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軸升力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航空工程,具體涉及飛機的旋翼,并且可以用在直升機制造中。
【背景技術】
[0002]已知一種同軸升力系統(tǒng),包括具有在相反方向上旋轉的兩根軸的減速齒輪,在所述兩根軸上安裝有旋翼漿轂,通過拉桿彼此連接并在軸向方向上可移動的兩個滑盤,所述兩個滑盤在運動學上鏈接至槳葉的導向件以及總槳距和差動槳距的總杠桿控制系統(tǒng),其中,總控制系統(tǒng)的杠桿分別連接至下滑盤和內(nèi)部拉桿,其中,上旋翼的控制是借由安裝在上旋翼的軸上的滑塊來完成,該滑塊沿著其軸線可移動且在運動學上聯(lián)接至內(nèi)部拉桿、上滑盤和槳葉導向件。內(nèi)部拉桿加長并裝配有在其自由端處安裝并在運動學上鏈接至以滑動槳轂形式實現(xiàn)的滑塊的軛桿,所述滑動槳轂在其軸線上連接至上旋翼的軸,在滑動槳轂安裝有帶有用于搖擺的設施的框架,升力杠桿鏈連接至用于相對后者(框架)搖擺的設施,其中框架搖擺的軸線方向與杠桿相互垂直(2012年9月27日出版的俄羅斯聯(lián)邦專利號120627)ο
[0003]由于大量的鉸接點將位于上旋翼的下方的滑塊鏈接至上滑盤和上旋翼的槳葉導向件,并且由于存在著具有大量杠桿用于控制總槳距和差動槳距的復雜的總機構,因而,已知的解決方案的缺點是設計很復雜。大量的在運動學上相互作用的元件的存在降低了該系統(tǒng)的可靠性并增加了其重量。
[0004]根據(jù)技術本質和可達到的結果,最接近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同軸升力系統(tǒng),該同軸升力系統(tǒng)包括具有在相反方向上旋轉的兩根軸的減速齒輪、在兩根軸上安裝有旋翼槳轂,彼此連接并在軸向方向上可移動的兩個滑盤,并且該兩個滑盤在運動學上鏈接至槳葉的導向件,并鏈接至總槳距和差動槳距的總杠桿系統(tǒng)。旋翼槳轂制成為具有總水平鉸鏈的雙槳葉,下旋翼槳轂的槳葉的導向件借由在位于下旋翼槳轂下方的滑塊上安裝的搖桿連接至下滑盤,并且上旋翼槳轂的槳葉的導向件借由拉桿直接連接至上滑盤,其中,上旋翼槳轂上的導向件的半徑小于下旋翼槳轂上的導向件的半徑,并且下滑盤和滑塊借由總杠桿系統(tǒng)在運動學上鏈接至總槳距和差動槳距的控制系統(tǒng),在總杠桿系統(tǒng)中,一個杠桿通過一個臂連接至差動槳距控制,并且第二個杠桿連接至滑塊,鉸接至第一個杠桿的第二個杠桿通過其臂連接至總槳距控制及下滑盤的滑塊(2007年10月10日出版的俄羅斯聯(lián)邦專利號 2307766) ο
[0005]由于連接至滑塊和下滑盤的總杠桿系統(tǒng)是過飽和的,其中鉸接鏈具有在相互移動的滑塊上的受限的運動學空間中安裝承載節(jié)點,因此該系統(tǒng)的缺點是由于其復雜設計而其可靠性低。另外,大量的在運動學上相互作用的元件的存在增加了其重量。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高同軸升力系統(tǒng)的可靠性并減小其重量。
[0007]該闡述的目的是通過一種同軸升力系統(tǒng)來解決的,其包括具有在相反方向上旋轉的兩根軸的減速齒輪,在所述兩根軸上安裝有旋翼槳轂;彼此連接并在軸向方向上可移動的兩個滑盤,并且所述兩個滑盤在運動學上鏈接至槳葉的導向件,其中,上旋翼槳轂的槳葉的導向件借由安裝在位于所述上旋翼槳轂上方的滑塊上的搖桿連接至所述上滑盤,下旋翼槳轂的槳葉的導向件借由拉桿直接連接至所述下滑盤,所述上旋翼槳轂上的導向件的半徑小于所述下旋翼槳轂上的導向件的半徑,所述下滑盤借由三根拉桿連接至總槳距的控制系統(tǒng)和周期變距的控制系統(tǒng),并且所述滑塊借由位于所述上旋翼的軸內(nèi)的拉桿連接至所述上旋翼的差動槳距的控制系統(tǒng)。
[0008]利用三根拉桿的僅上旋翼的差動槳距的控制以及周期變距和總槳距的控制可以消除總槳距和差動槳距的杠桿總機構,減少杠桿和由此控制同軸旋翼所需要的承載元件的數(shù)目,這可以簡化升力系統(tǒng)的設計,從而提高其可靠性并還減小其重量。
【附圖說明】
[0009]本發(fā)明通過示意性地描繪了所提出的同軸升力系統(tǒng)的附圖進行說明,其中:
[0010]圖1為同軸升力系統(tǒng)的透視圖。
[0011]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同軸升力系統(tǒng)包括具有在相反方向上旋轉的兩根軸2、3的減速齒輪1,在兩根軸2、3上安裝有下旋翼的槳轂4和上旋翼的槳轂5,在下旋翼的槳轂4和上旋翼的槳轂5上安裝有槳葉。
[0013]旋翼槳轂4和旋翼槳轂5實現(xiàn)為具有不承受離心力的通用的水平鉸鏈6和水平鉸鏈7的雙槳葉。
[0014]旋翼槳轂4和旋翼槳轂5的控制系統(tǒng)包括兩個相互連接的拉桿8與在軸向方向上可移動的上滑盤9和下滑盤10。
[0015]上旋翼槳轂5的槳葉11的導向件通過拉桿12、拉桿13和拉桿14經(jīng)由安裝在滑塊16上的搖桿15連接至上滑盤9,該滑塊16安裝上旋翼槳轂5的上方。
[0016]下旋翼槳轂4的槳葉17的導向件借由拉桿18直接連接至下滑盤10。
[0017]旋翼槳轂4的軸向鉸鏈19和旋翼槳轂5的軸向鉸鏈20與滑盤9和滑盤10之間的傳動比的數(shù)值相等通過使上旋翼槳轂5上的導向件11的半徑小于下旋翼槳轂4上的導向件17的半徑得以確保。這意味著運動學控制系統(tǒng)被選擇成使得當給出總槳距或周期變距時,上旋翼槳轂5的槳距角和下旋翼槳轂4的槳距角改變相同的大小。
[0018]滑塊16通過位于上旋翼槳轂5的軸3內(nèi)部的拉桿21連接至上旋翼的差動槳距的控制系統(tǒng)22。下滑盤10借由三根拉桿23連接至總槳距的控制系統(tǒng)24和周期槳距的控制系統(tǒng)25。
[0019]所提出的同軸升力系統(tǒng)如下操作。
[0020]在操作過程中,減速齒輪I的軸2和軸3在不同的方向上旋轉,其中下旋翼4和上旋翼5安裝在軸2和軸3上。
[0021]同時,通過拉桿12、拉桿13經(jīng)由安裝在滑塊16上的搖桿15連接至上滑盤9的具有水平鉸鏈6的上旋翼槳轂5的槳葉11的導向件與上旋翼槳轂5在一個方向(例如,逆時針方向)上旋轉,以及通過拉桿18直接連接至下滑盤10的具有水平鉸鏈7的下旋翼槳轂4的槳葉17的導向件與下旋翼槳轂4在相反的方向(即,順時針方向)上旋轉。
[0022]周期變距是通過來自周期變距的控制系統(tǒng)25的三根拉桿23使滑盤傾斜來控制,其中,來自滑盤9的上旋翼5的槳葉的槳距角的周期變化是通過拉桿12、拉桿13和拉桿14借由搖桿15來完成,以及來自滑盤10的下旋翼4上的槳距角的變化是借由拉桿18來直接完成。由于旋翼槳轂4的軸向鉸鏈19和旋翼槳轂5的軸向鉸鏈20與滑盤9和滑盤10之間的傳動比的大小被選擇成相同的,因而在兩個旋翼的相同方位上的槳距角的周期變化將是相同的。
[0023]總槳距的控制是借由來自總槳距的控制系統(tǒng)24的三根拉桿23作用在下滑盤10上來完成,通過拉桿8彼此連接的滑盤9、滑盤10同時移動相同的量。由于滑盤與軸向鉸鏈之間的傳動比被選擇成相同的,在滑盤軸向移動的情況下,上旋翼的槳葉處和下旋翼的槳葉處的槳距角同時增大或減小相同大小。
[0024]如下所述,差動槳距的控制是通過僅上旋翼5的槳葉的槳距角的改變來完成。
[0025]通過來自上旋翼的差動槳距的控制系統(tǒng)22的拉桿21的移動,帶有搖桿15的滑塊16移動,這引起了上旋翼槳轂5的槳距角的改變。
[0026]因此,由于減少的運動學元件的數(shù)目,因而所提出的同軸升力系統(tǒng)確保了更高的可靠性和更輕的重量。
【主權項】
1.一種同軸升力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軸升力系統(tǒng)包括具有在相反方向上旋轉的兩根軸的減速齒輪,在所述兩根軸上安裝有旋翼槳轂;彼此連接并在軸向方向上移動的兩個滑盤,并且所述兩個滑盤在運動學上鏈接至槳葉的導向件,其中,上旋翼槳轂的槳葉的導向件借由安裝在位于所述上旋翼槳轂上方的滑塊上的搖桿連接至上滑盤,下旋翼槳轂的槳葉的導向件借由拉桿直接連接至下滑盤,所述上旋翼槳轂上的所述導向件的半徑小于所述下旋翼槳轂上的所述導向件的半徑,所述下滑盤借由三根拉桿連接至總槳距的控制系統(tǒng)和周期變距的控制系統(tǒng),并且所述滑塊借由位于所述上旋翼的軸內(nèi)的拉桿連接至所述上旋翼的差動槳距的控制系統(tǒng)。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航空工程,具體涉及可用在直升機制造中的飛機的旋翼。提高同軸升力系統(tǒng)的可靠性并減小其重量的問題通過這樣一種同軸升降系統(tǒng)來解決,其包括具有在相反方向上旋轉的兩根軸的減速齒輪,在兩根軸上安裝有旋翼槳轂;彼此連接并在軸向方向上可移動的兩個滑盤,其滑盤在運動學上鏈接至槳葉的導向件,上旋翼槳轂的槳葉的導向件借由安裝在位于上旋翼槳轂上方的滑塊上的搖桿連接至上滑盤,下旋翼槳轂的槳葉的導向件借由拉桿直接連接至下滑盤,上旋翼槳轂上的導向件的半徑小于下旋翼槳轂上的導向件的半徑,下滑盤借由三根拉桿連接至總槳距和周期變距的控制系統(tǒng),滑塊借由位于上旋翼的軸內(nèi)的拉桿連接至上旋翼的差動槳距的控制系統(tǒng)。
【IPC分類】B64C27/12, B64C27/10
【公開號】CN105346711
【申請?zhí)枴緾N201510363494
【發(fā)明人】V·布蘭特, A·A·弗拉索夫, W·J·伊瓦諾
【申請人】洛特施米徳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2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6月26日
【公告號】DE102015110181A1, US201503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