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傳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自動車傳動系統(tǒng),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取代傳統(tǒng)自行車鏈傳動系統(tǒng)的具有緩沖功能的油浴式軸傳動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自行車的傳動系統(tǒng)通常是采用鏈輪鏈條的傳動結構,這種傳動結構雖然設置有鏈條擋板,但仍然屬于開式傳動結構,騎行者的褲管或裙邊容易被鏈條或鏈輪絞破,甚至導致騎行者發(fā)生摔倒造成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同時,鏈條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容易斷裂或脫落,需要重新連接或安裝,給騎行者帶來不少煩惱。為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行了改進,采用圓錐齒輪傳動結構替代鏈輪鏈條傳動結構,從而解決了騎行者的煩惱,避免了類似的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F有的圓錐齒輪傳動結構包括與腳蹬連接的輸入端錐齒輪副、與后輪花鼓連接的輸出端錐齒輪副,以及連接輸入端錐齒輪副和輸出端錐齒輪副的傳動軸,且現有輸入端圓錐齒輪與中軸之間采用剛性連接,結構簡單,但齒輪副之間的間隙不易控制,易造成齒輪副噪聲較大、齒輪副嚙合精度降低而出現齒輪異常磨損,降低了使用壽命。另外,目前的圓錐齒輪副之間采用潤滑脂進行潤滑,潤滑脂附著在齒輪表面,齒輪副之間的磨屑同時也附著在齒輪表面,齒輪副在運轉過程中其磨屑不斷珩磨齒輪,造成齒輪副異常磨損、早期失效以致斷齒的隱患。也會造成功能性喪失和噪聲大、發(fā)抖、發(fā)麻等現象,給騎行者帶來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及服適性差的隱患。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圓錐齒輪傳動結構進行改進。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具有緩沖功能的油浴式傳動裝置,消除了齒輪副之間的間隙,降低了齒輪副的噪聲、發(fā)抖和發(fā)麻的現象,消除了齒輪副異常磨損、早期失效和斷齒的隱患,以適應騎行者的服適性需求。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一種傳動裝置,包括設置自行車腳蹬中軸的輸入齒輪箱,設置自行車后輪花鼓的輸出齒輪箱,該輸入齒輪箱內設置有相互嚙合的第一主動錐齒輪和第一從動錐齒輪,所述第一從動錐齒輪與所述輸出齒輪箱內的輪系之間通過傳動軸動力傳遞連接,所述第一主動錐齒輪與中軸之間通過軸套固連,該軸套通過花鍵限位固定于所述中軸上,所述第一主動錐齒輪套設于軸套的一軸臺上,且定位固定,軸套的軸肩與第一主動錐齒輪的相鄰端面之間設置有相互配合的槽和凸齒,在該槽和凸齒之間設置有緩沖套,同時,在與所述軸套的軸肩相鄰的第一主動錐齒輪端面上設有沉孔,在該沉孔內設有高于該沉孔且分別與所述軸套和第一主動錐齒輪相互抵靠的減震墊。進一步的,在與所述軸套相鄰的第一主動錐齒輪端面具有一內凹的階梯臺,所述軸套裝配于該階梯臺上且該階梯臺與軸套的外圓具有緩沖間隙。所述輸出齒輪箱內設置有相互嚙合的第二主動錐齒輪和第二從動錐齒輪,所述后輪花鼓與該第二從動錐齒輪通過單向器形成單向同步轉動連接,所述傳動軸兩端對應連接第一從動錐齒輪和第二主動錐齒輪,其中,所述第一從動錐齒輪和第二主動錐齒輪中之一或者二者與所述傳動軸之間形成花鍵定位配合結構,并通過所述第一從動錐齒輪和第二主動錐齒輪端部的螺栓軸向定位。所述輸入齒輪箱與輸出齒輪箱之間連接有同向容置傳動軸的傳動軸套管,該傳動軸套管分別與所述輸入齒輪箱與輸出齒輪箱螺紋旋合連接,且其兩端的螺紋旋向相反。所述輸入齒輪箱包括具有三通口的輸入齒輪箱體及與其通口配合的第一輸入齒輪箱蓋、第二輸入齒輪箱蓋,所述中軸通過其兩端的第一軸承、第二軸承轉動支撐于所述輸入齒輪箱體上,其中,位于中軸一端的第一軸承的外圓固定定位于所述第一輸入齒輪箱蓋的內孔上;所述中軸另一端與輸入齒輪箱體之間依次裝入第一油封、所述第二軸承、軸套,并通過鎖緊螺母鎖緊端面,在所述第二輸入齒輪箱蓋內孔與所述鎖緊螺母之間設置有第二油封,且在所述第二輸入齒輪箱蓋與輸入齒輪箱體之間設置密封墊;所述第一從動錐齒輪通過第三軸承定位于所述輸入齒輪箱體上且在所述第三軸承端面設置有第三油封,同時,在第一從動錐齒輪與螺栓之間設置有密封圈。所述輸入齒輪箱體一側設置有注油嘴。所述輸出齒輪箱包括容置第二從動錐齒輪的左半箱體及容置第二主動錐齒輪的右半箱體,所述右半箱體向左延伸有半杯狀結構,所述左半箱體具有與右半箱體的半杯狀結構的杯壁形成完整杯壁的互補結構,其中,所述第二主動錐齒輪通過第四軸承定位于右半箱體上;所述后輪花鼓轉動套設于一后軸上,該后軸穿過所述左半箱體的杯底安裝孔并于左半箱體外底采用螺母鎖緊,且該后軸位于所述右半箱體杯底的U型開槽內。所述第二從動錐齒輪上設置有防塵圈,該防塵圈位于第二從動錐齒輪的錐齒大端外部的外圓周表面及左半箱體和右半箱體形成的完整杯壁的內壁面之間。所述輸入齒輪箱上還設置有第三輸入齒輪箱蓋,所述右半箱體上設置有第一輸出箱蓋,其中,所述傳動軸套管分別與該第三輸入齒輪箱蓋、第一輸出箱蓋螺紋連接。所述第一輸入齒輪箱蓋、第二輸入齒輪箱蓋、第三輸入齒輪箱蓋分別通過第一螺釘、第二螺釘、第三螺釘固定封閉于所述輸入齒輪箱體的通口上,所述第一輸出箱蓋通過第四螺釘固定封閉于右半箱體上,且所述第一螺釘、第二螺釘、第三螺釘、第四螺釘的頭部均設置有防盜結構。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通過軸套與中軸之間采用小過盈配合的平鍵設置,及通過軸套與第一主動錐齒輪之間的槽與凸齒之間的剛性連接,并輔以緩沖套來消減第一主動錐齒輪與第一從動錐齒輪之間嚙合時的沖擊力,而減震墊用于消減第一主動錐齒輪在與第一從動錐齒輪之間嚙合時的軸向沖擊,在滿足整個系統(tǒng)良好的同步轉動傳動關系下,提高了第一主動錐齒輪與第一從動錐齒輪之間的嚙合精度,降低了齒輪副的噪音,也大大降低了齒輪副嚙合時的沖擊力,避免發(fā)抖和發(fā)麻的現象,滿足騎行者的服適性;同時,齒輪副之間的沖擊力大幅度減小,也消除了齒輪副異常磨損、早期失效和斷齒等隱患。另外,通過將第一主動錐齒輪和第一從動錐齒輪之間設置于一封閉的油浴環(huán)境內,在達到了潤滑第一主動錐齒輪和第一從動錐齒的目的外也冷卻第一主動錐齒輪和第一從動錐齒輪在工作時產生的熱量,以進一步達到降低磨損、延長使用壽命、降低齒輪嚙合噪音,消除齒輪副異常磨損、早期失效和斷齒等隱患;而采用傳動軸套管兩端的螺紋旋向相反,在輸入齒輪箱和輸出齒輪箱相位相對固定的情形下,旋轉傳動軸套管即可實現輸入齒輪箱和輸出齒輪箱上的中軸和后軸兩者之間的軸線距離的調整,以適應自行車的焊接車架安裝位置適量變化的需要,從而避免產生內應力,消除車架早期損壞的隱患;整個系統(tǒng)均采用封閉性外殼設置,減少或避免了粉塵、沙土等固體雜質進入輸出齒輪箱內造成第二主動錐齒輪和第二從動錐齒輪異常磨損的情形,從而延長使用壽命;最后,在螺釘頭部設置成防盜結構,可以起一定的被盜拆作用。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消除了齒輪副之間的間隙,降低了齒輪副的噪聲、發(fā)抖和發(fā)麻的現象,消除了齒輪副異常磨損、早期失效和斷齒的隱患,且安裝和拆卸方便、使用壽命長并可防止盜拆,滿足騎行者的服適性需求。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輸入齒輪箱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中輸出齒輪箱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1中第一主動錐齒輪裝配示意圖;圖5是圖4中第一主動錐齒輪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中沿A-A線的剖視圖;圖7是圖4中軸套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中沿B-B線的剖視圖;圖9是圖1中的J向視圖;圖10是圖1中的I向視圖;圖11是圖1中的K向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來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fā)明。一種如圖1-4所示的傳動裝置,具體為用于取代傳統(tǒng)自行車鏈傳動系統(tǒng)的具有緩沖功能的油浴式軸傳動裝置,其包括設置自行車腳蹬中軸26的輸入齒輪箱25,設置自行車后輪花鼓32的輸出齒輪箱4,該輸入齒輪箱25內設置有相互嚙合的第一主動錐齒輪39和第一從動錐齒輪16,所述第一從動錐齒輪16與所述輸出齒輪箱4內的輪系之間通過傳動軸11動力傳遞連接,所述第一主動錐齒輪39與中軸26之間通過軸套41固連,該軸套41通過花鍵限位固定于所述中軸26上,所述第一主動錐齒輪39套設于軸套41的一軸臺上,且定位固定,軸套41的軸肩與第一主動錐齒輪39的相鄰端面之間設置有相互配合的槽和凸齒,在該槽和凸齒之間設置有緩沖套40,同時,在與所述軸套41的軸肩相鄰的第一主動錐齒輪39端面上設有沉孔,在該沉孔內設有高于該沉孔且分別與所述軸套41和第一主動錐齒輪39相互抵靠的減震墊43。
本發(fā)明中的第一主動錐齒輪39與中軸26之間采用軸套41過渡連接,其具體目的在于通過軸套41與第一主動錐齒輪39之間形成壓力緩沖,進而實現第一主動錐齒輪39與第一從動錐齒輪16之間在嚙合時,消減第一從動錐齒輪16對第一主動錐齒輪39的沖擊緩沖,也就使得第一主動錐齒輪39和第一從動錐齒輪16在嚙合時減少沖擊,避免了發(fā)抖和發(fā)麻的現象,提高了其嚙合精度,降低了齒輪嚙合噪音,從而滿足騎行者的服適性。其具體裝配如圖4-8所示,所述軸套41上具有軸臺,所述第一主動錐齒輪39套設在該軸臺上,且與軸套41的該軸臺上的軸肩相抵靠,并在第一主動錐齒輪39另一端設置蓋板44,通過鉚釘42鉚接固定。在與第一主動錐齒輪39相鄰的軸套41軸肩上設置弧形凸齒,如本例中,在軸套41軸肩上設置兩弧形凸齒,該兩弧形凸齒以軸套41的中軸為圓心對稱設置,并在所述第一主動錐齒輪39相鄰端對應設置與其匹配的槽,如本例中,設置成貫通該第一主動錐齒輪39的通槽,然后,通過槽與凸齒之間的裝配配合,并在凸齒與槽之間設置緩沖套40。所述鉚釘42穿過該凸齒至第一主動錐齒輪39端面配以蓋板44進行鉚接固定,在該蓋板44與第一主動錐齒輪39之間設置緩沖墊,通過該緩沖墊的變形來提高第一主動錐齒輪39與第一從動錐齒輪16的嚙合精度,以達到降低噪音的目的。另外,在與所述軸套41的軸肩相鄰的第一主動錐齒輪39端面上設沉孔,在該沉孔內設高于該沉孔且分別與所述軸套41和第一主動錐齒輪39相互抵靠的減震墊43,用于消除該第一主動錐齒輪39與軸套41之間的軸向間隙。如圖4-6所示,在與所述軸套41相鄰的第一主動錐齒輪39端面具有一內凹的階梯臺,所述軸套41裝配于該階梯臺上且該階梯臺與軸套41的外圓具有緩沖間隙。該緩沖間隙避免了所述第一主動錐齒輪39與第一從動錐齒輪16在嚙合時,發(fā)生沖擊致使該第一主動錐齒輪39直接沖擊在軸套41上,進而發(fā)生剛性沖擊導致噪音大的情形。而通過緩沖間隙的存在,該第一主動錐齒輪39與軸套41之間的沖擊僅在于緩沖套40、減震墊43及緩沖墊三者上,通過所述緩沖套40、減震墊43及緩沖墊的緩沖減震及彈性來達到消減第一主動錐齒輪39與第一從動錐齒輪16之間的嚙合沖擊,消除了齒輪副之間的間隙,降低了齒輪副的噪聲、發(fā)抖和發(fā)麻的現象,消除了齒輪副異常磨損、早期失效和斷齒的隱患,以適應騎行者的服適性需求。所述輸出齒輪箱4內設置有相互嚙合的第二主動錐齒輪8和第二從動錐齒輪2,所述后輪花鼓32與該第二從動錐齒輪2通過單向器形成單向同步轉動連接,所述傳動軸11兩端對應連接第一從動錐齒輪16和第二主動錐齒輪8,其中,所述第一從動錐齒輪16和第二主動錐齒輪8中之一或者二者與所述傳動軸11之間形成花鍵定位配合結構,即第一從動錐齒輪16或/和第二主動錐齒輪8通過花鍵定位在傳動軸11兩端,并通過所述第一從動錐齒輪16和第二主動錐齒輪8端部的螺栓7軸向定位。所述輸入齒輪箱25與輸出齒輪箱4之間連接有同向容置傳動軸11的傳動軸套管12,該傳動軸套管12分別與所述輸入齒輪箱25與輸出齒輪箱4螺紋旋合連接,且其兩端的螺紋旋向相反。因此,在輸入齒輪箱25和輸出齒輪箱4相位相對固定的情形下,旋轉傳動軸套管12即可實現輸入齒輪箱25和輸出齒輪箱4上的中軸26和后續(xù)的后軸35兩者之間的軸線距離的調整,以適應自行車的焊接車架安裝位置適量變化的需要,從而避免產生內應力,消除車架早期損壞的隱患。對于輸入齒輪箱25的設置,如圖1、2所示,該輸入齒輪箱25包括具有三通口的輸入齒輪箱體25a及與其通口配合的第一輸入齒輪箱蓋28、第二輸入齒輪箱蓋17,所述中軸26通過其兩端的第一軸承27、第二軸承23轉動支撐于所述輸入齒輪箱體25a上,其中,位于中軸26 —端的第一軸承27的外圓固定定位于所述第一輸入齒輪箱蓋28的內孔上;所述中軸26另一端與輸入齒輪箱體25a之間依次裝入第一油封24、所述第二軸承23、軸套41,并通過鎖緊螺母20鎖緊端面,在所述第二輸入齒輪箱蓋17內孔與所述鎖緊螺母20之間設置有第二油封18,且在所述第二輸入齒輪箱蓋17與輸入齒輪箱體25a之間設置密封墊37 ;所述第一從動錐齒輪16通過第三軸承14定位于所述輸入齒輪箱體25a上且在所述第三軸承14端面設置有第三油封14,同時,在第一從動錐齒輪16與螺栓7之間設置有密封圈38。通過輸入齒輪箱25內的第一油封24、第二油封18、第三油封14的密封使得第一主動錐齒輪39與第一從動錐齒輪16之間的齒輪副處于一密閉腔體內,并在所述輸入齒輪箱體25a一側設置有注油嘴33,見圖9。通過設置在輸入齒輪箱25內注入適量的潤滑油,以潤滑第一主動錐齒輪39和第一從動錐齒輪16且冷卻該第一主動錐齒輪39和第一從動錐齒輪16在工作時產生的熱量,以達到降低磨損、延長使用壽命、降低齒輪嚙合噪音,消除齒輪副異常磨損、早期失效和斷齒的隱患,滿足騎行者的服適性需求。而對于輸出齒輪箱4的設置,如圖1、3所不,所述輸出齒輪箱4包括容置第二從動錐齒輪2的左半箱體3及容置第二主動錐齒輪8的右半箱體4a,所述右半箱體4a向左延伸有半杯狀結構,所述左半箱體3具有與右半箱體4a的半杯狀結構的杯壁形成完整杯壁的互補結構,其中,所述第二主動錐齒輪8通過第四軸承9定位于右半箱體4a上;所述后輪花鼓32轉動套設于一后軸35上,該后軸35穿過所述左半箱體3的杯底安裝孔并于左半箱體3外底采用螺母36鎖緊,且該后軸35位于所述右半箱體4a杯底的U型開槽內。在所述第二從動錐齒輪2上設置有防塵圈1,該防塵圈I位于第二從動錐齒輪2的錐齒大端外部的外圓周表面及左半箱體3和右半箱體4a形成的完整杯壁的內壁面之間。以減少或避免粉塵、沙土等固體雜質進入輸出齒輪箱4內造成第二主動錐齒輪8和第二從動錐齒輪2異常磨損,從而延長使用壽命。對于傳動軸套管12的設置,在所述輸入齒輪箱25上還設置有第三輸入齒輪箱蓋13,所述右半箱體4a上設置有第一輸出箱蓋10,其中,所述傳動軸套管12分別與該第三輸入齒輪箱蓋13、第一輸出箱蓋10螺紋連接。最后,如圖1、9、10、11所不,所述第一輸入齒輪箱蓋28、第二輸入齒輪箱蓋17、第三輸入齒輪箱蓋13分別通過第一螺釘29、第二螺釘30、第三螺釘34固定封閉于所述輸入齒輪箱體25a的通口上,所述第一輸出箱蓋10通過第四螺釘31固定封閉于右半箱體4a上,且所述第一螺釘29、第二螺釘30、第三螺釘34、第四螺釘31的頭部均設置有防盜結構,該防盜結構在現有技術中具有很多,其大部分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專用工具進行拆裝,以達到防止被盜拆的作用,因此在此不再贅述。以上對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原理以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適用于幫助理解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原理;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發(fā)明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方式
以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傳動裝置,包括設置自行車腳蹬中軸(26)的輸入齒輪箱(25),設置自行車后輪花鼓(32 )的輸出齒輪箱(4),該輸入齒輪箱(25 )內設置有相互嚙合的第一主動錐齒輪(39 )和第一從動錐齒輪(16),所述第一從動錐齒輪(16)與所述輸出齒輪箱(4)內的輪系之間通過傳動軸(11)動力傳遞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動錐齒輪(39)與中軸(26)之間通過軸套(41)固連,該軸套(41)通過花鍵限位固定于所述中軸(26)上,所述第一主動錐齒輪(39 )套設于軸套(41)的一軸臺上,且定位固定,軸套(41)的軸肩與第一主動錐齒輪(39 )的相鄰端面之間設置有相互配合的槽和凸齒,在該槽和凸齒之間設置有緩沖套(40),同時,在與所述軸套(41)的軸肩相鄰的第一主動錐齒輪(39)端面上設有沉孔,在該沉孔內設有高于該沉孔且分別與所述軸套(41)和第一主動錐齒輪(39)相互抵靠的減震墊(4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與所述軸套(41)相鄰的第一主動錐齒輪(39)端面具有一內凹的階梯臺,所述軸套(41)裝配于該階梯臺上且該階梯臺與軸套(41)的外圓具有緩沖間隙。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出齒輪箱(4)內設置有相互嚙合的第二主動錐齒輪(8)和第二從動錐齒輪(2),所述后輪花鼓(32)與該第二從動錐齒輪(2 )通過單向器形成單向同步轉動連接,所述傳動軸(11)兩端對應連接第一從動錐齒輪(16)和第二主動錐齒輪(8),其中,所述第一從動錐齒輪(16)和第二主動錐齒輪(8)中之一或者二者與所述傳動軸(11)之間形成花鍵定位配合結構,并通過所述第一從動錐齒輪(16)和第二主動錐齒輪(8)端部的螺栓(7)軸向定位。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齒輪箱(25)與輸出齒輪箱(4 )之間連接有同向容置傳動軸(11)的傳動軸套管(12 ),該傳動軸套管(12 )分別與所述輸入齒輪箱(25)與輸出齒輪箱(4)螺紋旋合連接,且其兩端的螺紋旋向相反。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齒輪箱(25)包括具有三通口的輸入齒輪箱體(25 a)及與其通口配合的第一輸入齒輪箱蓋(28)、第二輸入齒輪箱蓋(17),所述中軸(26)通過其兩端的第一軸承(27)、第二軸承(23)轉動支撐于所述輸入齒輪箱體(25a)上,其中,位于中軸(26) —端的第一軸承(27)的外圓固定定位于所述第一輸入齒輪箱蓋(28)的內孔上;所述中軸(26)另一端與輸入齒輪箱體(25a)之間依次裝入第一油封(24)、所述第二軸承(23)、軸套(41),并通過鎖緊螺母(20)鎖緊端面,在所述第二輸入齒輪箱蓋(17)內孔與所述鎖緊螺母(20)之間設置有第二油封(18),且在所述第二輸入齒輪箱蓋(17)與輸入齒輪箱體(25a)之間設置密封墊(37);所述第一從動錐齒輪(16)通過第三軸承(14)定位于所述輸入齒輪箱體(25a)上且在所述第三軸承(14)端面設置有第三油封(14 ),同時,在第一從動錐齒輪(16 )與螺栓(7 )之間設置有密封圈(38 )。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齒輪箱體(25a)—側設置有注油嘴(33)。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出齒輪箱(4)包括容置第二從動錐齒輪(2 )的左半箱體(3 )及容置第二主動錐齒輪(8 )的右半箱體(4a),所述右半箱體(4a)向左延伸有半杯狀結構,所述左半箱體(3)具有與右半箱體(4a)的半杯狀結構的杯壁形成完整杯壁的互補結構,其中,所述第二主動錐齒輪(8)通過第四軸承(9)定位于右半箱體(4a)上;所述后輪花鼓(32)轉動套設于一后軸(35)上,該后軸(35)穿過所述左半箱體(3)的杯底安裝孔并于左半箱體(3)外底采用螺母(36)鎖緊,且該后軸(35)位于所述右半箱體(4a)杯底的U型開槽內。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從動錐齒輪(2)上設置有防塵圈(I ),該防塵圈(I)位于第二從動錐齒輪(2)的錐齒大端外部的外圓周表面及左半箱體(3)和右半箱體(4a)形成的完整杯壁的內壁面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齒輪箱(25)上還設置有第三輸入齒輪箱蓋(13),所述右半箱體(4a)上設置有第一輸出箱蓋(10),其中,所述傳動軸套管(12)分別與該第三輸入齒輪箱蓋(13)、第一輸出箱蓋(10)螺紋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輸入齒輪箱蓋(28)、第二輸入齒輪箱蓋(17)、第三輸入齒輪箱蓋(13)分別通過第一螺釘(29)、第二螺釘(30)、第三螺釘(34)固定封閉于所述輸入齒輪箱體(25a)的通口上,所述第一輸出箱蓋(10)通過第四螺釘(31)固定封閉于右半箱體(4a)上,且所述第一螺釘(29)、第二螺釘(30)、第三螺釘(34)、第四螺釘(31 )的頭部均設置有防盜結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具有緩沖功能的油浴式傳動裝置,其包括輸出齒輪箱,及設有相互嚙合的第一主動錐齒輪和第一從動錐齒輪的輸入齒輪箱,第一從動錐齒輪與輸出齒輪箱內的輪系間通過傳動軸動力傳遞連接,第一主動錐齒輪與自行車中軸之間通過軸套固連,該軸套通過花鍵限位固定于所述中軸上,第一主動錐齒輪套設于軸套的一軸臺上,且定位固定,軸套的軸肩與第一主動錐齒輪的相鄰端面之間設置有相互配合的槽和凸齒,在該槽和凸齒之間設置有緩沖套,同時,在與軸套的軸肩相鄰的第一主動錐齒輪端面上設有沉孔,在該沉孔內設有高于該沉孔且分別與軸套和第一主動錐齒輪相互抵靠的減震墊。消除了齒輪副之間的間隙,降低了齒輪副的噪聲、發(fā)抖和發(fā)麻的現象。
文檔編號F16H57/04GK103144735SQ20131008167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3月14日
發(fā)明者趙薊瑜 申請人:重慶通盛建設工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