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連桿裝置及應(yīng)用該連桿裝置的電子裝置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972906閱讀:620來源:國知局
      連桿裝置及應(yīng)用該連桿裝置的電子裝置支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桿裝置及應(yīng)用該連桿裝置的電子裝置支架,該連桿裝置包括:一第一本體,其包括一第一軌道與一第一樞接部;一第二本體,其位于該第一本體的一側(cè)并包括一第二軌道與一第二樞接部;一連桿組,其設(shè)置于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之間,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能夠相對樞擺,該連桿組包括一第一連桿、一第二連桿、一第一導引件與一第二導引件,該第一連桿樞接該第二本體的第二樞接部,該第二連桿樞接該第一連桿并樞接該第一本體的第一樞接部,該第一導引件連接該第一連桿并可滑動地設(shè)置于該第一軌道,且該第二導引件連接該第二連桿并滑動地設(shè)置于該第二軌道。
      【專利說明】
      連桿裝置及應(yīng)用該連桿裝置的電子裝置支架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連桿裝置,尤其是指一種應(yīng)用于電子裝置,如平板計算機的支架,使得平板計算機能夠平放于桌面或立于桌面。
      【背景技術(shù)】
      [0002]參考中國臺灣專利第1483096號的計算機平板,其中第一殼體包括相對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及一位于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之間的一第一空間。第一表面具有一開口,開口連通于第一空間。電路模塊位于第一空間。觸控屏幕電性連接于電路模塊且位于開口。第二殼體罩設(shè)于第二表面的一部分,第三殼體樞設(shè)于第二殼體。第三殼體與第二表面之間存在一第二空間。周邊裝置存放于該第二空間。第三殼體包括相對的一第一側(cè)及一第二偵U,第一側(cè)樞設(shè)于第二殼體,第三殼體的第二側(cè)適于貼靠于第一殼體以覆蓋第二表面的另一部分或旋轉(zhuǎn)一角度以支撐第一殼體,因此平板計算機可憑借旋轉(zhuǎn)樞接于第一殼體的第三殼體,使平板計算機平放或立起于桌面。第三殼體相對于第二殼體樞擺而使得第三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之間隙會隨著樞擺角度忽大忽小,使間隙不具有一致性,進而影響整體美觀。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欲解決的問題系在于:第三殼體相對于第二殼體樞擺而使得第三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之間隙會隨著樞擺角度忽大忽小,間隙不具有一致性,進而影響整體美觀。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桿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0005]—第一本體,其包括一第一軌道與一第一樞接部;
      [0006]—第二本體,其包括一第二軌道與一第二樞接部;
      [0007]—連桿組,其設(shè)置于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之間,使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能夠相對樞擺,該連桿組包括一第一連桿、一第二連桿、一第一導引件與一第二導引件,該第一連桿樞接該第二本體的第二樞接部,該第二連桿樞接該第一連桿并樞接該第一本體的第一樞接部,該第一導引件連接該第一連桿并可滑動地設(shè)置于該第一軌道,且該第二導引件連接該第二連桿并滑動地設(shè)置于該第二軌道。
      [0008]其中:該第一軌道貫穿該第一本體相反兩端并直線地延伸,該第一連桿包括一第一通孔,該第二軌道貫穿該第二本體相反兩端并直線地延伸,該第二連桿包括一第四通孔,該第一導引件穿設(shè)該第一連桿的第一通孔,該第二導引件包括一第三段與一第四段,該第三段穿設(shè)該第二連桿的第四通孔,且該第四段可滑動地穿設(shè)該第二軌道。
      [0009]其中:該第一連桿位于該第二連桿與該第一本體之間,該第一連桿抵頂該第一本體,該第二導引件還包括一第五段,該第五段設(shè)置于該第三段與該第四段之間,該第五段與該第三段之間具有外徑落差而形成一第一端面,該第二連桿抵靠該第一端面,該第五段與該第四段之間具有外徑落差而形成一第二端面,該第二端面抵頂該第二本體。
      [0010]其中:該第一連桿包括一第二通孔與一第三通孔,該第二通孔位于該第一通孔與該第三通孔之間,該第二連桿包括一第五通孔與一第六通孔,該第五通孔位于該第四通孔與該第六通孔之間,該第一樞接部包括一第一穿孔,該第一穿孔貫穿該第一本體相反兩端,該第二樞接部包括一第二穿孔,該第二穿孔貫穿該第二本體相反兩端,該連桿組包括一第一樞軸、一第二樞軸與一第三樞軸,該第一樞軸相反兩端分別穿設(shè)該第一穿孔與該第六通孔,該第二樞軸相反兩端分別穿設(shè)該第二穿孔與該第三通孔,該第三樞軸相反兩端分別穿設(shè)該第二通孔與該第五通孔。
      [0011]其中:該第一連桿包括一第一凹口,該第一凹口位于該第一通孔與該第三通孔之間,且該第二通孔與該第一凹口分別位于該第一連桿相反兩側(cè),該第一連桿的截面形狀呈“凹”字形,該第二連桿包括一第二凹口,該第二凹口位于該第四通孔與該第六通孔之間,且該第五通孔與該第二凹口分別位于該第二連桿相反兩側(cè),該第二連桿的截面形狀呈“凹”字形。
      [0012]其中:包括一第一抵頂組與一第二抵頂組,該第一抵頂組連接該第一導引件并位于該第一本體相反于該第一連桿的一端,該第二抵頂組連接該第二導引件的第四段并位于該第二本體相反于該第二連桿的一端,該第一抵頂組包括一第一壓抵件,該第一壓抵件穿設(shè)該第一導引件的并彈性地抵頂該第一本體,該第二抵頂組包括一第二壓抵件,該第二壓抵件穿設(shè)該第二導引件的第四段并彈性地抵頂該第二本體。
      [0013]其中:該第一抵頂組包括至少一第一彈性體與一第一固定件,該至少一第一彈性體穿設(shè)該第一導引件,該第一固定件螺設(shè)于該第一導引件,且該至少一第一彈性體位于該第一壓抵件與該第一固定件之間,該第二抵頂組包括至少一第二彈性體與一第二固定件,該至少一第二彈性體穿設(shè)該第二導引件的第四段,該第二固定件螺設(shè)于該第四段,且該至少一第二彈性體位于該第二壓抵件與該第二固定件之間。
      [0014]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具有上述連桿裝置的電子裝置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5]—背蓋,其包括一基板部、一背板部與一支撐部,該背板部連接該基板部并位于該基板部的一側(cè),該支撐部位于該基板部相反于該背板部的一側(cè),該連桿裝置的第一本體連接該背板部,該連桿裝置的第二本體連接該支撐部。
      [0016]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較,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yōu)點在于:使用者扳動該支撐部相對于該背板部樞擺,且該連桿裝置隨著該支撐部的樞擺而使得該支撐部與該基板部之間形成一角度,當該角度為O度至90度的變換期間,該背板部與該支撐部之間之間隙維持最小化,而具有美觀效果。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連桿裝置的立體外觀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連桿裝置的局部放大分解圖。
      [0019]圖3是由圖1所取的局部放大剖面圖。
      [0020]圖4是由圖1所取的側(cè)視圖,表示連桿裝置位于關(guān)閉位置。
      [0021 ]圖5是圖4的延續(xù),表示第一虛擬直線與第二虛擬直線之間相隔30度。
      [0022]圖6是圖5的延續(xù),表示第一虛擬直線與第二虛擬直線之間相隔90度。
      [0023]圖7是圖6的延續(xù),表示第一虛擬直線與第二虛擬直線之間相隔150度。
      [0024]圖8是圖7的延續(xù),表示連桿裝置位于開啟位置。
      [0025]圖9是本實用新型連桿裝置應(yīng)用于電子裝置支架的示意圖。
      [0026]附圖標記說明:I連桿裝置;10第一本體;11第一軌道;12第一樞接部;121第一穿孔;20第二本體;21第二軌道;22第二樞接部;221第二穿孔;30連桿組;31第一連桿;311第一通孔;312第二通孔;313第三通孔;314第一凹口; 32第二連桿;321第四通孔;322第五通孔;323第六通孔;324第二凹口 ; 33第一導引件;331第一段;332第二段;34第二導引件;341第三段;342第四段;343第五段;3431第一端面;3432第二端面;35第一樞軸;36第二樞軸;37第三樞軸;40第一抵頂組;41第一壓抵件;42第一彈性體;43第一固定件;50第二抵頂組;51第二壓抵件;52第二彈性體;53第二固定件;A背蓋;Al基板部;A2背板部;A3支撐部;B角度;D距離;LI第一虛擬直線;L2第二虛擬直線。
      【具體實施方式】
      [0027]參考圖1至圖5。本實用新型連桿裝置I包括一第一本體10、一第二本體20、一連桿組30、一第一抵頂組40與一第二抵頂組50,該第一本體10與該第二本體20分別連接該連桿組30相反兩側(cè),使得該第一本體10與該第二本體20能夠相對樞擺,該第一本體10沿著一第一虛擬直線LI延伸,該第二本體20沿著一第二虛擬直線L2延伸,該第一虛擬直線LI與該第二虛擬直線L2隨著該第一本體10與該第二本體20相對樞擺,該第一抵頂組40連接該連桿組30并彈性地抵頂該第一本體10,該第二抵頂組50連接該連桿組30并彈性地抵頂該第二本體
      20 ο
      [0028]該第一本體10包括一第一軌道11與一第一樞接部12,該第一軌道11貫穿該第一本體10相反兩端并沿著該第一虛擬直線LI延伸,該第一樞接部12位于該第一本體10鄰近該第二本體20的一端。該第一樞接部12包括一第一穿孔121,該第一穿孔121貫穿該第一本體10相反兩端,該第一穿孔121的截面呈圓形。
      [0029]該第二本體20包括一第二軌道21與一第二樞接部22,該第二軌道21貫穿該第二本體20相反兩端沿著該第二虛擬直線L2延伸,該第二樞接部22位于該第二本體20鄰近該第一本體10的一端。該第二樞接部22包括一第二穿孔221,該第二穿孔221貫穿該第二本體20相反兩端,該第二穿孔221的截面呈圓形。
      [0030]該連桿組30包括一第一連桿31、一第二連桿32、一第一導引件33、一第二導引件34、一第一樞軸35、一第二樞軸36與一第三樞軸37,該第一導引件33與該第二樞軸36分別可旋轉(zhuǎn)地設(shè)置于該第一連桿31相反兩端,該第二導引件34與該第一樞軸35分別可旋轉(zhuǎn)地設(shè)置于該第二連桿32相反兩端,該第三樞軸37穿設(shè)該第一連桿31與該第二連桿32并位于該第一導引件33與該第二樞軸36之間以及位于該第二導引件34以及該第一樞軸35之間,該第一連桿31位于該第二連桿32與該第一本體10之間,該第一連桿31抵頂該第一本體10端面,該第一連桿31與該第二連桿32能夠以該第三樞軸37為軸心樞擺,該第一導引件33可滑動地設(shè)置于該第一軌道11,該第一樞軸35穿設(shè)該第一樞接部12的第一穿孔121而使得該第二連桿32能夠以該第一樞軸35為軸心相對于該第一本體10樞擺,該第二樞軸36穿設(shè)該第二樞接部22的第二穿孔221而使得該第二連桿32以該第二樞軸36為軸心相對于該第二本體20樞擺。
      [0031]該第一連桿31包括一第一通孔311、一第二通孔312與一第三通孔313,該第二通孔312位于該第一通孔311與該第三通孔313之間,該第一導引件33穿設(shè)該第一通孔311,該第三樞軸37穿設(shè)該第二通孔312,該第二樞軸36穿設(shè)該第三通孔313。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通孔311、該第二通孔312與該第三通孔313分別貫穿該第一連桿31相反兩端且其截面分別呈圓形,該第一連桿31更包括一第一凹口 314,該第一凹口 314位于該第一通孔311與該第三通孔313之間,且該第二通孔312與該第一凹口 314分別位于該第一連桿31相反兩側(cè),該第一連桿31的截面形狀略呈凹字形。
      [0032]該第二連桿32包括一第四通孔321、一第五通孔322與一第六通孔323,該第五通孔322位于該第四通孔321與該第六通孔323之間,該第二導引件34穿設(shè)該第四通孔321,該第三樞軸37穿設(shè)該第五通孔322,該第一樞軸35穿設(shè)該第六通孔323。于本實施例中,該第四通孔321、該第五通孔322與該第六通孔323分別貫穿該第二連桿32相反兩端且其截面分別呈圓形,該第二連桿32更包括一第二凹口 324,該第二凹口 324位于該第四通孔321與該第六通孔323之間,且該第五通孔322與該第二凹口 324分別位于該第二連桿32相反兩側(cè),該第二連桿32的截面形狀略呈凹字形,憑借該第一連桿31與該第二連桿32截面形狀略呈凹字形的設(shè)計,使得該第一本體10與該第二本體20能夠順暢地相對樞擺。
      [0033]該第一導引件33包括一第一段331與一第二段332,該第一段331與該第二段332互相連接,該第一段331穿設(shè)該第一通孔311,且該第二段332可滑動地穿設(shè)該第一軌道11。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段331的截面呈圓形。
      [0034]該第二導引件34包括一第三段341、一第四段342與一第五段343,該第五段343設(shè)置于該第三段341與該第四段342之間,該第三段341穿設(shè)該第四通孔321,該第二導引件34的第四段342可滑動地設(shè)置于該第二軌道21。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三段341與該第五段343的截面分別呈圓形,該第三段341與該第五段343之間具有外徑落差而形成一第一端面3431,該第四段342與該第五段343之間具有外徑落差而形成一第二端面3432,該第二連桿32抵靠該第一端面3431,該第二端面3432抵頂該第二本體20的端面。
      [0035]該第一抵頂組40包括一第一壓抵件41、至少一第一彈性體42與一第一固定件43,該第一壓抵件41與該至少一第一彈性體42穿設(shè)該第一導引件33的第二段332,該第一壓抵件41位于該至少一第一彈性體42與該第一本體10之間,該第一壓抵件41彈性地抵頂該第一本體10相反于該第一連桿31的端面,該第一固定件43螺設(shè)于該第一導引件33的第二段332,該至少一第一彈性體42位于該第一壓抵件41與該第一固定件43之間。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彈性體42的數(shù)量為四個。
      [0036]該第二抵頂組50包括一第二壓抵件51、至少一第二彈性體52與一第二固定件53,該第二壓抵件51與該至少一第二彈性體52穿設(shè)該第二導引件34的第四段342,該第二壓抵件51位于該至少一第二彈性體52與該第二本體20之間,該第二壓抵件51彈性地抵頂該第二本體20相反于該第二導引件34的第五段343的端面,該第二固定件53螺設(shè)于該第二導引件34的第四段342,該至少一第二彈性體52位于該第二壓抵件51與該第二固定件53之間。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二彈性體52的數(shù)量為四個。
      [0037]接續(xù)參考圖4至圖8。該連桿裝置I能夠于一關(guān)閉位置(圖4)與一開啟位置(圖8)之間變換,當該連桿裝置I位于該關(guān)閉位置,該第一虛擬直線LI與該第二虛擬直線L2共線,該第一導引件33位于該第一軌道11遠離該第一樞接部12的一端,該第二導引件34位于該第二軌道21遠離該第二樞接部22的一端,該第一本體10與該第二本體20之間具有一可變化的距離D。當該連桿裝置I由該關(guān)閉位置轉(zhuǎn)變至該開啟位置的過程中,該第一導引件33沿著該第一軌道11往該第一樞接部12的方向移動,該第二導引件34沿著該第二軌道21往該第二樞接部22的方向移動,該第一連桿31相對于該第二本體20樞擺,且該第二連桿32相對于該第一本體10樞擺,該第一本體10與該第二本體20相對擺動,使得第一虛擬直線LI與該第二虛擬直線L2之間具有一角度B,該角度B隨著該第一本體10與該第二本體20相對擺動而增加。當該連桿裝置I位于該開啟位置,該第一導引件33位于該第一軌道11鄰近該第一樞接部12的一端,該第二導引件34位于該第二軌道21鄰近該第二樞接部22的一端,該第一虛擬直線LI與該第二虛擬直線L2互相平行,位于該開啟位置的該距離D大于位于該關(guān)閉位置的該距離D0
      [0038]參考圖2、圖5與圖9。該連桿裝置I能夠設(shè)置于電子裝置支架,該電子裝置支架包括一背蓋A,該背蓋A包括一基板部Al、一背板部A2與一支撐部A3,該背板部A2連接該基板部Al并位于該基板部Al的一側(cè),該支撐部A3位于該基板部Al相反于該背板部A2的一側(cè),該連桿裝置I的第一本體10連接該背板部A2,該連桿裝置I的第二本體20連接該支撐部A3,該第一導引件33能夠相對于該第一軌道11滑移,且該第二導引件34能夠相對于該第二軌道21滑移,使得該支撐部A3能夠相對于該背板部A2樞擺。當該連桿裝置I位于該關(guān)閉位置,該背板部A2與該支撐部A3形成一平面,該電子裝置支架能夠平放于桌面。當該第一虛擬直線LI與該第二虛擬直線L2之間具有該角度B時,該基板部Al與該支撐部A3之間形成該角度B,該電子裝置支架能夠立于桌面。于本實施例中,該電子裝置為平板計算機。
      [0039]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連桿裝置及應(yīng)用該連桿裝置的電子裝置支架具有以下優(yōu)占.V.
      [0040]1.該連桿裝置I能夠于一關(guān)閉位置與一開啟位置之間變換,當該連桿裝置I位于該關(guān)閉位置,該第一虛擬直線LI與該第二虛擬直線L2共線該第一導引件33位于該第一軌道11遠離該第一樞接部12的一端,該第二導引件34位于該第二軌道21遠離該第二樞接部22的一端,該第一本體10與該第二本體20之間具有一距離D。當該連桿裝置I由該關(guān)閉位置轉(zhuǎn)變至該開啟位置的過程中,該第一導引件33沿著該第一軌道11往該第一樞接部12的方向移動,該第二導引件34沿著該第二軌道21往該第二樞接部22的方向移動,該第一連桿31相對于該第二本體20樞擺,且該第二連桿32相對于該第一本體10樞擺,該第一本體10與該第二本體20相對擺動,使得第一虛擬直線LI與該第二虛擬直線L2之間具有一角度B,該角度B隨著該第一本體10與該第二本體20相對擺動而增加。當該連桿裝置I位于該開啟位置,該第一導引件33位于該第一軌道11鄰近該第一樞接部12的一端,該第二導引件34位于該第二軌道21鄰近該第二樞接部22的一端,該第一本體10與該第二本體20互相平行,位于該開啟位置的該距離D大于位于該關(guān)閉位置的該距離D。
      [0041]2.使用者扳動支撐部A3相對于背板部A2樞擺,且該連桿裝置I隨著該支撐部A3的樞擺而于該開啟位置與該關(guān)閉位置之間變換,當該連桿裝置I由該第一虛擬直線LI與該第二虛擬直線L2共線至該第一虛擬直線LI與該第二虛擬直線L2之間該角度B為90度的變換過程中,該支撐部A3與背板部A2之間之間隙維持最小化,而具有美觀效果。
      【主權(quán)項】
      1.一種連桿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第一本體,其包括一第一軌道與一第一樞接部; 一第二本體,其包括一第二軌道與一第二樞接部; 一連桿組,其設(shè)置于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之間,使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能夠相對樞擺,該連桿組包括一第一連桿、一第二連桿、一第一導引件與一第二導引件,該第一連桿樞接該第二本體的第二樞接部,該第二連桿樞接該第一連桿并樞接該第一本體的第一樞接部,該第一導引件連接該第一連桿并可滑動地設(shè)置于該第一軌道,且該第二導引件連接該第二連桿并滑動地設(shè)置于該第二軌道。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連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軌道貫穿該第一本體相反兩端并直線地延伸,該第一連桿包括一第一通孔,該第二軌道貫穿該第二本體相反兩端并直線地延伸,該第二連桿包括一第四通孔,該第一導引件穿設(shè)該第一連桿的第一通孔,該第二導引件包括一第三段與一第四段,該第三段穿設(shè)該第二連桿的第四通孔,且該第四段可滑動地穿設(shè)該第二軌道。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連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連桿位于該第二連桿與該第一本體之間,該第一連桿抵頂該第一本體,該第二導引件還包括一第五段,該第五段設(shè)置于該第三段與該第四段之間,該第五段與該第三段之間具有外徑落差而形成一第一端面,該第二連桿抵靠該第一端面,該第五段與該第四段之間具有外徑落差而形成一第二端面,該第二端面抵頂該第二本體。4.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連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連桿包括一第二通孔與一第三通孔,該第二通孔位于該第一通孔與該第三通孔之間,該第二連桿包括一第五通孔與一第六通孔,該第五通孔位于該第四通孔與該第六通孔之間,該第一樞接部包括一第一穿孔,該第一穿孔貫穿該第一本體相反兩端,該第二樞接部包括一第二穿孔,該第二穿孔貫穿該第二本體相反兩端,該連桿組包括一第一樞軸、一第二樞軸與一第三樞軸,該第一樞軸相反兩端分別穿設(shè)該第一穿孔與該第六通孔,該第二樞軸相反兩端分別穿設(shè)該第二穿孔與該第三通孔,該第三樞軸相反兩端分別穿設(shè)該第二通孔與該第五通孔。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連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連桿包括一第一凹口,該第一凹口位于該第一通孔與該第三通孔之間,且該第二通孔與該第一凹口分別位于該第一連桿相反兩側(cè),該第一連桿的截面形狀呈“凹”字形,該第二連桿包括一第二凹口,該第二凹口位于該第四通孔與該第六通孔之間,且該第五通孔與該第二凹口分別位于該第二連桿相反兩側(cè),該第二連桿的截面形狀呈“凹”字形。6.如權(quán)利要求2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桿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抵頂組與一第二抵頂組,該第一抵頂組連接該第一導引件并位于該第一本體相反于該第一連桿的一端,該第二抵頂組連接該第二導引件的第四段并位于該第二本體相反于該第二連桿的一端,該第一抵頂組包括一第一壓抵件,該第一壓抵件穿設(shè)該第一導引件的并彈性地抵頂該第一本體,該第二抵頂組包括一第二壓抵件,該第二壓抵件穿設(shè)該第二導引件的第四段并彈性地抵頂該第二本體。7.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連桿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抵頂組包括至少一第一彈性體與一第一固定件,該至少一第一彈性體穿設(shè)該第一導引件,該第一固定件螺設(shè)于該第一導引件,且該至少一第一彈性體位于該第一壓抵件與該第一固定件之間,該第二抵頂組包括至少一第二彈性體與一第二固定件,該至少一第二彈性體穿設(shè)該第二導引件的第四段,該第二固定件螺設(shè)于該第四段,且該至少一第二彈性體位于該第二壓抵件與該第二固定件之間。8.—種具有如權(quán)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桿裝置的電子裝置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背蓋,其包括一基板部、一背板部與一支撐部,該背板部連接該基板部并位于該基板部的一側(cè),該支撐部位于該基板部相反于該背板部的一側(cè),該連桿裝置的第一本體連接該背板部,該連桿裝置的第二本體連接該支撐部。
      【文檔編號】F16M11/04GK205663745SQ201620504906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5月27日
      【發(fā)明人】林朝吉
      【申請人】陸合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