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船舶建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分體式舵槳導流管吊裝方法。
背景技術:
造船工業(yè)過程中,由于拖輪舵槳導流管直徑較圍井直徑偏大,導流管部分無法從甲板圍井開孔吊入,因此導流管必須由吊機吊至舵槳圍井下方進行安裝。而導流管形狀特殊,為安全考慮,應先放倒90°角平穩(wěn)放于地面。然后在拖輪外板(圍井前后左右位置)燒焊6只吊碼,用手拉葫蘆逐漸將其拉起,再慢慢調整導流管中心正對圍井中心(對中后兩邊間隙僅5mm左右),一點點將舵槳拉至圍井內部,完成定位;然而現(xiàn)有技術方法下,需要利用多個手拉葫蘆共同定位導流管,實際操作過程中應根據(jù)導流管的偏移情況,調整對應區(qū)域的手拉葫蘆,整個定位過程,所花費人工和時間較多。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的問題,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方便、高效的分體式舵槳導流管吊裝方法。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以下的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分體式舵槳導流管吊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制作舵槳導流管吊裝托架;
步驟2):將導流管固定于托架上;
步驟3):在船舶外板燒焊多只船舶吊碼;
步驟4):將坦克小車放置在船臺地面;
步驟5):將導流管和托架整體吊裝到坦克小車上方;
步驟6):采用坦克小車將導流管和托架整體移動至拖輪圍井下方;
步驟7):利用手拉葫蘆連接船舶吊碼和托架吊碼,將導流管和托架整體拉升至舵槳軸孔內;
步驟8):將導流管固定于相應位置,卸下托架,完成導流管定位;
所述托架的高度+坦克小車的高度+導流管的高度小于拖輪圍井到地面的高度。
進一步的,所述托架包括托架底座和托架吊碼;多個托架吊碼設置于托架底座上。
進一步的,所述托架上還設置有多個支撐管,所述支撐管頂端面上連接有頂板;所述支撐管固定設置于第一墊板上,所述第一墊板與托架上的第二墊板通過帶螺母螺栓連接固定于托架底座;所述頂板用于承托支撐導流管的重心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管間連接有加強橫桿。
進一步的,所述頂板底面焊接有加強件。
進一步的,所述托架上還焊接有支撐墩。
進一步的,所述托架底座上還焊接有加強筋。
進一步的,步驟6)中為將導流管和托架整體移動至拖輪圍井的正下方。
進一步的,步驟2)中所述的導流管用繩索捆綁在托架上固定。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1、起吊前,提前完成舵槳導流管部分和設備的中心盡可能對中,減少了導流管手拉葫蘆拉起后,調整軸孔對中的工作量;
2、吊裝操作簡單、高效、安全,原本4個小時的工作量,現(xiàn)在2個小時即可完成;
3、一次性制作的工裝托架,可重復應用于后續(xù)拖輪船型。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工裝托架結構主視圖;
圖2為圖1的側視圖;
圖3為圖1中支撐管部分設置方式的俯視圖;
圖4為托架頂板內側面上設置加強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的俯視圖;
圖6為導流管放置于托架上后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7為圖6中導流管采用繩索捆綁后狀態(tài)的俯視示意圖;
圖8為導流管與托架整體放置于坦克小車后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9為船舶外板上設置船舶吊碼的示意圖;
圖10為導流管與托架整體移動至拖輪圍井正下方的狀態(tài)示意圖;
圖11為導流管與托架整體采用手拉葫蘆吊裝的狀態(tài)示意圖。
附圖說明:1、托架;101、托架底座;102、支撐管;103、加強橫桿;104、支撐墩;105、第一墊板;106、第二墊板;107、托架吊碼;108、帶螺母螺栓;109、頂板;110、縱向加強件;111、橫向加強件;112、加強筋;2、導流管;3、繩索;4、船舶吊碼;5、坦克小車;6、拖輪圍井;7、手拉葫蘆;8、舵槳軸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后”、“左”、“右”、“水平”、“頂”、“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
實施例
本發(fā)明分體式舵槳導流管吊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制作舵槳導流管吊裝托架1。
如圖1所示,所述托架1為槽鋼焊制而成的托架,包括托架底座101和托架吊碼107;多個托架吊碼107設置于托架底座101上。所述托架吊碼107焊接于托架1的上端面靠近邊緣上。托架吊碼107用于吊起導流管2進行安裝,托架吊碼107至少為兩個,并且設置位置應當保證托架1被吊起時水平平穩(wěn)。本實施例中的托架吊碼107前后對稱設置于托架1上端面。
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托架1上還可以設置有多個支撐管102,所述支撐管102頂端面上連接有頂板109;所述支撐管102固定設置于第一墊板105上,所述第一墊板105與托架1上的第二墊板106通過帶螺母螺栓108連接固定于托架底座101。支撐管102用于支撐導流管2的重心。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支撐管102設置為4個,相鄰支撐管102間焊接有加強橫桿103,以提高支撐管102的支撐強度。如圖4所示,作為優(yōu)選的,所述頂板109底面焊接有縱向加強件110和橫向加強件111。
如圖5所示,因支撐導流管2中心位置受力較大,在托架底座101上還焊接有加強筋112,所示加強筋112分別設置于托架底座101的左右兩側和上側。
如圖6所示,為進一步對導流管2進行支撐,所述托架1的左右兩側上還焊接有支撐墩104。
步驟2):將導流管2固定于驗收合格的托架1上;如圖7所示,采用繩索3將導流管2捆綁在驗收合格的托架1上。所述托架1的強度大于其所承受舵槳導流管2的重量。
步驟3):如圖9所示,在船舶外板燒焊4只船舶吊碼4;4只船舶吊碼4對應托架1上的四只托架吊碼107。
步驟4):將4臺坦克小車5放置在船臺地面;
步驟5):如圖8所示,將導流管2和托架1整體吊裝到坦克小車5上方;
步驟6):如圖10所示,采用坦克小車5將導流管2和托架1整體移動至拖輪圍井6下方;調整位置,使得導流管2和托架1整體正好位于拖輪圍井6的正下方。
步驟7):如圖11所示,利用手拉葫蘆7一一對應連接四組船舶吊碼4和托架吊碼107,將導流管2和托架1整體拉升至舵槳軸孔8內;
步驟8):將導流管2固定于相應位置,卸下托架1,完成導流管2定位。
本發(fā)明的托架1的高度+坦克小車5的高度+導流管2的高度小于拖輪圍井6到地面的高度。本發(fā)明的吊裝工藝方法可應用于32m/33m拖輪系列船舵槳導流管吊裝。
本發(fā)明的吊裝方法,起吊前,提前完成舵槳導流管部分和設備的中心盡可能對中,減少了導流管手拉葫蘆拉起后,調整軸孔對中的工作量;吊裝操作簡單、高效、安全,原本4個小時的工作量,現(xiàn)在2個小時即可完成。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