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數(shù)據評估分析,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評估要點理解的評估指標選擇方法及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1、為了評價事物、活動等評估對象的能力、效果、效率等,了解評估對象的優(yōu)勢和缺陷,尋找評估對象的改進方向,從而優(yōu)化、提高評估對象的能力、效果、效率。目前,對于針對事物、活動等評估對象的評估指標體系,都是人工根據評估要點和評估數(shù)據梳理生成的,人工梳理的方法雖然能夠準確理解評估要點,但是手動查閱歷年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數(shù)據要素,對于復雜的評估要點和評估數(shù)據要素,人工查閱負擔大,用時長,效率低,而且容易因為疏忽而遺漏指標項,需要尋找新的方法能夠根據評估要點自適應生成評估指標方案。
2、當前,對于簡單文本的相似度計算方法已經比較成熟,針對同一類事物、活動等評估對象的評估需求也相對穩(wěn)定,對于不確定性較大的評估數(shù)據,也可通過評估對象類型進行篩選,再提取篩選后的評估數(shù)據要素,精準篩選評估指標。因此,應該不斷積累歷年評估需求和評估指標體系,分別形成需求庫和評估指標體系庫,對于新增的評估需求和評估指標,可將其加入對應庫中,不斷豐富完善需求庫和評估指標體系庫,研究一套基于需求庫和評估指標體系庫等知識,分析評估要點,自適應生成評估指標方案的方法。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評估指標方案生成過程中,因人工基于評估要點查閱支撐指標計算的評估數(shù)據并整理、選擇評估指標生成評估指標方案的工作效率不高、容易漏指標項等問題,提供一種基于評估要點理解的評估指標選擇方法及系統(tǒng),分析評估要點與評估指標體系的適配度以及當前評估數(shù)據所支撐計算的指標,綜合生成符合評估要點的可計算的評估指標方案。
2、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基于評估要點理解的評估指標選擇方法,其包括:
3、步驟1:讀取評估要點數(shù)據并進行解析,提取評估要點中的所有評估對象以及每個評估對象對應的評估需求,將評估要點根據評估對象進行分解,形成多個評估子要點;
4、步驟2:針對每一個評估子要點,利用需求匹配方法初步選擇出指標體系,與評估數(shù)據提供的數(shù)據支撐作比較,生成評估指標子方案,綜合所有評估指標子方案,得到最終適配的評估指標方案。
5、進一步地,所述步驟2包括:
6、步驟21:評估子要點需求提取;
7、步驟22:評估指標體系的標簽生成;
8、步驟23:評估子要點與評估指標體系的適配性計算;
9、步驟24:評估指標子方案生成;
10、步驟25:檢查當前評估子要點是否為最后一個,若不是,則重復步驟21到步驟25;若當前評估子要點是最后一個,則輸出所有評估指標子方案;將所有評估指標子方案匯合,生成滿足評估要點需求的評估指標方案。
11、進一步地,所述步驟21包括:
12、選定評估子要點,讀取評估子要點的評估需求,與積累的需求庫對比,提取評估需求,并加入評估對象生成評估需求列表,將列表中所有需求匹配值標記為0。
13、進一步地,所述步驟22包括:
14、對已構建的所有評估指標體系,選擇二級指標以及指標體系適用的評估對象作為評估指標體系標簽列表,將列表中所有標簽匹配值標記為0。
15、進一步地,所述步驟23包括:
16、針對評估子要點的評估對象與評估指標體系使用的評估對象,采進行文本相似度計算,記錄文本相似度計算結果,設置門限值y1,篩選出相似度高于門限值y1的評估指標體系,生成預篩選評估指標體系列表,將預篩選評估指標體系列表中所有評估指標體系的使用評估對象標簽匹配值標記為1,將評估子要點需求列表中評估對象匹配值標記為1。
17、進一步地,所述步驟23還包括:
18、在預篩選評估指標體系列表中按順序選定評估指標體系,再按標簽列表順序選定該評估指標體系標簽列表中匹配值為0的標簽,將標簽與評估子要點需求列表中的匹配值為0的需求一一對比,計算文本相似度,設置門限值y2,選擇最高相似度與門限值y2比較,記錄超過門限值y2的最高相似度,并將該最高相似度對應的評估指標體系標簽和對應的評估子要點需求的匹配值標記為1;
19、遍歷執(zhí)行預篩選評估指標體系列表中所有評估指標體系及其標簽與評估子要點需求的匹配度計算后,生成匹配度計算結果矩陣列表,列表中的每一個矩陣為一個評估指標體系的標簽與評估子要點需求的匹配度計算結果矩陣,矩陣的列代表評估指標體系標簽維度,行代表評估子要點需求維度,矩陣的值為匹配度計算中記錄的超過門限值y2的最高相似度值,不匹配則置為0。
20、進一步地,針對匹配度計算結果矩陣列表,依次選取列表中的每一個矩陣,以評估子要點需求維度為基準,將同一需求行的所有相似度值相加再乘以權值,將所有加權值相加,得到評估指標體系的適配性計算結果,根據適配性計算結果將評估指標體系從大到小排列,選取最大值對應的評估指標體系作為適用評估指標體系候選,當最大值對應多個評估指標體系,則所有對應的評估指標體系都作為適用評估指標體系候選,生成適用評估指標體系候選列表。
21、進一步地,所述步驟24包括:
22、根據評估子要點評估對象類型,查詢對應的評估數(shù)據,提取評估數(shù)據要素,在適用評估指標體系候選列表中依次選取候選評估指標體系,將其中所有底層評估指標的可計算性標記為0;遍歷候選評估指標體系中每一個底層指標計算所需的數(shù)據來源,與評估數(shù)據要素列表作比較,若評估數(shù)據要素列表包含底層指標計算所需的數(shù)據來源,則將該底層指標可計算性標記為1,記錄所有候選評估指標體系中可計算性為1的底層指標個數(shù);在所有候選評估指標體系對比計算完成后,將候選評估指標體系按照可計算性為1的底層指標個數(shù)從大到小排列,選取最大值對應的評估指標體系,將所有計算性為1的底層指標及其相關聯(lián)的上層指標加入指標列表,與評估子要點關聯(lián),生成評估指標子方案。
23、本發(fā)明還公開了一種基于評估要點理解的評估指標選擇系統(tǒng),實現(xiàn)上述所述的基于評估要點理解的評估指標選擇方法,其包括:
24、評估要點分解模塊,用于讀取評估要點數(shù)據并進行解析,提取評估要點中的所有評估對象以及每個評估對象對應的評估需求,將評估要點根據評估對象進行分解,形成多個評估子要點;
25、評估指標方案生成模塊,用于針對每一個評估子要點,利用需求匹配方法初步選擇出指標體系,與評估數(shù)據提供的數(shù)據支撐作比較,生成評估指標子方案,綜合所有評估指標子方案,得到最終適配的評估指標方案。
2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
27、1.能夠減輕人工負擔,提高評估指標方案生成效率,降低評估指標漏項的可能性。本發(fā)明通過分析分解評估要點,提取評估要點需求,與評估指標體系標簽進行適配性計算分析,得出最適用的評估指標體系,再通過分析相關評估數(shù)據對評估指標計算的支撐性,生成最終的評估指標方案,與人工分析相比,本發(fā)明為自動化流程,無需人工手動查閱評估指標體系數(shù)據和評估數(shù)據,極大減輕了人工負擔,提高了評估指標方案生成效率,算法自動關聯(lián)識別評估指標和評估數(shù)據,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因人工失誤而造成的評估指標漏項的可能性。
28、2.能夠降低系統(tǒng)成本,適合推廣。本發(fā)明主要是軟件算法更新,不需要涉及硬件等內容,能夠降低系統(tǒng)的更新成本,且算法流程固定,在現(xiàn)有算法中直接增加參數(shù)列,增加循環(huán)處理的次數(shù)即可,修改方便,適合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