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螺絲組件。
背景技術:
螺絲是工業(yè)生產中最常用的一種緊固件,在扭動螺絲固定物件的過程中,如果用力過大便容易造成被固定物件的損壞。特別是在精密儀器的組裝過程中,例如將電子設備主板固定在電子設備外殼時,如果用力稍大則有可能造成主板的損壞,造成生產原料的浪費,降低工業(yè)生產的效率。此外,如果電子設備一旦不小心被摔或被撞,元件極易受到損害從而造成不可恢復的損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螺絲組件。
一種螺絲組件,包括一螺紋柱、一端頭以及一彈性件,所述螺紋柱包括一表面設有螺紋的柱體以及一設置于所述柱體一端的螺絲頭,所述螺絲頭的一自由端部上設有與一螺絲刀的端部配合的螺絲槽。所述端頭用于在裝配時抵擋于一與所述螺紋柱相配合的螺紋孔之外。所述彈性件包括一第一通孔,所述彈性件的一端通過該第一通孔套接在所述螺絲頭上并與螺絲頭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端頭固定連接。及所述端頭的中部開設有一與所述第一通孔以及所述螺絲槽相對的第二通孔,用于供一螺絲刀通過。
在使用本發(fā)明的螺絲組件固定物件時,螺紋柱在受力旋進螺紋孔的過程中不斷地對彈性件產生向下的拉力,使得彈性件逐漸處于拉伸狀態(tài)而產生向上的彈力,用于抵消扭動螺絲頭過程中產生的部分壓力,從而有效的防止壓力過大對被固定物件造成損壞,且本發(fā)明的彈性結構還能起到緩沖作用,防止物件摔落造成損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中螺絲組件的立體圖。
圖2是圖1的爆炸圖。
圖3是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中螺絲組件在使用狀態(tài)下的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及圖2,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螺絲組件100,能在使用過程中產生向上的彈力,用以抵消螺絲組件100旋進一螺紋孔4(如圖3所示)的過程中產生的部分壓力,防止壓力過大對被固定物件造成損壞。
所述螺絲組件100包括一螺紋柱10、一端頭20以及一彈性件30。
所述螺紋柱10包括一表面設有螺紋的柱體101以及設置于所述柱體101一端的螺絲頭102,所述螺絲頭102的一自由端部上設有與一螺絲刀的端部配合的螺絲槽1021。所述螺絲頭102的直徑小于所述柱體101的外徑,以確保所述螺絲頭102能隨著柱體101旋進螺紋孔4。所述螺絲槽1021可以是“十”字槽,也可以是“一”字槽。
所述彈性件30包括一第一通孔301,所述彈性件30的一端通過該第一通孔301套接在所述螺絲頭102上并與螺絲頭102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端頭20固定連接。所述彈性件30自然狀態(tài)下的外徑小于所述柱體101的外徑,以確保所述彈性件30能穿過與所述柱體101相配合的螺紋孔4。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彈性件30為一彈簧,所述彈性件30的一端通過焊接的方式與所述螺絲頭102固定連接。
所述端頭20的直徑大于所述柱體101的外徑,用于在裝配時抵擋于一與所述螺紋柱10相配合的螺紋孔4之外,從而對被固定物件起到卡合的作用。所述端頭20的中部開設有一與所述第一通孔301以及所述螺絲槽1021相對的第二通孔201,用于供一螺絲刀通過以便對所述螺絲頭102進行扭動操作。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端頭20采用塑性材質制成,所述彈性件30的另一端通過塑性鑲嵌工藝鑲嵌入所述端頭20,從而與所述端頭20固定連接。
請參閱圖3,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中螺絲組件在使用狀態(tài)下的剖面圖。在使用本發(fā)明的螺絲組件100固定物件時,一螺絲刀穿過端頭20的第二通孔201以及彈性件30的第一通孔301對螺絲頭102進行扭動操作,使得螺紋柱10依次旋進待固定的第一物件200及第二物件300的螺紋孔4。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物件200為一PCB板,所述第二物件300為一殼體。螺紋柱10在受力旋進螺紋孔4的過程中不斷地對彈性件30產生向下的拉力,從而使得彈性件30逐漸處于拉伸狀態(tài),此時彈性件30因被拉伸產生向上的彈力,用于抵消扭動螺絲頭102過程中產生的部分壓力,從而有效的防止壓力過大對被第一物件200造成損壞。
此外,本發(fā)明的螺絲組件100還能通過拉伸彈性件30以適用不同長度的螺紋孔,且當使用本發(fā)明螺絲組件100固定的物件摔落時,本發(fā)明螺絲組件100特殊的彈性結構能夠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