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領域有電學,電化學特別是將鹽溶液分離出堿和酸。氯化鈉溶液中含有有na?,cl?,h?,oh?離子本發(fā)明通過電場和離子膜將na?,oh?富集到一起形成堿,cl?,h?富集到一起形成酸。
背景技術:
溶液酸性、中性或堿性的判斷依據是:[h?]和[oh?]的濃度的相對大?。谌我鉁囟葧r溶液[h?]>[oh?]時呈酸性,[h?]=[oh?]時呈中性,[h?]<[oh?]時呈堿性.但當溶液中[h?]、[oh?]較小時,直接用[h?]、[oh?]的大小關系表示溶液酸堿性強弱就顯得很不方便.為了免于用氫離子濃度負冪指數進行計算的繁瑣,丹麥生物化學家澤倫森在1909年建議將此不便使用的數值用對數代替,并定義為"ph"。數學上定義ph為氫離子濃度的常用對數負值,即:ph=-lg[h?].
在標準溫度(25℃)和壓力下,ph=7的水溶液(如:純水)為中性,這是因為水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自然電離出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濃度的乘積(水的離子積常數)始終是1×10?14,且兩種離子的濃度都是1×10?7mol/l。ph值小說明h?的濃度大于oh?的濃度,故溶液酸性強,而ph值增大則說明h?的濃度小于oh?的濃度,故溶液堿性強。所以ph值愈小,溶液的酸性愈強;ph愈大,溶液的堿性也就愈強。
陽離子膜通常是磺酸型的,帶有固定基團和可解離的離子如鈉型磺酸型:固定基團是磺酸根解離離子是鈉離子,陽離子交換膜可以看作是一種高分子電解質,他的高分子母體是不溶解的,而連接在母體上的磺酸集團帶有負電荷和可解離離子相互吸引著,他們具有親水性由于陽膜帶負電荷,雖然原來的解離正離子受水分子作用解離到水中,但在膜外我們通電通過電場作用,帶有正電荷的陽離子就可以通過陽膜,而陰離子因為同性排斥而不能通過,所以具有選擇透過性。
陰離子交換膜是一類含有堿性活性基團,對陰離子具有選擇透過性的高分子聚合物膜,也稱為離子選擇透過性膜。陰離子交換膜由三個部分構成:帶固定基團的聚合物主鏈即高分子基體(也稱基膜)、荷正電的活性基團(即陽離子)以及活性基團上可以自由移動的陰離子。
技術實現要素:
氯化鈉溶液中含有有na?,cl?,h?,oh?離子本發(fā)明通過電場和離子膜將na?,oh?富集到一起形成堿,cl?,h?富集到一起形成酸。
如圖1所示
線圈1是鹽水做成的線圈,放置變化的磁場中產生直流電動勢,直流電動勢迫使溶液里面的離子定向移動。假設電流方向是順時針則陽離子順時針移動,陰離子逆時針移動。則有鹽區(qū)3的陽離子通過陽離子膜4進入堿區(qū)5,水區(qū)7的陰離子透過陰離子膜6進入堿區(qū)5,水區(qū)7的陽離子透過陽離子膜10進入酸區(qū)8,鹽區(qū)2的陰離子通陰離子膜9進入酸區(qū)8。經過離子的定向移動和阻攔,使得堿區(qū)5的堿不斷增加,使得酸區(qū)8的酸不斷增加。鹽區(qū)2,鹽區(qū)3,線圈都是由鹽水構成,堿區(qū)5由堿液構成,酸區(qū)8由酸液構成,水區(qū)7由純水液構成。
線圈1產生直流電壓的方法1
如圖2是直流變壓器的原理圖
在u1的電壓作用下,根據電磁感應定律公式e=-n(dφ)/(dt)式中n為線圈匝數,δφ為磁通量變化量,單位wb,δt為發(fā)生變化所用時間,單位為s。ε為產生的感應電動勢,單位為v。線圈l2必然感應出與u1一樣變化的感應電壓。u1是個脈動直流l2必然感應出與u1一樣變化的感應電壓。
線圈1產生直流電壓的方法2
如圖3是直流電動機工作原理圖
直流通過電刷和換向器進入轉子21的線圈,轉子旋轉在定子圈23會產生一個有電壓波動的直流電。
附圖說明
圖1是鹽溶液分離出堿和酸原理圖。
圖2直流變壓器的原理圖。
圖3直流電動機工作原理圖。
圖4是圖1的文字說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