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載具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141139閱讀:20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載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載具,特別是涉及一種應用于一自動點焊系統(tǒng)上的載具。
      背景技術
      現(xiàn)如今,電子產品已廣泛的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并且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電子產品的質量及各方面性能的要求也日益提升。眾所周知,連接器是電子產品上必不可少的制件,且連接器上面通常焊接有至少一個焊件。為了確保電子產品的質量,焊件通常通過自動點焊系統(tǒng)焊接于連接器上。現(xiàn)有自動點焊系統(tǒng)包括一載具用于承載連接器,載具包括一主體部及兩支撐部。主體部包括一平板部,及一從平板部的中部向上凸伸出的承載部。承載部上面開設一固定槽用于收容連接器。自動點焊系統(tǒng)還包括一氮氣管設置于載具的上部,自動點焊系統(tǒng)通過氮氣管直接吹氮氣到載具上,以避免連接器與焊件之間的焊點氧化,從而進行連接器與焊件之間的焊接保護。但是,由于現(xiàn)有的載具與氮氣管獨立地設置于自動點焊系統(tǒng)上,使得氮氣管采用外吹式的方式直接向載具吹氮氣來進行連接器與焊件之間的焊接保護,使得大量氮氣流失而使在連接器與焊件的焊接過程中所需的氮氣量增加,從而增加焊接成本。并且,操作人員容易碰觸到氮氣管使得氮氣管不能穩(wěn)定地向載具輸送氮氣,從而影響連接器與焊件之間的焊接質量。而且,現(xiàn)有的載具只能承載一個連接器,則連接器與焊件之間的焊接要逐一進行,致使加工工時延長,進而影響焊接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將氮氣穩(wěn)定的輸送到載具且同時承載數(shù)個制件進行焊接的載具。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載具,應用于一具有用于輸送氮氣的氮氣輸送裝置的自動點焊系統(tǒng)上以承載數(shù)個具有多個焊點的制件。所述載具包括一主體部、數(shù)個限位塊、一第一擋持板、一第二擋持板及一蓋合板。所述限位塊間隔固設于主體部上,用于分隔開載具所承載的制件。所述第一擋持板裝設于主體部的前側,用于擋持制件的前部。所述第二擋持板裝設于主體部的后側,用于擋持制件的后部。所述蓋合板可轉動地裝設于主體部、限位塊、第一擋持板及第二擋持板的上方,并與主體部、限位塊、第一擋持板及第二擋持板圍成數(shù)個間隔設置的承載空間,用于承載制件,且主體部、第一擋持板、第二擋持板或蓋合板上設有與承載空間連通的焊孔及流道,流道的出氣端與焊孔連通,氮氣通過流道輸送到焊孔處,以對制件的焊點進行保護。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載具憑借主體部、第一擋持板、第二擋持板或蓋合板上設有與承載空間連通的焊孔及流道,流道的出氣端與焊孔連通,將氮氣通過流道穩(wěn)定的輸送到載具的焊孔處以對制件的焊點進行保護,同時確保大量氮氣的有效利用。因此,本實用新型載具可以在確保制件的焊接質量的前提下,節(jié)約氮氣,進而減少焊接成本。此外,載具可同時承載數(shù)個制件進行焊接,從而節(jié)約工時,提高制件的焊接效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載具承載連接器的立體圖。圖2為圖1所示載具承載連接器的另一立體圖。圖3為圖1所示載具的立體分解圖,其中包括連接器。圖4為圖3所示載具的主體部的立體圖。圖5為圖3所示載具的主體部的局部剖視圖。圖6為圖3所示載具的第一擋持板的局部剖視圖。圖7為圖3所示載具的第二擋持板的立體圖。圖8為圖3所示載具的蓋合板的立體圖。圖9為圖3所示載具的蓋合板的局部剖視圖。圖10為圖3所示載具的第一夾持板的局部剖視圖。圖11為圖3所示載具的第一夾持板的另一局部剖視圖。圖12為圖3所示連接器的立體圖。圖13為圖3所示連接器的部分立體分解圖。圖中各附圖標記說明如下。載具100、承載空間101、主體部10、基板11、第一導流槽111、承載板12、固定槽121、第一匯流槽122、第一擴位腔123、定位孔124、第一阻擋塊13、第一通孔131、第二固定孔132、第二阻擋塊14、第二通孔141、第三固定孔142、第一支撐部143、第一焊孔15、第一流道16、第一通道171、第二通道172、第一固定孔18、限位塊20、本體21、容納槽211、開孔212、第二支撐部22、固定部23、第一擋持板30、定位板31、第二導流槽311、第一連接孔312、第一固持板32、第一固持孔321、第一止擋部33、焊接板34、第二匯流槽341、第二焊孔35、第二流道36、第二擋持板40、第二固持板41、凹槽411、第二固持孔412、第二止擋部42、抵頂部43、第一抵頂部431、第二抵頂部432、抵頂面433、蓋合板50、平板部51、第三導流槽511、過孔512、第二連接孔513、第三匯流槽514、扣合槽52、扣合孔521、第三流道53、第二擴位腔54、第三焊孔55、卡槽56、第一夾持板60、第一主板61、第一沖切槽611、第一連通孔612、第二連通孔613、第二沖切槽614、第三連通孔615、第四連通孔616、第五連通孔617、第三固設孔618、第二夾持板70、第二主板71、第六連通孔711、第四固設孔712、導引槽713、扣合部72、穿孔721、連接板80、第三主板81、第七連通孔811、第五固設孔812、連接管82、連接器90、底壁901、前壁902、后壁903、頂壁904、連接壁905、容置空間906、舌部907、端子槽908、絕緣本體91、插槽911、第一限位槽912、第一限位塊913、第二限位槽914、第二限位塊915、第一上殼體92、第一限位片921、第一限位孔922、第二上殼體93、第一下殼體94、第二限位片941、第二限位孔942、插孔943、第二下殼體95、插接片951、外殼體96、卡持片961、焊點97、導電端子98、接觸臂981、焊接臂982。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xiàn)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請參閱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載具100應用于一具有用于輸送氮氣的氮氣輸送裝置(圖未示)的自動點焊系統(tǒng)(圖未示)上以承載數(shù)個具有多個焊點的制件,在本實施例中,制件為連接器90,氮氣輸送裝置包括數(shù)個氮氣管(圖未示)。本實用新型載具100包括一主體部10、數(shù)個限位塊20、一第一擋持板30、一第二擋持板40、一蓋合板50、一第一夾持板
      60、一第二夾持板70及一連接板80。請參閱圖1、圖2及圖3,所述限位塊20間隔固設于主體部10上,用于分隔開載具100所承載的制件;第一擋持板30裝設于主體部10的前側,用于擋持制件的前部;第二擋持板40裝設于主體部10的后側,用于擋持制件的后部;蓋合板50可轉動地裝設于主體部10、限位塊20、第一擋持板30及第二擋持板40的上方,并與主體部10、限位塊20、第一擋持板30及第二擋持板40圍成數(shù)個間隔設置的承載空間101,用于承載制件,且主體部10、第一擋持板30、第二擋持板40或蓋合板50上設有與承載空間101連通的焊孔及流道,流道的出氣端與焊孔連通,氮氣通過流道輸送到焊孔處,以對制件的焊點進行保護。請參閱圖1、圖3及圖9,主體部10開設一第一流道16及數(shù)個與第一流道16的出氣端連通的第一焊孔15 ;第一擋持板30開設一第二流道36及數(shù)個與第二流道36的出氣端連通的第二焊孔35 ;蓋合板50開設一第三流道53及數(shù)個與第三流道53的出氣端連通的第三焊孔55。所述流道包括主體部10的第一流道16,第一擋持板30的第二流道36及蓋合板50的第三流道53。所述焊孔包括主體部10的第一焊孔15,第一擋持板30的第二焊孔35及蓋合板50的第三焊孔55。承載空間101分別與主體部10的第一流道16的出氣端及第一焊孔15,第一擋持板30的第二流道36的出氣端及第二焊孔35,及蓋合板50的第三流道53的出氣端及第三焊孔55連通。請參閱圖3至圖5,所述主體部10具有一長方板狀的基板11, 一從基板11的上表面的后側的中部向上凸伸形成的承載板12,及從基板11的上表面的后側的兩端向后并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第一阻擋塊13及一第二阻擋塊14。所述第一流道16包括一由承載板12及基板11的后表面的結合部向內凹形成的第一導流槽111,一橫向貫通第一阻擋塊13的后部的第一通孔131,一橫向貫通第二阻擋塊14的后部的第二通孔141及數(shù)個由承載板12的上表面向下凹設且呈橫向排列的第一匯流槽122。第一通孔131及第二通孔141為第一流道16的進氣端。第一匯流槽122為第一流道16的出氣端。第一通孔131及第二通孔141分別與第一導流槽111的兩端連通。承載板12開設數(shù)個貫穿第一匯流槽122的底部的槽壁且與第一匯流槽122,即第一流道16的出氣端連通的所述第一焊孔15。第一導流槽111與第一匯流槽122連通,且第一導流槽111與第一焊孔15通過第一匯流槽122連通。主體部10的基板11的底部向上凹設數(shù)個分別與第一匯流槽122對應的第一擴位腔123,且第一焊孔15與相應的第一擴位腔123連通。第一阻擋塊13及第二阻擋塊14的前部分別沖設一直角形狀的第一通道171及一直角形狀的第二通道172。第一通道171具有一第一豎直端向上貫通第一阻擋塊13的上表面及一第一水平端橫向貫通第一阻擋塊13的遠離承載板12的表面。第二通道172具有一第二豎直端向上貫通第二阻擋塊14的上表面及一第二水平端橫向貫通第二阻擋塊14的遠離承載板12的表面。承載板12的上表面向下凹設數(shù)個與第一匯流槽122橫向間隔排列的固定槽121。固定槽121的底部的槽壁的前端開設一定位孔124?;?1沖設有數(shù)個沿著從前到后的方向貫穿承載板12的第一固定孔18。第一阻擋塊13沖設有兩貫穿第一阻擋塊13的遠離承載板12的表面的第二固定孔132。第二阻擋塊14沖設有兩貫穿第二阻擋塊14的遠離承載板12的表面的第三固定孔142。第二阻擋塊14的上部呈一臺階狀,其中較低的一端臨近承載板12且定義為第一支撐部143。請參閱圖3,所述限位塊20具有一長方體狀的本體21,一從本體21的一側面水平向外突出形成的第二支撐部22,及一從本體21的底部的臨近第二支撐部22的一側向下凸伸形成的固定部23。本體21的另一側面向內凹形成一容納槽211。本體21的前端沖設一上下貫通本體21的開孔212。請參閱圖3及圖6,所述第一擋持板30具有一呈水平方向設置的長方板狀的定位板31,一從定位板31的底表面的前側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固持板32,數(shù)個從定位板31的上表面的后側向上延伸形成的彼此間隔的第一止擋部33,及數(shù)個從第一止擋部33的后部的一端橫向延伸形成的與定位板31的上表面的后側垂直連接的焊接板34。所述第二流道36包括一橫向貫通定位板31的第二導流槽311,數(shù)個由定位板31的后部向前沖設的與第二導流槽311連通的第一連接孔312,及一從焊接板34的后表面向前凹設的第二匯流槽341。第二導流槽311的一端為第二流道36的進氣端。第二匯流槽341為第二流道36的出氣端。焊接板34開設數(shù)個貫穿第二匯流槽341的前部的槽壁且與第二匯流槽341,即第二流道36的出氣端連通的所述第二焊孔35。第一連接孔312與第二匯流槽341連通,且第一連接孔312與第二焊孔35通過第二匯流槽341連通。第一固持板32沖設有數(shù)個間隔設置且沿著從前到后的方向貫穿第一固持板32的第一固持孔321。請參閱圖3及圖7,所述第二擋持板40具有一長方形的第二固持板41,及數(shù)個從第二固持板41的上表面向上凸形成的第二止擋部42。第二固持板41的前表面的中部向內凹形成一橫向延伸且貫穿第二固持板41的兩相反的豎直表面的凹槽411。第二固持板41沖設數(shù)個間隔設置且沿著從前到后的方向貫穿第二固持板41的第二固持孔412。第二止擋部42的前表面的一側向前凸設出一階梯狀的抵頂部43。該抵頂部43包括一第一抵頂部431及一從第一抵頂部431的一側橫向延伸形成的第二抵頂部432。第一抵頂部431的前表面的一側及第二抵頂部432的前表面的一側分別具有一沿著橫向傾斜的抵頂面433。請參閱圖3,圖8及圖9,所述蓋合板50具有一呈水平方向設置的長方形的平板部51。平板部51的一端的中部橫向向內凹設一扣合槽52。所述第三流道53包括一由平板部51的前部橫向沖設的貫通平板部51的第三導流槽511,數(shù)個由平板部51的前部向后沖設的與第三導流槽511相交叉連通的過孔512,數(shù)個由平板部51沿著豎直方向沖設的貫穿平板部51而與過孔512的后端連通的第二連接孔513,及數(shù)個由平板部51的底部向上開設的第三匯流槽514。位于平板部51的兩端的第二連接孔513為第三流道53的進氣端。第三匯流槽514為第三流道53的出氣端。平板部51開設數(shù)個貫穿第三匯流槽514的頂部的槽壁且與第三匯流槽514,即第三流道53的出氣端連通的所述第三焊孔55。位于平板部51的中部的第二連接孔513分別與相應的第三匯流槽514連通,且位于平板部51的中部的第二連接孔513與第三焊孔55通過相應的第三匯流槽514連通。蓋合板50的平板部51的上部向下凹設數(shù)個分別與第三匯流槽514對應的第二擴位腔54,且第三焊孔55與相應的第二擴位腔54連通。第三匯流槽514的頂部的槽壁的一側的前端及后端分別開設一貫穿第三匯流槽514的頂部的槽壁的卡槽56??酆喜?2的兩側槽壁分別開設一沿著從前到后的方向貫通扣合槽52的槽壁的扣合孔521。請參閱圖3,圖10及圖11,所述第一夾持板60具有一呈豎直方向設置的第一主板61。第一主板61的兩相對的豎直表面分別向內沖設一第一連通孔612和第三連通孔615及一第二連通孔613和第四連通孔616。第一主板61的一前表面向后沖設一第一沖切槽611。第一主板61的一底表面向上沖設一第二沖切槽614。第一連通孔612與第一沖切槽611的后端連通,及第二連通孔613與第一沖切槽611連通且位于第一連通孔612的前方。因此,第一連通孔612與第二連通孔613通過第一沖切槽611連通。第三連通孔615與第二沖切槽614的上端連通,及第四連通孔616與第二沖切槽614連通且位于第三連通孔615的下方。因此,第三連通孔615與第四連通孔616通過第二沖切槽614連通。第一主板61的后部橫向沖設一貫通第一主板61的第五連通孔617。第一主板61橫向沖設兩貫通第一主板61的第三固設孔618。第三固設孔618位于第四連通孔616及第五連通孔617之間。請參閱圖3,所述第二夾持板70具有一呈豎直方向設置的第二主板71,及一從第二主板71的上端的中部向上延伸形成的扣合部72。第二主板71的上部的一側橫向沖設一貫穿第二主板71的第六連通孔711。第二主板71的下部沖設兩個橫向貫穿第二主板71的第四固設孔712。第二主板71的一豎直表面向內沖設一傾斜的且與第六連通孔711的一端連通的導引槽713。扣合部72沖設一沿著從前到后的方向貫穿扣合部72的穿孔721。所述連接板80具有一第三主板81及一連接于第三主板81的呈中空結構的連接管82。第三主板81的上部的一側橫向沖設一貫穿第三主板81的第七連通孔811。第三主板81的下部橫向沖設兩個貫穿第三主板81的第五固設孔812。連接管82與第七連通孔811對應且連通。請參閱圖1至圖11,當組裝本實用新型載具100時,所述限位塊20間隔固設于主體部10上,具體地,限位塊20的固定部23裝設于主體部10的固定槽121內。支撐部22及本體21的底部的另一側分別位于固定槽121的兩側的槽壁上。容納槽211與固定槽121連通。開孔212對應于主體部10的定位孔124。載具100包括一第一固定件(圖未示)通過開孔212及定位孔124將限位塊20固設于主體部10上。所述第一擋持板30裝設于主體部10的前側,具體地,定位板31的后側放置于基板11的上表面的前側上。第一固持板32抵靠于基板11的前表面。第一擋持板30的第一止擋部33抵靠于限位塊20的本體21的前表面。第一擋持板30的焊接板34及第一止擋部33抵靠于承載板12的前表面上,且焊接板34的第二匯流槽341超出承載板12的上表面且位于主體部10的第一匯流槽122的前方。第一固持孔321對應于主體部10的第一固定孔18的前端。載具100包括一第二固定件(圖未示)通過第一固持孔321及第一固定孔18的前端將第一擋持板30固設于主體部10的前側。第二擋持板40裝設于主體部10的后側,且位于第一阻擋塊13及第二阻擋塊14之間。具體地,第二固持板41的前表面的上側抵靠于承載板12的后表面的上側,及第二固持板41的前表面的下側抵靠于基板11的后表面的下側的中部。第二擋持板40的凹槽411對應于主體部10的第一導流槽111,及第二擋持板40的第二固持孔412對應于主體部10的第一固定孔18的后端。抵頂部43位于第一匯流槽122的后部的上方。載具100包括一第三固定件(圖未示)通過第二固持孔412及第一固定孔18的后端將第二擋持板40固設于主體部10的后側。第一夾持板60裝設于第二阻擋塊14的遠離承載板12的表面的外部。第一夾持板60的第一連通孔612與第一擋持板30的第二導流槽311對應,第一夾持板60的第三連通孔615與主體部10的第二通道172的第二水平端對應,第一夾持板60的第五連通孔617與主體部10的第二通孔141對應,及第一夾持板60的第三固設孔618與主體部10的第三固定孔142對應。載具100包括一第四固定件(圖未示)通過第第三固設孔618及第三固定孔142將第一夾持板60固設于主體部10上。第二夾持板70裝設于第一阻擋塊13的遠離承載板12的表面的外部。第二夾持板70的第六連通孔711與主體部10的第一通道171的第一水平端對應,第二夾持板70的第四固設孔712與主體部10的第二固定孔132對應,及第二夾持板70的導引槽713的遠離第六連通孔711的一端與主體部10的第一通孔131對應??酆喜?2位于第一阻擋塊13的外部且超出第一阻擋塊13的上表面的位置。連接板80位于第二夾持板70的外部。連接板80的第五固設孔812與第二夾持板70的第四固設孔712對應。連接板80的第七連通孔811與第二夾持板70的第六連通孔711對應且與連接板80的連接管82連通,則導引槽713通過第六連通孔711與連接管82連通。載具100包括一第五固定件(圖未示)通過第五固設孔812,第四固設孔712及第二固定孔132將連接板80及第二夾持板70固設于主體部10上。最后,蓋合板50可轉動地裝設于主體部10,限位塊20,第一擋持板30,第二擋持板40及第一夾持板60的上方,且主體部10的第一阻擋塊13,第二阻擋塊14及限位塊20抵頂蓋合板50的底表面。兩位于蓋合板50的平板部51的兩端的第二連接孔513分別與主體部10的第一通道171的第一豎直端及主體部10的第二通道172的第二豎直端連通。第二夾持板70的扣合部72扣合于蓋合板50的扣合槽52內,且穿孔721與扣合孔521對應。載具100包括一軸(圖未示)可以通過穿孔721及扣合孔521將蓋合板50可轉動地固設于第二夾持板70上。蓋合板50的第三匯流槽514與主體部10的第一匯流槽122相對設置,且第三匯流槽514位于第一匯流槽122的上方。因此,主體部10,數(shù)個限位塊20,第一擋持板30,第二擋持板40及蓋合板50圍成數(shù)個間隔設置的承載空間101用于承載連接器90。承載空間101分別與主體部10的第一流道16的第一匯流槽122,即第一流道16的出氣端及第一焊孔15,第一擋持板30的第二流道36的第二匯流槽341,即第二流道36的出氣端及第二焊孔35,及蓋合板50的第三流道53的第三匯流槽514,即第三流道53的出氣端及第三焊孔55連通。第一夾持板60的第二連通孔613,第一夾持板60的第四連通孔616,第一夾持板60的第五連通孔617及連接板80的連接管82分別與自動點焊系統(tǒng)的氮氣輸送裝置的氮氣管連接。因此,自動點焊系統(tǒng)通過第二連通孔613,第四連通孔616及第五連通孔617分別向載具100內部輸送氮氣。同時,自動點焊系統(tǒng)通過連接管82向載具100內部輸送氮氣。請參閱圖1,圖12及圖13,本實用新型載具100應用于自動點焊系統(tǒng)上用于承載連接器90,所述連接器90包括一絕緣本體91,數(shù)個導電端子98,一第一上殼體92,一第二上殼體93, —第一下殼體94, 一第二下殼體95及一外殼體96。絕緣本體91具有一底壁901,兩從底壁的前端及后端向上延伸形成的一前壁902及一后壁903,一連接前壁902及后壁903頂端的頂壁904,及一與底壁901,前壁902,后壁903及頂壁904連接的連接壁905。底壁901,前壁902,后壁903,頂壁904及連接壁905形成一容置空間906。連接壁905的中部向容置空間906內凸伸且進一步伸出于容置空間906而形成一舌部907。舌部907開設數(shù)個端子槽908貫穿舌部907的上表面及絕緣本體91的連接壁905。請參閱圖12及圖13,底壁901的前后兩側分別開設一插槽911。后壁903的底部向上沖設一第一限位槽912。絕緣本體91的前壁902及第一限位槽912的一內側槽壁分別向相反的方向凸伸形成一第一限位塊913。后壁903的頂部向下凹形成一第二限位槽914。絕緣本體91的前壁902及限位槽912的一內側槽壁分別向相反的方向凸伸形成一第二限位塊915。導電端子98具有一固持臂(圖未示),一從固持臂的底端向一側彎折延伸形成的接觸臂981,及一從固持臂的上端向另一側彎折延伸形成的焊接臂982。第一上殼體92的兩側具有兩個向下彎折的第一限位片921,且第一限位片921上開設一第一限位孔922。第一下殼體94的兩側具有兩向上彎折的第二限位片941,且第二限位片941上開設一第二限位孔942。第一下殼體94的底部開設兩長條形的插孔943。第二下殼體95的一側伸出兩插接片951。外殼體96的上邊緣的前后兩端分別向上彎折形成兩卡持片961。導電端子98裝設于絕緣本體91上,其中接觸臂981露出于舌部907的上表面,及焊接臂982伸出于絕緣本體91外。第一上殼體92裝設于絕緣本體91的頂壁904上,且第二限位塊915限位于限位孔922內。第二上殼體93裝設于第一上殼體92的上部。第一下殼體94裝設于絕緣本體91的底壁901的底部,且第一限位塊913限位于第二限位孔942內。第二下殼體95裝設于第一下殼體94的底部。插接片951通過第一下殼體94的插孔943插入于絕緣本體91的插槽911內。外殼體96包圍部份絕緣本體91,導電端子98,第一上殼體92,第二上殼體93及第一下殼體94。由于第一上殼體92,第二上殼體93,第一下殼體94,第二下殼體95及外殼體96裝設于絕緣本體91上的方式不穩(wěn)固,所以將絕緣本體91,第一上殼體92,第二上殼體93,第一下殼體94,第二下殼體95及外殼體96通過自動點焊系統(tǒng)焊接為一體式結構。請參閱圖1至圖13,當利用本實用新型載具100承載連接器90進行自動點焊時,首先,需先將蓋合板50繞軸抬起,將數(shù)個連接器90放置于承載板12的上表面上,主體部10的第一流道16的第一匯流槽122及第一焊孔15對應于連接器90的底部,以便外殼體96,第二下殼體95及第一下殼體94的焊接,此時,部份端子98的焊接臂982伸入到限位塊20的容納槽211內,舌部907伸出于容置空間906的部份分別位于第一支撐部143及第二支撐部22上,抵頂面433抵頂于連接器90的后部,第一擋持板30的焊接板34抵頂于連接器90的前部使第一擋持板30的第二流道36的第二匯流槽341及第二焊孔35對應于連接器90的前部,以便外殼體96,第一上殼體92及第一下殼體94的焊接。然后將蓋合板50繞軸轉動而蓋合于主體部10,限位塊20,第一擋持板30,第二擋持板40,第一夾持板60及連接器90的上方,蓋合板50的第三流道53的第三匯流槽514及第三焊孔55對應于連接器90的上部,以便外殼體96,第二上殼體93及第一上殼體92的焊接。外殼體96的卡持片961卡持于蓋合板50的卡槽56內。從而使連接器90裝設于載具100的承載空間101。在本實施例中,載具100可同時承載五個連接器90進行點焊。當自動點焊系統(tǒng)從載具100的上部開始對連接器90的上部進行點焊時,自動點焊系統(tǒng)射出的激光通過蓋合板50的第二擴位腔54及蓋合板50的第三焊孔55對連接器90的外殼體96的上表面,第一上殼體92及第二上殼體93進行焊接。此時自動點焊系統(tǒng)將氮氣管內的氮氣分別經由第一夾持板60的第四連通孔616,第二沖切槽614,第三連通孔615與主體部10的第二通道172,及連接板80的連接管82,連接板80的第七連通孔811,第二夾持板70的第六連通孔711與主體部10的第一通道171,吹入蓋合板50的平板部51的兩端的第二連接孔513,即第三流道53的進氣端,進而輸送到蓋合板50的第三流道53內。載具100藉由第三流道53的第三匯流槽514與第三焊孔55連通,從而將氮氣透過第三匯流槽514及第三焊孔55而輸送到連接器90的上部的焊點97處,以對連接器90的焊點97進行保護。當自動點焊系統(tǒng)從載具100的前部開始對連接器90的前部進行點焊時,自動點焊系統(tǒng)射出的激光通過第一擋持板30的第二焊孔35對連接器90的外殼體96的前表面,第一上殼體92及第一下殼體94進行焊接。此時,自動點焊系統(tǒng)將氮氣管內的氮氣分別經由第一夾持板60的第二連通孔613,第一沖切槽611與第一連通孔612吹入第一擋持板30的第二流道36的所述第二導流槽311的一端,即第二流道36的進氣端,進而輸送到第一擋持板30的第二流道36內。載具100藉由第二流道36的第二匯流槽341與第二焊孔35連通,從而將氮氣透過第二匯流槽341及第二焊孔35而輸送到連接器90的前部的焊點97處,以對連接器90的焊點97進行保護。當自動點焊系統(tǒng)從載具100的底部開始對連接器90的底部進行點焊時,自動點焊系統(tǒng)射出的激光通過主體部10的第一擴位腔123及第一焊孔15對連接器90的外殼體96的底表面,第二下殼體95及第一下殼體94進行焊接。此時,自動點焊系統(tǒng)將氮氣管內的氮氣分別經由第一夾持板60的第五連通孔617,及連接板80的連接管82,連接板80的第七連通孔811,第二夾持板70的第六連通孔711與第二夾持板70的導引槽713吹入主體部10的第一流道16的第二通孔141及第一通孔131,即第一流道16的進氣端,進而輸送到主體部10的第一流道16內。載具100藉由主體部10的第一流道16的第一匯流槽122與第一焊孔15連通,從而將氮氣透過主體部10的第一匯流槽122及第一焊孔15而輸送到連接器90的底部的焊點97處,以對連接器90的焊點97進行保護。連接器90完成焊接后,將蓋合板50繞軸向上抬起,將連接器90從載具100中取出。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載具100憑借主體部10、第一擋持板30、第二擋持板40或蓋合板50上設有與承載空間101連通的焊孔及流道,流道的出氣端與焊孔連通,將氮氣通過流道穩(wěn)定的輸送到載具100的焊孔處以對制件的焊點進行保護,同時確保大量氮氣的有效利用。因此,本實用新型載具100可以在確保制件的焊接質量的前提下,節(jié)約氮氣,進而減少焊接成本。此外,載具100可同時承載數(shù)個制件進行焊接,從而節(jié)約工時,提高制件的焊接效率。
      權利要求1.一種載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體部、數(shù)個限位塊、一第一擋持板、一第二擋持板及一蓋合板,所述載具應用于一具有用于輸送氮氣的氮氣輸送裝置的自動點焊系統(tǒng)上,以承載數(shù)個具有多個焊點的制件,數(shù)個限位塊間隔固設于主體部上,用于分隔開載具所承載的制件;第一擋持板裝設于主體部的前側,用于擋持制件的前部;第二擋持板裝設于主體部的后側,用于擋持制件的后部;蓋合板可轉動地裝設于主體部、限位塊、第一擋持板及第二擋持板的上方,并與主體部、限位塊、第一擋持板及第二擋持板圍成數(shù)個間隔設置的承載空間,用于承載制件,且主體部、第一擋持板、第二擋持板或蓋合板上設有與承載空間連通的焊孔及流道,流道的出氣端與焊孔連通,氮氣通過流道輸送到焊孔處,以對制件的焊點進行保護。
      2.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部開設一第一流道及數(shù)個與第一流道的出氣端連通的第一焊孔,第一擋持板開設一第二流道及數(shù)個與第二流道的出氣端連通的第二焊孔,及蓋合板開設一第三流道及數(shù)個與第三流道的出氣端連通的第三焊孔,所述流道包括主體部的第一流道,第一擋持板的第二流道及蓋合板的第三流道,所述焊孔包括主體部的第一焊孔,第一擋持板的第二焊孔及蓋合板的第三焊孔,承載空間分別與主體部的第一流道的出氣端及第一焊孔,第一擋持板的第二流道的出氣端及第二焊孔,及蓋合板的第三流道的出氣端及第三焊孔連通。
      3.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部具有一基板,一從基板的上表面的后側的中部向上凸伸形成的承載板,及從基板的上表面的后側的兩端向后并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第一阻擋塊及一第二阻擋塊,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一由承載板及基板的后表面的結合部向內凹形成的第一導流槽,一橫向貫通第一阻擋塊的后部的第一通孔,一橫向貫通第二阻擋塊的后部的第二通孔及數(shù)個由承載板的上表面向下凹設的第一匯流槽,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為第一流道的進氣端,第一匯流槽為第一流道的出氣端,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分別與第一導流槽的兩端連通,承載板開設數(shù)個與第一匯流槽,即第一流道的出氣端連通的所述第一焊孔,第一導流槽與第一匯流槽連通,且第一導流槽與第一焊孔通過第一匯流槽連通。
      4.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蓋合板具有一平板部,所述第三流道包括一由平板部的前部橫向沖設的貫通平板部的第三導流槽,數(shù)個由平板部的前部向后沖設的與第三導流槽相交叉連通的過孔,數(shù)個由平板部沿著豎直方向沖設的貫穿平板部而與過孔的后端連通的第二連接孔,及數(shù)個由平板部的底部向上開設的第三匯流槽,位于平板部的兩端的第二連接孔為第三流道的進氣端,第三匯流槽為第三流道的出氣端,平板部開設數(shù)個貫穿第三匯流槽的頂部的槽壁且與第三匯流槽,即第三流道的出氣端連通的所述第三焊孔,位于平板部的中部的第二連接孔分別與相應的第三匯流槽連通,且位于平板部的中部的第二連接孔與第三焊孔通過相應的第三匯流槽連通。
      5.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部的基板的底部向上凹設數(shù)個分別與第一匯流槽對應的第一擴位腔,且第一焊孔與相應的第一擴位腔連通,蓋合板的平板部的上部向下凹設數(shù)個分別與第三匯流槽對應的第二擴位腔,且第三焊孔與相應的第二擴位腔連通。
      6.6.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部的第一阻擋塊及第二阻擋塊的前部分別沖設一直角形狀的第一通道及一直角形狀的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具有一第一豎直端向上貫通第一阻擋塊的上表面及一第一水平端橫向貫通第一阻擋塊的遠離承載板的表面,第二通道具有一第二豎直端向上貫通第二阻擋塊的上表面及一第二水平端橫向貫通第二阻擋塊的遠離承載板的表面,兩位于蓋合板的平板部的兩端的第二連接孔分別與主體部的第一通道的第一豎直端及主體部的第二通道的第二豎直端連通。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載具還包括一裝設于第一阻擋塊的遠離承載板的表面的外部的第二夾持板及一位于第二夾持板的外部的連接板,所述第二夾持板具有一第二主板,第二主板的上部的一側橫向沖設一貫穿第二主板的第六連通孔,第二主板的一豎直表面向內沖設一與第六連通孔的一端連通的導引槽,所述連接板具有一第三主板及一連接于第三主板的連接管,第三主板的上部的一側橫向沖設一貫穿第三主板的第七連通孔,連接管與第七連通孔對應且連通,第二夾持板的第六連通孔與主體部的第一通道的第一水平端對應,第二夾持板的導引槽的遠離第六連通孔的一端與主體部的第一通孔對應,連接板的第七連通孔與第二夾持板的第六連通孔對應且與連接板的連接管連通,則導引槽通過第六連通孔與連接管連通,自動點焊系統(tǒng)通過連接管向載具內部輸送氮氣。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蓋合板的平板部的一端的中部橫向向內凹設一扣合槽,扣合槽的兩側槽壁分別開設一沿著從前到后的方向貫通扣合槽的槽壁的扣合孔,第二夾持板的第二主板的上端的中部向上延伸形成一扣合部,扣合部沖設一沿著從前到后的方向貫穿扣合部的穿孔,扣合部扣合于的扣合槽內,且穿孔與扣合孔對應。
      9.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擋持板具有一定位板,及數(shù)個與定位板的上表面的后側垂直連接的焊接板,所述第二流道包括一橫向貫通定位板的第二導流槽,數(shù)個由定位板的后部向前沖設的與第二導流槽連通的第一連接孔,及一從焊接板的后表面向前凹設的第二匯流槽,第二導流槽的一端為第二流道的進氣端,第二匯流槽為第二流道的出氣端,焊接板開設數(shù)個與第二匯流槽,即第二流道的出氣端連通的所述第二焊孔,第一連接孔與第二匯流槽連通,且第一連接孔與第二焊孔通過第二匯流槽連通。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載具還包括一裝設于第二阻擋塊的遠離承載板的表面的外部的第一夾持板,所述第一夾持板具有一第一主板,第一主板的兩相對的豎直表面分別向內沖設一第一連通孔和第三連通孔及一第二連通孔和第四連通孔,第一主板的一前表面向后沖設一第一沖切槽,第一主板的一底表面向上沖設一第二沖切槽,第一連通孔與第二連通孔通過第一沖切槽連通,第三連通孔與第四連通孔通過第二沖切槽連通,第一主板的后部橫向沖設一貫通第一主板的第五連通孔,第一連通孔與第一擋持板的第二導流槽對應,第三連通孔與主體部的第二通道的第二水平端對應,及第五連通孔與主體部的第二通孔對應, 自動點焊系統(tǒng)通過第二連通孔,第四連通孔及第五連通孔分別向載具內部輸送氮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載具,應用于一具有用于輸送氮氣的氮氣輸送裝置的自動點焊系統(tǒng)上以承載數(shù)個具有多個焊點的制件,其包括一主體部、數(shù)個間隔固設于主體部上的限位塊、一裝設于主體部的前側的第一擋持板、一裝設于主體部的后側的第二擋持板及一蓋合板。蓋合板可轉動地裝設于主體部、限位塊、第一擋持板及第二擋持板的上方,并與主體部、限位塊、第一擋持板及第二擋持板圍成數(shù)個間隔設置的承載空間,用于承載制件,且主體部、第一擋持板、第二擋持板或蓋合板上設有與承載空間連通的焊孔及流道,流道的出氣端與焊孔連通,氮氣通過流道輸送到焊孔處,以對制件的焊點進行保護。
      文檔編號H01R43/02GK203014140SQ20122065266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30日
      發(fā)明者姜博, 黃正炘, 潘順盟, 施汶欣, 林湧淇 申請人:東莞富強電子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