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石膏粉生產(chǎn)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蒸汽加熱反應釜用料籠。
背景技術:
天然石膏粉加工成半水石膏首先需要在反應釜內(nèi)進行濕蒸,濕蒸后的石膏料入回轉(zhuǎn)窯進行炒制。在該加壓濕蒸過程中,首先石膏料不能放置在密閉容器內(nèi),其次要求堆放好的石膏料每塊都能被濕蒸到,以保證反應質(zhì)量?,F(xiàn)有技術中的料籠一般為中空的框架式結構,該種框架式結構的料籠保證了濕蒸的質(zhì)量,但是其缺陷是:1)料籠運送困難,即便是在反應釜內(nèi)鋪設導軌,蒸壓后的整籠石膏料也難以從料籠中卸下;2)為增加料籠的強度,在料籠上需要增加橫向的加強筋,加強筋的上表面為平面,該平面上場出現(xiàn)“堆料”現(xiàn)象,影響了料籠的清空。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蒸汽加熱反應釜用料籠,該料籠可由叉車便利裝卸,且卸料方便,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蒸汽加熱反應釜用料籠,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籠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框架上的插口;還包括活動底座,所述活動底座的至少一端活動連接在所述框架上。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還有:所述插口伸出所述框架部分的上表面為斜面。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還有:一種蒸汽加熱反應釜用料籠,包括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籠還包括:固定連接在所述框架上的加強筋;設置在所述加強筋上的插口;還包括活動底座,所述活動底座的至少一端活動連接在所述框架上。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加強筋的上表面為斜面。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加強筋的上表面為中間高、兩側低的人字形斜面。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插口為兩個,對稱布置在所述框架中心線的兩側。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活動底座的一端鉸接在所述框架上,另一端通過兩個連接掛鉤分別活動連接在所述框架上的對應連接柱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料籠與叉車配套使用,通過叉車可便利移位;設置在底部的活動底座具有卸料便利的優(yōu)點;本料籠具有結構簡單、使用便利、操作效率高之優(yōu)點。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安裝位置和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側視圖,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側視圖,其中1是框架,2是活動底座,3是加強筋,4是加強筋的上表面,5是插口,6是連接掛鉤,7是連接柱,8是蒸汽加熱反應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實施例一:一種蒸汽加熱反應釜用料籠,包括框架1,還包括:設置在框架1上的插口5;還包括活動底座2,活動底座2的至少一端活動連接在框架1上。
為了防止堆料,插口5伸出框架1外的部分的上表面為斜面。
本實施例中,插口5為兩個,對稱布置在框架1中心線的兩側;活動底座2的一端鉸接在框架1上,另一端通過兩個連接掛鉤6分別活動連接在框架1上的對應連接柱7上。
實施例二:一種蒸汽加熱反應釜用料籠,包括框架1,還包括:固定連接在框架上的加強筋3;設置在加強筋3上的插口5;還包括活動底座2,活動底座2的至少一端活動連接在框架1上。
為了防止堆料,加強筋3的上表面為斜面,還可將加強筋3的上表面設計為中間高、兩側低的人字形斜面。
本實施例中,插口5為兩個,對稱布置在框架1中心線的兩側;活動底座2的一端鉸接在框架1上,另一端通過兩個連接掛鉤6分別活動連接在框架1上的對應連接柱7上。
使用時,將叉車的兩個叉臂分別插入兩個插口內(nèi),移動叉車即可將料籠移位入反應釜內(nèi);濕蒸完成后,同樣由叉車將料籠叉出反應釜,放置在適當位置后,打開活動底座2,完成料籠的卸料。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zhì)范圍內(nèi)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