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連接構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連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連接構造,特別涉及一種適合連接各 種部件的連接構造,如將蓋體連接于PET瓶或水上游戲道具等那樣能夠收納氣體和液體的 容器主體的開口部,或是像包的鎖扣或紐扣等那樣將一對部件卡止。
背景技術:
以往,提出了用于將蓋體連接于容器等的開口部的連接構造。例如在日本特開 2004-35011號公報中公開了螺紋蓋式的密封容器,該密封容器形成為,在中空容器主體的 口頸部形成多條螺旋螺紋,并且,將各螺旋螺紋的起始點以在口頸部的圓周方向上隔開間 隔的方式形成,并且,各螺旋螺紋的包括起始點在內的前端部分的螺紋牙的寬度比后端部 分的螺紋牙的寬度稍窄(專利文獻1)。并且,日本特開2000-53150號公報和日本特開2001-39455號公報所記載的連接 構造在蓋體的內周面設有多個突起,引導這些突起的曲線狀的槽形成于容器的開口部的外 周面(專利文獻2、3)。進而,通過使上述蓋體相對于開口部旋轉,各突起在曲線狀槽內移動 而能夠對蓋體進行開閉。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4-35011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0-53150號公報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01-39455號公報但是,包括上述專利文獻1記載的發(fā)明在內,在現(xiàn)有的螺紋式的連接構造中,螺紋 的開閉方向規(guī)定為恒定的方向。因此,如果不有意識地按照螺紋的開閉方向旋轉蓋體,則有 時會向反方向旋轉,存在麻煩的問題。特別是對于左撇子的人來說難以開閉的情況較多。并 且,在螺紋式的連接構造中,為了完全緊固蓋體至少需要旋轉2 3圈,對于孩子和高齡者、 手有殘疾的人來說并不是簡單的操作。另一方面,在專利文獻2、3記載的發(fā)明中,進行了利用小的旋轉量實現(xiàn)蓋的閉合 的改進,但是是沿著細長的槽引導突起的構造,其槽寬和突起的直徑形成為大致相同的尺 寸。因此,在旋轉時突起會與槽產生大的摩擦,存在無法順暢地開閉蓋體的問題。特別地, 專利文獻2是以小的旋轉量將蓋壓入到深的位置的構造,因此,引導突起的槽形成為陡峭 的傾斜。因此,還存在這樣的問題對抗旋轉操作的摩擦阻力變大,并且,相對于向上的力, 摩擦難以發(fā)揮作用而導致蓋容易脫落。并且,根據(jù)專利文獻2、3所記載的槽,存在這樣的問題沙子和灰塵等容易進入槽 的內側,一旦進入就難以除去。這種沙子和灰塵進入槽與突起的接觸面而妨礙兩者順暢的 滑動,存在連接部分容易松動、或者相反增大閉合時的摩擦的問題。該問題越是容器等那樣 的高密閉性或需要強的連接力的連接部件,由于槽寬與突起寬度的精度提高,因此越是顯 著。特別地,在海邊的水上游戲道具或向汽車的輪胎注入空氣的閥等中使用的情況下,是應 該解決的大問題。另外,上述各專利文獻的連接構造都在外觀上難以辨別連接狀態(tài),例如不能一下就看清蓋是否完全閉合。并且,未就將蓋的功能性設計在外觀上表現(xiàn)出來進行研究,沒有能 夠提高美感的技術上的改進。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就是為了解決這種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接構造,在該連 接構造中,無論使第二部件相對于第一部件朝哪一方向旋轉,都能夠以小的旋轉量進行連 接,在沙子和灰塵等多的環(huán)境下使用時耐性也很強。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是用于連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連接構造,所述第一部件具 有連接用立起部和多個卡止用凸緣,所述連接用立起部呈大致圓柱狀地突出,所述卡止用 凸緣沿著該連接用立起部的外側面的周向設有多個并朝外側延伸出來,所述第二部件具有 連接用側壁部和多個卡止用凸部,所述連接用側壁部與所述連接用立起部重疊,所述卡止 用凸部從該連接用側壁部的內側面向內側延伸出來,所述多個卡止用凸緣不構成槽,所述 多個卡止用凸緣的下表面向下方呈凸彎曲狀鼓出,并且,所述多個卡止用凸緣以沿著所述 連接用立起部的周向形成一個連續(xù)的軌道的方式連續(xù)設置,在將所述第二部件重疊于所述 第一部件并旋轉所述第二部件時,所述卡止用凸部的上表面在與所述卡止用凸緣的凸彎曲 狀下表面滑動接觸的同時在所述軌道上被引導,并在該凸彎曲狀下表面的最下位置處卡 止。另外,在本發(fā)明中也可以設計成,所述卡止用凸緣的外緣形狀形成為在所述最下 位置處朝外側延伸得最多的凸彎曲狀,并且,形成為以所述最下位置為中心左右對稱的形 狀。進而,在本發(fā)明中也可以設計成,所述第一部件具有卡止力不同的兩個以上的卡 止用凸緣組,該卡止用凸緣組由設置成能夠與所述卡止用凸部相互卡合的位置關系的多個 卡止用凸緣構成,這些各卡止用凸緣組以所有凸彎曲狀下表面沿著所述連接用立起部的周 向形成一個連續(xù)軌道的方式連續(xù)設置,并且,各卡止用凸緣組的下述尺寸不同,所述尺寸是 指從所述連接用立起部的上端面到所述凸彎曲狀下表面的最下位置的尺寸。進而,在本發(fā)明中也可以設計成,所述第一部件具有多個凹彎曲狀接合面,所述多 個凹彎曲狀接合面與所述多個卡止用凸緣的凸彎曲狀下表面的形狀和位置對應地形成于 該連接用立起部的基端側周圍部分,所述第二部件具有多個凸彎曲狀接合面,所述多個凸 彎曲狀接合面與所述凹彎曲狀接合面的形狀和位置對應地形成于該連接用側壁部的下表進而,在本發(fā)明中也可以設計成,所述第一部件構成為具備開口部的容器主體,并 且,所述開口部的周緣部作為所述連接用立起部而突出地形成,所述第二部件構成為相對 于所述開口部裝卸自如的蓋。發(fā)明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實現(xiàn)這樣的連接構造無論使第二部件相對于第一部件朝哪一 方向旋轉,都能以小的旋轉量進行連接,在沙子和灰塵等多的環(huán)境下使用的耐性也很強。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圖2是本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一部件的俯視圖。圖3是圖2的主視圖。圖4是圖2的側視圖。圖5是本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二部件的仰視圖。圖6是沿著圖5的6A-6A線的剖視圖。圖7是圖5的側視圖。圖8是在本第一實施方式中將第二部件連接于第一部件的情況下的說明圖。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圖10是本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一部件的主視圖。圖11是圖10的俯視圖。圖12是在本第二實施方式中將第二部件連接于第一部件的情況下的說明圖。圖13是表示本第三實施方式的第二部件的主視圖。圖14是圖13的側視圖。圖15是圖13的仰視圖。圖16是在本第三實施方式中將第二部件連接于第一部件的情況下的說明圖。圖17是表示本實施例1的平板閥裝置的俯視圖。圖18是沿著圖17的18A-18A線的剖視圖。圖19是沿著圖17的19A-19A線的剖視圖。圖20是表示本實施例1的適配器的主視圖。圖21是表示本實施例1的適配器的俯視圖。圖22是沿著圖20的22A-22A線的剖視圖。圖23是表示在本實施例1中將適配器連接于氣體構造體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圖M是圖23的正交方向的剖視圖。圖25是表示將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應用于PET瓶與瓶蓋的連接的實施例2的圖。圖沈是表示將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應用于PET瓶彼此的連接的實施例3的圖。圖27是表示將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應用于包與包蓋的連接的實施例4的圖。圖28是表示將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應用于袖扣的實施例5的圖。圖四是表示將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應用于電氣產品的實施例6的圖。圖30是將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應用于紐扣的實施例7的圖。圖31是將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應用于紐扣的實施例7的其它例的圖。圖32是應用了鎖定球機構的第二部件的仰視圖。圖33是應用了鎖定球機構的第一部件的側視圖。圖34是應用了其它鎖定球機構的第二部件的剖視圖。圖35是應用了其它鎖定球機構的第一部件的側視圖。標號說明IAUBUC連接構造2第一部件2A、2B容器主體2D氣體構造體
2EPET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瓶2F包主體2G基座部2H電氣產品21紐扣基部3第二部件3A、3C 蓋體3D適配器3E瓶蓋3F包蓋3G裝飾部3H連接插頭31旋轉紐扣4平板閥裝置20開口部21連接用立起部22卡止用凸緣23凸彎曲狀下表面24凹彎曲狀接合面25弱卡止用凸緣組26強卡止用凸緣組27插入孔31蓋部32連接用側壁部33卡止用凸部34凸彎曲狀接合面35密閉部件36蓋側注入孔37連結用突起38圓形凹部39通電用接頭41外框部件42主體部件43轉動蓋43a氣體注入孔44閥機構44a密封蓋51施力部件52鎖定球
53卡止孔Bl包主體B2 包蓋C 瓶蓋H扣目艮P PET 瓶S旋轉支承部件T旋轉捏手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作為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的一例,使用
應用于容器和蓋體的實施方 式。圖1是表示本第一實施方式的連接構造IA的立體圖。如圖1所示,本第一實施方式的連接構造IA主要由下列部件構成具備開口部20 的作為第一部件2的容器主體2A ;和相對于該容器主體2A的開口部20能夠裝卸的作為第 二部件3的蓋體3A。這里,所謂“容器” 一般是指放入物體的器具,在本第一實施方式中,包括如橡皮艇 或救生圈等水上用運動器具或封入空氣使用的游戲道具、汽車輪胎、自行車輪胎、PET瓶或 鋁罐等飲料用容器那樣,經由既定的開口部20收納氣體、液體或固體等的器具和構造體等 所有容器。以下,對各構成部詳細進行說明。如圖2至圖4所示,第一部件2具有呈大致圓柱 狀突出的連接用立起部21、和從該連接用立起部21的外側面向外方延伸出來的卡止用凸 緣22。連接用立起部21用于連接第二部件3,從容器主體2A呈大致圓筒狀立起。在本 第一實施方式中,如圖1至圖4所示,開口部20的周緣部作為連接用立起部21而突出,并 形成為大致圓筒狀。該連接用立起部21只要能夠與第二部件3連接,可以不是完全的圓筒 狀,可適當變更??ㄖ褂猛咕?2以連接狀態(tài)卡止第二部件3,并從連接用立起部21的外側面向外方 延伸。在本第一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在相對于開口部20的中心軸對稱的位置形成有 兩個卡止用凸緣22、22。另外,卡止用凸緣22的數(shù)量和配置不限于該結構,只要沿著連接用 立起部21的外側面的周向設置多個即可。如圖3和圖4所示,各卡止用凸緣22的下表面構成為呈凸彎曲狀向下方鼓出的凸 彎曲狀下表面23。所有凸彎曲狀下表面23都設定為大致相同的高度。在本第一實施方式 中,各凸彎曲狀下表面23以最下位置為中心形成為左右對稱的形狀,如后面所述,起到在 與第二部件3的卡止用凸部33滑動接觸的同時將卡止用凸部33向最下位置引導或導向的 作用。并且,在本第一實施方式中,如圖2所示,各卡止用凸緣22的外緣形狀形成為在最 下位置處朝外方延伸得最多的凸彎曲狀,并且,以最下位置為中心形成為左右對稱。換言 之,卡止用凸緣22彼此之間未呈大致凸緣狀延伸,從而容易與上述卡止用凸部33卡合,隨 著向最下位置引導,延伸程度逐漸變大,能夠在上述最下位置處最牢固地卡止。
另一方面,如圖5至圖7所示,第二部件3具有覆蓋開口部20的大致圓板狀的蓋 部31 ;從該蓋部31的周緣部垂下的連接用側壁部32 ;以及從該連接用側壁部32的內側面 向內側延伸的卡止用凸部33。連接用側壁部32重疊于第一部件2的連接用立起部21,用于支承卡止用凸部33。 在本第一實施方式中,如圖1和圖5所示,連接用側壁部32形成為大致圓筒狀,覆蓋連接用 立起部21的外側面整體。另外,連接用側壁部32的形狀不限于上述覆蓋外側面整體的圓 筒狀,也可以如后面描述的第三實施方式那樣,沿著周向使多個板狀或棒狀的連接用側壁 部32垂下等而進行適當變更??ㄖ褂猛共?3以連接狀態(tài)卡止第二部件3,并從連接用側壁部32的內側面向內側 延伸。在本第一實施方式中,如圖5至圖7所示,在相對于蓋部31的中心軸對稱的位置朝 內側突出有兩個卡止用凸部33、33。進而,在本第一實施方式中,第一部件2的卡止用凸緣 22,22和第二部件3的卡止用凸部33、33設置成能夠相互卡合的位置關系。在以上的結構中,在本第一實施方式中,如圖2和圖5所示,第二部件3的從蓋部 31的中心軸到卡止用凸部33的末端的尺寸Rl形成為大于等于第一部件2的連接用立起部 21的半徑R2,并且,小于等于從開口部20的中心軸到卡止用凸緣22的末端的尺寸R3。由 此,在蓋上蓋部31時,卡止用凸部33容易與卡止用凸緣22卡合,通過旋轉而可靠地卡止。并且,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如圖4和圖6所示,從連接用立起部21的上端面到卡止 用凸緣22的凸彎曲狀下表面23的最下位置的尺寸HI、和從蓋部31的頂板面到卡止用凸部 33的上端面的尺寸H2形成為大致相同。因此,如后面所述,在卡止用凸部33被引導至卡止 用凸緣22的凸彎曲狀下表面23的最下位置時,蓋部31的頂板面與開口部20緊密接觸,對 容器主體2A進行密閉。另外,也可以通過在上述蓋部31的頂板面配置0形圈等密封件來 提高密閉性。在該情況下,作為上述尺寸H1,考慮該密封件的彈性變形程度適當設定即可。另外,如圖1和圖4所示,在第一部件2中,在其連接用立起部21的基端部周圍部 分,與凸彎曲狀下表面23的形狀及其形成位置對應地形成有多個凹彎曲狀接合面24,以便 能夠與多個卡止用凸緣22的凸彎曲狀下表面23接合。另一方面,在第二部件3中,在其連 接用側壁部32的下表面,與上述凹彎曲狀接合面M的形狀及其形成位置對應地形成有多 個凸彎曲狀接合面;34。因此,構成為在第一部件2和第二部件3連接在一起時,兩者的外側 面恰好接合而重疊。接著,參照圖8對具有如上結構的本第一實施方式的連接構造IA的作用進行說 明。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以在作為第一部件2的容器主體2A上連接作為第二部件3的 蓋體3A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 首先,在利用本第一實施方式的連接構造IA將蓋體3A連接于容器主體2A的開口 部20的情況下,如圖8(a)所示,將卡止用凸部33對位于連接用立起部21的外側面中未形 成卡止用凸緣22的部分或位于卡止用凸緣22彼此的邊界處的延伸程度小的部分,并從上 方將蓋體3A覆蓋于開口部20。此時,各卡止用凸部33以不抵接卡止用凸緣22的狀態(tài)嵌 合,連接用側壁部32與連接用立起部21重疊,并且,蓋部31配置于開口部20的上方。
接著,當使蓋體3A旋轉時,如圖8 (b)所示,各卡止用凸部33在與各卡止用凸緣22 的凸彎曲狀下表面23滑動接觸的同時緩緩地被朝向下方引導。由此,蓋體3A相對于開口 部20慢慢地下降。此時,由于各卡止用凸緣22的凸彎曲狀下表面23左右對稱地形成,所以,無論使蓋體3A向左右方向的哪一方向旋轉,都進行同樣的動作。并且,在本第一實施方 式中,各卡止用凸部33的末端部比各卡止用凸緣22的末端部更朝向內側突出,所以,能將 蓋體3A卡止于容器主體2A。進而,繼續(xù)使蓋體3A向相同方向旋轉,從圖8(a)的狀態(tài)旋轉大約90°時,如圖 8(c)所示,各卡止用凸部33被引導至凸彎曲狀下表面23的最下位置。由此,蓋部31的頂 板面與連接用立起部21的上端面抵接而封閉開口部20。并且,此時,連接用側壁部32的下 表面與連接用立起部21的基端側周圍部分的上表面重疊,因此,能夠容易地目視確認連接 是否完成,并且,連接狀態(tài)的美觀也是嶄新的。另一方面,當從上述卡止狀態(tài)進一步使蓋體3A向相同方向旋轉時,各卡止用凸部 33從各卡止用凸緣22的最下位置脫離而被釋放。此時,與卡止的情況同樣,即使使蓋體3A 向相反方向旋轉也同樣被釋放。因此,使用者不必在意使蓋體3A旋轉的方向,開和閉都能 容易地進行。并且,在本第一實施方式中,作為用于引導卡止用凸部33的結構,不是采用以往 那樣的槽,而是采用卡止用凸緣22。因此,在容器主體2A上不存在與卡止用凸部33的下端 側接觸的部分,因此,與以往相比,能夠減小開閉時的摩擦阻力。并且,由于不是槽,所以沙 子和灰塵等異物難以滯留,即使附著例如異物也能夠容易地除去。另外,即使在附著了異物 的狀態(tài)下使蓋體3A旋轉,卡止用凸部33也容易刮起異物而將其排出,因此防止異物妨礙滑 動的情況。根據(jù)如上所述的本第一實施方式,1.無論使第二部件3向哪一方向旋轉,都能夠以小的旋轉量相對于第一部件2裝 卸。2.由于難以受到沙子和異物等的影響,所以即使在海邊等那樣容易在連接用立起 部21附著沙子和異物的場所,也很耐用。3.減小了裝卸第一部件2時的摩擦阻力,即使是孩子和高齡者、手有殘疾的人也 能夠以小的力簡單地進行開閉。4.能發(fā)揮下述效果能夠容易地目視確認第一部件2與第二部件3是否連接及其 連接程度等。接著,對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IB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對本第二實施方 式的結構中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結構同等或相當?shù)慕Y構標以同一標號并省略再次的說 明。如圖9至圖11所示,本第二實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以下方面在作為第一部件2的 容器主體2B上,設有兩個以上的卡止凸緣組,該兩個以上的卡止凸緣組的從連接用立起部 21的上端面到凸彎曲狀下表面23的最下位置的尺寸不同。通過使該尺寸不同,卡止高度變 化,從而能夠調整卡止程度的強弱。具體而言,各卡止用凸緣組由上述尺寸相等的多個卡止用凸緣22構成。在本第二 實施方式中,如圖10所示,具有由上述尺寸H3小的一對卡止用凸緣22構成的卡止程度弱 的弱卡止用凸緣組25 ;和由上述尺寸H4大的一對卡止用凸緣22構成的卡止程度強的強卡 止用凸緣組26。如圖11所示,構成各卡止用凸緣組的卡止用凸緣22相對于開口部20的中 心軸設置于對稱位置,與構成另外的卡止用凸緣組的各卡止用凸緣22相互在周向上錯開大約90°設置。接著,使用圖12對具備如上結構的本第二實施方式的連接構造IB的作用進行說 明。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以在作為第一部件2的容器主體2B上連接作為第二部件3的 蓋體3A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首先,在利用本第二實施方式的連接構造IB將蓋體3A連接于容器主體2B的開口 部20的情況下,如圖12(a)所示,將卡止用凸部33對位于連接用立起部21的外側面中未 形成卡止用凸緣22的部分或位于卡止用凸緣22彼此的邊界部分的延伸程度小的部分,并 從上方將蓋體3A覆蓋于開口部20。接著,當使蓋體3A向一個方向旋轉大約45°時,如圖12(b)所示,各卡止用凸部 33在與弱卡止用凸緣組25的凸彎曲狀下表面23滑動接觸的同時被朝向該凸緣組25的最 下位置引導。因此,蓋體3A相對于開口部20慢慢地下降,各卡止用凸部33在淺的位置卡 止于弱卡止用凸緣組25。因此,蓋體3A像暫時固定那樣輕輕地連接于容器主體2B。另一方面,當使蓋體3A從圖12(a)的狀態(tài)向相反方向旋轉大約45 °時,如圖 12(c)所示,各卡止用凸部33在與強卡止用凸緣組沈的凸彎曲狀下表面23滑動接觸的同 時被朝向該凸緣組26的最下位置引導。因此,蓋體3A相對于開口部20慢慢地下降,各卡止 用凸部33在最深位置卡止于強卡止用凸緣組26。因此,蓋體3A牢固地連接于容器主體2B。 另外,也可以通過從上述圖12(b)的狀態(tài)進一步向相同方向旋轉大約45°而達到圖12(c) 所示的在最深位置處卡止的狀態(tài)。根據(jù)如上的本第二實施方式的連接構造1B,除了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作用效果之 外,還能夠進一步減小連接所需的旋轉量,能夠適當調節(jié)第一部件2與第二部件3的連接程度。另外,卡止用凸緣組的結構不限于上述結構,可以適當進行變更。例如,也可以設 置從連接用立起部21的上端面到凸彎曲狀下表面23的最下位置的尺寸相互不同的三組卡 止用凸緣組,并將它們沿周向各錯開大約60°配置。由此,能夠分大、中、小三個階段調節(jié)第 一部件2和第二部件3的卡止力。接著,對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IC的第三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對本第三實施方 式的結構中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結構同等或相當?shù)慕Y構標以相同的標號并省略再次的 說明。如圖13至圖15所示,本第三實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以下方面在作為第二部件3的 蓋體3C中,利用一對板狀或棒狀的連接用側壁部32、32構成連接用側壁部32這一方面、以 及在蓋部31的下表面設置有密閉部件35這一方面。在本第三實施方式中,一對連接用側壁部32、32從相對于蓋部31的中心軸對稱的 位置垂下。進而,卡止用凸部33從各連接用側壁部32的下端朝內側突出。另外,連接用側 壁部32的數(shù)量和形狀不限于該結構,也可以沿周向按等角度間隔設置多個連接用側壁部 32。并且,密閉部件35用于提高與開口部20之間的氣密性和水密性,由直徑比開口部20 的直徑大的0形圈等構成。接著,參照圖16對具備如上結構的本第三實施方式的連接構造IC的作用進行說 明。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以在作為第一部件2的容器主體2A上連接作為第二部件3的 蓋體3C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
首先,在利用本第三實施方式的連接構造IC將蓋體3C連接于容器主體2A的開口 部20的情況下,如圖16(a)所示,將卡止用凸部33對位于連接用立起部21的外側面中未 形成卡止用凸緣22的部分或位于卡止用凸緣22彼此的邊界部分的延伸程度小的部分,并 從上方將蓋體3A覆蓋于開口部20。接著,當使蓋體3C旋轉時,如圖16(b)所示,各卡止用凸部33在與各卡止用凸緣 22的凸彎曲狀下表面23滑動接觸的同時被朝向下方引導,在從圖16(a)的狀態(tài)旋轉大約 90°時,如圖16(c)所示,各卡止用凸部33被引導到凸彎曲狀下表面23的最下位置。由 此,蓋體3C相對于開口部20慢慢地下降,各卡止用凸部33卡止于卡止用凸緣22,因此,蓋 體3C連接于容器主體2A。此時,在本第三實施方式中,各連接用側壁部32不完全覆蓋連接用立起部21的外 側面,因此,該外側面始終處于露出的狀態(tài)。因此,僅通過目視連接用側壁部32與卡止用凸 緣22的位置關系,就能夠容易地辨別連接狀態(tài),即是否完成了連接。并且,在本第三實施方 式中,由于設置于蓋部31的下表面的密閉部件35壓接于開口部20的周緣,因此,能夠提高 容器主體2A的氣密性和水密性。根據(jù)如上的本第三實施方式的連接構造1C,除了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外,還能夠容易地目視確認第一部件2與第二部件3的連接狀態(tài),能夠提高容器主體2A的 氣密性和水密性。實施例1接著,對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的具體的實施例1進行說明。在本實施例1中,作為用 于在具備本申請發(fā)明人發(fā)明的平板閥裝置4(日本特許第3504945號)的作為第一部件2 的氣體構造體2D上經由作為第二部件3的適配器3D連接預定的氣體注入器具的構造,應 用了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首先,對本實施例1的平板閥裝置4的結構進行說明。如圖17至圖19所示,該平 板閥裝置4主要由下列部件構成構成氣體構造體2D的連接用立起部21的外框部件41 ; 裝卸自如地安裝于該外框部件41的開口部20的主體部件42 ;轉動自如地安裝于該主體部 件42的轉動蓋43 ;以及設于主體部件42的內部的閥機構44。在本實施例1中,在外框部件41的外側面上,在關于中心軸對稱的位置突出形成 有兩個卡止用凸緣22。并且,如圖18和圖19所示,在主體部件42的內部,在轉動蓋43的 下方收納有閥機構44,在轉動蓋43上形成有能夠與該閥機構44連通的氣體注入孔43a。進 而,在閥機構44中以彈性力保持著密封蓋44a,通過利用氣壓壓下該密封蓋44a,氣體構造 體2D的內外連通。因此,通過使上述轉動蓋43旋轉來調節(jié)氣體注入孔43a的位置,由此, 能夠在能注入氣體的狀態(tài)和封閉閥機構44的狀態(tài)之間進行變更。另一方面,如圖20至圖22所示,本實施例1的適配器3D在相當于上述本第三實 施方式的蓋體3C上形成有蓋側注入孔36。該蓋側注入孔36從適配器3D的上端面貫通到 下表面。并且,在適配器3D的上端部經由連結用突起37連接著預定的空氣注入器具(未 圖示)。另一方面,在適配器3D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將蓋側注入孔36連通到轉動蓋43的 氣體注入孔43a的圓形凹部38。對連接具備以上結構的本實施例1的平板閥裝置4和適配器3D、并向氣體構造體 2D注入氣體的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在平板閥裝置4中,使螺紋安裝于主體部件42的轉動蓋43旋轉預定角度, 使氣體注入孔43a與閥機構44的密封蓋4 對置。由此,閥機構44處于能夠通過承受壓 下密封蓋44a的氣壓而連通氣體注入孔43a和氣體構造體2D內部來注入氣體的狀態(tài)。接著,從外框部件41的上方蓋上適配器3D并使其旋轉,使適配器3D的各卡止用 凸部33沿著各卡止用凸緣22的凸彎曲狀下表面23滑動。由此,如圖23和圖M所示,適 配器3D的頂板面與主體部件42的上端面抵接,密閉部件35嵌入圓形凹部38中而密閉,成 為蓋側注入孔36和旋轉蓋的氣體注入孔43a連通的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從與蓋側注入孔36的上端部連接的氣體注入器具送入氣體。由此, 經由蓋側注入孔36注入圓形凹部38中的氣體經由氣體注入孔43a被送入閥機構44。由 此,閥機構44的密封蓋44a由氣壓壓入,從而氣體被注入到氣體構造體2D內。當氣體填充到氣體構造體2D內時,停止利用氣體注入器具進行的送氣。進而,僅 通過使適配器3D朝任一方向旋轉大約90°,就能夠解除適配器3D和外框部件41的連接狀 態(tài)。在卸下適配器3D后,旋轉轉動蓋43,氣體注入孔43a移動到不與閥機構44連通的位 置。根據(jù)如上的本實施例1,能夠起到下述效果1.能夠作為在具備平板閥裝置4的氣體構造體2D上連接空氣注入器具時的適配 器3D發(fā)揮功能。2.能夠相對于外框部件41的卡止用凸緣22迅速地裝卸適配器3D。3.能夠以氣密性高的狀態(tài)簡單地進行連接等。實施例2接著,對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的具體的實施例2進行說明。在本實施例2中,作為第 一部件2采用PET瓶2E,作為用于在該PET瓶2E的開口部20上連接作為第二部件3的瓶 蓋3E的構造,應用了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具體而言,如圖25所示,本實施例2的PET瓶2E的瓶口部分構成為與相當于上述 第一實施方式的容器主體2A大致相同。另一方面,瓶蓋3E除了結構與相當于上述第一實 施方式的蓋體3A大致相同之外,還設有用于提高水密性的密閉部件35。根據(jù)如上的本實施例2,能夠在不降低水密性的情況下簡單且迅速地進行瓶蓋3E 相對于PET瓶2E的裝卸作業(yè)。實施例3接著,對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的具體的實施例3進行說明。在本實施例3中,作為用 于連接PET瓶彼此的構造,應用了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具體而言,如圖沈所示,在本實施例3的PET瓶P中,在通常的瓶蓋C的下方位置 形成有第一部件2的各構成部,并且,在PET瓶P的底面形成有第二部件3的各構成部。在 本實施例3中,作為第一部件2的各構成部具備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結構。另 一方面,對于作為第二部件3的各構成部,從蓋部31的頂板面到卡止用凸部33的上端面的 尺寸H2形成為能夠收納瓶蓋C。根據(jù)如上的本實施例3,如圖沈所示,無論有多少個PET瓶P,都能彼此自由自在 地連接起來,因此,能實現(xiàn)空間的節(jié)省,并且,搬運作業(yè)也變得容易。并且,例如通過連結裝 咖啡的PET瓶P和裝茶的PET瓶P,將它們作為一組提供,能夠開拓新的需要。另外,作為第
12一部件2的各構成部不限于設置在瓶蓋C的下方位置,也可以設置在PET瓶P的肩部。實施例4接著,對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的具體的實施例4進行說明。在本實施例4中,作為如 小型包等那樣卡止包蓋來使用的包類的卡止構造,應用了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具體而言,如圖27所示,由作為第一部件2的包主體2F和作為第二部件3的包蓋 3F構成。在本實施例4中,包主體2F側的連接部除了沒有開口部20這點之外,與上述第一 實施方式大致相同地構成。另一方面,包蓋3F側的連接部除了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大致相 同的結構之外,以旋轉自如的方式設置于包蓋3F,并且外周面形成凹凸,以提高操作性和美 感。根據(jù)如上的本實施例4,能夠構成為兼具高的設計性的連接構造,能夠將包蓋3F 卡止于包主體2F。實施例5接著,對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的具體的實施例5進行說明。在本實施例5中,作為用 于連接像袖扣或耳環(huán)等那樣的裝卸式飾品類的構造,應用了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具體而言,如圖觀所示,由作為第一部件2的基座部2G和作為第二部件3的裝飾 部3G構成。在本實施例5中,基座部2G構成為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大致相同,其基端部擴 寬而具有背扣(back button)那樣的功能。并且,裝飾部3G構成為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大 致相同,在其上表面實施了期望的裝飾和圖案加工。根據(jù)如上的實施例5,能夠構成為可簡單且迅速地裝卸的袖扣、耳環(huán)、或可更換裝 飾部分的戒指等飾品類。實施例6接著,對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的具體的實施例6進行說明。在本實施例6中,作為用 于個人計算機等電氣產品的連接電線類的連接構造應用了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具體而言,如圖四所示,作為第一部件2的電氣產品2H除了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 大致相同的結構外,在連接用立起部20的中心形成有插入孔27。并且,在作為第二部件3 的連接插頭3H上,設有插入到插入孔27中而連接成通電狀態(tài)的通電用接頭39。根據(jù)如上的本實施例6,能夠構成為電氣產品等的連接部,能夠防止僅僅施加拉伸 方向的力就脫開連接的情況。實施例7接著,對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的具體的實施例7進行說明。在本實施例7中,作為在 襯衫或夾克等西式服裝中使用的紐扣應用了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具體而言,如圖30所示,在西服的前開襟部分的內側,以預定間隔安裝有作為第 一部件2的紐扣基部21。并且,在前開襟部分的外側,與上述紐扣基部21分別對應地安裝 有作為第二部件3的旋轉紐扣31。在本實施例7中,紐扣基部21具有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 的容器主體2A大致相同的結構,并且,旋轉紐扣31具有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蓋體3A大 致相同的結構,連接的基本構造相同。進而,各旋轉紐扣31由內置于前開襟部分的旋轉支 承部件S旋轉自如地支承。進而,在利用本實施例7的連接構造系上紐扣的情況下,當使旋轉紐扣31嵌合于 紐扣基部21并以旋轉支承部件S為支點旋轉時,卡止用凸部33與卡止用凸緣22卡合而系緊。因此,與通過將紐扣穿過扣眼來系扣的情況相比,能夠非常簡單地以小的力進行操作, 因此,對于孩子或手有殘疾的人來說也能夠簡單地系上紐扣。而且,上述旋轉紐扣31不需 要穿過扣眼,因此,沒有設計上的限制,不限于以往的圓形或四邊形,能夠實施多種多樣的 設計。并且,作為本實施例7的其它例,也可以如圖31所示,利用以往的前開襟部分的扣 眼H,將旋轉紐扣31旋轉自如地設置于該扣眼H。具體而言,構成為將考慮扣眼H的大小設 計的旋轉捏手T設置于旋轉紐扣31的表面,上述旋轉捏手T不會從扣眼H脫落。進而,將 上述旋轉紐扣31穿過扣眼H,若與內側的紐扣基部21重疊并旋轉上述旋轉捏手T,則旋轉 紐扣31的卡止用凸部33與紐扣基部21的卡止用凸緣22卡合,實現(xiàn)連接。根據(jù)如上的本實施例7,能夠應用于對于孩子和手有殘疾的人來說也能夠簡單地 系上和解開的西服紐扣。另外,在本實施例7中,將卡止用凸緣22設置于紐扣基部21,將卡 止用凸部33設置于旋轉紐扣31,但只要不存在構造上的不可能,則可以反著設計。這對于 其它實施例也同樣。另外,本發(fā)明的連接構造不限于上述各實施方式,可以適當進行變更。例如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未設置用于保持連接狀態(tài)的機構,但不限于此,也可以 使用鎖定球機構來鎖定連接狀態(tài)。具體而言,如圖32所示,在各卡止用凸部33中內置螺旋彈簧等施力部件51,在該 施力部件51的末端側保持鎖定球52。由此,鎖定球52受力而從卡止用凸部33的末端面突 出。另一方面,在第一部件2的連接用立起部21上,如圖33所示,在卡止用凸緣22的與最 下位置對應的外側面上形成卡止孔53,鎖定球52嵌入該卡止孔53中?;蛘?,如圖34所示,由施力部件51保持鎖定球52使其從各卡止用凸部33的上表 面突出。另一方面,如圖35所示,在連接用立起部21上,在卡止用凸緣22的與最下位置對 應的凸彎曲狀下表面23上形成卡止孔53,鎖定球52嵌入卡止孔53中。另外,利用公知的 技術保持鎖定球52,使其能夠順暢地滑動旋轉。根據(jù)以上的結構,在卡止用凸部33被引導至卡止用凸緣22的凸彎曲狀下表面23 的最下位置時,鎖定球52嵌入卡止孔53。因此,使用者根據(jù)鎖定球52嵌入卡止孔53時的 咔噠感,能容易地感知第一部件2和第二部件3的連接狀態(tài)完成。并且,即使對處于連接狀 態(tài)的第一部件2和第二部件3施加意外的力,也能夠防止連接狀態(tài)被容易地解除的情況。另 外,通過使鎖定球52沿著連接用立起部21的外側面或凸彎曲狀下表面23旋轉滑動,能以 小的力平滑地進行第一部件2的旋轉。并且,在上述的各實施方式中,作為第一部件2和第二部件3的一例,以容器主體 和蓋體為例進行了說明,但不限于該結構,只要是連接兩個部件來使用的結構,則可以通過 適當變更尺寸和強度而應用于各種物品的連接構造。例如除了上述各實施例以外,還可以 應用于汽車等的供油口與供油軟管的連接構造、牽引汽車等的牽引器具的連接構造、積木 玩具的連接構造、配管的連接構造、皮帶的卡扣部分的連接構造、廣告牌的卡止構造、以及 與換裝直徑不同的螺絲刀工具而使用的把手部分之間的連接構造等。
權利要求
1.一種連接構造,該連接構造用于連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具有連接用立起部和多個卡止用凸緣,所述連接用立起部呈大致圓柱 狀地突出,所述卡止用凸緣沿著該連接用立起部的外側面的周向設有多個并朝外側延伸出 來,所述第二部件具有連接用側壁部和多個卡止用凸部,所述連接用側壁部與所述連接用 立起部重疊,所述卡止用凸部從該連接用側壁部的內側面向內側延伸出來,所述多個卡止用凸緣不構成槽,所述多個卡止用凸緣的下表面向下方呈凸彎曲狀鼓 出,并且,所述多個卡止用凸緣以沿著所述連接用立起部的周向形成一個連續(xù)的軌道的方 式連續(xù)設置,在將所述第二部件重疊于所述第一部件并旋轉所述第二部件時,所述卡止用 凸部的上表面在與所述卡止用凸緣的凸彎曲狀下表面滑動接觸的同時在所述軌道上被引 導,并在該凸彎曲狀下表面的最下位置處卡止。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用凸緣的外緣形狀形成為在所述最下位置處朝外側延伸得最多的凸彎曲狀, 并且,形成為以所述最下位置為中心左右對稱的形狀。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連接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具有卡止力不同的兩個以上的卡止用凸緣組,該卡止用凸緣組由設置成 能夠與所述卡止用凸部相互卡合的位置關系的多個卡止用凸緣構成,這些各卡止用凸緣組以所有凸彎曲狀下表面沿著所述連接用立起部的周向形成一個 連續(xù)軌道的方式連續(xù)設置,并且,各卡止用凸緣組的下述尺寸不同,所述尺寸是指從所述連 接用立起部的上端面到所述凸彎曲狀下表面的最下位置的尺寸。
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連接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具有多個凹彎曲狀接合面,所述多個凹彎曲狀接合面與所述多個卡止用 凸緣的凸彎曲狀下表面的形狀和位置對應地形成于該連接用立起部的基端側周圍部分,所 述第二部件具有多個凸彎曲狀接合面,所述多個凸彎曲狀接合面與所述凹彎曲狀接合面的 形狀和位置對應地形成于該連接用側壁部的下表面。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連接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構成為具備開口部的容器主體,并且,所述開口部的周緣部作為所述連 接用立起部而突出地形成,所述第二部件構成為相對于所述開口部裝卸自如的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連接構造,無論使蓋體朝哪一方向旋轉都能夠以小的旋轉量進行連接,在沙子和灰塵等多的環(huán)境下使用的耐性也很強。該連接構造是用于連接第一部件(2A)和第二部件(3A)的連接構造(1A),第一部件(2A)具有連接用立起部(21);以及沿著該連接用立起部(21)的外側面的周向設有多個并朝外側延伸出來的多個卡止用凸緣(22),第二部件(3A)具有與連接用立起部(21)重疊的連接用側壁部(32);以及從該連接用側壁部(32)的內側面向內側延伸的多個卡止用凸部(33),卡止用凸緣(22)的下表面向下方呈凸彎曲狀鼓出,在使第二部件(3A)與第一部件(2A)重疊而旋轉時,卡止用凸部(33)的上表面在與卡止用凸緣(22)的凸彎曲狀下表面(23)滑動接觸的同時被引導,在凸彎曲狀下表面(23)的最下位置處卡止。
文檔編號B65D21/02GK102083701SQ200980121179
公開日2011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5月30日
發(fā)明者中村浩平 申請人:中村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