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承力式油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承力式油箱,包括加強框,進氣口,進出油口,油囊間連接孔,艙間通氣孔,外殼,內筒,油囊;內筒為圓臺形或圓柱形,加強框為圓環(huán)形,加強框內徑與內筒外徑相適應,加強框為3~5個,套接于內筒上,沿內筒軸向均勻分布,并進行焊接,油囊為開口圓環(huán)狀,與加強框個數(shù)相適應,分成相應的單元,相鄰單元間有油囊間連接孔連接,包覆在內筒上,將外殼套裝在油囊及加強框外,與加強框進行焊接,端面的加強框上設有進氣口,進出油口,進氣口與進出油口可以在同一端面或者不同端面上,除兩端面的加強框外,其余加強框上均設有艙間通氣孔,艙間通氣孔為4~10個;通過加強框將外殼與內筒焊接為一體。
【專利說明】一種承力式油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航天飛行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飛行器燃油儲箱。
【背景技術】
[0002]傳統(tǒng)的飛行器,如飛機等都是采用整體式金屬油箱,或者橡膠油囊的形式存儲燃油,有一種供油方式為直接增壓式,是指將自帶的氣罐中存儲的高壓氣體通入到油箱中,通過直接擠壓油囊的方式,將燃油噴到燃燒室內,實現(xiàn)燃油的供應。存在的問題是,不能對燃油的擠壓方向進行控制,在擠壓燃油過程中,燃油質心偏差幅度較大,影響飛行器的飛行穩(wěn)定性,增加了飛行控制的難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解決直接增壓式油箱擠壓方向不可控帶來的安全隱患,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承力式油箱。
[0004]一種承力式油箱,包括加強框,進氣口,進出油口,油囊間連接孔,艙間通氣孔,外殼,內筒,油囊;內筒為圓臺形或圓柱形,加強框為圓環(huán)形,加強框內徑與內筒外徑相適應,加強框為3?5個,套接于內筒上,沿內筒軸向均勻分布,并進行焊接,油囊為開口圓環(huán)狀,與加強框個數(shù)相適應,分成相應的單元,相鄰單元間有油囊間連接孔連接,包覆在內筒上,將外殼套裝在油囊及加強框外,與加強框進行焊接,端面的加強框上設有進氣口,進出油口,進氣口與進出油口可以在同一端面或者不同端面上,除兩端面的加強框外,其余加強框上均設有艙間通氣孔,艙間通氣孔為4?10個;通過加強框將外殼與內筒焊接為一體。
[0005]由于將油囊固定到油箱內壁中心筒上,供應系統(tǒng)閥門打開時,高壓氣體通入到油箱內,高壓氣體由外向內進行擠壓油囊,實現(xiàn)擠油方向可控,解決了燃油質心偏差幅度較大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全可靠、成本低、加工周期短,適用于航天飛行器燃油存儲和擠壓供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本實用新型承力式油箱結構示意圖;
[0007]圖2:本實用新型進氣口示意圖;
[0008]圖3:本實用新型進出油口示意圖;
[0009]圖4:本實用新型油囊間連接孔示意圖;
[0010]圖5:本實用新型艙間通氣孔示意圖;
[0011]圖6:本實用新型擠油工作狀態(tài)示意圖;
[0012]圖7:本實用新型加強框示意圖;
[0013]圖8:本實用新型油囊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0015]一種承力式油箱,包括加強框I,進氣口 2,進出油口 3,油囊間連接孔4,艙間通氣孔5,外殼6,內筒7,油囊8。
[0016]內筒7為圓臺形或圓柱形,如圖1所示,加強框I為圓環(huán)形,如圖7所示,加強框I內徑與內筒7外徑相適應,加強框I為3?5個,套接于內筒7上,沿內筒7軸向均勻分布,并進行焊接,油囊8為開口圓環(huán)狀,如圖8所示,與加強框I個數(shù)相適應,分成相應的單元,相鄰單元間有油囊間連接孔4連接,如圖4所示,包覆在內筒7上,將外殼6套裝在油囊8及加強框I外,與加強框I進行焊接,端面的加強框I上設有進氣口 2,進出油口 3,如圖2、圖3所示,進氣口 2與進出油口 3可以在同一端面或者不同端面上,除兩端面的加強框外,其余加強框上均設有艙間通氣孔5,如圖5所示,艙間通氣孔5為4?10個。通過加強框I將外殼6與內筒7焊接為一體,能夠承受較高的內壓。
[0017]首先將燃油由進油口 3加注到油囊8內,燃油通過油囊8上的油囊間連接孔4將燃油充滿油囊8各個單元,待燃油加注結束后,將進出油口 3連接到燃燒室;然后將高壓氣體通過進氣口 2通入到焊接成形的油箱內,高壓氣體通過各艙室上的艙間通氣孔5充滿整個箱體,待達到指定氣壓后,進行擠壓油囊8,將燃油通過進出油口 3通入到燃燒室進行供油。
【權利要求】
1.一種承力式油箱,包括加強框(1),進氣口(2),進出油口(3),油囊間連接孔(4),艙間通氣孔(5),外殼(6),內筒(7),油囊⑶;內筒(7)為圓臺形或圓柱形,加強框⑴為圓環(huán)形,加強框(I)內徑與內筒(7)外徑相適應,加強框(I)為3?5個,套接于內筒(7)上,沿內筒(7)軸向均勻分布,并進行焊接,油囊(8)為開口圓環(huán)狀,與加強框(I)個數(shù)相適應,分成相應的單元,相鄰單元間有油囊間連接孔⑷連接,包覆在內筒⑵上,將外殼(6)套裝在油囊(8)及加強框(I)外,與加強框(I)進行焊接,端面的加強框(I)上設有進氣口(2),進出油口(3),進氣口(2)與進出油口(3)可以在同一端面或者不同端面上,除兩端面的加強框外,其余加強框上均設有艙間通氣孔(5),艙間通氣孔(5)為4?10個;通過加強框⑴將外殼(6)與內筒(7)焊接為一體。
【文檔編號】F02M37/00GK203717192SQ201320616519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30日
【發(fā)明者】劉冰, 王振國, 付博文, 李大鵬, 夏智勛, 王德全, 隆清賢, 梁文鵬, 楊陽, 羅世彬, 柳軍, 金亮, 曾慶華, 郭振云, 李潔, 顏力, 黃偉, 羅文彩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