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振動盤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送料裝置及包括該送料裝置的振動盤。
背景技術:
振動盤是一種自動組裝或自動加工機械的輔助送料設備。它能把各種產品有序地排列出來,配合自動組裝設備將產品各個部位組裝起來成為完整的一個產品,或者配合自動加工機械完成對工件的加工。
現有的振動盤的送料裝置多為平面軌道。對于兩側折彎的不規(guī)則、不穩(wěn)定的產品平面軌道不能確保將產品有序排列。為了方便產品后續(xù)的組裝以及加工,需要振動盤使產品以設定的形態(tài)被輸送出去,例如兩側折彎的產品兩個折角朝下且兩個折角以左右排列形態(tài)(而非前后排列)被輸送。顯然,針對特定的產品,現有的振動盤(平面軌道)不能實現將產品按需有序排列。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穩(wěn)定有序輸送兩側折彎的異形工件的送料裝置。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使工件排布更加整齊的振動盤。
為達此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送料裝置,包括兩個平行設置且間隔設定距離的支桿,工件兩側的同時向上或者同時向下彎折的折彎壁與工件主體形成的折彎角抵掛在所述支桿上并可沿支桿滑動,兩個所述支桿沿設定角度傾斜,工件自所述支 桿的高端滑進底端滑出。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送料裝置還包括壓桿,所述壓桿平行設置在兩個所述支桿的上方且與支桿呈凸形結構設置,所述工件主體穿設在所述壓桿和所述支桿之間。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兩個所述支桿在振動裝置的帶動下進行設定頻率和設定振幅的振動。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兩個所述支桿軸間距大于工件的寬度小于工件主體的長度。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壓桿的兩端均短于所述支桿。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振動裝置為直振器。
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振動盤,包括筒形料斗和振動底盤,所述筒形料斗固定設置在所述振動底盤上且在振動底盤的帶動下振動,所述振動盤還包括如上述所述的送料裝置,所述筒形料斗用于向送料裝置輸送工件。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振動盤還包括設置在筒形料斗的內壁且一端伸出所述筒形料斗的螺旋軌道,兩個所述支桿的高端呈弧形結構且與伸出筒形料斗的螺旋軌道的一端對接。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振動盤還包括接料槽,所述接料槽設置在所述送料裝置下方。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接料槽靠近所述支桿高端的一側為弧形結構且固定連接于所述筒形料斗外壁,所述螺旋軌道伸出所述筒形料斗部分固定設置在接料槽內部。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fā)明送料裝置包括兩個平行設置且間隔設定距離的支桿,工件的兩側折彎壁與工件主體形成的折彎角抵掛在所述支桿上并可沿支桿滑動,兩側折彎的異形工件能夠以特定形態(tài)有序穩(wěn)定地運送,確保了工件后續(xù)組裝和加工高效進行。
本發(fā)明振動的筒形料斗對雜亂無章的工件初步進行排布,并將工件送至送料裝置,送料裝置將處于不合格形態(tài)的工件進行篩選排除,將折彎角抵掛在支桿上的工件穩(wěn)定輸送至后續(xù)的自動組裝設備處或后續(xù)加工機械處。本發(fā)明的振動盤使工件的排布更加有序整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一提供的送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一提供的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優(yōu)選實施例二提供的振動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支桿;2、工件;3、壓桿;4、筒形料斗;5、振動底盤;6、螺旋軌道;7、接料槽;21、折彎壁;22、工件主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
優(yōu)選實施例一
本優(yōu)選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送料裝置,針對兩側折彎的異形工件2而設計。異形工件2的結構不限,只要兩側帶有折彎角即可。具體的,將上述工件2歸納為包括工件主體22和固定設置在工件主體22上兩側的折彎壁21,兩側折彎 壁21同時向上或者向下彎折,如圖2所示。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送料裝置包括兩個平行設置且間隔設定距離的支桿1,工件2的兩側折彎壁21與工件主體22形成的折彎角抵掛在支桿1上并可沿支桿1滑動,兩個支桿1沿設定角度傾斜,工件2自支桿1的高端滑進底端滑出。兩個支桿1不僅是工件2的滑動軌道,而且使兩側折彎的異形工件2有序穩(wěn)定的保持在特定形態(tài)即兩個折彎角朝下且兩個折彎角為左右排列形態(tài)(而非前后排列)被輸送。
為了保證兩個支桿1能夠支撐以設定形態(tài)(兩個折彎角朝下且兩個折彎角為左右排列形態(tài))進入的工件2,排除以前后排列形態(tài)進入的工件2,設置兩個支桿1軸間距大于工件2的寬度且小于工件主體22的長度。
為了防止出現兩個或者更多工件2堆疊的現象,在兩個支桿1的上方設置有壓桿3,壓桿3與支桿1平行并與支桿1呈凸形結構設置。工件主體22穿設在壓桿3和支桿1之間。根據工件2的尺寸設置壓桿3與支桿1之間垂直方向的距離,當出現工件2堆疊現象時壓桿3可排除除最底部工件外其他的堆疊的工件。為了防止壓桿3的設置影響支桿1高端工件2的進入和支桿1底端工件2的滑出,使壓桿3的兩端均短于支桿1。
兩個支桿1在振動裝置的帶動下以設定頻率和設定振幅振動。優(yōu)選的,振動裝置為直振器。工件2隨著支桿1的振動向支桿1的底端滑行。直振器的設定頻率決定工件2的滑行速度,直振器的設定振幅依工件2的質量和大小而定,能使工件2振動即可。
優(yōu)選實施例二
本優(yōu)選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振動盤。如圖3所示,該振動盤包括筒形料斗4 和振動底盤5,筒形料斗4固定設置在振動底盤5上且在振動底盤5的帶動下振動,振動盤還包括優(yōu)選實施例一的送料裝置,筒形料斗4用于向送料裝置輸送工件2。通過人工或者機械手臂等方式向筒形料斗4內上料。筒形料斗4在振動底盤5的帶動下振動并將底部雜亂無章的工件2輸出至送料裝置,送料裝置對處于不合格形態(tài)的工件2進行篩選排除,將折彎角抵掛在支桿1上的工件2穩(wěn)定輸送至后續(xù)的自動組裝設備處或后續(xù)加工機械處。本發(fā)明的振動盤使工件2的排布更加有序整齊。
振動底盤5為電磁式振動或者電機式振動。振動的筒形料斗4輸出工件2的方式不限,只要能夠將工件2輸出即可。優(yōu)選的,筒形料斗4通過螺旋軌道6來輸出工件2。具體的,螺旋軌道6設置在筒形料斗4內壁且其一端伸出筒形料斗4,兩個支桿1的高端呈與筒形料斗4外壁對應的弧形結構且與伸出筒形料斗4的螺旋軌道6的一端對接。工件2沿螺旋軌道6自筒形料斗4底部向上運動,并從螺旋軌道6位于外側的端部滑入支桿1。
由于支桿1會對不合格形態(tài)的工件2進行篩選排除,為此,支桿1的下方設置接料槽7。接料槽7靠近支桿1高端的一側為弧形結構且固定連接于筒形料斗4外壁,螺旋軌道6伸出筒形料斗4部分固定設置在接料槽7內部。由于在支桿1低端附近被排除的工件2較少,因此接料槽7伸出筒形料斗4設定長度即可,無需與支桿1等長,防止振動盤不穩(wěn)定。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發(fā)明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發(fā)明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