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馬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特別關于一種內置于攜帶通訊機器(例如攜帶電話)、攜帶信息終端機器、 游戲機器等中,用作攜帶電話的呼叫功能等的振動產生源的小型的馬達。
背景技術:
迄今為止,作為此種領域的技術,有日本特開2003-275683號公報。于該公報中所 記載的馬達中,在由上殼與下殼構成的框體內配置有轉子,于該轉子中固定有平板狀的整 流器。與整流器滑接的刷子固定于可安裝在下殼的下基板上。該下基板自框體突出,于下 基板的自由端部設置有用于連接安裝于框體的外周面的連接頭的端子部(端子)。如此,通 過使下基板的端子部露出,可實現與連接頭的連接的容易化。[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275683號公報然而,于每次配合攜帶電話等機器而變更連接頭時,存在如下的問題點,即不得不 變更設置于下基板上的端子部的形狀、配置位置,且不得不變更亦考慮了刷子的下基板整 體的設計。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變更刷子組件整體的設計,而實現端子的形狀、配 置位置的變更的容易化的馬達。本發(fā)明的馬達,其具有與以軸為中心進行旋轉的芯部一體地旋轉的整流器、以及 包圍芯部的環(huán)狀的磁鐵,其技術要點在于其具備框體,其收納整流器,并且由上殼與下殼構成;以及刷子組件,其具有相對于整流器滑接而供電的刷片;且刷子組件具有主體部,刷片于其前端側突出地配置,導通于刷片的第1連接部配 置在其后端側,于相對于軸的旋轉軸線正交的方向上朝整流器移動,而使刷片接觸整流器; 以及外部連接基板,其前端側具有面對第1連接部而配置的第2連接部,后端側具有導通于 第2連接部的端子,且端子自框體突出地配置。該馬達中所應用的刷子組件具有設置有刷片的主體部與設置有端子的外部連接 基板。因此,僅需變更外部連接基板,便可容易地對應于外部端子,而可實現擴張性較高的 馬達。而且,由于第1連接部與第2連接部呈相對構造,因此可容易地進行使用焊錫、激光 等的連接。尤其,易于將回流焊錫配置于第1連接部與第2連接部的間,僅需使刷子組件通 過回流爐,便可完成焊錫作業(yè),因此可使刷子組件的制造自動化。另外,外部連接基板具有配置有端子的基板主體部、以及配置有第2連接部且自 基板主體部向前方突出的安裝部,較佳為于主體部形成有供安裝部嵌合的凹部,且于凹部 的底面配置有第1連接部。若采用此種構成,則僅需將外部連接基板的安裝部嵌入至主體部的凹部內,便可 使第1連接部與第2連接部確實地相對。
另外,較佳為于安裝部的基端側形成有用于使安裝部的寬度變窄的收縮部,且于 主體部的凹部的后端側形成有進入至收縮部中的卡止凸部。若采用此種構成,則即使自外部對外部連接基板施加不合理的力,由于卡止凸部 卡在收縮部中,因此外部連接基板難以自主體部脫落,以此,于受到自外部的沖擊或安裝到 機器上時,可使第1連接部與第2連接部的接合脫落的現象消失。另外,較佳為該馬達具備將刷子組件朝相對于旋轉軸線正交的方向引導的引導機 構,引導機構由舌片部以及一對大致平行的引導片構成該舌片部形成于下殼上,具有朝相 對于軸的旋轉軸線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引導面;該一對大致平行的引導片設置于主體部上, 并且以自兩側夾入舌片部的方式沿引導面滑動;于引導片的后端形成有抵接于舌片部的自 由端的卡止凸部。若采用此種構成,則可防止舌片部上的刷子組件的不穩(wěn)定,通過使舌片部的自由 端抵接于卡止凸部,于組裝馬達時,可使刷子組件的移動量固定。根據本發(fā)明,可不變更刷子組件整體的設計,而實現端子的形狀、配置位置的變更 的容易化。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馬達的一實施形態(tài)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馬達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馬達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轉子組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5是表示將刷子組件組裝于下殼上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6是刷子組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7是刷子組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8是刷子組件的立體圖。
圖9是刷子組件的俯視圖。
圖10是刷子組件的仰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馬達
11 上殼
14 磁鐵
19 框體
21 下殼
21b:舌片部
22 軸
32 芯部
33 整流器
45 刷子組件
46 主體部
47 刷片
48 端子50 外部連接基板51 第1焊錫連接部(第1連接部)52 第2焊錫連接部(第2連接部)53 基板主體部53a:收縮部54 安裝部57:凹部58 卡止凸部60 位置對準機構61 引導機構62 狹縫63 突起部64 止動部66:引導片L 旋轉軸線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fā)明的馬達的較佳的實施形態(tài)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 圖3所示,馬達1是內置于攜帶通信機器(例如攜帶電話)中,用作呼叫 功能的振動產生源的直徑約為10mm、厚度約為3mm的呈硬幣型的小型的振動馬達,為使組 裝作業(yè)變得容易,其包括構成定子的上殼組件10、具有軸22且構成馬達1的基底的下殼 組件20、構成轉子的轉子組件30、可供電的刷子組件45、以及由高比重金屬(例如鎢)構成 的錘50。上殼組件10主要包括杯狀的上殼11,其由非磁性材料(例如不銹鋼)構成;C環(huán) 狀的背部磁軛13,其通過黏接劑而固定于上殼11的內壁面,并且由軟磁性材料構成;以及0 環(huán)狀的磁鐵14,其通過黏接劑而固定于背部磁軛13的內壁面。轉子組件30收納于由上殼11與下殼21構成的框體19內,并且相對于軸22旋轉 自如地受到支撐。進而,如圖4所示,該轉子組件30由線圈31、供線圈31卷繞的芯部32、 用于將電流供給至線圈31的整流器33、用于保持整流器33的整流器托架34、壓入至芯部 32的中央孔32a中,并且具有供軸22插入的軸孔36a的圓筒狀的軸承36、以及用于防止火 花及噪聲的產生的壓敏電阻37構成。該馬達1是2極3槽,芯部32通過積層3片經沖壓加工的厚度為0. 2mm的矽鋼板 而制成。整流器33由通過銅制薄板的加壓成形所制作的3片整流器段38構成。各整流器 段38由沿旋轉軸線L延伸的剖面圓弧狀的刷子滑接部38a、供線圈31結線,并且朝芯部32 的徑向延伸并向槽內突出的上升部38b、以及將刷子滑接部38a與上升部38b加以連結的L 字狀的連結部(未圖示)構成。再者,芯部32亦可為單板。3個整流器段38組裝于整流器托架34上而構成整流器組件。該整流器組件通過 將軸承36壓入至整流器托架34的中央孔34a內而與芯部32 —體化。
進而,環(huán)狀的壓敏電阻37由設置于整流器托架34的周緣的各立設部34b夾持,于 壓敏電阻37的中央孔37b內插入軸承36的頂部。如此,將芯部32上與壓敏電阻37加以 固定后,使線圈31的電線31a卷繞于上升部38b的前端,然后通過焊錫H(參照圖3)將各 電線31a與上升部38b及壓敏電阻37的各電極37a電性連接。其后,將錘50固定于芯部 32,該錘50以上下夾入鄰接的側翼部42a、42b的方式延伸。如圖3及圖5所示,下殼組件20由通過激光焊接而與上殼11接合的由非磁性材 料(例如不銹鋼)構成的盤狀的下殼21、以及固定于下殼21的中央的軸22構成。進而,于 下殼21上安裝刷子組件45。其次,對刷子組件45進行更詳細的說明。再者,以下將下殼21上面向軸22的方 向作為「前方」來進行說明。如圖5 圖10所示,刷子組件45具備主體部46,與各整流器段38的刷子滑接 部38a接觸的一對刷片47于其前端側突出地配置,且其可安裝于下殼21上;以及外部連接 基板50,其具有可與機器側的彈簧端子壓接連接的一對端子48,并且端子48露出,自通過 上殼11與下殼21的組合而顯現的矩形的開口 49(參照圖1)朝徑向突出。而且,樹脂制的 主體部46于相對于軸22的旋轉軸線L正交的方向上朝整流器33移動,并且沿下殼21的 主體部21a的內表面21aA滑動。一對刷片47通過主體部46的移動而一面夾入刷子滑接 部38a—面滑動。于配置在框體19內的主體部46的后端側,配置有導通于在前端側突出的刷片47 的第1焊錫連接部(第1連接部)51。左右一對的第1焊錫連接部51于主體部46的背面 側露出,并且通過主體部46內的配線而電性連接于各個刷片47。相對于此,于由柔性基板構成的外部連接基板50的前端側配置有左右一對的第2 焊錫連接部(第2連接部)52,于外部連接基板50的后端側配置有自筐體19露出的左右一 對的端子48。左右一對的第2焊錫連接部52于外部連接基板50的表面?zhèn)嚷冻?,并且通過 外部連接基板50內的配線而電性連接于各個端子48。已實施過鍍金的端子48亦于外部連 接基板50的表面?zhèn)嚷冻?。外部連接基板50具有配置有端子48的基板主體部53、以及配置有第2焊錫連接 部52且自基板主體部53向前方突出的安裝部54。安裝部54自基板主體部53的前端中央 突出,于基板主體部53的背面黏接固定有用于增強由柔性基板構成的可撓性的外部連接 基板50的樹脂制的增強板56。相對于此,于主體部46的后端側形成有供安裝部54嵌合的凹部57,且第1焊錫連 接部51以露出的方式配置于呈二字狀的凹部57的底面。若采用此種構成,則僅需將外部 連接基板50的安裝部54嵌入至主體部46的凹部57內,便可使第1焊錫連接部51與第2 焊錫連接部52確實地相對,因此能夠以將焊錫夾入至第1焊錫連接部51與第2焊錫連接 部52的間的方式容易地設置。以此,可實現回流焊錫安裝作業(yè)的效率化、容易化。進而,于安裝部54的基端側形成有左右一對的用于使安裝部54的寬度變窄的收 縮部53a,通過該收縮部53a,于安裝部54形成頸部53b。相對于此,于主體部46的凹部57 的后端側形成有左右一對的進入至收縮部53a中的卡止凸部58。而且,于左右的卡止凸部 58的間,形成有以切除用于形成凹部57的壁的后端側的方式所形成的連通孔59,且安裝部 的頸部53b進入至該連通孔59內。
若采用此種構成,則即使自外部對外部連接基板50施加不合理的力,由于卡止凸 部58卡在收縮部53a中,因此外部連接基板50難以自主體部46脫落,以此,于受到自外部 的沖擊或安裝到機器上時,可使第1連接部51與第2連接部52的焊錫接合脫落的現象消失。如上所述,刷子組件45具有設置有刷片47的主體部46與設置有端子48的外部 連接基板50。因此,僅需變更外部連接基板50,便可容易地對應于外部端子,可實現擴張性 較高的馬達1。而且,由于第1焊錫連接部51與第2焊錫連接部52呈相對構造,因此易于 將回流焊錫配置于第1焊錫連接部51與第2焊錫連接部52的間,且僅需使刷子組件45通 過回流爐,便可完成焊錫作業(yè),因此可使刷子組件45的制造自動化。而且,不變更刷子組件 45整體的設計,而僅需變更外部連接端部50的設計即可,因此可實現端子48的形狀、配置 位置的變更的容易化。此種構成的刷子組件45是厚度約為0.4mm,全長(自外部連接基板50的后端至刷 片47的前端為止的長度)為9mm的極小的刷子組件。因此,如圖2及圖3所示,為了易于 將刷子組件45組裝入馬達1中,馬達1具備位置對準機構60,其使刷子組件45的主體部 46與下殼21接合,并進行相對于下殼21的主體部46的位置對準;以及引導機構61,其于 相對于下殼21的主體部46的位置對準后,將刷子組件45朝相對于旋轉軸線L正交的方向 (徑向)引導。于組裝馬達1時,可采取如下的組裝順序,即于通過引導機構61將刷子組件45朝 相對于旋轉軸線L正交的方向引導的前,利用使刷子組件45的主體部46與下殼21接合的 位置對準機構60,將主體部46暫時載置于下殼21的規(guī)定位置上。因此,于各刷片47接觸整流器33的前,刷片47不會被施加不合理的負荷,而且, 于組裝時,與通過引導機構61突然引導刷子組件45的情形相比,具有如下的優(yōu)異的效果, 即易于進行馬達的組裝作業(yè),可合理且順暢地過渡至刷子組件45的引導。對于刷片47的不合理的負荷不僅成為不良品的產生原因,而且有時亦對馬達的 精度、耐久性產生影響。尤其,實現小型、輕量化的馬達1中所應用的刷子非常薄,且易于變 形,刷子組件45亦變得非常小,因此本發(fā)明于馬達的小型化方面特別有效。其次,對引導機構61進行說明。引導機構61由舌片部21b以及一對大致平行的引導片66構成該舌片部21b形 成于下殼21上,且朝相對于軸22的旋轉軸線L正交的方向(徑向)延伸;該一對大致平行 的引導片66設置于主體部46上,并且自兩側夾入舌片部21b。而且,于引導片66的后端形 成有抵接于舌片部21b的自由端的卡止凸部58,該卡止凸部58如上述般,亦作為外部連接 基板50的止脫部而發(fā)揮功能。若采用此種構成,則可防止舌片部21b上的刷子組件45的 不穩(wěn)定,通過使舌片部21b的自由端抵接于卡止凸部58,于組裝馬達時,可使刷子組件45的 移動量固定。進而,于舌片部21b的側面形成有圓形的凸狀壓接部21b A,于組裝作業(yè)中,通過 將壓接部21b A的前端壓接于引導片66的內壁面66a,而可利用各壓接部21b A將刷子組 件45暫時固定于下殼21的內表面21a A上,因此可實現馬達1的組裝作業(yè)的效率化。其次,對位置對準機構60進行說明。位置對準機構60由狹縫62以及突起部63構成該狹縫62,其以分割舌片部21b的方式通過中央且于下殼21的圓形的內表面朝相對于軸22的旋轉軸線L正交的方向(徑 向)延伸;該突起部63,其自主體部46突出且插入至狹縫62內。通過該位置對準機構60, 于組裝馬達時,可使刷子組件45確實地朝相對于旋轉軸線L正交的方向移動。進而,于狹縫62的軸22側的端部設置有自下殼21的內表面21a A突出的止動部 64,突起部63于刷子組件45的移動結束后,潛入至止動部64的下側而卡止。以此,可將刷 子組件45暫時固定于下殼21上,可實現馬達1的組裝作業(yè)的效率化。進而,于上殼11的下端周緣設置有大致二字狀的切口部67,該切口部67由與旋轉 軸線L平行地延伸且平行的一對側邊67a、以及于兩側邊67a的間相對于旋轉軸線L正交并 延伸的上邊67b構成,該切口部67構成開口 49的一部分。相對于此,于刷子組件45的主 體部46設置有嵌合于各側邊67a的插入槽68。若于將刷子組件45暫時固定在下殼21上的狀態(tài)下,將上殼11蓋于下殼21上,則 上殼11的切口部67的兩側邊67a進入至主體部46的各插入槽68內,因此可于組裝框體 19的同時,達成刷子組件45的止脫。進而,于主體部46設置有通過上邊67b按壓的直線狀的2個凸部70。因此,若于 將刷子組件45暫時固定在下殼21上的狀態(tài)下,將上殼11蓋于下殼21上,則上殼11的切 口部67的上邊67b壓住主體部46的各凸部70,因此可于完成上殼11的組裝的同時,防止 刷子組件45的不穩(wěn)定。本發(fā)明當然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形態(tài)。例如,位置對準機構60亦可為下殼21是 凸形狀且主體部46是凹形狀。另外,第1焊錫連接部51與第2焊錫連接部52亦可通過其 他連接方法(例如激光焊接)連接。
權利要求
1.一種馬達,其具有與以軸為中心進行旋轉的芯部一體地旋轉的整流器、以及包圍上 述芯部的環(huán)狀的磁鐵,其特征在于具備框體,其收納上述整流器,并且由上殼與下殼構成;以及刷子組件,其具有相對于上述整流器滑接而供電的刷片;上述刷子組件具有主體部,上述刷片于其前端側突出地配置,導通于上述刷片的第1連接部配置在其后 端側,于相對于上述軸的旋轉軸線正交的方向上朝上述整流器移動,而使上述刷片接觸上 述整流器;以及外部連接基板,其前端側具有面對上述第1連接部而配置的第2連接部,后端側具有導 通于上述第2連接部的端子,且上述端子自上述框體突出地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馬達,其中上述外部連接基板具有配置有上述端子的基板主體 部、以及配置有上述第2連接部且自上述基板主體部向前方突出的安裝部,于上述主體部形成有供上述安裝部嵌合的凹部,且于上述凹部的底面配置有上述第1 連接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馬達,其中于上述安裝部的基端側形成有用于使上述安裝部的 寬度變窄的收縮部,且于上述主體部的凹部的后端側形成有進入至上述收縮部中的卡止凸 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馬達,其具備將上述刷子組件朝相對于上述旋轉軸線正交的方 向引導的引導機構,上述引導機構由舌片部以及一對大致平行的引導片構成該舌片部形成于上述下殼上,具有朝相對于上述軸的上述旋轉軸線正交的方向延伸的 引導面;該一對大致平行的引導片設置于上述主體部上,并且以自兩側夾入上述舌片部的方式 沿上述引導面滑動;且于上述引導片的后端形成有抵接于上述舌片部的自由端的上述卡止凸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不變更刷子組件整體的設計,而實現端子的形狀、配置位置的變更的容易化的馬達。馬達(1)中所應用的刷子組件(45)具有主體部(46),與各整流器段(38)的刷子滑接部(38a)接觸的一對刷片(47)于其前端側突出地配置,且其可安裝于下殼(21)上;以及外部連接基板(50),其具有可與機器側的彈簧端子壓接連接的一對端子(48),并且端子(48)露出,自框體(19)朝徑向突出。于主體部(46)的后端側配置有導通于在前端側突出的刷片(47)的第1連接部(51)。于由柔性基板構成的外部連接基板(50)的前端側配置有左右一對的第2連接部(52),于外部連接基板(50)的后端側配置有自筐體(19)露出的左右一對的端子(48)。
文檔編號H02K13/00GK102005863SQ20101027606
公開日2011年4月6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中村英昭, 殿貝佳英, 河合義則, 飯澤毅 申請人:日本電產科寶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