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射箭工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箭體上箭羽粘接用粘羽器。
背景技術:
目前,由市場調查可知,一支木箭成品的價格一般在10至15元之間,而一支木箭的零件成本在3元左右,兩者差距較大。并且,由于射箭時爆箭的現象時有發(fā)生,所以射箭愛好者對粘羽器的需求量較大。然而,公知的粘羽器一般采用鋁制或者鑄鐵材料,不僅價格非常高、裝置笨重復雜,不易遠途攜帶,而且只能適用于同一種箭種粘羽,靈活性比較差,其次,箭羽粘接角度的精確與否,直接影響射箭的技術,因此,如何快速且準確聚焦箭羽粘接的角度也是目前尚未解決的技術難題,再次,現有的粘羽器品種少,功能單一,每次只能粘接一個箭羽,粘接效率低,影響射箭人的心情,浪費射箭人的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旨在提供一種三向一體的箭體上箭羽粘接用粘羽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箭體上箭羽粘接用粘羽器,包括類C型框架,所述類C型框架由頂面、側面以及底面組成,所述類C型框架的頂面和側面之間鉸接連接,在所述類C型框架的底面上加工有底盤,所述底盤上固定設有底座,所述底盤與所述底座內部一體貫通設有尾部插接孔,在所述底座上設置夾持組件,所述夾持組件由兩個結構相同的彈性夾緊裝置以及設于兩個所述彈性夾緊裝置之間的圓柱形框架固定連接而成,在所述夾持組件中心位置設有軸向的第一箭孔,并在所述類C型框架的頂面上開有與所述第一箭相一致的第二箭孔。
進一步,所述圓柱形框架是由三個結構相同的扇形實體框架結構圍成的圓柱形結構,每兩個所述扇形實體框架之間形成槽口。
進一步,在位于所述槽口兩邊的所述扇形實體框架上標有刻度。
進一步,所述彈性夾緊裝置是由三個結構相同的扇形框架圍成的圓柱形結構,每兩個所述扇形框架之間形成豁口。
進一步,每個所述扇形框架均由外弧形、內弧形以及連接于所述外弧形和所述內弧形側邊沿之間的兩個側邊組成,每兩個相鄰的所述內弧形側端之間形成箭羽穿孔。
進一步,每個所述側邊上均固定連接回程裝置,所述回程裝置由若干彈簧以及連接在彈簧外側的彈簧片組成,并且兩個相向的所述回程裝置之間形成箭羽夾緊孔。
進一步,所述外弧形與所述內弧形之間還設置加強筋。
進一步,在所述底盤內設置圓形槽,所述底座的底邊與所述圓形槽配合套接。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首先,本發(fā)明采用三向一體的夾持組件,通過三向一體的夾持組件可實現將箭體上三個方向的箭羽同時粘接,提高粘接效率;其次,設置彈性夾緊裝置,通過彈性夾緊裝置可實現箭羽在粘接前快速被固定,而且彈性夾緊裝置還能實現對不同箭種的粘羽,擴大了其使用范圍;再次,本發(fā)明設計的粘羽器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便于攜帶,而且采用類C型框架可保證粘羽過程中粘羽的穩(wěn)定性;此外,在扇形實體框架上還標有刻度,保證在粘羽過程中箭羽的快速定位,以及粘接位置的準確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主視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夾持組件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D部分的放大圖。
圖4為本發(fā)明底盤的內部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圓柱形框架的示意圖。
其中:1-“C”型框架,2-底盤,21-圓形槽,3-底座, 4-尾部插接孔,5-圓柱形框架,51-扇形實體框架,52-槽口,6-彈性夾緊裝置,61-扇形框架,611-外弧形,612-內弧形,613-側邊,62-加強筋,63-回程裝置,631-彈簧片,632-彈簧,7-箭羽穿孔,8-箭羽夾緊孔,9-箭體,10-第一箭孔,11-豁口,12-第二箭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更好的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參照附圖1-5所示的一種箭體上箭羽粘接用粘羽器,包括類C型框架1,所述類C型框架1由頂面、側面以及底面組成,所述類C型框架1的側面和底面一體鑄造而成,所述類C型框架1的頂面和側面之間通過鉸接軸鉸接連接,其頂面和底面相互平行,采用類C型框架1作為粘羽器的主體是為了提高整個粘羽過程中的穩(wěn)定性,因類C型框架1包括兩個相互平行的頂面和底面,方便將箭體9放置在頂面和底面之間,在所述類C型框架1的底面上加工有底盤2,所述底盤2上固定設有底座3,在所述底盤2內設置圓形槽21,所述底座3的底邊與所述圓形槽21配合套接,底座3上加工有與圓形槽21相互配合卡接的凸筋,通過凸筋與圓形槽21的密切配合,可實現底座3與底盤2的可拆卸連接,所述底盤2與所述底座3內部一體貫通設有尾部插接孔4,箭體9在粘接箭羽時可將箭體9的尾部插接在尾部插接孔4中,保證箭體9底端的穩(wěn)定性,且不受損壞,在所述底座3上設置夾持組件,所述夾持組件由兩個結構相同的彈性夾緊裝置6以及設于兩個所述彈性夾緊裝置6之間的圓柱形框架5固定連接而成,所述彈性夾緊裝置6對應設置在圓柱形框架5的上端和下端位置,在所述夾持組件中心位置設有軸向的第一箭孔10,并在所述類C型框架的頂面上開有與所述第一箭孔10相一致的第二箭孔12。
本發(fā)明中,所述圓柱形框架5是由三個結構相同的扇形實體框架51結構圍成的圓柱形結構,每兩個所述扇形實體框架51之間形成槽口52,在位于所述槽口52兩邊的所述扇形實體框架51上標有刻度,刻度豎向標記。
本發(fā)明中,所述彈性夾緊裝置6是由三個結構相同的扇形框架61圍成的圓柱形結構,扇形框架61和扇形實體框架51形狀、結構相同,扇形框架61內部為空心結構,空心結構的設計是減輕重量,節(jié)省材料,每兩個所述扇形框架61之間形成豁口11,豁口11對應槽口52,每個所述扇形框架61均由外弧形611、內弧形612以及連接于所述外弧形611和所述內弧形612側邊沿之間的兩個側邊613組成,所述外弧形611與所述內弧形612之間還設置加強筋62,加強筋62的設置能夠增加扇形框架61的強度,三個內弧形612形成所述第一箭孔10,在每兩個相鄰的所述內弧形612側端之間形成箭羽穿孔7,每個所述側邊613上均固定連接回程裝置63,所述回程裝置63由若干彈簧632以及連接在彈簧外側的彈簧片631組成,并且兩個相向的所述回程裝置63之間形成箭羽夾緊孔8,彈簧片631的設置能夠保證箭羽在插進箭羽夾緊孔8內時能夠始終保持走直線路線,不向兩側傾斜,保證箭羽粘接角度的精確性。
本發(fā)明中將彈性夾緊裝置6分別設置在圓柱形框架5的上下兩端,目的是便于將粘羽位置的底端和上端固定,只留出具體的粘羽位置來進行快速粘羽,槽口52的設計即就是為了能夠使粘羽的膠水快速被擠入箭體9上的粘羽位置處。
工作時,將箭體9從第二箭孔10中向下插入,并將箭體9的底端恰好插進底盤2內,接著依次從三個槽口52開始將箭羽放置在彈性夾緊裝置6內,通過兩片相向設置的彈簧片631將每個箭羽以正確的粘接方向夾緊,三個箭羽依次夾設好后,開始進行粘接,粘接完成后,將類C型框架1向上翻起,取出已粘接好箭羽的箭體9,然后將類C型框架1的頂面復位,為于下次粘羽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