脂,在將所述保持部件安裝于所述內柱之后,通過注塑成型而成。由此,能夠一邊吸收保持部件和內柱的制造誤差,一邊填補保持部件和內柱之間的間隙。
[0033]另外,優(yōu)選的是,所述樹脂,具有利用了其彈性的固定部,所述樹脂在成形了之后通過該固定部固定于所述保持部件。由此,能夠容易地將樹脂安裝于保持部件。
[0034]另外,優(yōu)選的是,所述固定部與沿著徑向貫通地形成于所述保持部件的孔卡合。由此,能夠更容易地將樹脂安裝于保持部件。
[0035]另外,優(yōu)選的是,所述固定部從所述保持部件的徑向內側包夾所述保持部件的上部。由此,能夠將樹脂更容易地安裝于保持部件,另外,能夠在大的范圍內防止保持部件和內柱的接觸,因此,能夠更切實地降低脫離時的摩擦。
[0036]另外,優(yōu)選的是,還具有支撐部件,該支撐部件固定于所述內柱,且該支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介于所述保持部件和內柱之間,所述剪斷銷收納于貫通地形成于所述支撐部件和所述保持部件的貫通孔部。由此,能夠利用樹脂將填補保持部件和內柱之間的間隙、降低摩擦以及剪斷銷這三個功能集中于1處。另外,不再需要將供剪斷銷插入的貫通孔形成于內柱,因此,能夠防止內柱在形成貫通孔時發(fā)生變形,能夠在二次碰撞時使內柱順暢地移動。
[0037]發(fā)明的效果
[0038]根據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能更穩(wěn)定地獲得低的脫離載荷的轉向裝置。
【附圖說明】
[0039]圖1是表示本申請的第1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立體圖。
[0040]圖2是表示本申請的第1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側視圖。
[0041]圖3是表示本申請的第1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仰視圖。
[0042]圖4是表示沿著本申請的第1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中心軸線鉛垂地剖切而得到的剖切面的剖視圖。
[0043]圖5是表示本申請的第1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圖2?圖4所示的5-5截面的剖視圖。
[0044]圖6是表示本申請的第1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圖2?圖4所示的6-6截面的剖視圖。
[0045]圖7是表示本申請的第1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對方向盤的固定進行加強的加強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0046]圖8是從車輛后方側沿著軸線方向觀察本申請的第2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側視圖。
[0047]圖9A、圖9B是表示本申請的第2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圓環(huán)部件的側視圖。圖9A示出了從車輛后方側沿著軸線方向觀察到的側面,圖9B示出了沿著車寬方向觀察到的側面。
[0048]圖10A、圖10B是表示本申請的第2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樹脂積存部的放大剖視圖。圖10A示出了填充樹脂之前的狀態(tài),圖10B示出了填充樹脂之后的狀態(tài)。
[0049]圖11是表示本申請的第4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側視圖。
[0050]圖12是表示本申請的第4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圖11所示的12-12截面的剖視圖。
[0051]圖13是表示本申請的第4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安裝有樹脂墊的圓環(huán)部件的立體圖。
[0052]圖14A、圖14B、圖14C是表示本申請的第4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樹脂墊的圖。圖14A是立體圖,圖14B是主視圖,圖14C是圖14B所示的14C-14C剖視圖。
[0053]圖15是表示本申請的第5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立體圖。
[0054]圖16是表示在圓環(huán)部件的位置與軸線方向垂直地剖切本申請的第5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而得到的剖切面的剖視圖。
[0055]圖17A、圖17B是表示本申請的第5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樹脂墊的放大圖。圖17A是主視圖,圖17B是圖17A所示的17B-17B剖視圖。
[0056]圖18是表示本申請的第6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立體圖。
[0057]圖19是表示沿著本申請的第6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中心軸線鉛垂地剖切而得到的剖切面的剖視圖。
[0058]圖20是表示本申請的第6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支撐部件的立體圖。
[0059]圖21A、圖21B、圖21C、圖21D、圖21E是表示本申請的第6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支撐部件的圖。圖21A示出了車輛前方側側面,圖21B示出了左側側面,圖21C示出了下表面,圖21D示出了右側側面,圖21E示出了車輛后方側側面。
[0060]圖22A、圖22B是表示本申請的第6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支撐部件周邊的放大剖視圖。圖22A示出了注入樹脂之前的狀態(tài),圖22B示出了注入樹脂之后的狀態(tài)。
[0061]圖23是本申請的第6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的圖19所示的截面中的止擋件周邊的放大剖視圖。
[0062]圖24是表示本申請的第6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轉向裝置的支撐部件周邊的放大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63](第丨實施方式)
[0064]參照圖1?圖7說明本申請的第1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1。圖1是表示本申請的第1實施方式的轉向裝置1的立體圖。
[0065]轉向裝置1具有:轉向軸2,其將安裝于車輛后方側即朝向圖1時位于左手邊的一側的未圖示的方向盤的旋轉,向車輛前方側即朝向圖1時位于右里方向的一側傳遞;內柱3,其將轉向軸2的車輛后方側部分支承為能夠旋轉;外柱5,其內嵌內柱3的車輛前方側部分,且將轉向軸2的車輛前方側部分支承為能夠旋轉;車體側托架6,其配置于外柱5的車輛后方側部分的周圍,且將轉向裝置1固定于車輛;操作桿7,其用于對未圖示的方向盤的傾斜方向和伸縮方向的位置的固定和該固定的解除進行操作;以及加強單元8,其對內柱的固定進行加強。
[0066]轉向軸2包括上軸2a和下軸2b,所述上軸2a配置于車輛后方側,且供方向盤安裝,所述下軸2b在車輛前方側與上軸2a花鍵嵌合。此外,在本申請中,將轉向軸2的延伸方向稱為“軸向”。
[0067]在外柱5的車輛前方側的上部設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