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船用蜜胺泡沫隔音板。
背景技術:
隔音板是能夠對聲音進行阻隔的材料。
公開號為CN204252033U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高架橋消聲隔音板,包括隔音板底座、防撞帶、隔音板主支撐A、隔音板主支撐B、隔音板輔助支撐A、隔音板輔助支撐B、垃圾攔截網支撐A、垃圾攔截網支撐B、警示帶背板、底層隔音板、夜光警示帶A、夜光警示帶B、玻璃板框、玻璃透視板、玻璃板加固、中層隔音板加固、中層隔音板、排水頁板A、排水頁板B、頂層隔音板、頂層隔音板加固、垃圾攔截柱加固、垃圾攔截柱A、垃圾攔截柱B、垃圾攔截柱C、垃圾攔截網,所述底層隔音板在所述警示帶背板的里面,所述夜光警示帶A、夜光警示帶B在所述警示帶背板上,所述底層隔音板在所述夜光警示帶A、夜光警示帶B之間。
公開號為CN204547236U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復合隔音板,包括外表面層(1)、內表面層(6)和吸音材料層(2),其中外表面層(1)和內表面層(6)之間依次設有吸音材料層(2)、隔音板一(3)、隔音板二(4)和防火阻燃層(5);外表面層(1)和隔音板一(3)之間,隔音板一(3)和隔音板二(4)之間,隔音板二(4)和防火阻燃層(5)之間都分別設有吸音材料層(2);隔音板二(4)為雙層結構。該專利的隔音板較現(xiàn)有技術的隔音板,隔音效果提高10%-20%。
船在湖泊、河流和海洋的航行過程中,由于水的流動以及水和船的碰撞,會產生噪聲,從而影響船艙內的人休息,常用吸聲棉和隔音材料容易受潮,從而腐爛。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船用蜜胺泡沫隔音板,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隔音板能夠用于船上,且具有良好的隔音防潮功能。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船用蜜胺泡沫隔音板,所述船用蜜胺泡沫隔音板包括蜜胺泡沫隔音板本體、填充于所述蜜胺泡沫隔音板本體中的空心玻璃微珠、以及位于所述蜜胺泡沫隔音板本體背面的吸盤,所述吸盤為圓形且緊密排布。
優(yōu)選地,所述蜜胺泡沫隔音板本體中設置有活性炭儲囊,所述活性炭儲囊通過吸水通道與所述蜜胺泡沫隔音板本體的正面流體連通。
優(yōu)選地,所述蜜胺泡沫隔音板本體的正包裹有玻璃纖維布。
優(yōu)選地,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的直徑為5-50微米。
優(yōu)選地,空心玻璃微珠的總體積占所述蜜胺泡沫隔音板本體總體積的5-12體%。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采用蜜胺泡沫作為隔音材料,不僅密度小,減輕船體載重,其中填充空心微珠,而且隔音效果良好,在隔音板底部采用吸盤進行固定在船體內壁上,能夠防止鐵釘固定生銹以及膠水遇水失去粘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隔音板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船用蜜胺泡沫隔音板,所述船用蜜胺泡沫隔音板包括蜜胺泡沫隔音板本體1、填充于所述蜜胺泡沫隔音板本體1中的空心玻璃微珠2、以及位于所述蜜胺泡沫隔音板本體1背面的吸盤3,所述吸盤3為圓形且緊密排布。本實用新型采用蜜胺泡沫作為隔音材料,不僅密度小,減輕船體載重,其中填充空心微珠,而且隔音效果良好,在隔音板底部采用吸盤進行固定在船體內壁上,能夠防止鐵釘固定生銹以及膠水遇水失去粘性,而且吸盤外側覆蓋水,能夠防止空氣進入,增加吸附力。
如圖1所示,為了使船艙內保持干燥,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蜜胺泡沫隔音板本體1中設置有活性炭儲囊5,所述活性炭儲囊5通過吸水通道4與所述蜜胺泡沫隔音板本體1的正面流體連通。當到岸上時,隔音板可以取出進行烘干或晾曬,從而取出活性炭儲囊5中的水分。
為了增加隔音板的強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蜜胺泡沫隔音板本體1的正包裹有玻璃纖維布。
空心玻璃微珠2可以是真空的,也可以充滿空氣或其他氣體,所述空心玻璃微珠2的直徑可以為5-50微米,空心玻璃微珠2的總體積可以占所述蜜胺泡沫隔音板本體1總體積的5-12體%。
下面提供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船用蜜胺泡沫隔音板的施工方法,但是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實用新型。
隔音板施工條件:需要敷設絕緣材料的艙室部位的管路,電纜支架,電箱安裝結束。鋼艙壁和鋼甲板防銹漆涂裝完畢。
隔音板規(guī)格的確定原則,厚度根據設計要求,寬度方向根據肋位間距,高度一般為800。
平板隔音板安裝時先將墻面擦拭干凈,防止吸盤進入空氣。
隔音板現(xiàn)場施工:隔音板現(xiàn)場施工中有時會和配電箱,管路,電纜架相碰,這時隔音板需要現(xiàn)場切割,可用普通的美工刀切割,切割后用玻璃纖維布將切割處包覆粘合即可。
隔音板敷設要求:敷設后的隔音板應平整,和鋼圍壁緊貼,角鋼扶強材或球扁鋼還有T型梁的包覆材料也應和鋼構件盡可能緊貼。
雖然,上文中已經用一般性說明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盡的描述,但在本實用新型基礎上,可以對之作一些修改或改進,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于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