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苗移植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240087閱讀:219來源:國知局
      苗移植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苗移植機。設置檢測農田面的高度的傳感器,做成基于傳感器的檢測進行升降控制以便將苗栽種裝置維持在所希望的對地高度的結構,苗搬送部具備:向左右橫方向搬送苗的上部橫向輸送部;與上部橫向輸送部連續(xù)地向下方的栽種供給位置搬送苗的下降輸送部;以及與下降輸送部連續(xù)地向機體的左右方向外側且成為上側的上部橫向輸送部的搬送始端側搬送苗的上升輸送部,傳感器做成左右寬度大的主接地部分、和從主接地部分向后側延伸的左右寬度小的副接地部分與農田接觸而檢測農田面的高度的結構,將副接地部分配置在偏于主接地部分的左右中央位置及栽種供給位置的左右一方側的位置且在從機體側面觀察時為苗搬送部的下方位置。
      【專利說明】苗移植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對紅薯苗等藤狀的苗進行移植的苗移植機。
      【背景技術】
      [0002]公知有如下苗移植機,S卩、設置有:具備左右前輪及左右后輪的行駛裝置;由搬送苗的苗搬送帶構成的苗搬送部;將由苗搬送部搬送到栽種供給位置的苗栽種在農田中的苗栽種裝置;配置在機體的后端部的操作手柄;以及檢測農田面的高度的傳感器,基于傳感器的檢測進行升降控制以便將機體甚至苗栽種裝置維持在所希望的對地高度的結構,苗搬送部具備:向左右橫方向搬送苗的上部橫向輸送部;與上部橫向輸送部連續(xù)地向下方的栽種供給位置搬送苗的下降輸送部;以及與下降輸送部連續(xù)地向機體的左右方向外側且成為上側的上部橫向輸送部的搬送始端側搬送苗的上升輸送部,并且在苗搬送部的前側配置傳感器。該苗移植機在上部橫向輸送部的成為搬送上游側的側方(左側方)設置收放備用苗的備用苗收放部,構成為使備用苗收放部向位于上部橫向輸送部(5a)的上方的收納位置移動而能夠縮小機體寬度。另外,使作為操作桿的變速桿穿過由上部橫向輸送部、下降輸送部及上升輸送部圍成的空間內,該變速桿與行駛裝置相關聯。并且,設置在栽種后的苗的左右進行覆土的左右覆土件,做成在行駛裝置上以左右方向的軸為中心上下轉動自如地連結苗搬送部及苗栽種裝置,并通過覆土件的接地而從農田面支撐苗搬送部及苗栽種裝置的結構。另外,在苗搬送帶的外周側的后端部設置夾持并保持苗的苗保持件。在行駛裝置上具備以前后方向的軸為中心進行滾動轉動的前輪支撐框架,在前輪支撐框架的左右兩端部支撐左右的前輪(參照專利文獻I)。
      [0003]另外,公知有如下苗移植機,即、設置有:具備左右前輪及左右后輪的行駛裝置;由搬送苗的苗搬送帶構成的苗搬送部;以及將由苗搬送部搬送到栽種供給位置的苗栽種在農田中的苗栽種裝置,苗搬送部具備:向左右橫方向搬送苗的上部橫向輸送部;與上部橫向輸送部連續(xù)地向下方的栽種供給位置搬送苗的下降輸送部;以及與下降輸送部連續(xù)地向成為上方的上部橫向輸送部的搬送始端側搬送苗的上升輸送部,苗栽種裝置做成使在苗搬送部的后側夾持栽種供給位置的苗的左右一對苗栽種夾持件以前后較長的規(guī)定的軌跡動作而將苗栽種在農田中的結構,在苗栽種夾持件的附近設置向農田排出作為液劑的一例的水的液劑排出口,在比苗搬送部靠前側且左右方向外側(右側)的位置設置貯存液劑(水)的液劑箱,設置為使從液劑箱向液劑排出口輸送液劑的供給管穿過苗搬送部內。
      [0004]該苗移植機在苗搬送部的前側配置有載苗臺。另外,苗搬送部配置成以機體的左右中央(栽種位置、栽種供給位置)為基準向成為上部橫向輸送部的搬送始端側的左右一方偵儀左側)偏移。另外,僅在左右中的與苗搬送部偏移的一側相反側的苗栽種夾持件設置液劑排出口。苗栽種夾持件包括由管構成的管軸部、和形成于軸部的前端的把持苗的板狀的把持部,由管軸部的中空部分構成連續(xù)地朝向側方的液劑排出口(參照專利文獻2)。
      [0005]現有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0007]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2003-153612號公報
      [0008]專利文獻2:日本國特開2005-341833號公報
      實用新型內容
      [0009]本實用新型的課題是實現栽種深度的最佳化、栽種精度的提高、作業(yè)性的提高以及防止部件干涉。
      [0010]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采取如下技術措施。
      [0011]S卩、方案I的實用新型是一種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0012]設置:行駛裝置;搬送苗的苗搬送部;將由苗搬送部搬送到栽種供給位置的苗栽種在農田中的苗栽種裝置;以及檢測農田面的高度的傳感器,做成基于傳感器的檢測進行升降控制以便將苗栽種裝置維持在所希望的對地高度的結構,苗搬送部具備:向左右橫方向搬送苗的上部橫向輸送部;與上部橫向輸送部連續(xù)地向下方的栽種供給位置搬送苗的下降輸送部;以及與下降輸送部連續(xù)地向機體的左右方向外側且成為上側的上部橫向輸送部的搬送始端側搬送苗的上升輸送部,傳感器做成左右寬度大的主接地部分和從主接地部分向后側延伸的左右寬度小的副接地部分與農田接觸來檢測農田面的高度的結構,將副接地部分配置在主接地部分的左右中央位置及向栽種供給位置的左右一方側偏移的位置且在從機體側面觀察時為苗搬送部的下方位置。
      [0013]另外,方案2的實用新型根據方案I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0014]苗栽種裝置做成在苗搬送部的后側使夾持栽種供給位置的苗的苗栽種夾持件以規(guī)定的軌跡動作而將苗栽種在農田中的結構,在苗栽種夾持件或苗栽種夾持件的附近設置向農田排出液劑的液劑排出口,在比苗搬送部靠前側且左右方向外側的位置設置貯存液劑的液劑箱,設置為使從液劑箱向液劑排出口輸送液劑的供給管穿過苗搬送部的左右一側方。
      [0015]另外,方案3的實用新型根據方案I或2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0016]苗搬送部配置成向成為上部橫向輸送部的搬送始端側的左右一方側偏移,苗栽種裝置做成利用左右一對苗栽種夾持件夾持栽種供給位置的苗且以規(guī)定的軌跡動作而將苗栽種在農田中的結構,將貯存液劑的液劑箱設置成向與苗搬送部左右相反側偏移,僅在左右一對苗栽種夾持件中的、位于苗搬送部偏移的一側的苗栽種夾持件設置從苗栽種夾持件或苗栽種夾持件的附近向農田排出液劑的液劑排出口。
      [0017]本實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0018]根據方案I的實用新型,做成在苗搬送部的前側且栽種供給位置的跟前位置能夠配置主接地部分,能夠在苗栽種裝置的栽種位置的前方可靠地檢測主接地部分與農田面接觸的結構,利用副接地部分在前后方向上能夠檢測靠近上述栽種位置的農田面,實現苗的栽種深度的最佳化。由于副接地部分向栽種供給位置的左右一方側偏移,因此即使為了提高栽種精度而將苗搬送部配置于低位并將栽種供給位置配置于低位,也能夠配置成不與苗搬送部干涉。另外,能夠使副接地部分作為防止農田的夾雜物與栽種供給位置干涉的防護體發(fā)揮功能。
      [0019]根據方案2的實用新型,除了方案I的實用新型的效果以外,能夠將苗搬送部和液劑箱分開配置在機體的左右,使機體的左右重量平衡良好的同時,使供給管穿過苗搬送部的左右一側方,由此與使供給管在苗搬送部內穿過的結構相比較,成為簡單的結構,而且還容易進行供給管的維修保養(yǎng)。
      [0020]根據方案3的實用新型,除了方案I或方案2的實用新型的效果以外,能夠將苗搬送部和液劑箱分開配置在機體的左右,使機體的左右重量平衡良好的同時,能夠比較流暢地構成從向左右一側偏移的液劑箱至液劑排出口的液劑的流路,能夠使液劑順暢地排出并供給至農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苗移植機的側視圖。
      [0022]圖2是傳感器的俯視圖。
      [0023]圖3是苗移植機的俯視圖。
      [0024]圖4是容易判斷地表示前輪滾動機構的主視圖。
      [0025]圖5是容易判斷地表示壟引導輪的上升機構的側視圖。
      [0026]圖6是表示栽種傳動箱及苗栽種裝置等的局部剖面俯視圖
      [0027]圖7是表示栽種傳動箱及苗栽種裝置等的局部省略的側視圖。
      [0028]圖8是表示苗移植部的俯視圖。
      [0029]圖9是表示苗移植部的剖面?zhèn)纫晥D。
      [0030]圖10是表示苗栽種夾持件的安裝結構的俯視圖。
      [0031]圖11是表不苗移植部的防止位置偏移導向件的放大圖。
      [0032]圖12 (A)是表示栽種株距最大時船底栽的軌跡及動軌跡的側視圖,圖12 (B)是表示栽種株距最小時船底栽的軌跡及動軌跡的側視圖.[0033]圖13 (A)是表示栽種株距最大時斜栽的軌跡及動軌跡的側視圖,圖13 (B)是表示栽種株距最小時斜栽的軌跡及動軌跡的側視圖。
      [0034]圖14是表示覆土輪及壓地輪的側視圖。
      [0035]圖15是固定鉤的后視圖。
      [0036]圖16是表示覆土輪及壓地輪的俯視圖。
      [0037]圖17是表示覆土輪的局部剖面后視圖。
      [0038]圖18是表示苗搬送部的后視圖。
      [0039]圖19是表示左側的苗栽種夾持件的俯視圖。
      [0040]圖20是表示左側的苗栽種夾持件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1]以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此外,以下的實施方式始終是一個實施方式,不限制權利要求的范圍。
      [0042]移植紅薯苗的苗移植機I在具備行駛裝置4和操作手柄2的機體上具備搬送紅薯苗的苗搬送部5、以及將由該苗搬送部5搬送來的苗栽種在農田中的苗栽種裝置6。行駛裝置4具備發(fā)動機3、傳遞該發(fā)動機3的動力而驅動旋轉的左右一對后輪7、以及轉動自如地支撐在該后輪7的前方的左右一對前輪8。
      [0043]在發(fā)動機3的后部配置變速箱體9,該變速箱體9具有從其左側部向發(fā)動機3的左側方延伸的殼體部分,該殼體部分與發(fā)動機3的左側部連結。成為發(fā)動機3的輸出軸進入該殼體部分而向變速箱體9內的傳動機構傳遞動力的結構。在變速箱體9的左右兩側部轉動自如地安裝傳動箱10,從變速箱體9向左右兩外側方伸出的車輪驅動軸的前端進入該傳動箱10的轉動中心而向傳動箱10內的傳動機構傳遞行駛用的動力。并且,行駛用的動力經由傳動箱10內的傳動機構而傳遞到向機體后方側延伸并向其后端的內側側方突出的后車軸11,從而后輪7驅動旋轉。
      [0044]在左右的傳動箱10向變速箱體9安裝的安裝部上,左右分別一體地安裝向上方延伸的臂12,左右的臂12與平衡桿14的左右兩側部經由連結部連結,該平衡桿14繞上下軸心轉動自如地安裝在固定于變速箱體9上的升降用液壓缸13的活塞桿前端。右側的連結部由桿構成,左側的連結部由能夠伸縮的左右水平控制用液壓缸16構成。
      [0045]若升降用液壓缸13工作而使其活塞桿向機體后方突出,則左右的臂12向后方轉動,伴隨于此,傳動箱10向下方轉動,機體上升。相反地,若升降用液壓缸13的活塞桿向機體前方拉入,則左右的臂12向前方轉動,伴隨于此,傳動箱10向上方轉動,機體下降。該升降用液壓缸13構成為以如下方式工作,即、基于檢測對機體的壟上表面高度的傳感器17的檢測結果,使機體相對于壟上表面高度達到設定高度,另外,也構成為以如下方式工作,通過配置在操作手柄2附近的栽種升降桿18的人為操作,使機體上升或下降。此外,上述栽種升降桿18進行苗栽種裝置6及苗搬送部5的驅動的通斷的操作。另外,在栽種升降桿18的側方設置操作變速箱體9內的主離合器而能夠進行行駛裝置4的行駛的通斷操作的主離合器桿19。
      [0046]傳感器17為左右寬度大的板狀的主接地部分17a和從主接地部分17a向后側延伸的左右寬度小的棒狀的副接地部分17b接觸農田來檢測農田面的高度的結構,并且為主接地部分17a和副接地部分17b—體地上下轉動而檢測農田面的高度的結構。主接地部分17a配置在比苗搬送部5靠前側,副接地部分17b配置在主接地部分17a的左右中央位置及向栽種供給位置A的左右一方側(左側)偏移的位置且在從機體側面觀察時為苗搬送部5的上升輸送部5c的下方位置。
      [0047]另外,若左右水平控制用液壓缸16進行伸縮動作,則左側的傳動箱10上下轉動而使左側的后輪7上下運動,并使機體向左右傾斜。左右水平控制用液壓缸16構成為以如下方式工作,即、基于檢測機體相對于左右水平的左右傾斜的擺式的左右傾斜傳感器的檢測結果,使機體為左右水平。
      [0048]左右的前輪8旋轉自如地安裝在前車軸22,該前車軸22固定在向前輪支撐框架20的左右兩側部的下方延伸的臂部分21的下端部,該前輪支撐框架20繞前后方向的軸心轉動自如地安裝在發(fā)動機3下方的左右中央位置。因此,左右的前輪8繞機體的左右中央的前后方向的軸心自由滾動轉動。另外,通過將能夠限制前輪支撐框架20的滾動轉動的限制銷即滾動限制件60插入設置于機體側的框架部和前輪支撐框架20的孔中,從而能夠在以機體為基準沒有左右高度差的狀態(tài)下固定前輪支撐框架20,能夠在傾斜地及在左右存在高低差的農田的壟追隨性及直進性。成為在使通常的前輪支撐框架20滾動時,將滾動限制件60僅插入前輪支撐框架20側的備用孔的結構。
      [0049]在前輪支撐框架20的前側,能夠轉動地支撐從該前輪支撐框架20經由壟引導用支撐板61而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壟引導支撐軸62。經由從該壟引導支撐軸62向前方延伸的左右各壟引導支撐框架63支撐左右的壟引導輪64。壟引導輪64是空轉輪,是以與壟的側面接觸并使機體仿照壟而行駛的方式進行引導的公知的結構。在升降用液壓缸13的活塞桿與壟引導支撐軸62之間,連結連動纜繩65。此外,上述活塞桿與連動纜繩65通過壓縮式的暢通彈簧66等的暢通機構而連結,防止接卸鎖定等引起的連動纜繩65等的破損。在機體回轉時等,使左右的后輪7向下運動而使機體向最上升位置上升時,伴隨升降用液壓缸13的活塞桿向后側移動,連動纜繩65連動而被拉動,壟引導支撐軸63轉動,左右的壟引導支撐框架63向上運動,左右的壟引導輪64以機體為基準而上升。
      [0050]操作手柄2安裝在將前端部固定于變速箱體9的手柄框架23的后端部。手柄框架23配置在從機體的左右中央偏向右側的位置,并向后方延伸,而且,從前后中間部向斜后上方延伸。操作手柄2從手柄框架23的后端部向左右并向后方延伸而將其各后端部作為操作手柄2的把手部2a、2a。操作手柄2的左右的把手部2a、2a設定在適當高度,以便作業(yè)者容易用手握住該把手部2a、2a。此外,在圖例中,做成將把手部2a、2a分為左右的結構,但也可以將操作手柄2的左右的后端部相互左右連結而將其連結部分作為把手部。
      [0051]苗栽種裝置6包括:具有苗栽種夾持件31及使其開閉的機構的苗移植部;以及使該苗移植部動作的聯桿機構R。驅動苗栽種裝置6的聯桿機構R的驅動部設置在內裝傳動機構的栽種傳動箱32,該傳動機構從變速箱體9內接受聯桿機構R驅動用的動力并進行傳動。栽種傳動箱32具有:其前部與變速箱體9的后部連結并向后斜上方延伸的第一殼體部32a ;固定在該第一殼體部32a的上部左側部且向左側方延伸的第二殼體部32b ;以及固定在該第二殼體部32b的左端部且向后斜下方延伸的第三殼體部32c。
      [0052]通過傳遞來自變速箱體9內的動力的前后方向的輸入軸67,向第一殼體部32a內傳動。對第一殼體部32a內的傳動機構進行說明,成為如下結構,即、從輸入軸67經由一對錐齒輪68向左右方向的第一軸70傳動,從第一軸70經由第一驅動鏈輪71、第一鏈72及第一從動鏈輪73向第二軸69傳動,從第二軸69經由第二驅動鏈輪74、第二鏈75及第二從動鏈輪76向作為傳動軸的栽種離合器軸(第三軸)77上的栽種離合器78傳動。栽種離合器78是在規(guī)定的相位斷開傳動的規(guī)定位置停止離合器的周知的結構,使苗栽種裝置6在夾持從此這里取出的苗的之前的規(guī)定相位(位置)停止。如果栽種離合器78是傳動狀態(tài),則該栽種離合器78與栽種離合器軸77 —體旋轉。另一方面,從第二軸69經由傳動比不同的具備多組(三組)等速齒輪對的株距變速機構80使時刻取出凸輪81驅動旋轉,通過時刻取出凸輪81與時刻取出用臂82接觸而使該時刻取出用臂82轉動,解除時刻取出用臂82進行的栽種離合器78對非傳動位置的限制,栽種離合器78成為傳動狀態(tài),旋轉一圈。若栽種離合器78旋轉一圈,則再次被時刻取出用臂82限制而成為非傳動狀態(tài)。株距變速機構80利用株距變速用滑動鍵83而擇一地選擇多組(三組)等速齒輪對中的一對多,利用所選擇的等速齒輪對傳動來驅動時刻取出凸輪81。因此,成為如下結構,即、通過選擇利用傳動比不同的等速齒輪對,切換時刻取出凸輪81的驅動速度,通過切換栽種離合器78成為傳動狀態(tài)的時亥Ij,來切換栽種株距。
      [0053]栽種離合器軸77從第一殼體部32a內通過第二殼體部32b內而延伸到第三殼體部32c內。對第三殼體部32c內的傳動機構進行說明,從栽種離合器軸77經由一對等速傳動齒輪84或一對偏心齒輪即不等速傳動齒輪85向第四軸86傳動。此外,將進行傳動的齒輪擇一地切換為一對等速傳動齒輪84或一對不等速傳動齒輪85的傳動切換機構87由在第四軸86上設置在一對等速傳動齒輪84與一對不等速傳動齒輪85之間的切換離合器構成。因此,傳動切換機構87成為在向苗栽種裝置6的傳動路徑上切換為以等速傳動的等速傳動狀態(tài)、和以不等速傳動的不等速傳動狀態(tài)的結構。并且,成為從第四軸86經由第三驅動鏈輪88、第三鏈89及第三從動鏈輪90向栽種驅動軸(第五軸)91傳動,利用栽種驅動軸91驅動苗栽種裝置6的聯桿機構R的后述的驅動臂34,從而驅動苗栽種裝置6的結構。
      [0054]此外,第三殼體部32c以該第三殼體部32c的輸入軸即栽種離合器軸77為中心在上下方向轉動自如地設置,苗栽種裝置6及苗搬送部5以行駛裝置4為基準與第三殼體部32c —起上下轉動自如地設置。
      [0055]設置緊固在第三殼體部32c并向后方延伸的支撐框架38,苗栽種裝置6的聯桿機構R包括:通過來自第三殼體部32c內的傳動而驅動旋轉的驅動臂34 ;前端部連結在驅動臂34上的支撐聯桿部36 ;以及連結支撐聯桿部36的后端部和支撐框架38的擺動聯桿37。從機體左側觀察,驅動臂34向右旋轉。由支撐聯桿部36支撐的苗移植部動作,處于苗移植部的如端部(后端部)的苗栽種夾持件31從大致上方突入到土壤內,一邊在土中向下側移動一邊向后側移動到下止點位置,以在向后側移動的軌跡的上側通過該軌跡的附近的方式,一邊向前側移動一邊向上側移動,進行從土壤內退出的退出動作,以描繪在前后較長的軌跡T的方式運動。此外,該軌跡T是苗栽種夾持件31相對于機體描繪的運動軌跡(靜軌跡),苗栽種夾持件31相對于機體前進行駛時的農田描繪的運動軌跡為動軌跡T'。
      [0056]與支撐聯桿部36 —體地移動的苗移植部包括:連結在由支撐聯桿部36支撐的連結軸40上的一對夾持件架41 ;緊固在該夾持件架41的前端部且夾持苗的一對苗栽種夾持件31 ;以及設置在夾持件架41的與上述苗栽種夾持件31相反側的軸承42b。通過設置在開閉用凸輪43的側面的突部43a與軸承42b接觸,從而一對苗栽種夾持件31的相互間隔擴大。也就是,一對夾持件架41相互繞連結軸40轉動,從而一對苗栽種夾持件31的間隔擴大。因此,成為通過開閉用凸輪43,一對苗栽種夾持件31夾持苗、或解除該夾持的結構。此外,在一對夾持件架41之間設置拉伸彈簧44,通過該拉伸彈簧44對一對苗栽種夾持件31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加力。另外,苗栽種夾持件31的對置的面上設置微凹,容易夾持苗。
      [0057]開閉用凸輪43緊固在驅動臂34的前端側,與驅動臂34 —體旋轉。因此,若開閉用凸輪43轉動,則在栽種的軌跡T (動軌跡T')的下止點附近,開閉用凸輪43的突部43a與軸承42b接觸,一對苗栽種夾持件31的前端部向打開方向動作,然后,在苗栽種夾持件31到達栽種供給位置A的時刻,軸承42b超過突部43a,被一對夾持件架41之間的拉伸彈簧44加力,該前端部向關閉方向動作,夾持處于栽種供給位置A的紅薯苗的藤的下端部(在栽種供給位置A,紅薯苗朝向前后方向,因此為其后端部)。并且,苗栽種夾持件31構成為,在由該苗栽種夾持件31夾持苗的狀態(tài)下,通過驅動臂34的旋轉,一邊使前后姿勢向前傾倒一側傾斜一邊動作,將苗埋入土壤內的同時使其前端向后方移動,直到栽種軌跡T (栽種的動軌跡T')的下止點附近,在上述下止點附近,凸輪43的突部43a再次與軸承42b接觸,一對苗栽種夾持件31的前端部打開,放下夾持的苗而移植在土壤內。
      [0058]此外,通過變更驅動臂34中的開閉用凸輪43的安裝相位,能夠變更苗栽種夾持件31開放苗的夾持的時刻。因此,能夠一邊確認栽種狀態(tài)一邊適當調節(jié)苗栽種夾持件31向土中插入苗的藤的長度,實現栽種精度的提高。通過變更開閉用凸輪43的安裝相位,苗栽種夾持件31夾持苗的時刻也能變更,但設定為在栽種供給位置A的苗的夾持沒有故障的時亥|J。此外,也可以做成更換開閉用凸輪43或突部43a等來切換,不變更苗栽種夾持件31夾持苗的時刻,僅變更苗栽種夾持件31開放苗的夾持的時刻的結構。
      [0059]此外,由于利用后述的苗搬送部5以朝向前后方向的姿勢向栽種供給位置A供給紅薯苗,因此苗栽種裝置6以原樣朝向前后方向的姿勢向土壤內移植紅薯苗,以相對于土壤面傾斜的姿勢移植紅薯苗的藤。由于苗栽種裝置6在向后下方延伸的栽種軌跡T上動作進行栽種,因此苗以向前側傾斜的狀態(tài)被栽種。這樣,若苗的栽種姿勢的前傾變大而成為船底栽,則苗的根容易伸出多個,栽培的紅薯的個數增加,在加工等的栽培紅薯時等,即使每一個紅薯的大小較小,在栽培多個紅薯的情況下也有用。
      [0060]在栽種軌跡T (動軌跡T')的下止點附近打開而解除苗的夾持的一對苗栽種夾持件31 —邊使其姿勢進一步向前傾倒一側傾斜一邊向前側移動,在該移動途中一邊向轉動而成鉛直姿勢的一側改變前后傾斜姿勢一邊工作,進行向前方移動的同時上升而從土中拔出的退出動作。因此,苗栽種夾持件31由于向土壤內突入的突入軌跡和從土壤內退出的退出軌跡接近,因此不會使農田的栽種孔過度變大地適當地進行苗的栽種。
      [0061 ] 圖例所示的軌跡T (動軌跡T’)是利用傳動切換機構87將向苗栽種裝置6的傳動切換為等速傳動狀態(tài)時的軌跡。成為如下結構,即、當利用傳動切換機構87切換為不等速傳動狀態(tài)時,驅動臂34以不等速旋轉,在土中向下止點位置的向后側移動時的軌跡T上的速度變得稍快,苗向土中的插入長度變得較長。
      [0062]圖例所示的軌跡T (動軌跡T’ )上的圓標記表示驅動臂34的旋轉相位的每15度的位置。此外,在圖例中,表示了將株距設定為最小時和設定為最大時,無論株距的變更如何,作為靜軌跡的軌跡T都相同,通過株距的變更而進行變化的是動軌跡T’。從圖例可知,在為船底栽時,苗栽種夾持件31的前端的動作速度相比超過下止點位置的向前側移動時,在土中向下止點位置的向后側移動時更快。由此,能夠加大在土中向下止點位置向后側移動的移動量,能夠進行船底栽。
      [0063]當將擺動聯桿37向支撐框架38的連結支點切換到后下側的位置時,軌跡T(動軌跡T’)具有稍微立起的傾向(上下幅度變大,在土中的前后幅度變小。),成為傾斜栽種狀態(tài)的斜栽。該斜栽與船底栽相比,雖然栽培后的紅薯的個數變少,但每一個紅薯的大小變大,適合于通常食用的紅薯的栽培。
      [0064]在苗栽種裝置6的后方,設置成為左右一對覆土件的覆土輪92。該覆土輪92為空轉輪,將與土壤面接觸而栽種的苗的左右側方的土壤覆蓋于苗并且進行按壓,從支撐框架38的后端部經由覆土輪支撐框架92而設置。因此,成為如下結構,即、通過該左右一對覆土輪92的接地,來支撐繞栽種傳動箱32的第三殼體部32c的成為輸入軸的栽種離合器軸77轉動的苗栽種裝置6及苗搬送部5,苗栽種裝置6及苗搬送部5追隨農田面的凹凸而擺動并相對于農田面維持在規(guī)定的高度。在支撐框架38與手柄框架23之間,設置使苗栽種裝置6及苗搬送部5的上下擺動穩(wěn)定的穩(wěn)定用彈簧93,成為利用該穩(wěn)定用彈簧93懸掛苗栽種裝置6及苗搬送部5的結構。此外,還能夠將苗栽種裝置6及苗搬送部5固定為不上下擺動。因此,苗栽種裝置6及苗搬送部5的自重作用于覆土輪92,從而能夠利用覆土輪92得到充分的壓地作用。此外,覆土輪支撐框架94是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筒狀的框架,在覆土輪支撐框架94的內部,設有在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紋的上側的上下調節(jié)用旋轉軸95、和形成有內螺紋的下側的覆土輪安裝框架96。覆土輪安裝框架96成為上部能夠沿覆土輪支撐框架94上下滑動、但通過角軸的結構而不旋轉的結構,下部分支為左右兩叉,在分支后的左右兩叉部分以旋轉自如的方式安裝左右覆土輪92。并且,上下調節(jié)用旋轉軸95通過配置在上下調節(jié)用旋轉軸95的上端的高度的旋轉手柄即覆土件高度調節(jié)操作件97的旋轉操作經由高度調節(jié)用錐齒輪98傳遞而旋轉。因此,成為通過覆土件高度調節(jié)操作件97的操作,上下調節(jié)用旋轉軸95旋轉、覆土輪安裝框架96上下運動而調節(jié)覆土輪92的高度的結構。此外,在覆土輪安裝框架96的上部,設置作為覆土輪92的高度位置的目標的標度盤及顯示標記99。覆土件高度調節(jié)操作件97向具有操作手柄2的左右一方側的右側傾斜且向后方即右斜后方延伸,覆土件高度調節(jié)操作件97的操作把手97a成為在俯視機體時配置在操作手柄2的左右的把手部2a之間,且操作手柄2的下方或下方附近的結構。另外,在苗栽種裝置6的栽種軌跡T的上方配置有覆土輪92,由于覆土輪92與栽種后的苗的位置關系接近而變得緊密接觸,能夠適當地維持覆土輪92的壓地,能夠得到良好的壓地效果。
      [0065]在左右的覆土輪92之間設置向下運動而按壓栽種后的苗的上方的土壤的成為壓地件的壓地輪100。壓地輪100的直徑比覆土輪92小,在向下運動的壓地狀態(tài)下,在從機體側面觀察時納入左右的覆土輪92內,而且配置在以覆土件92的旋轉軸心為基準向后側偏移的位置。壓地輪100設置在以支撐框架38上所設的支點軸IOla為中心地上下轉動的壓地框架101上,設置有相比支點軸IOla配置在更靠前側的凸輪輥103,就壓地框架101而言,凸輪輥103從下側接觸與驅動臂34 —體旋轉的壓地用凸輪102,利用壓地用凸輪102的驅動而被限制向下運動側的轉動的同時,通過與凸輪輥103接觸的壓地用凸輪102的直徑變化,從而進行上下運動。因此,壓地輪100及壓地框架101的自重作為壓地力而作用于農田。通過該壓地輪100,能夠在栽種的苗之后按壓該苗的正上方的土壤。此外,通過該壓地輪100的按壓作用,向上方矯正處于地上的苗,苗與鋪設在農田面上的地膜接觸而抑制由于地膜的熱產生障礙。另外,壓地框架101具備利用雙重的框架結構而向前后伸縮的伸縮調節(jié)部101b,通過伸縮調節(jié)部IOlb的前后的伸縮能夠調節(jié)壓地輪100的前后位置。此外,在伸縮調節(jié)部IOIb設置作為壓地輪100的前后位置的目標的壓地輪用標度盤及壓地輪用顯示標記104。另外,在支撐框架38設置不使壓地框架101上下運動而固定在向上運動位置的作為固定件的固定鉤105。固定鉤105為如下結構:設置成能夠以前后方向的軸105a為中心上下轉動,配置于在使壓地輪100工作時,使固定鉤105向斜右上側轉動而離開相比壓地框架101更靠右側的該壓地框架101的上下轉動區(qū)域的位置,壓地框架101利用壓地用凸輪102能上下轉動。另一方面,在不使壓地輪100工作時,使固定鉤105向下側轉動而將壓地框架101掛在該固定鉤105上,不讓凸輪輥103接觸旋轉的壓地用凸輪102,將壓地輪100固定在從地面向上方離開的位置。
      [0066]另外,在支撐框架38的下側緊固刮板支撐用板106,在已設置于刮板支撐用板106的刮板轉動支點軸107a為中心進行轉動的刮板臂107的下端部,設置由作為彈性體的橡膠制的板構成的刮板108。刮板108在左右兩個部位具備從前側進入的切入部,通過左右各苗栽種夾持件31進入左右的切入部,除去附著在左右的苗栽種夾持件31的左右各左右兩面上的土。在比刮板臂107的刮板轉動支點軸107a靠上側的上部與其后側位置的刮板支撐用板106之間設置作為拉伸彈簧的加力裝置109,通過加力裝置109,刮板108向前側被加力。另一方面,在擺動聯桿37上設置刮板工作用輥110,在苗栽種夾持件31向土中突入而朝向軌跡T (動軌跡T’)的下止點位置向后側移動時,刮板工作用輥110從前側接觸刮板臂107的下部,使該刮板臂107的下部向后側移動,使刮板108強制性地向從軌跡T (動軌跡T’)離開的一側退避。并且,在苗栽種夾持件31從土中退出并向前側移動的退出移動過程中,刮板工作用輥110向前側移動而從刮板臂107的下部離開,通過加力裝置109的加力,刮板臂107的下部向前側移動,使刮板108在前側的軌跡T上移動。由此,刮板108成為如下結構:向苗栽種夾持件31在土中栽種苗時強制性地從軌跡T離開的一側退避,在上述退出移動過程中,通過加力裝置109的加力而在軌跡T上移動,加力裝置109向苗栽種夾持件31退出并移動的一側(前側)對刮板108加力。
      [0067]對苗栽種裝置6進行詳細說明,該苗栽種裝置6:具有夾持藤狀的苗的一對苗栽種夾持件31 ;以及與該苗栽種夾持件31連接且對一對苗栽種夾持件31進行開閉操作的一對夾持件架41。并且,苗栽種夾持件31和夾持件架41通過縱接合面V結合??v接合面V為與苗栽種夾持件31的軌跡T (動軌跡T’)平行的大致鉛直面。根據上述結構,能夠容易地進行苗栽種夾持件31的上下的安裝角度及栽種深度的調整。另外,將設置在苗栽種夾持件31的接合基部的兩個螺栓用孔中、靠近苗栽種夾持件31的前端的孔設為長孔。通過上述的結構,能夠加大苗栽種夾持件31的前端的爪部的調整余量。
      [0068]另外,將苗栽種夾持件31的接合基部做成L字型的結構,在該L字型結構的一個邊且夾持件架41的上方也就是與縱接合面V垂直的面設置用于沿縱接合面V進行苗栽種夾持件31的位置調整的位置調整螺栓151。根據上述結構容易進行苗栽種夾持件31的安裝角度及栽種深度的微調整。此外,雖然做成位置調整螺栓151處于夾持件架41的上方的結構,但也可以做成處于夾持件架41的下方或側方的結構。
      [0069]另外,苗栽種夾持件31做成向處于兩個夾持件架41的內側的縱接合面V安裝的結構,并做成通過在其之間夾入墊片等夾持壓調整部件154而能夠調整苗栽種夾持件31的夾持壓的結構。通過上述結構,能夠使苗移植部整體變得緊湊,并且能夠進行夾持壓的微調整。在上述結構中,使用墊片作為夾持壓調整部件154,但是也可以做成使用隔離物等具有一定厚度的構件的結構。
      [0070]在夾持件架41的上方設置兩根支承拉伸彈簧44的彈簧安裝銷155,在對置的夾持件架41架設拉伸彈簧44以施加夾持力。并且,上述位置調整螺栓151設置在俯視時避開兩根彈簧安裝銷155的位置。在上述結構中,位置調整螺栓151做成設置在兩根彈簧安裝銷155的中央的結構,但也可以設置在比兩根彈簧安裝銷155更靠近苗栽種夾持件31的前端的一側。
      [0071]夾持件架41由與苗栽種夾持件31的結合基部41a和支柱部41b構成。該支柱部41b通過焊接件其一端部接合于上述結合基部41a。另外,與左右苗栽種夾持件31對應的結合基部41a與支柱部b的左右接合部F以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錯開的方式構成。成為夾持件架41的開閉動作支點的連結軸40位于支柱部41b的長度方向大致中央部,以連結軸40為中心能夠轉動地結合一對夾持件架41。除此以外,在支柱部41b的另一端部設置潤滑脂封入式軸承42b,該軸承42b的外周與開閉用凸輪43抵接,軸承42b相互的間隔通過開閉用凸輪43的突部43a而變大,由此加大苗栽種夾持件31的間隔。如上所述,通過使接合部F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錯開,能夠做成在連結軸40部分使支柱部41b在上下重合的結構。SP、通過將夾持件架41做成更加簡單的結構,能夠實現降低成本等。
      [0072]連結軸40由與支撐聯桿部36結合的連結軸支架152固定,該支撐聯桿部36構成聯桿機構R,并且使苗栽種夾持件31產生苗栽種動作。除此以外,在支撐聯桿部36上,且在與連結軸支架152鄰接的位置,設置約束夾持件架41上下動作的防止位置偏移導向件153。通過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錯開的位置夾入夾持件架41的支柱部41b,從而約束支柱部41b的上下方向的動作。另外,構成為支柱部41b之間在上下具有間隙。通過如上述那樣構成,能夠防止與夾持件架41的前端結合的苗栽種夾持件31的位置偏移。此外,在防止位置偏移導向件153上設置加固板156,并且為了確保維修保養(yǎng)性而做成能夠拆卸的結構。另外,在固定于連結軸支架152上的連結軸40與支柱部41b之間,分別設置與兩根支柱部一致的金屬套筒157。
      [0073]苗搬送部5由苗搬送帶構成,該苗搬送帶包括:在苗搬送方向C上具備多個以藤朝向前后方向的姿勢收放紅薯苗的成為苗收放部的苗收放體26,并且在機體上部側向右方向搬送該苗收放體26的上部橫向輸送部5a ;將由該上部橫向輸送部5a搬送來的苗收放體26向機體下方搬送的下降輸送部5b ;以及將由該下降輸送部5b搬送來的苗收放體26向機體上方搬送且返回上述上部橫向輸送部5a的搬送始端側的上升輸送部5c,沿單一的環(huán)狀的搬送路徑搬送苗收放體26。另外,上部橫向輸送部5a構成為突出到比左側的前輪8及后輪7更向左側,左端成為機體的左側的最外端。此外,在上升輸送部5c的中間部設置使苗搬送帶向左右方向內側撓曲的張力輥111,由此,成為上升輸送部5c不與左側的后輪7干涉的結構。另外,上述上部橫向輸送部5a的后端配置在比左側的前輪8及后輪7更靠后側的位置。因此,作業(yè)者在左側的后輪7及上部橫向輸送部5a的后側向該上部橫向輸送部5a供給苗。上述搬送路徑傾斜為在側面觀察時上部橫向輸送部5a位于后側,在處于苗搬送部5的后側的作業(yè)者的附近位置配置上部橫向輸送部5a的苗收放體26,以便作業(yè)者容易進行向上部橫向輸送部5a的苗收放體26的苗供給作業(yè)。此外,苗栽種裝置6將利用上述下降輸送部5b向苗搬送部5的搬送軌跡的最下位置的栽種供給位置A搬送的苗收放部26的苗栽種在農田中。此外,在上述下降輸送部5b,在其上部以由支撐部件46支撐的方式設有向苗收放部26內引導苗的苗落下防止板45,以免苗落下。
      [0074]在上部橫向輸送部5a的上方設有左右方向的苗限制桿112。因此,作業(yè)者通過在上部橫向輸送部5a僅將苗的藤放置在苗限制桿112的上側,苗的藤的彎曲的一側成為下偵牝向與藤彎曲相同側彎曲的藤的下端成為向下側彎曲的狀態(tài),由此能夠以后述的所期望的狀態(tài)向苗收放體26供給苗。
      [0075]另外,在苗收放體26的表面(外周面)的后端部具備夾持并保持苗的藤的后端部的作為苗保持件的夾緊件49。夾緊件49由從苗搬送帶的支承板部47向上突出的左右一對夾持體構成。此外,上述左右一對夾持體的一方由具有彈性的海綿狀的樹脂構成,另一方又具有柔軟性的刷構成,以免損傷夾持的苗的藤。通過作業(yè)者將苗向下方按入,從而苗由左右一對夾持體夾持而固定。
      [0076]苗搬送帶繞掛在設置于上部右側的前后驅動輥113、設置于下部的左右第一從動輥114、以及設置于上部左側的第二從動輥115上,通過驅動輥113的驅動而旋轉。此外,在左右的第一從動輥114之間,苗搬送帶在左右大致水平方向搬送苗,但在該搬送部分設定有苗栽種裝置6夾持并取出苗的栽種供給位置A。另一方面,在苗搬送帶的背面(內周面),在比該苗搬送帶的寬度方向(前后方向)的中央靠后的位置,形成沿該苗搬送帶的旋轉方向突出的作為突條的引導條116。在與該引導條116對應的第一從動輥114及第二從動輥115的位置形成有槽117,通過引導條116與槽117配合,防止苗搬送帶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偏移。此外,在上述結構中,將引導條116做成了突條,但也可以將引導條116做成槽條,在第一從動輥114及第二從動輥115構成與作為上述槽條的引導條配合的突出部。
      [0077]將下端連結在擺動聯桿37上的連動桿66的上端連結在設置于前后的驅動輥113的驅動軸部的單向離合器。因此,在苗栽種裝置6的工作中,當擺動聯桿37擺動時,連動桿66進行上下往復移動,前后的驅動輥113通過單向離合器間歇性地驅動,以使苗搬送帶向苗搬送方向動作。該苗搬送帶的間歇性地驅動為如下結構,即在苗栽種裝置6的苗栽種夾持件31夾持苗時停止、其以外時進行驅動。因而,由于在苗栽種裝置6的苗栽種夾持件31夾持苗下降而栽種在土壤中時苗收放體26停止,因此能夠將苗順暢地從苗收放體26取出并將苗適當地栽種到農田中。
      [0078]在苗搬送部5的前側,從栽種傳動箱32的第一殼體部32a經由載苗臺支撐框架81設置載苗臺82。以收放在收放箱等中的狀態(tài)將紅薯苗載置在該載苗臺82上,作業(yè)者將載苗臺82上的苗向苗搬送部5的上部橫向輸送部5a供給。載苗臺82的后端部配置成靠近上部橫向輸送部5a的前端部,實現向上部橫向輸送部5a補充苗的簡單化。
      [0079]另外,在上部橫向輸送部5a的左側方設置收放備用的苗的籠狀的備用苗收放部118。備用苗收放部118由能夠繞第二從動輥115的中心轉動的前后備用苗收放部支撐框架119支撐。若使備用苗收放部支撐框架119向機體的左右方向內側(右側)轉動,使備用苗收放部118向位于上部橫向輸送部5a的上方的收納位置移動,貝U能夠縮小機體寬度。備用苗收放部118通過向右側的轉動而越過止點,備用苗收放部支撐框架119與設置在機體上的收納用限位部120接觸而保持在收納位置。在該收納位置,備用苗收放部118也不與苗搬送部5的苗搬送帶及夾緊件49干涉,能夠驅動苗搬送部5。
      [0080]從變速箱體9的位置向后側延伸地設置作為操作桿的變速桿83,該操作桿能夠切換變速箱體9內的傳動機構并對行駛裝置4的行駛速度進行有級變速操作。變速桿83從行駛裝置4穿過由苗搬送部5的上部橫向輸送部5a、下降輸送部5b以及上升輸送部5c圍成的空間內向苗搬送部5的后側延伸。即、變速桿83穿過苗搬送部5的規(guī)定的環(huán)狀的搬送路徑內。變速桿83的把持部83a向苗搬送部5的后側突出,但支撐變速桿83并且標記了變速位置的成為桿支撐部件的變速桿導向件121配置在由上部橫向輸送部5a、下降輸送部5b以及上升輸送部5c圍成的空間內。因此,維持變速桿83的操作性的同時,盡量將變速桿83及變速桿導向件121配置在前側。此外,變速桿導向件121由栽種傳動箱32的第三殼體部32c支撐,與苗搬送部5及苗栽種裝置6 —起以左右方向的栽種離合器軸77為中心上下擺動。并且,在變速桿83的前端部(比苗搬送部5靠前側的變速箱體9的緊靠后方的部分),設置可在桿軸方向上伸縮的伸縮部分,通過該伸縮部分的暢通而允許變速桿83的上下擺動,變速桿導向件121與變速桿83側的指示部不會較大地分離。
      [0081]另外,從變速箱體9部分向后側延伸地設置作為操作桿的左右傾斜桿122,該左右傾斜桿122切換設置在變速箱體9部分的滾動用液壓閥而使左右水平控制用液壓缸16強制性地工作。左右傾斜桿122從行駛裝置4延伸到由苗搬送部5的上部橫向輸送部5a、下降輸送部5b以及上升輸送部5c圍成的空間內。左右傾斜桿122的把持部122a及左右傾斜桿導向件123配置在由上部橫向輸送部5a、下降輸送部5b以及上升輸送部5c圍成的空間內。因此,成為將左右傾斜桿122盡量配置在前側的結構。此外,由于左右傾斜桿122的操作頻度比變速桿83低,因此即使將左右傾斜桿122配置在上述空間內,基本上對操作性也無妨礙。此外,左右傾斜桿122是一時向左右操作松開后恢復到中立位置的桿,由于沒有如變速桿83那樣的指示部,因此是不會如變速桿83那樣伸縮的結構。
      [0082]另外,在比苗搬送部5靠前側且左右方向外側(右側)的位置,配置貯存作為液劑的水的液劑箱(水箱)124。此外,液劑箱124配置在載苗臺82的右側方的位置。栽種離合器軸77向栽種傳動箱32的第一殼體部32a的右側方突出,在栽種離合器軸77安裝有泵驅動用凸緣125,在從泵驅動用凸緣125的旋轉中心偏移的位置連結有構成送水的泵(柱塞泵)126的泵缸桿127的前端。此外,泵缸部分連結在機體上。因此,成為如下結構,即、從液劑箱124經由供給管128向泵126供給水,泵驅動用凸緣125通過栽種離合器軸77的驅動而旋轉,由此泵缸桿127通過曲柄運動而往復運動,依次送出缸內的水。在栽種傳動箱32內甚至是在苗移植機I的傳動路徑配置在最上位的成為傳動軸的栽種離合器軸77安裝泵126,由此能夠將泵126配置在高位,能夠確保至后述的液劑排出口 129的落差,能夠順暢地輸送水,而且在作業(yè)結束時等容易將殘留在供給管128內的水排出。泵驅動用凸緣125為與栽種離合器軸77 —體旋轉的基部凸緣部125a、和用安裝螺栓安裝在基部凸緣部125a的調節(jié)用凸緣部125b的雙重凸緣結構,成為在配備于調節(jié)用凸緣部125b的長孔中插入安裝螺栓的結構。成為如下結構,即、在配備于調節(jié)用凸緣部125b的連結部連結泵缸桿127,通過以基部凸緣部125a為基準沿長孔使調節(jié)用凸緣部125b移動(旋轉),從而泵缸桿127的往復運動的動作時刻(動作相位)變化,變更并調節(jié)相對于苗栽種裝置6的動作相位的灌水時刻
      位)。
      [0083]在標準中,灌水時刻是從苗栽種夾持件31突入土中開始至到達下止點位置之前這期間、以驅動臂34的旋轉角度旋轉大約90度期間、從液劑排出口 129排出水的時刻。并且,通過調節(jié)用凸緣部的旋轉能夠連續(xù)地調整灌水時刻,在使灌水時刻為最晚時,在苗栽種夾持件31從土中退出后且刮板108與苗栽種夾持件31接觸之前進行灌水。另一方面,在使灌水時刻為最早時,從苗栽種夾持件31在栽種供給位置A夾持苗后向土中突入之前開始灌水。因而,設置與苗栽種夾持件31 —起向土中突入而污染向農田排出液劑的液劑排出口129,構成為能夠將從液劑排出口 129排出液劑的時刻調節(jié)為僅在液劑排出口 129處于土中時排出的時刻、液劑排出口 129在向土中突入的狀態(tài)和未突入土中的狀態(tài)下排出的時刻。
      [0084]另外,苗栽種夾持件31由成為向夾持件架41的安裝側的軸部31a、和形成于軸部的前端的把持苗的板狀的把持部31b構成,通過焊接將把持部31b緊固在軸部31a的左右方向靠內端的位置。關于左側的苗栽種夾持件31,軸部31a由管構成,軸部31a的管狀的中空部分的把持部31b側的端部在把持部31b的左右外側露出,由該露出部分構成排出水的液劑排出口 129。因此,在苗栽種夾持件31的外側(與苗左右相反側)排出水,因此能夠防止水沖在栽種的苗上而造成的對栽種的影響,實現栽種精度的提聞。另外,就左側的苗栽種夾持件31的軸部31a而言,夾持件架41側的端部朝向斜右上側彎曲,上述端部連接移送來自泵126的水的供給管128。因此,通過液劑排出口 129,能夠向栽種的苗的附近供給(澆灌)液劑。也就是,上述軸部31a的端部朝向另一方(右側)的苗栽種夾持件31側傾斜地配置,抑制與處于緊靠左側的位置調整螺栓151的干涉,并且使水的流動順暢。并且,僅在左側的苗栽種夾持件31設置液劑排出口 129,在右側的苗栽種夾持件31不設液劑排出口 129。
      [0085]因而,苗搬送部5配置成向成為上部橫向輸送部5a的搬送始端側的左右一方側(左側)偏移,而將貯存液劑的液劑箱124設置為向與苗搬送部5左右相反側(右側)偏移,僅在苗搬送部5偏移的一側(左側)的苗栽種夾持件31設置從苗栽種夾持件31或苗栽種夾持件31的附近向農田排出液劑的液劑排出口 129。
      [0086]通過泵126的驅動阻力向栽種離合器軸77傳遞,從而抑制苗栽種裝置6動作因自重或慣性等而先于希望的動作。在未灌水時,即使從機體拆下泵126時,通過代替泵126而在栽種離合器軸77裝配傳遞制動力的制動裝置,也能夠抑制苗栽種裝置6的動作因自重或慣性等而先于希望的動作。此外,在泵126的驅動阻力小,無法充分抑制先于苗栽種裝置6的動作時,設置從上側懸掛苗栽種夾持件31的輔助彈簧,做成通過該輔助彈簧的作用力而輔助性地抑制上述先行動作的結構。另外,設置覆蓋泵126的防護罩,即使在代替泵126而裝配制動裝置的狀態(tài)下,該防護罩也能夠裝配在機體上,實現安全性的提高。在防護罩上粘貼基于行駛速度及株距變速的設定的栽種株距一覽表,在裝配了泵126及制動裝置的任何裝置時都能夠確認一覽表。
      [0087]另外,臨時未灌水時等,通過返回液劑箱124的返回配管使從泵126送出的水循環(huán),即使不拆下泵126,也能夠不灌水地進行作業(yè)。此外,設置轉換閥,該轉換閥轉換為將從泵126送出的水向通往液劑排出口 129的供給管128供給的狀態(tài)、和向上述返回配管供給的狀態(tài)。
      [0088]根據以上結構,苗移植機I在通過左右的前輪8及后輪7而跨越壟的狀態(tài)下,通過行駛裝置4使機體自行,為了在左側的前輪8及后輪7通過的壟的谷部步行,由處于左側的后輪7的后方的作業(yè)者向該自行的機體的苗搬送部5的上部橫向輸送部5a供給紅薯苗。苗搬送部5搬送所供給的苗,然后苗栽種裝置6將由苗搬送部5向栽種供給位置A搬送來的苗栽種到農田中。苗搬送部5在苗搬送方向C具備多個苗收放體26,紅薯苗以其藤朝向前后方向的姿勢收放在該苗收放體26。作業(yè)者通過上部橫向輸送部5a向在機體上部側向左右一方向搬送的苗收放體26供給苗。即作業(yè)者將苗的藤的下端部向夾緊件49供給且將苗固定于苗收放體26。供給有苗的苗收放體26與上部橫向輸送部5a連續(xù)地通過下降輸送部5b向機體下方搬送。由該下降輸送部5b搬送來苗收放體26通過上升輸送部5c被搬送到機體上方,返回上述上部橫向輸送部5a的搬送始端側。就苗栽種裝置6而言,其苗栽種夾持件31通過驅動部而進行升降運動,在收放于由下降輸送部5b向栽種供給位置A搬送來的苗收放體26的苗的后端部,在該苗收放體26的后側發(fā)揮作用而將苗栽種在農田中。此時,苗被苗收放體26的夾緊件49夾持且固定,但由于苗栽種裝置6的苗栽種夾持件31的夾持力比該夾緊件49的夾持力大,因此苗栽種裝置6通過使苗沿栽種軌跡T向后側移動,從而苗的藤會從夾緊件49脫落。
      [0089]在移植該紅薯苗時,作業(yè)者將苗的藤的下端部固定到處于苗搬送部5的上部橫向輸送部5a的苗收放體26的夾緊件49來供給,若以彎曲的藤t的下端朝向下側的狀態(tài)供給,則該苗由苗搬送部5搬送,在栽種供給位置A,藤t的下端成為朝向上側的狀態(tài),苗的葉相對于藤朝向上側。然后,利用苗栽種裝置6,將苗以該姿勢移植到土壤內。因此,苗栽種裝置6的苗向土壤內的搬送行程單純,因此藤不易折彎或扭曲,提高移植精度的同時,能夠以相對于傾斜的藤使葉集中地朝向上側的狀態(tài)移植紅薯苗。另外,上下延伸的一對苗栽種夾持件31在栽種供給位置A以向前側傾斜的狀態(tài)夾持向上側彎曲的藤的下端,因此能夠使苗栽種夾持件31的朝向相對于彎曲的藤的下端的朝向處于接近于垂直方向的狀態(tài),即使苗的位置在栽種供給位置A稍微偏移,也能夠實現苗的夾持可靠化化、穩(wěn)定化,能夠以適當的姿勢栽種苗,進行穩(wěn)定的苗的移植。
      [0090]因而,由于能夠以相對于傾斜的藤使葉集中地朝向上側的狀態(tài)移植紅薯苗,因此移植后的苗的葉能夠向土壤外突出而接受太陽光等的光,根的伸長也旺盛,進行良好的生長,能夠使紅薯的栽培旺盛。另外,由于根據藤的特別是容易彎曲的藤的下端的朝向來判斷葉相對于藤的軸心的朝向并進行移植,因此該判斷變得容易,容易進行向夾緊件49供給苗的作業(yè),提高作業(yè)者向苗收放體26的苗供給作業(yè)的作業(yè)效率,為了提高移植作業(yè)效率能夠使苗搬送部5高速動作,能夠實現苗搬送部5的苗搬送作業(yè)的作業(yè)效率的提高。
      【權利要求】
      1.一種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設置:行駛裝置(4);搬送苗的苗搬送部(5);將由苗搬送部(5)搬送到栽種供給位置(A)的苗栽種在農田中的苗栽種裝置(6);以及檢測農田面的高度的傳感器(17),做成基于傳感器(17)的檢測進行升降控制以便將苗栽種裝置(6)維持在所希望的對地高度的結構, 苗搬送部(5)具備:向左右橫方向搬送苗的上部橫向輸送部(5a);與上部橫向輸送部(5a)連續(xù)地向下方的栽種供給位置(A)搬送苗的下降輸送部(5b);以及與下降輸送部(5b)連續(xù)地向機體的左右方向外側且成為上側的上部橫向輸送部(5a)的搬送始端側搬送苗的上升輸送部(5c), 傳感器(17)做成左右寬度大的主接地部分(17a)和從主接地部分(17a)向后側延伸的左右寬度小的副接地部分(17b )與農田接觸來檢測農田面的高度的結構,將副接地部分(17b)配置在主接地部分(17a)的左右中央位置及向栽種供給位置(A)的左右一方側偏移的位置且在從機體側面觀察時為苗搬送部(5)的下方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苗栽種裝置(6)做成在苗搬送部(5)的后側使夾持栽種供給位置(A)的苗的苗栽種夾持件(31)以規(guī)定的軌跡(T)動作而將苗栽種在農田中的結構,在苗栽種夾持件(31)或苗栽種夾持件(31)的附近設置向農田排出液劑的液劑排出口(129),在比苗搬送部(5)靠前側且左右方向外側的位置設置貯存液劑的液劑箱(124),設置為使從液劑箱(124)向液劑排出口(129)輸送液劑的供給管(128)穿過苗搬送部(5)的左右一側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苗移植機,其特征在于, 苗搬送部(5)配置成向成為上部橫向輸送部(5a)的搬送始端側的左右一方側偏移,苗栽種裝置(6)做成利用左右一對苗栽種夾持件(31)夾持栽種供給位置(A)的苗且以規(guī)定的軌跡(T)動作而將苗栽種在農田中的結構,將貯存液劑的液劑箱(124)設置成向與苗搬送部(5 )左右相反側偏移,僅在左右一對苗栽種夾持件(31)中的、位于苗搬送部(5 )偏移的一側的苗栽種夾持件(31)設置從苗栽種夾持件(31)或苗栽種夾持件(31)的附近向農田排出液劑的液劑排出口(129)。
      【文檔編號】A01C11/02GK203661570SQ201320725950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2月19日
      【發(fā)明者】村并昌實, 大久保嘉彥, 山根暢宏, 東幸太, 田崎昭雄 申請人:井關農機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