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移植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苗移植機。以不同的栽種行距在左右排列多個苗栽種裝置(10),以能夠向左右方向移動的方式設置載置多個栽種行數(shù)量的苗的載苗臺(11),將使載苗臺向左右方向移動的左右移動機構(116)配置在寬幅的栽種行距。另外,設置具備將傳動軸的動力向左右移動機構傳動的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和將傳動軸的動力向苗栽種裝置傳動的栽種用傳動部件的栽種傳動箱,將左右移動機構及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配置在寬幅的栽種行距,在比左右移動機構及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更靠左右外側配置苗栽種裝置。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苗移植機,在步行式插秧機中,能夠使實現(xiàn)操作性及安全性的提高,提高行駛性能及栽種性能,實現(xiàn)成本降低。
【專利說明】苗移植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插秧機等苗移植機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作為苗移植機的一例,公知有如下四行栽種的步行式插秧機,即、設置有具備多個栽種行數(shù)的載苗部的載苗臺,載苗臺做成利用具備導程凸輪及導程凸輪軸的左右移動機構沿苗支承板向左右方向移動,將苗一株一株地供給至設置在苗支承板上各行取苗口的結構,設置有將供給至取苗口的苗栽種在農(nóng)田中的苗栽種裝置,以不同的栽種行距在左右排列多個苗栽種裝置,在左右排列多個浮體,在左右中央構成寬幅的栽種行距,并設置有成為左右行駛體的車輪(參照專利文獻I及專利文獻2。)。
[0003]另外,公知有如下六行栽種的步行式插秧機,即、設置有具備多個栽種行數(shù)的載苗部的載苗臺,以不同的栽種行距在左右排列多個苗栽種裝置,在左右中央構成寬幅的栽種行距,在窄幅的栽種行距設置成為左右的行駛體的車輪(參照專利文獻3。)。
[0004]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05]專利文獻
[0006]專利文獻1:中國專利公告第101796905號公報
[0007]專利文獻2:中國專利公告第101803502號公報
[0008]專利文獻3:中國實用新型公告第201733597號公報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9]本實用新型的課題是,在步行式插秧機中,實現(xiàn)操作性及安全性的提高,提高行駛性能及栽種性能,實現(xiàn)成本降低。
[0010]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采取如下技術措施。
[0011]S卩、方案I的實用新型是一種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0012]以不同的栽種行距在左右排列多個苗栽種裝置,以能夠向左右方向移動的方式設置載置多個栽種行數(shù)量的苗的載苗臺,將使載苗臺向左右方向移動的左右移動機構配置在寬幅的栽種行距。
[0013]另外,方案2的實用新型根據(jù)方案I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0014]以能夠沿苗支承板向左右方向移動的方式設置載苗臺,做成將苗一株一株地供給至設置在苗支承板上的各行取苗口的結構,多個苗栽種裝置做成將供給至各行取苗口的苗栽種在農(nóng)田中的結構,設置具備左右移動機構、將傳動軸的動力向左右移動機構傳動的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以及將傳動軸的動力向苗栽種裝置傳動的栽種用傳動部件的栽種傳動箱,
[0015]將左右移動機構及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配置在寬幅的栽種行距,在比左右移動機構及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更靠左右外側配置苗栽種裝置。
[0016]另外,方案3的實用新型根據(jù)方案2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0017]在左右中央構成寬幅的栽種行距,做成在構成寬幅的栽種行距的左右中央兩行量的栽種位置的左右設置鄰接的左右各一行量的栽種位置的四行栽種的結構,設置向左右中央的兩行量的苗栽種裝置傳動的共用的左右中央的栽種用傳動部件、以及向左右外側的一行量的苗栽種裝置傳動的左右各外側的栽種用傳動部件,做成從左右中央的栽種用傳動部件經(jīng)由向左右延伸的左右各延長傳動部向左右中央的兩行量的苗栽種裝置傳動的結構。
[0018]本實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0019]根絕方案I的實用新型,由于將左右移動機構配置在寬幅的栽種行距,在寬幅的栽種行距部分容易進行左右移動機構的更換及修理等的維修保養(yǎng)。
[0020]根據(jù)方案2的實用新型,除了方案I的實用新型的效果以外,苗栽種裝置不會成為障礙,容易進行左右移動機構及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的更換及修理等的維修保養(yǎng),并且左右移動機構及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不會成為障礙,容易進行多個苗栽種裝置的更換及修理等的維修保養(yǎng)。
[0021]根據(jù)方案3的實用新型,除了方案2的實用新型的效果以外,通過延長傳動部的裝卸或更換,能夠變更左右中央兩行量的栽種位置而變更左右中央的栽種行距,能夠與不同的栽種行距對應。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表示步行式插秧機的側視圖。
[0023]圖2是表示局部剖切的步行式插秧機的俯視圖。
[0024]圖3是表示中央浮體及側浮體的配置的俯視圖。
[0025]圖4是表示中央浮體的俯視圖。
[0026]圖5是表示側離合器的剖視圖。
[0027]圖6是表示轉接聯(lián)桿部件以及連結桿和其周邊部件的俯視圖。
[0028]圖7是表示轉接聯(lián)桿部件以及連結桿和其周邊部件的剖面?zhèn)纫晥D。
[0029]圖8是容易判斷地表示轉接聯(lián)桿部件以及連結桿和其周邊部件的立體圖。
[0030]圖9是表示主框架及栽種傳動箱的側視圖。
[0031]圖10是表示載苗臺及板體的主視圖。
[0032]圖11是表示載苗臺及板體的側視圖。
[0033]圖12是表示載苗臺及板體的圖11中的SI — SI剖視圖。
[0034]圖13是表示載苗臺及板體的部分放大側視圖。
[0035]圖14是表示栽種傳動箱的剖面展開俯視圖。
[0036]圖15是表示栽種深度調(diào)節(jié)機構的立體圖。
[0037]圖16是表示使全部的栽種行距為30cm時的栽種傳動箱的剖面展開俯視圖。
[0038]圖17是容易判斷地表示振動子(振>0子)以及滾動驅動裝置和其周邊部件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9]以下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此外,以下的實施方式始終是一個實施方式,不限制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范圍。[0040]作為苗移植機的一例的步行式插秧機I具備:設置在機體的前端部的作為原動機的發(fā)動機2 ;設置在該發(fā)動機2的后側的主傳動箱3 ;分別該主傳動箱3)的左右的作為行駛支撐部件的行駛傳動箱4 ;通過來自該行駛傳動箱4的動力進行驅動的作為左右各行駛體的車輪5 ;從該主傳動箱3的后側面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6 ;緊固在主框架6的后端的栽種傳動箱7 ;從該栽種傳動箱7的后側面彎曲地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后部框架8 ;以及安裝在該后部框架8的后端的操作手柄9。此外,操作手柄9為固定在后部框架8且不能變更位置的結構。在栽種傳動箱7的下部安裝多個(四個)苗栽種裝置10,在后部框架8的前側設置以能夠在左右移動的方式支撐在該框架8上的左右載苗臺11。此外,左右各載苗臺11為在左右具備兩個具有延長載苗部Ilaa的載苗部Ila的兩行量的結構。因此,該步行式插秧機I為一邊行駛一邊在農(nóng)田中同時栽種四行量的苗的四行栽種的結構。此外,四行量的苗栽種裝置10中、左右中央側的苗栽種裝置10彼此以排列間距為50cm的方式分離地配置,左右兩側部的苗栽種裝置10以與鄰接的左右中央側的苗栽種裝置10的排列間距為25cm的方式與該左右中央側的苗栽種裝置10接近地配置,四行栽種行中、左右中央的栽種行距為50cm,與左右中央的栽種行距鄰接的左右各側部的栽種行距為25cm。
[0041]因此,由上述發(fā)動機2、主傳動箱3、行駛傳動箱4以及車輪5等構成行駛部(行駛車體),由栽種傳動箱7、苗栽種裝置10以及載苗臺11等構成栽種部。此外,該步行式插秧機I在作為下一行程的行駛的標識的農(nóng)田位置不設置劃線的劃線器,而是取代它設置作為鄰接栽種行的位置的標識的側劃線器60。該側劃線器60安裝在后述的側浮體12b的前部,成為從側浮體12b向作為鄰接栽種行的位置的左右外側突出的結構。
[0042]另外,在機體的下部設置作為與農(nóng)田面接觸的多個(三個)的接地體的浮體12,該浮體12通過機體的行駛在農(nóng)田面滑行而平整土地。浮體12中、機體的左右中央的中央浮體12a對構成寬幅的(50cm的)栽種行距的左右內(nèi)側的兩行苗栽種裝置10的栽種位置進行平整,機體的左右兩外側的側浮體12b對左右外側的各一行苗栽種裝置10的栽種位置進行平整。中央浮體12a的前端位于比側浮體12b的前端靠前側,前后長度比側浮體12b長,左右寬度比側浮體12b寬,接地面積比側浮體12b寬。此外,中央浮體12a及側浮體12b以繞從側面觀察時配置在相同位置的各左右方向的轉動支點軸13上下轉動自如的方式支撐,成為前部追隨農(nóng)田面的凹凸而上下運動的結構。此外,左右的車輪5分別配置在左右內(nèi)側的苗栽種裝置10的栽種位置與左右外側的苗栽種裝置10的栽種位置之間的窄幅的25cm的栽種行距的左右中央位置。因此,成為在左右的車輪5之間配置中央浮體12a,在左右的車輪5的左右外側配置側浮體12b的結構。
[0043]就作為浮體的一例的中央浮體12a而言,后部91的左右寬度比前部90的左右寬度窄,在前部90的后方且后部91的側方具有空間,在前部90與后部91之間具備向左右外側突出的栽種整地部件92。左右內(nèi)側的兩行苗栽種裝置10的栽種位置位于中央浮體12a的后部91的左右,成為左右各栽種整地部件92位于上述栽種位置的前方的結構。左右各栽種整地部件92利用整地部件用安裝螺栓93緊固在中央浮體12a的主體上。做成如下結構,即、在拆下整地部件用安裝螺栓93而拆下左右的栽種整地部件92的狀態(tài)下,也具有略微向左右外側突出的栽種整地部分94,能夠兼用作具有栽種行距為30cm的個別栽種行距的插秧機的浮體。
[0044]就側浮體12b而言,后部96的左右寬度比前部95的左右寬度窄,在前部95的后方且后部96的機體的左右方向內(nèi)側的側方具有空間,在前部95與后部96之間具備向機體的左右方向內(nèi)側突出的栽種整地部分97。成為左右最外側的苗栽種裝置10的栽種位置位于該栽種整地部分97的后方的結構。
[0045]發(fā)動機2的輸出軸向主傳動箱3內(nèi)突入,來自發(fā)動機2的動力向主傳動箱3內(nèi)傳遞。在主傳動箱3內(nèi)設置:能夠斷開向車輪5、苗栽種裝置10及載苗臺11的全部的傳動的主離合器;將來自該主離合器的動力分支為向車輪5的傳動路徑、和向苗栽種裝置10及載苗臺11的傳動路徑的動力分支部;在向上述苗栽種裝置10及載苗臺11的傳動路徑上能夠斷開向該苗栽種裝置10及載苗臺11的傳動的栽種離合器;在向上述車輪5的傳動路徑上通過嚙合的齒輪的切換而能夠切換并變速為路上行駛用的前進高速狀態(tài)、栽種作業(yè)用的前進低速狀態(tài)、齒輪不嚙合而成為非傳動的中立狀態(tài)及后退狀態(tài)這四種狀態(tài)的變速部;以及在該變速部的傳動下游側能夠將向左右的車輪5的傳動切換為非傳動狀態(tài)的左右各側離合器61。因此,通過上述變速部及側離合器61傳動到從主傳動箱3向左右突出的左右各行駛輸出軸101。此外,行駛輸出軸101成為使行駛傳動箱4上下轉動的轉動軸心。成為通過行駛傳動箱4向上下方向的轉動,來使設置在行駛傳動箱4的后端部的車軸14上下移動而使車輪5上下運動的結構。
[0046]上述側離合器61具備:與主傳動箱3內(nèi)的中心齒輪62 —體旋轉的筒狀的輸入側部件63 ;從旋轉外周側進入設置在輸入側部件63的槽64的球(球體)65 ;以及覆蓋球65的外側的輸出側部件66。在中心齒輪62的左右配置左右各側離合器61的輸入側部件63,左右的輸入側部件63成為以插入到內(nèi)部的左右各行駛輸出軸101為旋轉軸心進行旋轉的結構。輸出側部件66通過花鍵與左右各行駛輸出軸101連接,為與行駛輸出軸101 —體旋轉的結構并且成為能夠沿行駛輸出軸101向左右移動的結構。在輸出側部件66形成收納從輸入側部件63的槽64脫落的球65的內(nèi)徑大的球收納部67,在球收納部67的緊靠左右內(nèi)偵牝形成從外側向上述槽64推入球65的球推入部68。而且,構成為球推入部68的內(nèi)徑比球收納部67的內(nèi)徑小。另外,在左右分別設置利用后述的側離合器桿41操作的側離合器轉換臂69,做成通過該側離合器轉換臂69的動作而使輸出側部件66向左右移動,切換為使球收納部67位于與球65對置的位置的側離合器切斷位置、使球推入部68位于與球65對置的位置的側離合器接通位置的結構。也就是,在側離合器切斷位置,通過利用旋轉產(chǎn)生的離心力使球收納在球收納部67,球65脫離輸入側部件63的槽64,因此不會從輸入側部件63向輸出側部件66傳遞動力。另一方面,在側離合器接通位置,球推入部68強制性地將球65推入輸入側部件63的槽64,因此從輸入側部件63經(jīng)由球65向輸出側部件66傳遞動力,輸出側部件66與輸入側部件63 —體旋轉。此外,輸出側部件66利用復位用壓縮彈簧70向側離合器61成為接通狀態(tài)的一側(左右方向外側)被加力。此外,雖然上述的結構是使輸出側部件66向左右移動而使側離合器61通斷的結構,但也能夠做成使輸入側部件向左右移動而使側離合器通斷的結構。輸入側部件63的槽64及球65按輸入側部件63及輸出側部件66的旋轉相位角60度配置,設置有六個。因此,通過設置多個球65,能夠降低側離合器61的操作載荷,并且能夠立即切斷側離合器。
[0047]行駛輸出軸101向行駛傳動箱4內(nèi)突入,在行駛傳動箱4的前后中間部設置副軸71,在行駛傳動箱4的后端部,以向機體的左右方向外側突出的方式設置車軸14。在行駛傳動箱4內(nèi),在設于行駛輸出軸101的第一驅動鏈輪102與設于副軸71的第一從動鏈輪72之間繞掛第一傳動鏈73,利用第一傳動鏈73從行駛輸出軸101向副軸71傳動。此外,第一從動鏈輪72的齒數(shù)比第一驅動鏈輪102的齒數(shù)多(第一從動鏈輪72的直徑比第一驅動鏈輪102的直徑大),成為利用第一傳動鏈73減速地傳動的結構。另外,在副軸71上,在設于第一從動鏈輪72的左右方向外側的第二驅動鏈輪74與設于車軸14的第二從動鏈輪103之間繞掛第二傳動鏈104,利用第二傳動鏈104從副軸71向車軸14傳動,車輪5驅動旋轉。此外,第二從動鏈輪103的齒數(shù)比第二驅動鏈輪74的齒數(shù)多(第二從動鏈輪103的直徑比第二驅動鏈輪74的直徑大),成為利用第二傳動鏈104減速而傳動的結構。
[0048]并且,行駛傳動箱4具備:收納第一傳動鏈73的第一傳動鏈收納部75 ;收納副軸71的副軸收納部76 ;以及收納第二傳動鏈104的第二傳動鏈收納部77,以第一傳動鏈73及第一傳動鏈收納部75為基準使第二傳動鏈104及第二傳動鏈收納部77位于左右方向外偵牝成為后部位于左右方向外側的俯視時彎曲成曲柄狀的形狀,在第二傳動鏈104及第二傳動鏈收納部77的左右方向外側配置車輪5。
[0049]另外,在左右的車輪5的后方,在左右分別設置對形成于農(nóng)田中的車輪5的行駛痕跡進行平整的耙子(P — 3O 78。該耙子78通過緊固在苗支承板27上的耙子安裝部件而安裝在機體上。
[0050]另外,通過栽種離合器的傳動,經(jīng)由從主傳動箱3向后側延伸的栽種傳動軸15向栽種傳動箱7內(nèi)傳動。此外,將發(fā)動機2及主傳動箱3配置在比左右的車輪5的各車軸14更靠前側,將具備栽種傳動箱7、多個苗栽種裝置10及載苗臺11的栽種部配置在比左右的車輪5的各車軸14更靠后側。
[0051]在主傳動箱3的左側的側部緊固液壓泵,在主傳動箱3的后部緊固液壓閥單元,在該液壓閥單元的后側緊固單動式的液壓升降缸(升降缸)16。該液壓升降缸16在后部具備作為向前后方向移動的移動部件的活塞桿17,配置在主框架6的上方。因此,當通過液壓閥單元的切換而向液壓升降缸16供給來自液壓泵的液壓時,活塞桿17向后方移動。另外,當切換為使液壓升降缸16內(nèi)的液壓返回作為液壓箱的主傳動箱3內(nèi)的狀態(tài)時,活塞桿17通過機體的自重而向前方移動。因此,液壓升降缸16及活塞桿17成為驅動器。在活塞桿17的后端部,通過上下方向的支點軸19轉動自如地連結成為轉接部件的轉接聯(lián)桿部件18。轉接聯(lián)桿部件18在左右中央連結在上下方向的支點軸19,成為左右對稱的形狀。此外,在轉接聯(lián)桿部件18的左右中央部設置彈簧支架部18b,設置在活塞桿17上的成為第一加力裝置的壓縮彈簧22與彈簧支架部18b接觸。因此,通過壓縮彈簧22給與轉接聯(lián)桿部件18繞支點軸19的轉動阻力,成為在無負荷狀態(tài)下、轉接聯(lián)桿部件18向中立位置轉動而復位的結構。
[0052]另外,在活塞桿17的后端部的支點軸19設置滾動限制部79。該滾動限制部79具備在支點軸19的左右兩側向轉接聯(lián)桿部件18的前方突出的左右各突起體79a,成為轉接聯(lián)桿部件18以支點軸19為中心轉動規(guī)定角度以上時與左右一方的突起體79a接觸的結構,由此限制轉接聯(lián)桿部件18的以支點軸19為中心的轉動的角度,不會極端地產(chǎn)生左右的車輪5的高低差,實現(xiàn)機體的穩(wěn)定性。
[0053]在轉接聯(lián)桿部件18的左右兩端部,通過左右各上下方向的連結軸23連結左右各連結桿20的后端部。連結桿20的前端與緊固在行駛傳動箱4的上側的左右各臂21連結。因此,車輪5的接地載荷經(jīng)由行駛傳動箱4、臂21以及連結桿20而由轉接聯(lián)桿部件18承受。
[0054]右側的連結桿20的中途部構成對該連結桿20的有效長度進行變更的伸縮部24。伸縮部24由形成于連結桿20的前部的外螺紋和形成于連結桿20的后部的內(nèi)螺紋構成,在內(nèi)螺紋嵌合外螺紋。因此,成為通過使連結桿20的前部和后部繞該連結桿20的軸心相對旋轉,來變更連結桿20的長度而進行調(diào)節(jié)的結構。此外,設置進行固定的鎖緊螺母24a,以免在將連結桿20設定為所希望的長度的狀態(tài)下,連結桿20的前部和后部相對旋轉。另一方面,左側的連結桿20由一體的軸部件構成,成為沒有伸縮部24且不能變更長度的結構。
[0055]在連結桿20的中途部緊固成為限制部件的板狀的限制件26。此外,右側的連結桿20的限制件26設置在該連結桿20的前部。
[0056]另外,設置由連接左右的連結桿20的后部的板簧構成的彈性部件80。該彈性部件80成為如下結構,S卩、通過彈性部件用安裝螺栓82緊固在安裝板81上,該安裝板81的左右兩端部緊固在左右各連結桿20的下側,該彈性部件80的左右中央部成為高位的從機體正面觀察或背面觀察時的山形狀,在彈性部件80的左右中央部的下方配置壓縮彈簧22及活塞桿17。因此,通過彈性部件80,對左右的連結桿20的相反的前后移動給與阻力,在無負荷狀態(tài)下,產(chǎn)生轉接聯(lián)桿部件18向中立位置轉動而復位的作用。另外,由于彈性部件80的左右中央部為高位的山形狀,因此成為彈性部件80不與壓縮彈簧22及活塞桿17干涉的結構。而且,成為彈性部件80與車輪5的上下運動位置即連結桿20的前后移動位置無關地、位于比限制件26及框架25更靠后側的結構。此外,還能夠做成將彈性部件80配置在靠前的位置,并配置在液壓升降缸16的上側的結構。
[0057]因此,當為了將來自液壓泵的液壓向液壓升降缸16內(nèi)供給而切換液壓閥單元時,活塞桿17向后方移動,轉接聯(lián)桿部件18向后側移動,該轉接聯(lián)桿部件18通過連結軸23而將左右的連結桿20拉向后側,使左右的臂21向后側轉動,由此左右的行駛傳動箱4向下側轉動,左右的車輪5向下運動,機體相對低于農(nóng)田上升。反之,當為了使液壓升降缸16內(nèi)的液壓返回主傳動箱3內(nèi)而切換液壓閥單元時,利用左右的車輪5的接地載荷,并通過左右的臂21、左右的連結桿20以及轉接聯(lián)桿部件18等使活塞桿17向前方返回,左右的車輪5向上運動,機體相對于農(nóng)田下降。另外,成為如下結構,即、在為了使左右的車輪5最大程度地向下運動到而使機體最大程度地上升而是活塞桿17向后方移動到動作行程端時,左右的限制件26從前側接觸機體的框架25,限制轉接聯(lián)桿部件18繞支點軸19的轉動,限制左右的車輪5相反地進行上下運動。
[0058]左右的車輪5為了追隨農(nóng)田的犁底層的左右傾斜或農(nóng)田的犁底層的凹凸,使轉接聯(lián)桿部件18抵抗壓縮彈簧22及彈性部件80而以支點軸19為中心欲暫時轉動,但通過壓縮彈簧22及彈性部件80使轉接聯(lián)桿部件18以向中立位置復位的方式轉動,由此維持機體的左右滾動姿勢,防止機體的左右傾斜姿勢變得不穩(wěn)定。此外,通過利用伸縮部24對右側的連結桿20的長度進行變更調(diào)節(jié),從而能夠對機體的左右傾斜姿勢進行調(diào)節(jié)。
[0059]苗栽種裝置10及載苗臺11通過來自栽種傳動箱7的動力進行動作。左右各載苗臺11以從機體側面觀察時為前低后高的傾斜姿勢配置,在共三個部位具備對各行的載苗部Ila進行分隔并且以苗不會從該載苗部Ila脫落的方式設置在載苗部Ila的左右兩側的分隔部lib。此外,載苗部Ila的上表面成為載苗臺11的載苗面。載苗面為前低后高的姿勢,但下部形成為大致平面狀,成為越向上部越向后側平緩地彎曲的結構,成為將苗順暢地向下側移送的形狀。另外,各載苗部Ila的左右寬度231_,各分隔部Ilb的左右寬度為19mm。因此,在各載苗臺11,載苗部Ila在左右方向每隔25cm地配置。另外,左右的載苗臺11在左右方向空出231mm的間隔地配置,也就是,載苗臺11的成為機體的左右內(nèi)側的載苗部Ila的排列間距為50cm,與左右中央的栽種行距的50cm對應。由此,在左右的載苗臺11中,分別通過同一部件共用全部的載苗部Ila和全部的分隔部11b,因此實現(xiàn)成本降低。
[0060]在載苗臺11的上部緊固地設置向左右方向延伸的上部移動用軌道34。該上部移動用軌道34遍及左右的載苗臺11而設置,在左右的載苗臺11共用。上部移動用軌道34以被從后部框架8的上部支撐的多個支撐輥33引導而能夠左右移動的方式被支撐。另一方面,在載苗臺11的下部緊固地設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下部移動用軌道98。該下部移動用軌道98遍及左右的載苗臺11而設置,在左右的載苗臺11共用。下部移動用軌道98被支撐在苗支承板27,且沿該苗支承板27被引導而能夠左右移動地被支撐。并且,設置向栽種傳動箱7的左右突出并左右移動的左右移動軸29,在左右移動軸29的左端通過左側的連結部件30連結左側的載苗臺11,在左右移動軸29的右端通過右側的連結部件30連結右側的載苗臺11。因此,左右的載苗臺11沿苗支承板27左右往復移動,向設置在苗支承板27上的各行的取苗口 28—株一株地供給苗。此外,為了與左右中央的栽種行距50cm、左右側部的栽種行距25cm對應,左右中央側的取苗口 28彼此的排列間距設定為50cm,左右兩側部的取苗口 28與鄰接的左右中央側的取苗口 28的排列間距設定為25cm。因此,左右的載苗臺11在下部能夠左右移動地支撐在苗支承板27上,在上部能夠左右移動地支撐在支撐輥33上,成為利用來自栽種傳動箱7的動力并經(jīng)由左右移動軸29而一體地左右往復移動的結構。
[0061]另外,在載苗臺11的各載苗部11a,具備在左右移動端向取苗口 28側(下側)移送苗的各行的苗輸送帶35。該苗輸送帶35通過來自栽種傳動箱7的動力而動作,在載苗臺11的左右移動端將墊狀苗移送一株的量而將苗向取苗口 28供給。
[0062]在左右的載苗臺11之間設置鐵板制的板體99。板體99成為將平板狀的板體在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分的屈曲部99a折彎而屈曲的形狀,利用鉚釘緊固在上部移動用軌道34和下部移動用軌道98上,嵌入左右的載苗臺11的成為各機體左右內(nèi)側端的分隔部Ilb彼此之間。因此,板體99與左右的載苗臺11 一起左右移動。另外,板體99如低后聞地傾斜。比屈曲部99a更靠下側的板體99的下部99b在從機體側面觀察時在與載苗臺11的載苗面重復或接近的位置沿該載苗面配置。屈曲部99a相比越向上部越向后側平緩地彎曲的上述載苗面配置在更向上側(前側)突出的位置。板體99的上部99c相比上述載苗面的傾斜姿勢(上述載苗面的上端部的最平緩的傾斜姿勢)為更加平緩的傾斜姿勢,成為在從機體側面觀察時,板體99的上端部位于比上述載苗面的上端部更靠下側的結構。此外,板體99的上部99c相比板體99的下部99b為更加平緩的傾斜姿勢,成為在屈曲部99a將板體99的上部99c向下側折彎的結構,屈曲部99a向上側突出。
[0063]板體99的上端配置在比左右的載苗臺11的載苗部Ila的上端更低位且更靠前偵牝做成不遮蔽在板體99的后方把持操作手柄9的操作員(作業(yè)者)的前方的視野的結構。另外,板體99的下端配置在比左右的載苗臺11的載苗部Ila的下端更靠上位且更靠后側,成為不與苗支承板27干涉的結構。
[0064]苗栽種裝置10安裝在栽種傳動箱7的下部,是通過來自該栽種傳動箱7的動力動作的曲柄式,分離爪31刮去取取苗口 28上的苗,推出件32將刮取的苗朝向農(nóng)田面推出而將苗栽種在農(nóng)田中。
[0065]另外,在苗支承板27的左右外側設置對苗支承板27進行防護的左右各苗支承板防護框架105。苗支承板防護框架105彎曲成俯視時為U字形而形成。并且,左右的苗支承板防護框架105的左右端成為機體的左右最外端。此外,為了使機體的左右寬度變窄,也可以做成不裝配左右的苗支承板防護框架105的結構。
[0066]對栽種傳動箱7內(nèi)的傳動結構進行說明,通過栽種傳動軸15上的安全離合器106向錐齒輪107傳動。安全離合器106是因過負荷而斷開傳動的離合器,成為通過調(diào)節(jié)離合器的彈簧載荷來調(diào)節(jié)離合器被切斷時的負荷的結構。經(jīng)由錐齒輪107向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傳動軸108傳動,從傳動軸108經(jīng)由多組(三組栽種用驅動鏈輪109、栽種用鏈110及栽種用從動鏈輪111構成的栽種用傳動部件112向各栽種裝置驅動軸119傳動,并向多個苗栽種裝置10傳動。經(jīng)由多個栽種用傳動部件112中的左右中央的栽種用傳動部件112和對應的左右中央的栽種裝置驅動軸119向左右中央的兩行苗栽種裝置10傳動,經(jīng)由多個栽種用傳動部件112中的左右最外側的栽種用傳動部件112和對應的左右外側的栽種裝置驅動軸119向左右最外側的各一行苗栽種裝置10傳動。另外,從傳動軸108經(jīng)由多對(兩對)左右移動用驅動齒輪113及左右移動用從動齒輪114構成的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115向使載苗臺11左右移動的左右移動機構116傳動。此外,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115成為從由多對(兩對)左右移動用驅動齒輪113及左右移動用從動齒輪114構成的多對齒輪組擇一地選擇進行傳動的齒輪組,且能夠切換傳動比的結構。左右移動機構116具備:通過來自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115的動力驅動的(與左右移動用從動齒輪114 一體旋轉的)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導程凸輪軸117 ;以及通過導程凸輪軸117的旋轉而左右移動的導程凸輪118。并且,設置與導程凸輪118—體左右移動的左右移動軸29。導程凸輪軸117是具有斜導槽的眾所周知的結構,具有與窄的栽種行距25cm同等程度的長度,以使載苗臺11與載苗部Ila的左右寬度相應地左右移動。左右移動軸29的左右兩端部向栽種傳動箱7的左右外側突出,通過連結部件30而與載苗臺11連結。因此,成為伴隨左右移動軸29的左右移動,載苗臺11與左右移動軸29 —體地左右往復移動的結構。而且,成為經(jīng)由與導程凸輪軸117 —體旋轉的苗輸送驅動軸向各行苗輸送帶35傳動的結構。
[0067]并且,栽種傳動軸15配置在左右中央的栽種用傳動部件112的緊靠右側,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115配置在左右中央的栽種用傳動部件112的左側。并且,栽種傳動軸15和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115配置在多個栽種用傳動部件112中最靠近左右中央的栽種用傳動部件112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因此,栽種傳動軸15和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115分開配置在左右中央的栽種用傳動部件112的左右。另外,構成為左右中央的栽種用傳動部件112和栽種傳動軸15之間的左右方向的間隔比左右中央的栽種用傳動部件112和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115之間的左右方向的間隔小。
[0068]栽種傳動箱7具備:收納傳動軸108的左右中央部分、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115及左右移動機構116等的主殼體部分120 ;從主殼體部分120的下部向斜前下側延伸的中央副殼體部分121 ;從左右中央副殼體部分121的下端部向左右外側延伸的左右各中央延長殼體部分122 ;從主殼體部分120的下部向左右外側延伸的左右各側部延長殼體部分123 ;以及從左右側部延長殼體部分123的成為機體的左右外側的端部向斜前下側延伸的側部副殼體部分124。在中央副殼體部分121收納左右中央的栽種用傳動部件112、和左右中央的栽種裝置驅動軸119的左右中央部分。左右中央的栽種裝置驅動軸119從中央副殼體部分121的下端部通過左右的中央延長殼體部分122向左右突出,在該栽種裝置驅動軸119的左右突出部分裝配左右各苗栽種裝置10。因此,通過左右的中央延長殼體部分122和收納在該中央延長殼體部分122的栽種裝置驅動軸119部分,構成從左右中央的栽種用傳動部件112向在左右延伸的左右中央的兩行量的苗栽種裝置10傳動的左右的延長傳動部。在左右各側部延長殼體部分123收納從主殼體部分120的下端部向左右延伸的傳動軸108。此外,傳動軸108是從主殼體部分120遍及左右的側部延長殼體部分123而左右較長的結構,因此成為能夠與各殼體部分對應地分割的結構。在左右的側部副殼體部分124,收納左右外側的各栽種用傳動部件112和左右外側的各栽種裝置驅動軸119的一端部。左右外側的栽種裝置驅動軸119從側部副殼體部分124的下端部向機體的左右方向內(nèi)側突出,在該栽種裝置驅動軸119的突出部分裝配苗栽種裝置10。
[0069]并且,主殼體部分120收納在左右中央的苗栽種裝置10的左右內(nèi)側的寬幅的50cm的栽種行距的左右寬度內(nèi)。因此,成為將由左右移動用驅動齒輪113及左右移動用從動齒輪114構成的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115、由導程凸輪軸117及導程凸輪118構成的左右移動機構116收納在左右中央的苗栽種裝置10的左右內(nèi)側即寬幅的50cm的栽種行距的左右幅內(nèi)的結構。由此,在進行左右移動機構116及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115的更換、修理等的維修保養(yǎng)時,打開拆下主殼體部分120的上面部的開閉蓋,容易從上方進行主殼體部分120內(nèi)的維修保養(yǎng)。另外,在進行苗栽種裝置10的更換、修理等的維修保養(yǎng)時,由于全部的苗栽種裝置10配置在比主殼體部分120更靠左右方向外側,因此主殼體部分120不會成為障礙,容易從上方進行苗栽種裝置10的維修保養(yǎng)。
[0070]另外,成為如下結構,S卩、通過拆下左右的中央延長殼體部分122,將左右中央的栽種裝置驅動軸119更換為短的軸,從而能夠將左右中央的苗栽種裝置10配置在機體的左右方向內(nèi)側,并將左右中央的栽種行距設定為30cm的窄的栽種行距。此外,也可以代替更換左右中央的栽種裝置驅動軸119,而做成能夠分割左右中央的栽種裝置驅動軸119的左右端部的結構,從而做成縮短該栽種裝置驅動軸119的結構。另外,成為如下結構,即、通過將左右的側部副殼體部分124和與該側部副殼體部分124對應的傳動軸108部分更換為左右方向的長度短的構件,從而使左右中央的苗栽種裝置10和與該苗栽種裝置10鄰接的左右外側的苗栽種裝置10的左右方向的排列間距為30cm,并能夠將機體的全部的栽種行距設定為30cm的相同的栽種行距。
[0071]在操作手柄9的前側且載苗臺11的后側,設置:能夠切斷向車輪5、苗栽種裝置10及載苗臺11的傳動的主離合器桿36 ;以及切斷向苗栽種裝置10及載苗臺11的傳動、或為了使液壓升降缸16工作而切換液壓閥單元的油路的栽種升降桿37。上述主離合器桿36為能夠操作到接通位置和切斷位置這兩個操作位置的結構,對主傳動箱3內(nèi)的主離合器進行操作而切換為傳動狀態(tài)和非傳動狀態(tài)。上述栽種升降桿37為能夠操作到栽種位置、下降位置、中立位置以及上升位置這四個操作位置的結構,對主傳動箱3內(nèi)的栽種離合器進行操作而將栽種傳動軸15切換為驅動狀態(tài)和非驅動狀態(tài),并且使液壓升降缸16工作而使左右的車輪5上下運動。即、若操作到上述栽種位置,則使栽種離合器處于傳動狀態(tài)而使苗栽種裝置10及載苗臺11工作,并且因機體的自重而左右的車輪5受到接地載荷,由此使液壓升降缸16內(nèi)的液壓返回主傳動箱3內(nèi)而使左右的車輪5向上運動,使機體下降而浮體12成為接地狀態(tài)。若操作到上述下降位置,則如上所述,在使機體下降的狀態(tài)下,使栽種離合器處于非傳動狀態(tài)而使苗栽種裝置10及載苗臺11的工作停止。若操作到上述中立位置,則如上所述,在使苗栽種裝置10及載苗臺11的工作停止的狀態(tài)下,斷開向液壓升降缸16的油路而使液壓升降缸16的工作固定,使左右的車輪5在任意的上下位置固定并使機體的升降停止。若操作到上述上升位置,則如上所述,在使苗栽種裝置10及載苗臺11的工作停止的狀態(tài)下,向液壓升降缸16內(nèi)供給液壓而使左右的車輪5向下運動,使機體上升而浮體12成為非接地狀態(tài)。而且,成為通過中央浮體12a的上下運動,并經(jīng)由與該中央浮體12a的前部連結的桿而切換液壓閥單元的油路的結構,并成為當中央浮體12a的前部向上運動時向液壓升降缸16內(nèi)供給液壓而使左右的車輪5向下運動的結構。因此,成為進行如下升降控制的結構,即、在栽種升降桿37處于上述栽種位置及下降位置時,通過中央浮體12a與農(nóng)田面接觸而上下運動,從而左右的車輪5進行上下運動以使該中央浮體12a成為所希望的前后姿勢,機體達到規(guī)定的對地高度。
[0072]在操作手柄9及載苗臺11的前側,設置用于對主傳動箱3內(nèi)的變速部進行操作的變速桿38、和用于起動發(fā)動機2的反沖旋鈕(7') 39。此外,處于機體的前端部的發(fā)動機2和反沖旋鈕39由反沖繩索40連結。在操作手柄9的左右的手柄把手9a的下方設置左右各側離合器桿41,成為通過該側離合器桿41對主傳動箱3內(nèi)的左右各側離合器61進行操作的結構。在操作手柄9的斜前下側且后部框架8的左側設置栽種深度調(diào)節(jié)桿42,成為通過該栽種深度調(diào)節(jié)桿42的操作來使與該栽種深度調(diào)節(jié)桿42 —體轉動的左右方向的栽種深度調(diào)節(jié)軸53轉動,經(jīng)由與栽種深度調(diào)節(jié)軸53 —體轉動的各栽種深度調(diào)節(jié)臂54來變更各浮體12的轉動支點軸13相對于機體的上下位置,從而能夠對苗栽種裝置10的苗的栽種深度進行變更調(diào)節(jié)的結構。此外,轉動支點軸13焊接且緊固于栽種深度調(diào)節(jié)臂54。在操作手柄9的斜前下側且后部框架8的右側設置苗取量調(diào)節(jié)桿65,成為通過該苗取量調(diào)節(jié)桿65的操作來變更苗支承板27相對于苗栽種裝置10的上下位置,能夠對苗栽種裝置10的每一株的取苗量進行變更而調(diào)節(jié)的結構。
[0073]在發(fā)動機2及主傳動箱3的上方設置機罩43。另外,在發(fā)動機2的上方設置燃料箱44。
[0074]在從機罩43的后部的上方至栽種傳動箱7的前部的上方的位置,設置載置備用的苗的備用載苗臺45。該備用載苗臺45由組合棒材而成的框體構成,固定地支撐于備用載苗臺支撐框架46。因此,成為備用載苗臺45不前后移動的結構。在備用載苗臺45的前后左右的四方設置立起部47,通過該立起部47,所搭載的苗不會脫落。備用載苗臺45構成為前后寬度大約為60cm、左右寬度大約為120cm的寬度,以便能夠載置四張長邊方向大約為60cm、短邊方向大約為30cm的墊狀苗。因此,備用載苗臺45能夠左右排列四張使長邊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墊狀苗來載置。另外,為了容易搬運苗,有時以卷起墊狀苗的卷苗的狀態(tài)處理苗,還能夠將該卷苗載置在備用載苗臺45。此時,由于將四方的立起部47設定得比較高,因此能夠防止載置在備用載苗臺45上的卷苗滾動而脫落。此外,將備用載苗臺45配置在從側面觀察時為左右的車輪5的各車軸14的上方,將車軸14設定在與備用載苗臺45的前后中央相同的前后位置。
[0075]上述備用載苗臺支撐框架46配置在機罩43與栽種傳動箱7 (栽種部)之間。在主框架6固定備用載苗臺支撐框架46的固定部件49上緊固為了支撐機罩43的后部而向斜前上方延伸的機罩支撐部件50。由此,提高機罩支撐部件50的支撐強度,能夠可靠地牢固地支撐機罩43。此外,即使做成不通過上述固定部件49而是由主框架6支撐機罩支撐部件50的結構,只要做成將機罩支撐部件50支撐在固定部件49的附近的結構,也能夠提高機罩支撐部件50的支撐強度。另外,只要做成由備用載苗臺支撐框架46支撐機罩支撐部件50的結構,便能夠提高機罩支撐部件50的支撐強度,并且能夠縮短機罩支撐部件50而能夠小型化,實現(xiàn)輕量化及成本降低。
[0076]在機體的前部設置防護發(fā)動機2、主傳動箱3以及機罩43等的防護框架51,以免受到機體的前方的障礙物的影響。該防護框架51具備:從主傳動箱3的左右側面向前側延伸的左右各安裝部51a、和連結該左右的安裝部51a的作為機體前端部的防護部51b。該防護部51b構成為向左右筆直延伸的水平狀。
[0077]在將機體裝入貨車的車廂并固定時,分別將繩索掛在上述防護部51b的左右中央部分的左右兩端,并且將繩索掛在緊固于后部框架8的上部的鉤52上,固定機體的三個部位而牢固地固定在車廂上。
[0078]在該步行式插秧機I中,作業(yè)者把持操作手柄9的左右的手柄把手9a,將栽種升降桿37操作到栽種位置,使機體下降,并且使栽種部處于能夠工作的狀態(tài),將主離合器桿36操作到接通位置,一邊使機體行駛一邊使栽種部工作,由此在農(nóng)田中同時栽種四行量的苗。當?shù)竭_農(nóng)田的田頭時,將栽種升降桿37操作到上升位置,使栽種部的工作停止并且使機體上升,對回轉內(nèi)側的側離合器桿41進行操作而斷開回轉內(nèi)側的車輪5的側離合器61,使機體回轉。該機體回轉時,通過栽種升降桿37的向上升位置的操作,機體進行上升動作,在機體上升到所希望的蓋度時,如果將栽種升降桿37向中立位置操作,則能夠將機體固定在該高度,作業(yè)者容易進行機體的回轉操作。以下,同樣地,將栽種升降桿37操作到栽種位置,進行一下行程的栽種作業(yè),在農(nóng)田中進行苗的栽種。此外,在路上行駛時等,使機體上升,對變速桿38進行適當操作而行駛。
[0079]以上,作為第一加力裝置對使用了壓縮彈簧22的結構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做成代替壓縮彈簧22而設置滾動抑制用板簧或回彈式彈簧的結構。
[0080]另外,也可以做成在左右的連結桿20的中途部,在左右分別設置伸縮部,在伸縮部設置對伸縮進行加力的第二加力裝置的結構。伸縮部由使連結桿20的前后的桿部相互滑動的彈簧殼體構成,成為利用設置在彈簧殼體的內(nèi)部的伸縮用壓縮彈簧而與車輪5的接地載荷相應地伸縮的結構。并且,伸縮部的縮小的伸縮用壓縮彈簧的載荷設定為與上述伸縮部的縮小量相同的量且比使連結桿20前后移動時的第一加力裝置(例如壓縮彈簧22)的載荷小。因此,通過伸縮部的快速伸縮動作,能夠與農(nóng)田的局部的凹凸對應地使左右的車輪5獨立地上下運動,抑制機體因農(nóng)田的局部的凹凸而向左右傾斜。此外,也可以代替彈簧殼體而由液壓式或空氣式阻尼器構成伸縮部。由此,能夠效率良好地吸收沖擊,因此還提高伸縮部的耐久性。另外,在由阻尼器構成伸縮部時,通過設置阻尼器的液壓或空氣等的流量調(diào)節(jié)閥,從而能夠進行車輪5的上下運動的速度調(diào)節(jié)(向農(nóng)田的追隨響應性的調(diào)節(jié)),與農(nóng)田條件對應地得到良好的行駛性能。
[0081]另外,作為不同的結構,還能夠做成如下結構,S卩、在左右一方的連結桿20設置伸縮驅動器等,設置使左右的車輪5的上下位置強制性地不同的滾動驅動裝置87,設置檢測機體的左右傾斜姿勢的振動子88,基于該振動子88的動作而控制滾動驅動裝置87,以使機體的左右傾斜姿勢為所希望的姿勢。此時,做成如下結構,即、在機體的滾動控制中,因凹凸強烈的農(nóng)田等而產(chǎn)生搖動時,能夠固定為振動子88不向左右擺動,不使?jié)L動驅動裝置87工作。如果做成通過使橡膠板等摩擦板89從下側上升并接觸振動子88的底面來進行該振動子88的固定的結構,則即使在振動子88稍微向左右擺動的狀態(tài)下也能夠固定振動子88,振動子88的固定變得容易。以往,由于是在振動子上插入固定銷等來固定振動子,因此需要使振動子與固定位置一致后插入固定銷,振動子的固定也存在困難。
[0082] 此外,在上述結構中,表示了將左右的載苗臺11之間的左右間隔設定為與載苗部Ila的左右寬度相同的寬度(載苗部Ila的左右寬度的一倍寬度)、將左右中央的栽種行距設定為50cm、將左右側部的栽種行距設定為25cm的例子,但例如也可以將左右的載苗臺11之間的左右間隔設定為載苗部Ila的左右寬度的兩倍寬度,將左右中央的栽種行距設定為75cm、將左右側部的栽種行距設定為25cm等,將左右的載苗臺11之間的左右間隔設定為載苗部Ila的左右寬度的多倍寬度,將左右中央的栽種行距設定為左右側部的栽種行距的三倍以上。由此能夠使中央的栽種行距變得足夠寬闊。
【權利要求】
1.一種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以不同的栽種行距在左右排列多個苗栽種裝置(10), 以能夠向左右方向移動的方式設置載置多個栽種行數(shù)量的苗的載苗臺(11), 將使載苗臺(11)向左右方向移動的左右移動機構(116)配置在寬幅的栽種行距。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以能夠沿苗支承板(27)向左右方向移動的方式設置載苗臺(11), 做成將苗一株一株地供給至設置在苗支承板(27)上的各行取苗口(28)的結構, 多個苗栽種裝置(10)做成將供給至各行取苗口(28)的苗栽種在農(nóng)田中的結構, 設置具備左右移動機構(116)、將傳動軸(108)的動力向左右移動機構(116)傳動的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115)、以及將傳動軸(108)的動力向苗栽種裝置(10)傳動的栽種用傳動部件(112)的栽種傳動箱(7), 將左右移動機構(116)及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115)配置在寬幅的栽種行距,在比左右移動機構(116)及左右移動用傳動部件(115)更靠左右外側配置苗栽種裝置(10)。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在左右中央構成寬幅的栽種行距, 做成在構成寬幅的栽種行距的左右中央兩行量的栽種位置的左右設置鄰接的左右各一行量的栽種位置的四行栽種的結構, 設置向左右中央的兩行量的苗栽種裝置(10)傳動的共用的左右中央的栽種用傳動部件(112)、向左右外側的一行量的苗栽種裝置(10)傳動的左右各外側的栽種用傳動部件(112), 做成從左右中央的栽種用傳動部件(112)經(jīng)由向左右延伸的左右各延長傳動部向左右中央的兩行量的苗栽種裝置(10)傳動的結構。
【文檔編號】A01C11/02GK203575063SQ201320681844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0月31日
【發(fā)明者】廣瀨雅一, 三浦健太郎, 胡科, 趙源, 鹽崎孝秀, 川田誠 申請人:井關農(nóng)機(常州)有限公司, 井關農(nóng)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